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快问快答(上集)

 

上帝造人不只有看得见的肉身,更有看不见的精神与灵魂。身体会生病,我们的心灵也会生病。而上帝是那真正的医生,是那终极的医治者,祂不但不会拒绝心理生病的人,反而亲近他们,医治他们。因为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正是那位“天天背负我们重担的主”(诗篇68篇19节),又“因祂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祂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以赛亚书53章5节)。主耶稣基督不但能明白我们心里的痛苦,更体会过最痛苦的撕裂。因此面对心灵疲乏、心理生病的人,“压伤的芦苇,祂不折断;将残的灯火,祂不吹灭。”(以赛亚书42章3节)

因此说 “我不好”也没关系!”我们希望传递这样的信息:你不需要假装自己很好,甚至也不需要用“敬虔”或“属灵”的外表来遮盖自己伤痕累累的心。只有直面真实的伤疤,才能迎来医治和痊愈的机会。你不需要自己一点点地拾起破碎的心,因为主耶稣基督已经破碎自己的身体,用宝血为你我造了新心!

10月份,雅米想要藉着关注心理健康课题,陪伴和关怀需要心理医治的人。我们也盼望有更多的人能在耶稣基督的爱里得到精神和心灵的医治。

 

下列问题由“山雨”回答

 

问题1:基督徒需要关注心理健康吗?基督徒有心理疾病是不是“没信心”、“不爱主”?

答:心理健康是整体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调研,每八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在经历某种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上帝创造我们,不仅是身体,还有心灵。所以,每一位基督徒都应当关注心理健康。 

东西方文化都在不同程度上给患有心理疾病的人贴了许多标签,也可以说污名化。包括在基督教的信仰下,许多信徒仍然会太过简化地把心理疾病与“没信心”联系在一起。可是,绝大多数心理疾病与“有无信心”、“是否爱主”没有关系,也并没有《圣经》经文支持这些之间一定有联系。心理疾病就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病了。

我认为我们应该避免过于简化的做结论,比如,在《约翰福音》第九章中,门徒问主耶稣关于一位生来瞎眼的人,是那人他自己犯的罪导致的,还是他父母犯罪的报应?主耶稣回答道,“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约9:3)

 

问题2:圣经如何谈到心理疾病?现在的基督徒该如何看待现代心理学?

答:“心理疾病”作为一个词汇并未出现在《圣经》里。但是,很多经文有提到关乎心灵的状况。约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所罗门就写道,“因为他心怎样思量,他为人就是怎样。”(箴23:7)。希伯来诗人鼓励我们把重担卸给上帝 (诗55:22)。《箴言》还提到,“人有疾病,心能忍耐,心灵忧伤,谁能承当呢?”(箴18:14)。保罗勉励我们要常常喜乐,哪怕是在患难中 (帖前15:16-18,腓4:4等)。此外,《圣经》中好几位圣徒也曾经历过心灵的挣扎,例如,遭受巨大苦难的约伯、在西奈山上的先知以利亚,被仇敌追杀和至亲之人背叛的大卫王、面对亡国和流浪的耶利米和以西结等等。

现代心理学由哲学发展而来,包括后期的许多现代欧洲哲学,还有后现代主义等元素的合成,所以,该学科是融汇了许多人文主义思想。我认为基督徒应该正视现代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给我们带来的许多新知识;同时,也不当忘记,所有的疾病、关系的破碎的根源都是因为罪进入了这个世界以后才有的。现代医学以及心理学的发展是带给我们很多技术,可以有先进的药物治疗疾病,可以有各种心理咨询疗法;作为基督徒,我们还有另一样装备,我们可以祷告。当然,也不要讳疾忌医,该求助时当求助,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问题3:有哪些信号,说明我的心可能生病了?

答:《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和 《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都表明当一个人出现持续几个星期以上的心情低落、悲观,厌世倾向,或者常常有莫名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乃至影响到饮食和睡眠的规律,这些都极可能表示心生病了。简而言之,就是当某种情绪或者行为干扰到了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人际关系出现与以往的不符合,当我们自己或者身边的人出现这样的症状,就要引起重视,甚至需要寻求专业帮助。

 

敬请期待下集!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分享此条目!

0 回复

发表评论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