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领养如何帮助我理解上帝的爱
作者:Leah S
翻译:奇奇
我在中国的一个公共场所被发现时只有几天大,随后被送往了孤儿院。
在我九个月大的时候我第一次见到我的养父母。我的母亲回忆起第一次见到我时,我裹着厚厚的衣服,因为孤儿院没有暖气。她说收养我是上帝回应了他们长达15年的祷告。
在成长过程中,我从未多想我的领养问题,因为我的父母很敞开和我聊这个事情,并完全接纳我。经过一段时间在非营利领域的工作和志愿服务后,我找到了一份在领养机构的工作。加入该组织后,我听到了更多其他被收养者的故事,这促使我更加反思自己被收养的人生经历。
领养给了我三份礼物:
1.被领养给了我新的、稳固的身份
通常,被领养的孩子会质疑自己的身份和与父母的关系。在从尼日利亚回家后,我朋友的养女不断地吃东西,担心有一天会没有食物可吃。其他父母也反映说,被领养的孩子常常会通过不羁的行为来测试界限,不确定他们的新生活安排是否是永久的。
尽管我从未怀疑与养父母的关系(因为我在还是婴儿时就被领养),但听到的其他领养故事让我意识到领养可能会导致身份危机,以及一个人需要时间来稳定和接受他们的新身份。
我也曾为自己的身份挣扎多年,常常感到自己无处归属,这让我思考这些感受是否因为我曾被遗弃和收养。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意识到我的身份危机主要是因为我在错误的地方寻找认可。许多不同的环境——朋友圈、学校文化、工作情况——在我成长过程中都影响并定义了我的身份。
最终,我的第二次被收养的经历——接受基督为救主,成为上帝的孩子——使我找到了在基督里的身份和安全感。
罗马书8章14-15节说:“因为凡被上帝的灵引导的,都是上帝的儿子。你们所领受的,不是奴仆的心,仍旧害怕;所受的,乃是儿子的心,因此我们呼叫‘阿爸,父’。”
在大学通过受洗重新确认我的信仰后,我知道在基督里的身份使我能够抵挡世俗的影响,让我不被世界对我价值的错误评价所左右。
2.领养让我感恩于上帝对我的完全了解
领养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从一开始,就有与生父母分离的创伤。
就我而言,这也意味着我是与我有着不同文化背景且思维方式截然不同的养父母一起长大的。我对书籍和学业的兴趣与我父亲的农业背景以及他对与机械有关的户外工作的热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记得坐在常青藤大学的申请表前非常迷茫,而我身边是从未上过大学的养父母,我当时真希望能有一个人指导我一下。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理想化了基因的关联性,认为那是我所缺失的一部分。但自从成为基督徒后,我开始理解有一位创造我肺腑并在母腹中奇妙地造我的父亲意味着什么(诗篇139篇13-14节)。祂以我所是的方式造了我,因此唯有祂才能真正了解我。
知道上帝是我的供应者和力量使我在没有榜样可以指引我的领域感到不那么孤单和缺乏支持。我不再向他人寻求那种只有在基督里才能找到的归属感和引导。
3.领养帮助我理解无条件的爱
我们的许多关系(例如工作、生意,甚至是友谊)往往是基于交易或预期的相互回报,而不是爱的承诺。这就是为什么选择爱一个毫无回报的小孩是多么具有变革性。
在领养我时,我的父母承诺爱护和保护我,并在法律上承担起了对我的责任。
即便在我拒绝和反叛他们的阶段,他们也始终坚定、充满耐心和为我祷告。他们没有对我有任何期待,无论是我该追求什么职业,还是我是否应该在他们老年时住得近一些以照顾他们,而只是鼓励我遵循上帝为我生命所定的计划。
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反映了上帝的恒常性,以及真正的契约之爱是由施与爱的那方所选择的,而不是基于接受一方的优点。
领养总是始于失丧,但领养本身并不是那个问题。它是对破碎环境的不完美却美好的解决方案。
上帝利用领养所引发的许多问题(例如,我是谁?我属于哪里?谁了解我?)让我看到祂是我的供应者。祂还借助我的养父母通过具体的、日常的爱来让我感受到祂的爱,并让我看到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和凡事忍耐的意义(哥林多前书 13章4-8节)。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发表评论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Feel free to contrib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