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带着“不舒服”的感受和上帝同行

 

作者:圣夏

有声播读:洋澜

 

 

2024年下半年我有机会通过一个课堂翻译的兼职接触到一群留学生,或许是因为他们和我起初刚到国外时的年龄相仿,又加上我是在国外求学的时候,在一个学姐的带领下去的教会信的主,所以我也很想为这些留学生做些什么,想把福音传给他们。可是当我实际去接触他们的时候,我发现情况和我想象不一样。我也发现其实我对我自己,对他们有不切实际的期待。我期待自己是一个温柔,有包容心,好相处,乐于助人的知心大姐姐;对他们的期待是,他们是听话的,不麻烦人的,愿意听我讲见证的,我一说福音他们就愿意相信主耶稣,愿意和我去教会的。

然而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问我各种各样的问题的时候,比如我能迟到多少次?上课能缺席几次?作业在哪交?为什么作业上传不了,考试怎么考,发表主题是什么,什么时候,能帮我们修改ppt吗?能帮我们打印文件吗?什么时候放假?我们什么时候可以买机票回家?去那里怎么坐车?车票在哪买?电费怎么交?能不能帮我们交?保险费不交可以吗,如果要交的话,要在哪里交呢?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有的时候我分不清我是课堂翻译老师,还是生活保姆。很多时候我看着手机屏幕上显示的这些问题,我的第一反应是,满脑满脸地嫌弃,心里想这些都是什么问题,这些问题为什么要来问我。然后自己抱怨一通,等到自己稍稍平复心情之后再回复他们。其实这个时候我的心里已经有了很多的想法和情绪,但是我都没有把自己心里的这些不满,委屈,失望带到上帝的面前,向祂吐露。而是选择了用处理事情一样的方式去处理了自己的情绪,这时候的我还只是单纯地以为我只要把事情处理好,我里面的这些情绪也会消失。但圣经说:“我们当深深考察自己的行为,再归向耶和华”(耶利米哀歌3章40节) 然而我并没有考察自己的行为,也没有归向上帝。

这样的境况持续了差不多3个月,我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是出于甘心乐意,而且是越来越不愿意去做,心里的压力逐渐被积累。甚至有两次我在课堂上因为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而对他们发了脾气。这也让我对自己产生了很大的失落感,觉得自己把事情搞砸了。让我看到原来自己根本达不到自己里面的期待,我也对自己有很大的失望。而当我看到这些的时候,我一时之间无法接受,我只觉得自己里面有一种巨大的不舒服感。后来我和牧者说,我太累了,想要回国休息一段时间。牧者先是很惊讶,表示可以回国但是为什么会这么突然,并询问我是发生了什么吗?后来在牧者的帮助提醒下,我才发现不是因为我太累想回国休息,而是我想要回避这个不舒服感,因为处理不了这个不舒服的感受,让我产生了很大的无力感让我觉得自己很累,需要休息。

然后牧者问了我一个问题,她说:“你觉得新的朋友期待教会有什么样的人,或者对于教会比较早信主的人,他们希望看到一群什么样的人?”我说:“应该是有责任心,愿意接纳人,不指责人,言行一致的人。”当我说完之后,我大概猜出牧者她的担心。圣经说:“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总要在言语、行为、爱心、信心、清洁上,都作信徒的榜样”(提摩太前书 4章12节)。但反观我自己呢,我有没有做到一个榜样呢?我是在绊倒人,还是在帮助人呢?因为现在教会里有几个新朋友是我翻译课上的学生,他们不光在教会接触我,也在生活工作中接触我,他们比起认识主,更先认识我。换句话说他们在通过我来认识基督徒,通过基督徒在观望主耶稣。牧者也告诉我说,我不是要你作假,好像假装是一个顶好的人。

我也在这个过程中看到自己对情绪是回避的,面对情绪时自己的第一反应是要处理解决这些情绪,因为它让我感到不舒服。很多时候我是通过多做事情来转移自己的情绪,要不就是通过发脾气向他人发泄情绪。而这次的经历让我学习到要把自己的情绪带到上帝的面前,坦白自己感到压力。求主帮助自己可以接纳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解决自己的情绪。有时甚至是要带着自己的情绪,自己的不舒服来和上帝同行。因为上帝创造我们的时候给我们感知事物的能力,让我们可以体会到让自己感到愉悦的情绪,也会让我们体会感到负担的情绪,让我们在不同的情绪中感受生命的丰富。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面对接纳不逃跑,依靠上帝往前走。因为上帝是我们避难所,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在患难中随时的帮助(诗篇46篇1节)后来我也意识到这种不舒服感其实一种成长,因为成长本身就是由很多个不舒服组成,而成熟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接纳这些不舒服,甚至是带着这些不舒服走下去,而感恩的是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有上帝同行,有主的帮助。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分享此条目!

0 回复

发表评论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