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

贫穷不是我们不能幸福的借口——《幸福穷日子》读后感

作者:希の梦,马来西亚

英文书名:Our Poor Happy Life

作者:阿浓

出版社:文桥传播中心有限公司

 

一个人是否快乐,不在乎他拥有的财富多少,

而是在于他的精神世界是否富足。 *内容很短,且温馨。推荐给没有太多空余时间阅读的读者。

 

故事简介: 故事讲叙一个由中国大陆移民到香港的家庭。女主角名叫黄志芬,是一名中学生,有一个同读中学的弟弟。那时候的中国,比较落后。爸爸认为去香港读书比较有前途,以后才能找到较好的工作,所以便决定要居家搬迁。上课第一天,她就被人叫“蝗虫”,顿时感到无地自容。而这整本书,就是描述女主角一家,是如何克服文化上的障碍及旁人的有色眼光,克服所碰到的困难,并且在当中如何乐观地去面对,在贫穷中,快乐地活着。 个人感悟: 孩童时代,我并不知道自己家算不算有钱。我在乎的是,爸爸妈妈有没有空陪我。那时候,就算去海边玩泥沙,都觉得很快乐。真正体会到什么是“钱的差距”是在上大学。有些大学朋友们所穿戴的衣物用品都是出自奢侈品牌。我真正感受到钱的重要性,是在打工实习的阶段。那时候,工资不高,为了省钱,我租的房间离实习公司一个小时多路程。在家乡,想去哪里,只要驾车,15分钟内就可以抵达目的地了。在这里,上下班成了我的“压力”。这是因为我本身是很怕人挤人的场面,再加上,在通勤期间,我碰过色狼,我心理上的压力,是挺大的。如果能住近一点,至少可以避免/省下通勤时间。可偏偏,我实习的公司在市中心,附近的住宿,我负担不起,再加上这座城市的生活费很高,所以作罢。我的实习生涯只有八个月,可是那些长期住在市中心的贫穷人,该怎么生活?缩衣节食的日子真的很辛苦。所以,我觉得,他们一定生活得不快乐。     可是这本从真人真事改编的《幸福穷日子》,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贫穷人其实也能生活得很富足。书中的主角住在很简陋的板间房,没有多少生活物品,物质上可说是极简单不过的。他们不富足,却拥有知足的心。而有限的资源并没有成为他们不能去帮助人的借口。故事里提到一场大型火灾,大约有5-60位灾民需要借助在学校的礼堂,急缺义工协助。书中的一家三口,除了有工作在身的爸爸,都去义务性帮忙了。妈妈和姐姐安抚及关心灾民,而弟弟则负责看顾小孩子,与他的同学一起讲故事给他们听、陪他们玩游戏等。这些行为,被某报社的记者看到,并刊登在报纸上,让更多香港人知道大陆人真心付出并在努力回馈这个社会。这让我想起耶稣的话:“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马太福音25章40节)。虽然我们为主所做的事,不会被报纸刊登,可是我们有更好的福分,那就是上帝记念我们为祂做的每一件事。被万王之王所记念,岂不也是一种幸福吗? 同时,这一家人能很和谐地住在一起。从他们身上,我可以体会到“小确幸”。这让我想起《寄生虫》一家四口——在还没进入上流家庭工作时的状态:虽然贫穷,可是他们还是和乐融融地在一块,互相打闹。这部电影,是以诙谐的悲剧收尾,而书中黄志芬一家突破种种困难,最终以赢得众人的尊敬结尾。我相信,凭着他们的善良、积极及努力,他们往后的日子一定会越来愈好的。圣经也有应许说:“手懒的要受贫穷,手勤的却要富足”(箴言10章4节)。     另一方面,作者透过这本书,想要传递一个信息——“不要歧视”。他们刚到香港的时候,遭遇了歧视——被叫成大陆妹、蝗虫等。书中的主角一家,在面对歧视时并没有自怨自艾,抱怨自己所处的环境很糟糕、香港人对他们的态度不好等。反而,从他们这一家人身上,我可以感觉到满溢的幸福。因为他们注重自己能做的,并且努力地去完成。爸爸妈妈努力地工作:就算是打扫学校的卫生间,妈妈尽力做好,卫生间的干净程度,还为她赢得了最佳员工奖;而女主角和弟弟则是努力地学习,积极地参与课外活动:弟弟代表学校参与足球比赛,虽然他的旧球鞋破了,没钱买合适的新球鞋,可是还是全力参赛,最终踢进关键的一分,拿到了区赛冠军!贫穷,并没有让他们失去太多快乐。而他们的勤奋及想要过好此刻的精神,是很值得学习的。 在现实生活中,因为肺炎疫情的关系,全世界似乎有了反华排华浪潮的现象。网络上,不时会看到华人被人骂或者追着打的影片,很不可理喻。但是,在面对不确定性的局面,我们会感到不安,这是正常的。可是,这种不安,也很容易让我们想要找人责怪与出气,以至于我们会被诡诈的人所利用,把负面的情绪倒向无辜的群体身上。偏见及歧视,可以说得上是心灵上的贫穷;而暴力,是所导致的行为。身为基督徒的我们,能怎样面对歧视?除了保守自己的心,不去歧视人之外,我们或许还可以祈求上帝医治生病的人,减轻穷人的负担(不要在疫情中饿死)以及求上帝怜悯这片土地——人心灵上的不富足。诗篇72篇13节说:“祂要怜恤贫寒和穷乏的人,拯救穷苦人的性命。” 但愿我们都能摆脱贫穷在身心灵方面带来的限制,学习珍惜拥有的东西,并且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帮助有需要的人。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复活的能力

影评:从里到外爱着我-《头脑特工队》观影有感

作者:林佳慧,新加坡;翻译:白承成,北京

自从学了心理学,大家最常问我的一个问题就是:“你能看穿我的心思吗?”(答案估计你也知道,所以猜出来并没有奖励)。因此我常想:“要是真能读有这样的想法的肯定不只我一个,要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迪士尼和皮克斯发行的新片-《头脑特工队》?

就影片核心内容而言,《头脑特工队》向我们展示了一段直达人内里的旅程,将情绪,想象,行为和思想所构筑的复杂世界呈现在我们眼前,令人耳目一新,充满乐趣。故事情节则主要围绕11岁的小姑娘莱利脑中(或者说控制中心里)几位情绪小人的冒险展开,他们分别是代表愤怒,厌恶,恐惧,快乐和悲伤的怒怒,厌倦,怕怕,乐乐和忧忧。

她全心全意守护着莱利的快乐与记忆,却不知不觉将忧忧挤兑到二线。但是一场危机引发了一次疯狂的冒险,让莱利又重新做回“自己”。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乐乐学会了去欣赏忧忧。

这是惊人准确的现实写照!的确,我们大部分行为都是在保护快乐,避免悲伤。我们常常把悲伤后果是一个很难对付的悲观者,避免避之若浼。然而,悲伤也是人类箴言14章13节告诉我们:“人在喜笑中,心也忧愁;快乐至极,就生愁苦”。悲伤可以使人们彼此连接,也让我们有同一个理心。最重要的是,它提醒着我们,这个世界上的快乐只是暂时的。

我们可能会由某些经历,事情,关系和生活本身找到快乐,但在这个世界上,它永远是不完美的。只有在天堂我们才会有真实的,完全的快乐,没有眼泪,哭号,或疼痛(启示录21章4节)。那是耶稣将与我们在天堂分享的快乐。

《头脑特工队》同时也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提醒:当人被恐惧,愤怒,厌恶所控制时,灾难就有可能发生。这提醒我们,我们需要很多的智慧去操练节制,而不是为情绪所逮捕的梗,“因为上帝赐给我们不是胆怯的心,乃是刚强,仁爱,谨守的心。”(提摩太后书1章7节)。所以,尽管人们常常说要随心而行,或许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在大脑被情绪控制之前,三思而后行。

做人就意味着不会简单,而是繁复而细密,这本身就是一种美。

我们无法说出我们经历到的每一种情绪,甚至不知道它们是从大脑或身体的其中一部分冒出来的。甚至不是完全的不可能,要完全了解我们自己真的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诗篇139篇告诉我们上帝如何塑造了我们的内里,并说我们“受造奇妙可畏” (14节)。上帝完全知道并且认识我们。当耶稣在这个世界上的时候,他也经历了与我们同样的情绪-快乐,愤怒,悲伤,忧愁,惊奇等等。甚至我们不能完全了解自己,上帝也从里到外了解我们,并且会一直爱着我们。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图片来源:福布斯中文网

*杂志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www.ya-mi.org/tc/”

《婚姻故事》:为什么破裂的关系值得挽救?

作者:Jiaming Zeng,美国

翻译:Cindy Wang,澳大利亚

*封面图片来自电影官方预告片

 

评分:5/5
 
在一个慵懒的周末夜晚,我看了由Adam Driver和Scarlett Johansson主演的Netflix电影《婚姻故事》,讲的是关于Nicole和Charlie (分别由Johansson和Driver饰演)夫妇离婚并争夺儿子Henry抚养权的故事。这部电影因获得奥斯卡多项提名而备受关注,并得到了Netflix的大力推荐,所以我决定一睹为快。
 
本以为自己对“离婚”这个词早已耳熟能详,没想到接下来的2小时17分钟,我还是不知不觉地卷入了关于婚姻破裂、宽恕、救赎的万般思绪中,泪流满面。
 
由于“不可调和的分歧”,Nicole和Charlie决定离婚。剧中的Charlie,自私,忽视Nicole的需要,还撒谎掩盖自己的外遇。Nicole多年来为婚姻牺牲,在要求和愿望屡屡被忽略中隐忍多年,直到最终爆发。 
 
作为一个女人,我比较容易同情Nicole,但对Charlie,也讨厌不起来。他是天才导演,很棒的老板,也是好父亲,好女婿,被离婚所伤,你无法不同情他。
 
随着故事的展开,我发现Nicole也有她的不是。她缺乏自信,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也轻易受到离婚律师Nora的影响。在最脆弱的时候,Nora的安抚让她决定诉诸于律师来解决问题,而律师们当然是唯独乐在其中的人。
 
这部电影似乎在讲一个不争的事实——结婚终究会以离婚收场,就像Nicole的姐姐、同事和律师所经历的那样,虽然大家都觉得离婚的整个过程荒谬至极,却选择走这条路,仿佛这是成年人的必经之路。
 
结果却是,两败俱伤。
 
Nicole最终签署了离婚协议,法庭判决也遂其所愿。在某种程度上,她成为了“女性希望的灯塔”,因为她打破了人们认为妻子应该温顺、随和的性别成见。她向世界表明,“她配得更好的。”但她真的赢了吗?她找到她的快乐和幸福了吗?
 
 
 
离婚真的是唯一的选择吗?
 
《婚姻故事》的世界里没有上帝。正如Nora的独白所强调的那样,当马利亚看着她的儿子耶稣死去时,“作为父亲的上帝没有出现”。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复活,没有救赎,如果婚姻关系破裂,那就只有离婚。
 
然而随着故事的展开,我越来越发现Charlie和Nicole关系当中的破碎是多么的复杂。结婚多年的他们,竟然无法沟通。多少个情节中,我在想要是Charlie知道Nicole多么不情愿就好了,要是Nicole一开始就读了自己写的信该多好,要是他们能明白彼此伤害有多深……要是……就好了。
 
慢慢地,我开始怀疑,他们之间的分歧真的是不可调和的吗?
 
在一个没有上帝的世界里,是的。
但是在一个有上帝的世界里,和解是可能的。福音反击了Nora气势汹汹的讲说,因为上帝没有缺席,祂一直与耶稣同在,并在三天后,使祂的儿子从死里复活,并“将祂升为至高”(腓立比书2章9节)。
 
尽管我们会犯错,上帝依然爱我们,帮助我们,救我们脱离罪恶。这福音也能转化我们破碎的关系。
 
我相信,如果Nicole和Charlie知道了这种爱,就能依靠圣灵的带领,学会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重建二者的关系(以弗所书4章31-32节)。他们都需要经历重大的改变和悔改。Nicole应该放下心中的苦毒和愤怒,找到勇气说出自己的心声;Charlie必须谦卑下来,聆听Nicole的心声。这不容易,也许会痛苦,但都是值得的。
 
为什么要不放弃?因为影片中最揪心的一刻:离婚尘埃落定后,Charlie终于看到了Nicole写的信,讲述着一切爱他的原因;因为在争吵和叫喊的背后是彼此依然相爱的心;因为他们的儿子Henry会永远把他们连系在一起。既然这样,为什么一定要以悲剧收场?
 
 
 
为什么要捍卫婚姻
 
我还没结婚。不过在你认为我太理想主义之前,先听听我的故事。
 
从我记事起,“离婚”一词就在我们家司空见惯。每当父母吵架堪比Nicole和Charlie的争吵风暴时,妈妈就会大喊“离婚”。
 
目睹这一切,我心想,甚至会说,那就下决心离吧。有什么大不了?什么时代了,大家这么不开心,离婚算了。好聚好散。如果我是你,我就离。
 
“你不明白,”妈妈会说,“没那么简单。”
 
“那是因为你下不了决心”,我会挑战妈妈说。
 
小时候,我以为是妈妈的错。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看到她为家庭的牺牲,而我那为人不错、心地善良的父亲的确在关爱妻子方面有所欠缺。
 
在见证了他人的、也经历了自己的一些人际关系后,我认识到,在任何一种关系中,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我们可能会在不经意间伤害到别人,所以只有彼此间的宽容和怜悯,才能让关系走下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帝提醒我,不应该只看消极的一面。我被我们会一直这样不开心或陷在冲突当中的恐惧与痛苦蒙蔽了眼睛,让我无法看到我们家庭关系当中的美好。慢慢地,我注意到:爸爸也有关心妈妈的时候,妈妈也学会了对爸爸更宽容,并且他们两个一起努力。而我也不再只见阴霾不见光了。
 
去年,我们在夏威夷租住的Airbnb一起庆祝圣诞节。我们在阳台上吹着来自太平洋的暖风,彼此开玩笑,互相祝福。我好高兴爸妈没有离婚,没有放弃,也许是因为我和姐姐,也许是因为我妈妈不够果断,也许是因为离婚代价太大。不管是什么,一家人在一起的那一刻,我很幸福,而我当年那些希望他们离婚的想法多傻。
 
也许正是这些美好的时刻让破裂的关系值得我们去努力修复;并且我觉得,通过彼此的宽恕和改变,我们可以改写世人对婚姻的看法,恢复破裂的关系,并向大家展示这个世界急需的基督的爱和恩典,这是值得相信的。
 
当世界告诉我们要优先考虑自己,努力让自己占上风时,让我们“彼此亲热;恭敬人,要彼此推让”吧(罗马书12章10节)。

 

阅读原文请查看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复活的能力

《寄生虫》——都是坏人才是悲剧

 

作者:Feifei,中国

*封面和文中图片来自豆瓣电影

 

最近,韩国电影《寄生虫》横扫奥斯卡四项大奖,亚洲电影又迎来新的曙光。这让我心里也不由默默发痒,想看看究竟。夜晚十一点,一片寂静无声中,我全程无漏点地刷完了这部片长2小时的电影。

 
影片想传达的中心信息是阶级分化带来的社会矛盾,影片下半场中同样一场雨,让身处上流社会的人欢喜不已,雾霾没有了,天气放晴,空气清新,是快乐聚会的好时光;然而向下看,他们看不到的是,身处社会底层住在半地下室的下流社会的人,在这场雨中因为房屋积水无家可归,拼命想保全家中的一点财产,最终只能在运动场度过艰难的一夜。
 
看到我上面写的,或许大家会同情社会底层的穷人们。然而上述的情节只是影片高潮爆炸的导火索,整部影片看下来,我心里浮现出一句经文:“下流人真是虚空,上流人也是虚假,放在天平里就必浮起,他们一共比空气还轻”(诗篇 62篇9节)。
 
金家一家四口挤在窄小而破烂的半地下室,四人手机同时停机,家里没有无线网,只能偷偷连接周围邻居的信号来保持与外界的通信。
 

一位朋友的到来,竟意想不到地给这贫困潦倒的一家人带来了转机。金家的儿子通过这位朋友介绍,获得了辅导富人家女儿的机会。考不上大学、贫困潦倒、却擅长伪造文件、蛊惑人心的一家人,通过各种手段,一一成为了有钱人家朴家女儿的英语辅导老师、儿子的艺术心理治疗师、丈夫的专用司机和妻子的家务阿姨。
 
也许大家会觉得这一家人的人生开了挂,四个无业游民瞬间变成高收入人群。然而人性就是如此的贪婪、不知满足,四人本可以借着这份工作踏踏实实地过普通人的生活,虽然平凡但总好过过去赤贫的日子,他们所做的却让人嗤之以鼻。
 
富人朴家一家外出为小儿子庆生,金家一家的真面目彰显出来。他们明目张胆地霸占了富人家,开始了一场反转式的狂欢。深夜降临,穷人们围在客厅沙发上,面前满是各式各样的酒瓶,各人开始发表自己的“人生感言”,儿子竟然妄想能够娶到富人家的小女儿,彻底霸占富人家的财产。
 
门铃忽然响起,打破穷人一家的妄想,他们看着面前的杯盘狼藉,因着生怕被发现而一个个恐惧不已。可视对讲屏幕上出现了朴家前任保姆的形象,她出现在这个疯狂的夜晚是为什么?原来比穷人一家更疯狂的是,保姆丈夫一直寄居在富人家房子下面无人知晓的逃生地洞里。
 

穷人一家不小心暴露了自己的身份,两个穷人家庭彼此知道了对方的秘密,故事情节变得激烈起来,他们开始为自己掌握的对方情报斗争,纠缠在了一起。
 
这次,家里的电话响起来,两户穷人一同陷入恐慌,最最让他们害怕的事发生了,因为暴雨的缘故富人取消了原本的计划,马上就要回家。
 
人最丑陋的那一面出现了,为了掩盖自己的错误,两户穷人对对方都采用了极端手段。最终金家一家四口逃出了富人家,另外那对穷人夫妻被锁在了地下室里。
 

多么令人讽刺,金家一家不断想向上爬,却不给在他们下一层生活的前保姆夫妇任何向上爬的机会。

影片的最后,出现了故事的大反转,富人家的前任保姆被金家的妻子意外杀害,在富人家小儿子的生日派对上,前任保姆的丈夫为了给妻子报仇,打伤了预谋杀人灭口的金家儿子,并从地下室逃离了出来,对金家展开报复,最终杀害了金家的二女儿。而就在此时,金家爸爸竟一时受刺激,因为富人家丈夫对穷人身上味道的厌恶、对受伤金家女儿的无视,拿起杀死女儿的刀,捅向了富人家的丈夫……最后躲进了地下逃生地道……
 
导演奉俊昊说到这部影片时,说这是“一出没有小丑的喜剧,一出没有坏人的悲剧” ,“电影中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即使大家都没有恶意却可能导致一发不可收拾的后果,但有时候我们需要的只是一点点对彼此的尊重”。导演想让大家看到社会阶级分化带来的隐患和可能带来的冲突,但消除了阶级分化就消除了矛盾吗?多一点“尊重”就真的会减少这个世界,这个社会上的恶吗?互相尊重,谈何容易?好在圣经有更直白的解答:“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上帝的荣耀……”(罗马书罗马书 3章23节)如果我们不解决内心对他人财产的觊觎,不明白自己与他人的价值在于上帝将自己的形象放在我们里面,不管我们拥有多少,我们都会想要得到更多,即便打破了现有的阶层,我们还是会重新人为地建立起各式各样的阶层与鄙视链吧。

 
金家太太说他们就像蟑螂一样,一开灯,就得躲起来。如何才能不像蟑螂一样生活在黑暗当中呢?好像有钱是答案,但那只不过是假象。对于我来说,真正的答案在于“我们若说自己没有罪,就是欺骗自己,真理就不在我们里面了。我们若认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翰一书1章9节)
 
所以,因为都是坏人,才是悲剧,如果我们都能认识到自己是坏人,才能变成喜剧。金家的爸爸,或许去自首,才是最从容走出地下室的方式吧。愿我们都有勇气,走出黑暗,走进光明。
 
“但义人的路好像黎明的光,越照越明,直到正午。”(箴言 4章18节)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浓情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