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壮志凌云:独行侠》反思人工智能与人

 

作者:Jessie

 

电影《壮志凌云:独行侠》(Topgun:Maverick)在2022年上映,获得奥斯卡多项提名,全球票房超过14亿美元,成为2022年全球票房亚军(仅次《阿凡达:水之道》)。网络上多数是对这部电影呈现出来的动作和视觉的评价,还有对第一部《壮志凌云》在各方面的衔接和致敬。然而导演柯金斯基特别说到:“尽管人们会认为这部电影是一部动作片(确实有许多精彩的动作),但我觉得它是一部剧情片……它的中心内容仍然是剧情片”。我是赞同导演的这番说法的。这部片子的动作确实非常打动我,尤其是电影里面展示战斗机的各种作战场景和策略,搭配激动人心的音效,真是让人看了热血沸腾,然而让我喜欢这部片子的另一个关键是,它回答了一个与时代相关的问题:在人工智能和人之间,人的优越性在哪里?

主角是一名呼号“独行侠”的美国海军上校,尽管以他的资历完全可以被赐予更高的军衔,然而因为热爱飞行,他拒绝晋升,继续当一名战斗机试飞员。电影开始,一名少将企图终止一架战斗实验机的计划,并打算将资金转拨到较具发展性的无人机项目。那位少将对独行侠说:“迟早有一天,军队不再需要飞行员,不再需要那些需要吃喝拉撒睡的飞行员;那些会违反命令的飞行员……。”比起有限的人,无人机能够精确地分析各种数据,计算出最合宜的策略,而且绝对不会违反命令。从经济和效益角度来看,都是无人机更值得投资,而这也是未来趋势。

而电影的剧情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团队里面有一位呼号叫“公鸡”的飞行员,他的爸爸(呼号“笨鹅”)在20年前和独行侠一起执行任务的时候殉职。对此,独行侠曾经多次驳回公鸡的海军入军申请,因为他不想公鸡也走上和他爸爸一样的结局。就这样,独行侠和公鸡一直存在着解不开的心结。20年后,独行侠和笨鹅的儿子公鸡一起执行任务,这次,独行侠为了救公鸡,不幸被敌机击落。由于任务已经完成,敌军又随时会进行更猛烈的攻击,上级下令所有队员即刻返回,连其他队员想要支援展开拯救行动都不被允许。公鸡的内心万分纠结,但最后还是违抗军令返回去找独行侠。

看到这里,其实电影已经给出了回答。如果执行任务的是无人机,就不会有后面的剧情了。因为无人机不会违抗命令,并且根据所有风险分析,最好的决定就是不冒险返回搜救一个几乎绝无生还可能的飞行员。但是公鸡出于要拯救队员的心,仍然决定奋力一搏。电影后半部分展示了师徒两人如何在敌军基地幸存下来,两人相互合作的经历就像当初笨鹅和独行侠生死与共一般。有一句话在重要时刻总会出现:“关键不是战斗机,而是开战斗机的飞行员”。最后,他们使用一架款式老旧的战斗机,击落了敌方第五代的战斗机,印证了这句话。

比起人工智能,人的优越性在哪里?明明人会犯错,会犹豫不决,会被情感左右,然而正是如此,只有在人中间才有可能发生奇迹,人工智能是不会产生奇迹的。如果不是公鸡心中那不顾一切想要救人的心,独行侠早就被敌军击毙。人会做出“傻事”,但奇迹往往就发生在不可能的境地。即使所有的数据分析都强而有力地告诉人“不可能”,人却会因着一份割舍不下的感情,一份执着,去豁出一切。哪怕会付上代价,哪怕会牺牲自己。

人不是单纯的器官组合体或功能组合体,身上所有的器官之所以能组合在一起,是为了服务灵魂。当我们说我们爱一个人,我们爱上的不是所有器官组合起来的他,而是他内在的独立的灵魂。灵魂会为了一个更崇高的命令和目的,去做出有可能损害身体的事,所以一个人也可能会为了要拯救另一个人而付出性命。因为灵魂是上帝所赐,它能活出被造的目的,不似人工智能只能完成制定好的任务。

电影最后的场景,是独行侠和公鸡紧紧相拥。他们的心结在这次生死任务中化解了,公鸡因独行侠的那句话“不要多想,做就是了”终于克服他爸爸殉职的阴影;而独行侠则明白了他没有权利去阻止一个愿意牺牲自己完成崇高目的的灵魂。公鸡明知道他爸爸是因公殉职,他却仍然要成为一个海军,和爸爸在同一个海军部队里,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正如多年前他爸爸为了救独行侠牺牲,公鸡也愿意冒着牺牲性命的风险拯救独行侠。他的灵魂为了这个崇高的目的而燃烧,而独行侠身为热爱飞行的飞行员,他能明白。

灵魂被造是为了完成一个崇高的目的,在这世间,它总在寻找那个能为之燃烧的目的。而这个目的,只有创造它的上帝能够给予——荣耀上帝,并以祂为乐直到永远。只有在这个目的里面,灵魂才能得到真正的满足和安息。你的灵魂是否已经得到永恒的满足与安息了呢?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分享此条目!

0 回复

发表评论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