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会在意我想要什么吗?
翻译:奇奇
有声播读:佳音
又是这样的一天。 我正在消化接受工作中的一次失败——又遇到了写作生涯中的另一次被拒——我坐在餐桌旁摇着头,我的丈夫坐在我旁边。 我与他分享过去一年上帝向我传达的关键信息之一似乎是“不要雕刻偶像”(出埃及记 20章4节)。 这也就意味着,我必须非常小心,不要将上帝塑造成为“满足我渴望的上帝”的角色。
然后我丈夫的目光注视着我: “我认为你还必须小心,不要将上帝的形象塑造成只给你你不想要之物的那个上帝。”
我知道我老公为什么这么说。 作为一个喜欢为上帝牺牲的人,有时我会认定任何能让我感觉良好的事情——比如上周末的休息——都会是不圣洁的。
从我小时候起,我就遵循这样的原则生活:如果我不想做某事,那么我更应该做它。
如果我不想和某人说话,我就会过度与那个人建立关系。 如果我感到生气,我会认为我应该向对方表现得非常友好。 (有时我只能假装,这让我更加生气。)如果有人跨越了我设定的界限,我会觉得我应该迁就对方,而不可以做得那么“自私”。 直到今天,我丈夫指出,当我有压力时,我倾向于经常使用“应该”这个词。
因此,现在就发展成如果我想要做什么,这件事就需要受到严格控制。 如果我想放松一下,我就一定要探索我可能做的每一件富有成效或有意义的事情。 我锻炼,我禁食,我把空闲时间都安排在了事工上。 然而事实上,我的自我否定几乎导致了我饮食失调(绝非什么好事)。
我一直在坚持“治死老我”。 我在本质上既是一个追求成果者,又是一个讨好人的人,这意味着自律通常是我实现大部分目标的方式。在属灵上同样是这样。 加拉太书 2章20节是我的标志性经文。 对我来说,所有讲到“背起你的十字架”的经文似乎都要比那些讲到上帝如何赐给我们美好事物来享受的经文更响亮和重要。 我也喜欢约翰福音 3 章 30 节:祂必兴旺,我必衰微。
但后来,我记得在我的比较宗教课上,我才知道实际上佛教才将向欲望而死视为涅槃。
佛教徒相信,当我们无欲无求时,就会达到涅槃。
这意味着,无欲无求不是上帝对我们的期望。 是的,罪确实污染了我的欲望,但上帝的形象也藏在那里。
耐心等候祂,因为祂是信实的。
欲壑难平?
我想起上帝对以色列人所说的话:
祂苦炼你,任你饥饿,将你和你列祖所不认识的吗哪赐给你吃,使你知道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申命记 8章3节)。
你看到上帝如何在他们心中创造欲望,就为了创造空间让祂自己来填满吗? 是上帝创造了激情、梦想、饥饿和干渴。 因为祂也是生命的粮和活水的源泉。
我喜欢博主拉里萨·马克斯(Larissa Marks)所写的:“如果是上帝把你最深的渴望放在你心里的呢? 如果是祂设计了这些渴望让你在其中更深地认识祂呢?”
我开始在我健康的欲望中看见上帝,甚至我也在它们破碎的状态下也看见上帝的引领。 当我在坐我家的门廊上吃一顿完美的夏日大餐,或者在一个冬日在期待了一整天后坐在火边安静地喝一杯酒时,我看到了上帝的良善。 同样,我看到祂在对我破碎的性欲说话,向我展示祂创造性的美好一面。
当我向祂坦白自己对身体形象的扭曲渴望时,我听到祂向我低声说祂对我的爱。
作为一个母亲,我非常喜欢看到让我的孩子们高兴的事情。 我想上帝也是如此,因祂是我们的父亲。
上帝在我们喜欢的事情中做工(否则,我们永远不用吃饭,永远不用结婚,也永远不用洗澡),而且祂给了我们创造性的选择空间。 这也就是自由意志的意义所在,我们绝对拥有选择的自由,正如已故牧师提摩太·凯勒所描述的那样:
上帝通过我们的选择来进行祂的计划,而非绕过或不顾它们。 我们的选择会产生后果,然而上帝从来不会强迫我们做任何事情——我们总是做我们最想做的事。 上帝通过我们自愿的行动完美地实现了祂的旨意。
界限何在
我们的渴望面临的挑战并不是它绝对不好。 我最初的渴望是合理的:我想要人们喜欢我,尊重我。 我想要做一个好人。 想要活得舒适。 享受我们身边的美好。 想要过得开心。
然而这些渴望可能会被我的罪污染。 当欲望成为满足我的源泉,成为我填补自己不满、“不稳定”内心的需求时,我就会想方设法来操纵这些欲望来填补我灵魂中只有上帝能填满的空洞。 上帝给我们的礼物就成为了我们的偶像。 那些本来应该服务我们的东西就变成了需要我们来服务的。
例如,说“我相信上帝会将某物赐给我!” 有时可能是在表达 “信心是我说服上帝给我我想要的东西的方式,我确信祂和我想的一样。”
神学家约翰·加尔文写道:“我们的心是制造偶像的工厂”,作家保罗·特里普说:“如果上帝不在祂应在的位置,猜猜我把谁放在那个位置上了? 答案很简单:是我自己!”
这就是为什么保持警醒的心至关重要,我需要向上帝坦诚我内心的渴望,然后关注这渴望之下内心的空洞——我真的相信祂能够全然满足我吗?
承认我的渴望和我想要什么很重要,因为如果不能够坦诚对待它们,它们仍然还在那里,会悄悄用它的方式潜入我的生活。 如果我们不承认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即使是错误的欲望),我们就是在让这些欲望悄无声息地操纵自己。
例如,我对尊重的渴望可能会导致我出于不纯粹的动机来服侍我的朋友——为了我能从服侍中得到对方的尊重和肯定。 但当我不向上帝隐瞒这一点时,祂就能回转我的心,让我用属神的爱来爱我的朋友。
当谈到我们的渴望时,我们可以采取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的态度:“父啊,如果你愿意,就把这杯从我身上拿去,但不要按我的意思,只要按你的意思。”
这是我们可以效法的榜样,不是吗? “主啊,这是我想要的。 但我并不是一定要这样。 我无法像你一样看到一切。 求你的旨意成就。 这才是我最想要的。”
今天,当我下班后写下这篇文章时,我感到疲倦深入骨髓。 今晚我很想躲在一边看会儿书——上帝知道这一点。 如果上帝告诉我,我需要倾听我某个孩子的心声,而不是沉迷于书中的某个章节,我相信祂会给我足够的力量来解决我明天需要做的所有事情。 但有时,我想祂会很高兴看到我选择躺在祂的青草地上和可安歇的水边,而不是打理草地和在水中游几个来回,即使这是我最想做的事情。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发表评论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Feel free to contrib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