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日历第19天】我虽然黑,却是秀美
作者:Alina
绘画:Chin
有声播读:枝子
在“幼白瘦”和“一白遮百丑”的审美观盛行的大环境中,皮肤不那么白甚至还有点黑的我绝对称不上是美女,更“不幸”的是,我还有一位肤白似雪的母亲。
从小到大,关于我肤色的评论从没停止过,“这孩子五官端正,个子高挑,就是有点黑”、“看看你妈,你怎么没随她”、“要是白点就好看了”。
我曾在乎世人的眼光,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都以黑为丑,甚至有点埋怨母亲为什么要找肤色那么黑的父亲,还在初高中就用零花钱购买“三无”美白产品,希望能够变白一点点也好,但结果却是因为过敏满脸痘痘。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黑”这个字逐渐钝感,与其说是全然接纳自己,不如说是听多了又无力改变,就麻木了。嘴上说着无所谓,化妆的手还是忍不住把粉底盖得再厚些。
直到毕业后去东欧工作,时不时会有外国同事说,真羡慕你的肤色,不像我们还要特意去晒(美黑)。那时我才知道,比起肤若凝脂、面如桃花,他们还是觉得健康麦色更有活力。原来我的外貌在不同人眼中是不一样的!被一些人视为瑕疵的点却是另一群人眼中美的标志。
世人对美丑有着不同的定义和标准,讨了这个的喜欢,难免惹得那个厌恶。所谓的“标准”本身也并非一尘不变,常常是它在前面放肆地跑,容貌焦虑的姑娘小伙在后面拼命地追,眼看追到了,“标准”突然一晃变道,这时可能刹车都来不及,例如几年前流行的“锥子脸”,现在反而有些贬义。我们的身体只有一个,经得起几次折腾才能“不掉队”呢。难道不应该找到一个永恒不变的标准才更容易吗?
这样的标准有吗?当然。在容貌这件事上,上帝的做法非常简单,“耶和华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撒母耳记上16章7节)看到这段经文我不禁问自己,作为上帝的儿女,到底应该在乎上帝的眼光还是世人的眼光?如果是上帝的眼光,那何必要在祂根本不看的事情上堆砌、修饰?
而对于祂真正看重的内心,我们又花了多少时间去“清洁”,使其不再苦毒;去“滋润”,使其不再刚硬;去“除皱”,使其变得平和温柔;去“按摩排毒”,剔除老我,常常更新?况且,上帝已经眷顾我们,祂不在乎我们的容貌,而是按照自己的样式来造。
不过有时候,与容貌过不去的并非他人,而是自己。看到一丁点所谓“缺陷”,就会无限放大,从而忽略所拥有的。我能看到自己皮肤黑,穿跳色衣服不好看,但为什么看不到个子高,就算不穿高跟鞋也能撑得起大框架的衣服,这不值得感恩吗?上帝是伟大的创作家,我们是祂美好又各不相同的作品,如果你是“山水画”,又为何要为没有“油画”那样浓重的色彩而抱憾呢?
对容貌的不接纳常常会衍生出自我否定,似乎不好看就不值得更多更好的爱。相信大家多少都听过这些刻薄的言语,“也不看看自己什么样?还挑三拣四要求高”,“长成这样有人要就不错啦”。世俗的价值观无不提醒我们:“爱”是要努力去挣的,好看了才有人爱。但是上帝告诉我们,祂的爱是白白给的,不是因为我们聪明、漂亮,而只因我们是祂的儿女,是祂重价赎回的。
“如今却蒙上帝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称义”(罗马书3章24节)。自从今年有了宝宝之后,我对这一点有了更深的体会。我的宝宝眼睛小小的,鼻子塌塌的,皮肤干干的,但那又怎么样呢,他是我的宝贝啊,是我辛苦孕育、耗费20个小时、拼尽全力换来的宝贝啊!
我就是爱他!我们这些不义的人尚能有这样的爱,上帝对我们的爱岂不更加美好。祂说,“爱是永不止息”(哥林多前书13章8节),有了这份永恒的保障,为什么还要担心自己不值得爱,要通过折腾外在容貌来讨世人易逝的喜悦呢?
既然上帝不看重容貌,那是不是说我们对外在形象可以放任自流?当然不是。我们的身体是神的殿,是上帝的居所。一座殿宇可以不恢宏,但不能不清洁,更不能成为“危楼”。对殿进行适度的保养和装饰没有问题,例如锻炼身体、不暴饮暴食熬夜放纵、穿着合宜的服饰等,都是合上帝心意的管理;但更重要的是,不能令外在超过内在,如果殿宇外观极尽华丽却没有上帝在其中,那就是徒有其表,就算殿宇再简朴,却散发着上帝的馨香,那也是可喜悦的。
最后还有一点分享。今年我经历了对自我形象的重新接纳,因为生育还是不可避免地使我的身体发生了变化。让我引以为傲的平坦小腹和“蜂腰”没了,这可是我抵御黑皮的资本啊(哭笑不得),现在被一小坨肉取代了;生育后第四个月还出现了极为严重的脱发,甚至到了让我这个原本头发多到不愁掉的人恐惧的地步,但感谢上帝,现在它们都重新长出来了,暂时变成了一头小杂毛。
在产后最脆弱和带娃最劳累的时候,也难免受到一些“挑起性别对立、反对生育”的言论的影响,对先生充满怨气,认为是他把我的身材毁了,即便他对我总是鼓励和支持的。当我发完脾气看到镜子中的自己,突然一惊,这样的怨怼和苦毒,不比多出来的那坨肉丑陋多了吗?
再说孩子是神恩赐的产业呀。为什么我能盯着其实穿上衣服也看不出多大变化的身材不放,而看不到宝宝的笑容和先生的赞美是更宝贵的呢?
现在我依然坚持产后恢复,但目的在于保持健康增强体力,至于结果,就交托给上帝吧。毕竟皮囊终会腐朽,而敬畏上帝的家庭祂必看顾。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圣诞日历第18天】施洗约翰的出生
作者:Kim
绘画:Chin
有声播读:洋澜
伊利莎白的产期到了,就生了一个儿子。邻里亲族听见主向她大施怜悯,就和她一同欢乐。到了第八日,他们来要给孩子行割礼,并要照他父亲的名字叫他撒迦利亚。他母亲说:“不可!要叫他约翰。” 他们说:“你亲族中没有叫这名字的。” 他们就向他父亲打手式,问他要叫这孩子什么名字。他要了一块写字的板,就写上,说:“他的名字是约翰。”他们便都希奇。撒迦利亚的口立时开了,舌头也舒展了,就说出话来,称颂上帝。周围居住的人都惧怕;这一切的事就传遍了犹太的山地。凡听见的人都将这事放在心里,说:“这个孩子将来怎么样呢?因为有主与他同在。” (路加福音1章57-66节)
你会给你的孩子起一个不寻常的名字吗?
施洗约翰的名字就挺让人们吃惊的。一直到年老都不能生育的伊利莎白终于生了一个儿子。可以想象这在他们亲族里面是多么轰动的事情。然而当这群热心的亲戚准备给这个小宝宝取名的时候却遭到了反对。按照父亲的名字叫撒迦利亚本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然而伊利莎白却坚持要给他起一个亲戚们没有听过的名字——约翰。而当孩子的父亲确认了名字就是“约翰”时,他也从哑的状态恢复了正常,开口赞美上帝。也难怪周围听说的人都惧怕。这一切都太不寻常了吧?
小约翰从受孕开始就伴随着各样的神迹,因为他一生都是由上帝在带领和引导的。他的出生是上帝的计划,他的名字是上帝所定,他的人生也有上帝给的特别使命。“这个孩子将来怎么样呢?”这是约翰出生时代周围的人想要弄明白的,不知道他们中是否有人真的看到了长大的施洗约翰成了先知,出去旷野教训人悔改,给人施洗。然而,真正重要的是约翰为之预备道路的那位——那在约翰之后来的,除去我们罪恶的上帝的羔羊。约翰来,让人们知罪,而祂来,才真正带来了好消息——我们不用活在罪咎中也不必再承担罪刑,因祂成为了我们的赎罪祭。
施洗约翰的降生也是在为祂的降生做预备,这位救主的降生才是可以让我们普天同庆的好消息。如今,听到这样好消息的你,是否也将之放在心里细细思考呢?你的生命因着这位救主的降生而不同吗?你有因着听到这样的好消息而欢喜吗?盼望这个圣诞节,你我可以回到福音的起头,再次思想耶稣为我们所做的一切。真实地明白有一婴孩为你我而生是何等美好的消息。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圣诞日历第17天】告别坏习惯,结出生命美好的果子
作者:东尼叔叔
绘画:Chin
有声播读:佳音
“ 你们多结果子 ,我父就因此得荣耀 ,你们也就是我的门徒了。” (约翰福音15章8节)
童年时,我爱看“木偶奇遇记”(Pinocchio)。 故事描述仁慈的木匠得到天使的祝福, 雕刻了一个有生命的木偶,成为她的儿子。起初木偶不懂事, 贪玩和贪婪。后来经过不少考验, 变成一个诚实勤劳和真正有生命的男孩。
现实生活中,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坏习惯,坏习惯亦容易变成性格。就像木偶一样, 讲大话的时候,鼻子就会变长。有趣的故事情节,提醒我们从真理中学习,结出生命美好的果子。
很感恩 ! 在我成长路上 ,上帝借着身边的经历, 提醒我性格上的缺失、透过不断学习必需作出改变。
职场中学习 “信实”
记得在外国读书的时候, 资讯没现在发达,只靠电话和信件向家人报平安。我便养成一个习惯,只报喜不报忧。 渐渐这个习惯,亦成为我的性格。面对难题,独自琢磨、不想向别人请求帮忙。 在工作上 ,亦独善其身,不多理会别人的事情。
可是,我在公司遇到一位同事。她的性格率真、乐于助人。看到同事被欺凌,适当时挺身而出 。我很欣赏这份正义感 ,偶而得知她在工作上遇到挫折,便暗中照应。有一天她主动找我午膳,表现得十分沮丧,原来她的婚姻已出现严重问题,并邀请我为她祷告,这时我得知她是基督徒。 一段坦诚的友谊,就这样萌芽,现已成为多年的好友。期间我们真心相待、畅所欲言、 做回真实的自己 !
就如经上说,“ 我们若彼此相爱,上帝就住在我们里面,爱祂的心在我们里面就得以完全了。” (约翰一书4章12节)。 这是一个很宝贵的经历,让我在职场中学习以 “真诚和信赖” 待人,互相建立,亦在日常生活中持续实践。
在教会事奉上,必须 “心存忍耐、主内温柔”
工作多年, 人亦难免自我为中心,甚至为自己定下不少目标。 就如结交朋友,我喜爱找有共通点的人交往 ( 如类似的背景、嗜好或性格等),间中亦会抗拒或对其他不同类型的人贴标签。 受洗后在教会事奉, 这种态度 必须改变。
在教会事奉,我曾参与不同岗位。 这些岗位 ,不仅与自己喜欢的人相处 ,还要跳出自己的舒适圈,用爱心关心有需要的人和事 ! 就如我的厨艺非常不好,却在社区种植日,负责食物预备的任务。我不太擅长与长者沟通,却在一些小组,协助关怀和聆听。 开始时心中纳闷、力不从心。 可是在一次查经中, 读到保罗的劝勉,“我们晓得万事要互相效力,叫爱上帝的人得益处 。” (罗马书8章28节), 我想也许是一个挑战,让我学习忍耐的功课。
后来才明白,参与不同的任务,可认识其他弟兄姊妹和不同事工的运作,在往后的配搭中 更加熟练、 互补不足。其后,上帝亦安排我与自己恩赐相配的事奉,祂有奇妙的带领。 我感到很蒙恩,因在事奉的路上可以循序渐进, 学习在主里温柔。以忍耐和包容的态度 ,突破自己的舒适圈、跟从主的带领 !
“木偶奇遇记”中,Pinocchio最后成为一个有生命的男孩。 我相信,圣灵所结的果子都是一样, 透过基督的生命, 让我们明白个中真理的重要性,由行为变成习惯,习惯养成性格,在人前显示出来,荣耀上帝的名 ! 圣诞是一个普世欢腾的日子 ,庆祝基督的诞生、万民因着救恩和怜悯、 得到雀跃的朌望。
让我们在这个重要的日子,反思自己是否已靠着基督结出美好的果子 ? 让我们立志被祂塑造和带领,成为一个有生命力的基督徒。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