《约伯记》灵修3 | 从约伯记看劝慰者避雷指南
请阅读约伯与朋友第一轮对话(约伯记 4章1节-14章22节)
从约伯记看劝慰者避雷指南
作者:惊悦
有声播读:穆如清风
你是否有过类似经历?本想要寻求他人的帮助,却得到一堆并不适用的建议?又或者你试图安慰受苦者,结果却令对方更沮丧?最初读约伯记,我不理解约伯对劝勉自己的朋友那般不耐烦,随着生命的长进,经历的增多,我开始明白约伯那“惟愿你们全然不做声,这就算为你们的智慧”(约伯记13章5节)的无奈。
当经历亲人离世,巨额财产如风消散,身体又陷在极大软弱中时,此刻朋友们的安慰显得格外宝贵。约伯的三个朋友约好一同前来探望约伯,他们看到约伯极其痛苦,他们就默默的陪伴了约伯七天七夜,直到约伯在痛苦中开始咒诅他的生日。朋友们也停止沉默,对话从劝勉变为了争辩,细细探究,我们便可以从中获取一些辅导他人的避雷指南。
1.要从上帝的属性看待所受的苦难,而不是对受苦的原因轻下判断(约伯记4-7章)
你会如何安慰受苦中的肢体呢?首先我们要对受苦者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他经历了什么?他与上帝的关系如何?比这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上帝是怎样的一位上帝。从以利法的言辞中可以看到,约伯“素来教导许多人,又坚固软弱的手”,他明知道约伯是有智慧又有恩慈的人,但他并没有用这样的事实来安慰约伯,坚固约伯的信心,反而从约伯的处境开始推断“无辜的人有谁灭亡?正直的人在何处剪除?”(约伯记4章7节),无疑在断定约伯有此遭遇并不无辜;但他又试图安慰约伯,“上帝所惩治的人是有福的,不可轻看全能者的管教。”(约伯记5章17节)以利法认为,公义的上帝使灾难临到是出于祂的管教。
对于他人处境不加思索地下定论,无疑是鲁莽的。没有读过约伯记的人都不知道约伯经受患难的原因,显然约伯和他的朋友们都没有读过约伯记。而约伯深知自己的遭遇并非出于自己犯罪得罪了上帝,他知道自己没有违弃至圣者的言语,就仍以此为安慰。约伯的安慰基于他对全能者正确的认识。而约伯需要的是什么呢?他说:“有什么气力使我等候?有什么结局使我忍耐?”(约伯记6章11节)倘若你曾陷在忧伤困苦中,你就知道,此刻你和约伯一样,需要肢体带来的力量使你可以继续等候上帝,你需要盼望,好让你可以继续在等候中坚忍。
2.若不是上帝的怜悯,我们所有的好行为不过是污秽的衣裳(约伯记第8-10章)
如果说以利法至少还肯定了约伯的敬虔,言辞中带着一丝劝勉与安慰,那比勒达听了约伯的发言似乎忘记了自己是来安慰朋友的,他忽略了约伯的需要,反而责备约伯言语狂傲。他强调上帝的公义,甚至搬出列祖的智慧,表明“不敬虔的人指望要灭没”(约伯记8章13节)。我们能活在上帝面前,岂不是基于上帝莫大的怜悯吗?我们的指望不在于个人的敬虔,乃在于上帝的怜悯。
约伯岂不知他是罪人呢?他清晨起来就向上帝献祭,为着儿女向上帝祷告,生怕自己或儿女犯罪亏缺了上帝的荣耀,他对上帝的敬畏不仅出于对上帝公义的认识,更是知道上帝是怜悯人的上帝。倘若没有上帝的怜悯,照着以利法和比勒达对上帝公义的论调,约伯似乎快要被上帝的公义压垮,这让约伯更加厌恶自己的生命。但他并不向上帝发怨言,因他对上帝有正确的认识。在这样孤立无援的困境中,约伯深知自己的软弱无力,唯有恳求上帝“停手宽容他”(约伯记10章20节)。
比勒达虽强调上帝的圣洁与公义,但正如约伯所说,“人在上帝面前怎能成为义呢?”(约伯记9章2节)倘若没有上帝的良善和怜悯,我们所有的“义”也不过如同污秽的衣裳。祂是公义的,也是怜悯的。祂使我们所遭遇的一切苦难,无一不是为着祂儿女的益处和自己的荣耀。祂不会牺牲我们的益处来彰显自己的公义。
3. 在苦难中,我们要寻求上帝的旨意,而非对自己所受的苦难追根溯源(约伯记伯11-14章)
上帝的儿女就不会遭受苦难吗?无论是约伯还是他的朋友们,似乎都想给约伯的苦难找个原因。他们也因为对苦难成因的不同看法,将安慰的心抛之脑后,与约伯开始了无休止的辩论。这辩论使他们成为对立,失去了追求合一的心、失去了安慰的心。约伯也不得不在其中为自己辩护,越发希望知道自己究竟为何受苦,希望上帝能有所回应以证明自己的“清白”。
上帝的旨意岂真如琐法所说的那样,是无法测透的吗?上帝若不向我们启示自己,我们确实无法测透祂的智慧,但是上帝总是主动的向我们启示祂自己,祂也愿意我们寻求祂,认识祂,明白祂的旨意。从约伯和朋友们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探寻苦难的原因会使我们对上帝的认识都变得模糊不清,上帝到最后也没有向约伯解释他受苦的原因。比起争论约伯受苦的原因,不如回到起点:带着怜悯的心与约伯同坐,体恤他的痛苦并不轻易发言;按照约伯的需要,扶持软弱的约伯,用言语坚固约伯对上帝的信心,给绝望中的约伯带去盼望。好让约伯可以在苦难中不失去信心,可以有盼望地忍耐等候上帝显明自己美善的旨意,岂不是更美好吗?
让我们一起来祷告:
天父,祢是如此满有怜悯和恩惠的上帝。人无论多么“敬虔”,在祢面前都不足以成为义,唯有祢自己的怜悯使我们能够在这世上活着。求祢赐我们智慧和爱心,好让我们有一天面对苦难,或我们身边的人面对困难时,我们能学习更多地信靠祢,并在祢里面得安慰。求祢让我们谨慎自己的言语,不去苛责面对苦难的人,也不去与他们争辩,而是带着怜悯陪伴扶持他们。以上祷告是奉主耶稣基督的名,阿门。
反思问题:
- 面对遭遇苦难的人,我们应当如何陪伴和扶持他们?
- 上帝的怜悯与公义,如何安慰在苦难中的人?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发表评论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Feel free to contrib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