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伯记灵修 | 约伯记简介
作者:Paul 有声播读:穆如清风
书卷简介
- 作者:
有关于约伯记的实际作者是谁,我们基本上无法得知。 根据犹太人的传统,本书是由摩西所写,或是由他改写的。 而如果我们从经文的内证来看,会发现约伯应该是生活在族长时期(亚伯拉罕的时期),甚至是早于此时期 ; 因此,越靠近族长时期似乎就越有可能是约伯记的作者。所以,有些认为约伯记的作者是在第一或是第二世纪的论点,就会稍显站立不住。但是,我们仍必须要承认:到目前为止我们只能推论,却无法确认约伯记的作者是谁。
尽管我们对于约伯记作者的实际身份无法得知,但却可以透过经文对于作者有合宜的认识。我们无从得知他是否为以色列人,却能知道他的希伯来文造诣极高,是位智慧的学者,也是一位耶和华忠心的仆人。
- 写作日期:
由于难以推断约伯记的作者是谁,因此对于成书的日期确认也显得相当困难。根据经文的内证,可以大致分成以下几个可能时期:
- 族长时期。
- 所罗门时期。
- 主前第八、七世纪。
- 主前六世纪,耶利米先知的时期。
- 被掳之后。
- 玛可比时期,主要是在主前二世纪。
上述每一个时期都有其支持的学者,以及能够找到部分的经文内证 ; 但如果从整本约伯记来看,却都有其站不住脚之处。有鉴于在讨论作者的段落,笔者以为越靠近「族长时期」的可能性越高,因此会较认同安德生的看法:「约伯记可能是在摩西与以斯拉之间的任何时间写成」。 但无论如何,约伯记的成书日期并不影响我们去认识和理解这卷书的信息。如唐佑之所说:「写作日期并不重要,因为其中的信息是超时代的,可适切任何的时代」。
- 主要文学类型:
约伯记的文学类型相当丰富且卓越,甚至对于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约伯记中,我们几乎能够看到所有旧约圣经的文学类型,像是:诗歌、咒诅诗、哀歌和智慧格言等等。 在本篇简介中,我们无法介绍所有在其中出现的文学类型 ; 因此,笔者只会简介其中一个主要的文学类型——智慧文学。
犹太人的希伯来圣经可以分成三大类:律法书、先知书和圣卷 ; 而圣卷的头三卷书就是:诗篇、约伯记和箴言。我们可以合理地相信,犹太人之所以将这三卷书归成一类,是因为它们共通的主题——智慧。而约伯记更是希伯来智慧的代表。 那么,约伯记是在探讨什么样的智慧?笔者认为只要我们认真地读完一遍约伯记,便能发现是面对苦难的智慧,以及谁比谁更有智慧的议题。而最终,我们能看到耶和华在旋风中的显现,使我们明白唯有「祂」才是那真正的「智慧」, 也唯有在祂里面才能找到面对苦难的真智慧。
神学主题
- 苦难
如果我们要从约伯记中找出一个神学主题,相信大部分的人都会认为是「苦难」。而这个问题,也是从古至今所有的智慧人都在思考的大哉问。也就是「人为什么要受苦」、「苦难从哪里来」、「为什么这些苦难会临到我身上」; 这些问题也是约伯和他的三位朋友在彼此辩论的——「人为什么受苦」。而当我们藉着约伯记里耶和华上帝与撒旦的对话 ; 约伯与他三位朋友之间的来回交锋 ; 约伯对上帝的呼求与祷告 ; 最后,耶和华上帝向约伯的显现 ; 我们便能开始学习用一个比这世界哲学更整全的图画来思考「苦难」的意义:就是约伯记并没有回答我们所有关于苦难的疑问,但却告诉我们在一切的苦难之上,有一位超越一切的上帝 ; 祂是那位全知全能的掌握万有的上帝,同时祂也是那位满有恩典、怜悯和慈爱的救赎主。
- 对上帝的认识
伴随着苦难的议题,在约伯记中另一个常被拿出来讨论的主题,就是:「上帝是否为公义的——也就是『神义论(theodicy)』的议题」。简单的介绍「神义论」所讨论的内容,即是当我们环顾这个被死亡和痛苦所主导的世界时,不禁会发问:「若真有一位上帝,那么祂是公义的吗?如果祂是公义的,为何会允许世上有这么多的苦难」?相信各位读者对此议题一点也不陌生 ; 因为,不管我们是抱持着什么样的信仰或是世界观,这都是我们必须要「诚实」面对和回答的问题。因真实苦难的来临,会脱去我们虚伪的面具。
而类似苦难的主题,在约伯记中似乎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神义论」的答案 ; 但透过约伯最后的回应,我们却有了不同的观点。在一切的苦难之后,约伯说:「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因此我厌恶自己,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约伯记42篇5-6节)」。约伯在遇见上帝之后的反应,让我们想起了旧约的另两位伟大的人物——约瑟和以赛亚。当以赛亚遇见这位全能的上帝时,他也呈现了类似约伯的反应(以赛亚书6章5节); 而约瑟在经历过一切的苦难后,他也真实地经历这位上帝,说出:「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但上帝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许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创世記 50章20节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约伯记甚至是整个旧约圣经,都没有要直接告诉我们「上帝的公义」和「世界邪恶」之间张力的答案。反之,约伯和旧约的叙事让我们看到,苦难和邪恶会成为这位全能上帝手中的工具——使我们能够认识祂、经历祂和享受祂的平安,最终我们会在这邪恶的世界里屈膝敬拜祂,彰显祂的荣耀。
与新约关联
在约伯记中,苦难和上帝的公义这两条看似相斥的叙事线,在新约圣经中有了真正的交集。约伯是位义人,当他受苦时,他向上帝呼求公义 ; 而新约有一位比约伯更好的、那真正完美的义人——耶稣基督,祂一生完美地顺服律法,活出天父上帝的旨意,祂是真正无罪之人 ; 祂本该拥有的是公义的冠冕,但祂却为了彰显「上帝的公义」而「受苦」。因为祂在十字架上承担我们这群不公不义、本就该承受痛苦与上帝的愤怒之人的刑罚,彰显了上帝完美的公义。上帝允许约伯受苦,但却保存他的性命 ; 而上帝不只是允许耶稣基督受苦,更是让祂承受罪的工价乃是死,彰显了上帝完美的慈爱。
唯有耶稣才是那真正受苦无辜之人 ; 但祂却甘愿舍去祂自己(约伯并不甘愿),为的是让我们这群该死的罪人,得以在一切的患难中享受从天父上帝来的真平安 。 因为我们如今领受的不再是奴仆的心,乃是儿子的心,使得我们能在一切的艰困中呼叫:「阿爸父」(加拉太书4章6节)。
安德生说得好:「但耶稣却背负了所有人的罪孽。作为所有罪人的代替者,祂的苦难是惩罚性的,背负罪的死刑;它们也是以爱充分而真实地共享我们人类所有的光景,这爱将自己彻底投入苦难的熔炉中」。 如今这位救赎主耶稣基督祂已经复活了,祂长远活着为着属祂的人代求(希伯来书7章25节); 因此对于基督徒而言,所有的苦难之路都有耶稣基督藉着圣灵与我们同行,到那日我们必与祂一同得享超越约伯的荣耀(约伯记42章10-17节)。而唯有从耶稣基督受难和复活的亮光中,我们才能真正了解约伯记的含义。
对于约伯记的应用
藉着约伯记,我们可以看到上帝直接否定了约伯三友的宿命论式的苦难观。也就是,过往在我们文化中很盛行的一种「机械式」的苦难观(因为我做了A得到苦难,或是我没做A得到苦难),这并不是圣经的苦难观。同样的,在我们的文化中,也提倡另一种正向思考式的苦难观 ; 就是强调苦难不是真的苦难,「换个角度想就没事」的思考模式,这也不是圣经的苦难观。因为透过约伯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苦难是如此的真实,因为罪是如此的真实,让我们无法忽视它的存在。
约伯的回应,是我们可以首先去思考的。因为从上帝的回应中,我们能够看到祂并没有责备约伯的询问和哀求,但是祂要约伯去观看祂所创造的世界,来思想上帝的伟大和超越。如同诗篇的作者一般,上帝并没有禁止我们来向祂呼求和哀痛 ; 但是上帝要将我们的眼目,从定睛在环境和这个世界的败坏上,转向祂荣耀的全能和慈爱。
而如今所有天父上帝的儿女们都拥有了比约伯更美的祝福和确据。因我们真实地看到我们的救赎主耶稣基督,祂为我们承担了我们永远无法承担的真正痛苦—上帝的忿怒。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在「现在的痛苦」中祂必与我们同在,将祂的平安和更美的应许赐给我们。所以,苦难对基督徒而言是真实的,是痛苦的,却也是有益的。我们可以享受在基督里那真实的平安 ; 我们也可以因着经历过苦难去安慰那些正在苦难中的人们(哥林多后书1章3-7节); 最终,如同基督的钉痕是祂的荣耀,我们这些与基督一同受苦之人,苦难也成为了我们的荣耀。
启示录 21章1-4节
我又看见一个新天新地,因为先前的天地已经过去了,海也不再有了。我又看见圣城新耶路撒冷由上帝那里从天而降,预备好了,就如新妇装饰整齐等候丈夫。我听见有大声音从宝座出来说:“看哪,上帝的帐幕在人间!祂要与人同住,他们要做祂的子民,上帝要亲自与他们同在,做他们的上帝。 上帝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
参考书目:
安德生。《约伯记》。潘秋松译。丁道尔圣经注释。台北:校园出版社,2010。
朗文和狄拉德。《21世纪旧约导论》。刘良淑、黄业强和邬锡芬译。台北:校园出版社,2012。
唐佑之。《約伯記》。天道圣经注释。香港:天道书楼,2016。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发表评论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Feel free to contrib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