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

从漫画《灌篮高手》思考基督徒该有的态度

shohokuartwork-1-768x470

作者:雪伦,马来西亚

亲爱的,你听说了吗?陪伴你整个童年的《灌篮高手》再版开播了!相信光看一眼海报或听一会儿主题曲就会让你感慨万分了。瞬间就能将你带回那个热血沸腾的青春年代。然而,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部热血漫画也有我们可以学到的属灵课哦?

最近跟同事聊天的时候得知对方是个动漫迷。这让我想起我小学时也非常喜欢看日本的动漫。但那时候的我因为没有电脑,所以天天跑到隔壁表哥家去看,以至于我爱看的不是少女动漫,而是少年热血动漫。像火影忍者、海贼王、灌篮高手这些都是我很喜欢看的。

说到动漫,虽然有些人不鼓励基督徒太常看动漫,这我不否认,因为现在的确有些动漫的内容怪异,并不是所有的都适合看。这时就要靠我们有智慧地去选择,以及以怎么样的心态来看了。但回想我以前看过的几部动漫裡,很奇妙的反而给予我在信仰上的一些思考。

我最喜欢的一部动漫叫灌篮高手(Slam Dunk)。它是日本漫画家井上雄彦以高中篮球为题材的漫画,后改编成动画。故事描述了一个有点像小混混的主角——樱木花道,为讨好暗恋对象的欢心,原来毫无篮球基础的他未仔细考虑就加入了篮球队。然而樱木的潜质加上不服输精神,使其球技飞速进步,渐成球队裡不可缺的主力球员,跟着教练以及其他球员们一起打入全国大赛。

透过这动漫,我知道了作为一名运动员除了技术以外,心态方面也是十分重要。比赛不可避免的一定会遇到许多压力和挫折,因此他们需要清楚明白他们的目标,且专注于该目标,才能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仍有动力可以勇敢前进,取得胜利。灌篮高手里面有个角色叫流川枫,他总是清楚自己目标为何,篮球就是他所要追求的东西,所以其他的事情对他来说都不屑一顾。虽然他有天赋,但背地裡也非常认真地练习,且自我要求严格,还曾对樱木说过:我可是投了好几百万颗球的选手。就是因为这样他才会被称为篮球界的超级新星,是球队非常出色的球员,实力被大大认可。

我们基督徒其实不也一样吗?我们需要清楚且专注于我们的目标,如同运动员一样,这样才能排除万难,成功跑向最终目标。而我们的最终目标就是进入上帝的国度,得享永久的生命。那么我们可以如何得到最终目标呢?就是要靠上帝的话语。上帝给了我们圣经和圣灵的帮助,让我们可以明白祂的真理,进而行出合祂心意的行为,就好比运动员需要知道比赛规则,什麽不能做,这样才不会因为犯规而失去资格。在专注于目标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太放松,需要常常建立信心,得自我要求严格,不然很容易就会偏离正道。

运动员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获胜的,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流川枫虽然对篮球有天赋,但他仍不断地练习,加强自己,因为他知道,想要站上更大的舞台的话,就得这么做。基督徒也是,每个人有一天都会到终点,早早预备好自己、管理好自己,远离会拦阻你跑向终点的事情,因为哥林多前书6章9-10节就已经告诉我们,不义的人不能承受上帝的国。我们也要做好上帝交给我们的责任,将它做到最好。提摩太后书4章2节让我们可以了解到,连传福音也要有运动员般的精神和态度。以至于到见上帝的面那天,当上帝问我们有没有尽到该尽的责任时,我们可以回答“有!”

世俗的胜利是一时的,转眼就会随风逝去,但属灵的终点永远不会消失,而且其价值远远超过任何的事物。让我们都坚持在那不会朽坏的目标上,坚持到底吧!就看我们愿不愿意接受这挑战了。

“弟兄们,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要得上帝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腓立比书3章13-14节)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做光做盐

《疯狂亚洲富豪》:不同的命运,相同的挣扎

作者:Joanna Hor, 新加坡

翻译:Cindy Wang ,澳大利亚

*封面图片来自电影官方预告片

在一波又一波的炒作之后,《疯狂亚洲富豪》终于在新加坡上映了。当我告诉好友我要去看这部戏的首映时,她觉得难以置信,问我,“为什么要去看这种艳俗剧?”

“干嘛,我就是喜欢艳俗剧呀。”我冲她咧嘴一笑。当然,我也可以辩解,这不是什么艳俗剧,用导演朱浩伟的话说,这可是一个划时代的大片。早在电影还没有正式上映,媒体就铺天盖地地评论说这部电影是亚洲人在好莱坞“崛起”的分水岭之作。因为这是自25年前的《喜福会》(The Joy Luck Club) 以来,第一部完全由亚洲演员主演的好莱坞电影。

我也可以大谈自己的爱国心,怎么也都要为一部以新加坡为背景的魅力四射的大片鼓掌喝彩啊。话说回来,你见过有几部好莱坞电影会提到新加坡的?更别提以新加坡作为电影的拍摄地了。

我也可以强调这部电影出色的票房表现。一放映,它就登顶北美周末票房榜,入账超过3400万美元,并大有继续领跑的架势。

不过事实上,我就是因为先前读过Kevin Kwan的原著,所以很好奇好莱坞会怎样呈现这个爱情故事,并且想知道以我熟悉的地方为背景,效果将会如何。

这部电影的故事其实没有什么新意——男生爱上女生,要带她回家见父母——只不过是亚洲版。唯一的特别之处在于男主角Nick Young (Henry Golding 饰) 出身豪门,而他的女友,亚裔美国经济学教授Rachel Chu (Constance Wu饰) 却对此一无所知。

毫无疑问,好戏从他们踏入杨家大门的那一刻正式开始。女主角发现自己一出场就成了杨家的公敌。特别是Nick的母亲Eleanor Young( Michelle Yeoh饰),更是处处作难,认定她配不上自己的儿子。

我和朋友来到电影院入座时,发现激动的远不止我们两个,周围男女老少、本地人、外国人,都抱着饮料零食,将影院挤得水泄不通。空气中弥漫着的兴奋感随处可及,气氛热闹非凡。好像人人都知道这是一部对新加坡意义非凡的电影——不仅有297名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参与制作,还有12名本地演员参与演出。所以无论如何,我们爱定这部电影了。

电影的娱乐效果十足,大家随着剧情发展时而哭,时而乐,时而大气都不敢出。电影落下帷幕时,掌声回荡在剧院中,到底没让我们失望。虽然我们中大多数人既不疯狂也不富有,但这部电影还是在我们当中产生了共鸣。我想这个共鸣远不止于新加坡女演员Kohl Chieng Mun (饰Rachel的好友Peik Lin的母亲) 挥洒自如的新加坡式英文。

在那一丝不苟的发型,精致的妆容,奢华的庄园和衣饰背后,浮现出的是凌驾于社会经济地位、出身、文化之上的,人类最根本的问题:自我价值。没错,就连最疯狂的富豪们也为之困扰。(下面的内容涉及剧透)

对于女主角Rachel来说,可以说故事的主线是她如何发现自己真正的价值并被富甲一方的杨家接纳——特别是要面对一个苛刻挑剔的准岳母,还被数落自己“永远都配不上”他们。

或者你会同情Michael Teo (新加坡演员Pierre Png饰),也会为他感到忿忿不平。他是Nick堂姐Astrid Leong (Gemma Chan饰)的丈夫,是个忽冷忽热的人。虽然相貌英俊,在部队功绩显著,却摆脱不了被杨家定位为二等公民的阴影。

即使是杨家女主人Eleanor自己也曾向Rachel坦诚相告,她并非Nick祖母眼里儿媳的首选,甚至连第二人选都算不上。Nick的祖母曾抓住每个机会提醒她她的不配。而她则通过让Nick与祖母同住来博得她的欢心和建立自己的地位。

电影最大的成功在于它很好地刻画出了每个人——不管贫富贵贱、外表美丑、是优秀还是平凡,都有怀疑自己价值的时候。

然而虽然我们都如Eleanor Young一样自己内心饱受此种煎熬,却往往在有意无意中通过言语或行动将同样的感受带给他人,让他们也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

容颜易老,财富和才智也同样易逝。如果我们将自我价值建立在这些之上,就一定会变成极度缺乏安全感又容易论断人的人,并且我们的信心也会随着世界变化的标准而摇摆不定。

而福音之美正在此彰显。在上帝的眼中,我们确实都“不够好”,这并非因着我们的家世、工作、或外形不够好,而是因为我们弃绝了上帝,选择以自己的方式生活。然而,在我们依然悖逆时,上帝却因为爱我们,将祂的独子耶稣派来为我们而死——好让我们成为好的(约翰福音3章16节)。

十字架让一切变得不同。因为我们的价值,完全建立在基督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而非取决于我们的出生或成就。这意味着我们既是上帝的儿女,并和基督同作后嗣,就不应该再设法建立自己的价值和论断他人的价值,而应专注于那位赐予我们价值的上帝并为祂而活(罗马书8章14-17节)。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有一幕Eleanor和她的姐妹们在查经时,读到了歌罗西书第三章的经文,而这恰巧完美地总结了上面所说的:

“所以,你们若真与基督一同复活,就当求在上面的事,那里有基督坐在上帝的右边。你们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因为你们已经死了,你们的生命与基督一同藏在上帝里面。 基督是我们的生命,祂显现的时候,你们也要与祂一同显现在荣耀里。(歌罗西书 3章1-4节)”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愿不愿意抛掉生命中一切的包袱——即便是荣华富贵,转向耶稣,定睛永恒呢?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做光做盐

《延禧攻略》|把仇恨留给耶稣,你去爱吧!

作者:云曦,中国

*封面和文中图片来自豆瓣电影

“黑莲花”这个词,火了一整个夏天。即便没有追剧,有不少人也还是听说了《延禧攻略》。更有人天天在朋友圈里直播剧情走向,入戏之深恨不能屏穿进去。

不同于以往的大女主戏,这部剧的女主并未以不谙世事的傻白甜形象出现,而是一登场就伶俐过人,机智地帮助他人化险为夷。在接下来的剧情中,更是有如神助,开了挂一样送一个个仇人“领盒饭”。“黑莲花”女主加上畅快淋漓的复仇剧情,没有“尴尬癌”溢出屏幕的不适感,再加上恰到好处的剪辑,着实让人欲罢不能。

女主被网友亲切地称为“魏姐”,善良懂自保,足智又多谋,且有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魄力,这样的人设让人着迷。而她口中一次次提及的“报仇”,也因着反派们让人无法原谅的恶,渐渐地被合理化,以至于出现了“敌女主者敌天下”的局面。随着精彩的剧情铺展开来,网友们对“魏姐”愈发喜爱,连剧中温婉善良的“白月光”富察皇后也表示,女主是她内心深处的自己,护她周全就像是守护真实的自己。大家对女主心生向往,“魏璎珞”成为平凡人生的终极梦想——主角光环加身,一路打怪升级,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最终走向辉煌的人生巅峰。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圣经中竟然也曾4次提及“魏姐”的人生信条——“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并且有3次都是上帝直接给以色列人——祂的子民颁布的法令。第一次说到的是如果有人伤害了孕妇,以色列人该如何处理,“人若彼此争斗,伤害有孕的妇人,甚至坠胎,随后却无别害,那伤害她的总要按妇人的丈夫所要的,照审判官所断的受罚。若有别害,就要以命偿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以烙还烙,以伤还伤,以打还打”(出埃及记21章22-25节)。第二次讲到的是如果有人使其他人身体致残,应该怎么处理,“人若使他邻舍的身体有残疾,他怎样行,也要照样向他行。以伤还伤,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他怎样叫人的身体有残疾,也要照样向他行”(利未记24章19-20节)。第三次则是讲到如果有人做假见证陷害他人,应该怎么处理,“人无论犯什么罪,作什么恶,不可凭一个人的口做见证,总要凭两三个人的口做见证才可定案。若有凶恶的见证人起来,见证某人作恶,这两个争讼的人就要站在耶和华面前,和当时的祭司并审判官面前,审判官要细细地查究。若见证人果然是作假见证的,以假见证陷害弟兄,你们就要待他如同他想要待的弟兄。这样,就把那恶从你们中间除掉。别人听见都要害怕,就不敢在你们中间再行这样的恶了。你眼不可顾惜,要以命偿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申命记 19章15-21节)这样的法令,是不是让人好不解气?

可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却似乎不能得到或不能及时得到这样的公义。学业、工作、家庭、人际关系中都难免有各种摩擦,生活中更是有可能遇到诸多不公——背叛、凌霸、性骚扰、强奸、害命、欺诈、作假等。面对强者的欺侮,我们常会觉得毫无还手之力,亦很多时候没人撑腰。因此,当“黑莲花”出现的时候,人们眼前一亮。“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诛之”,这不就是我们深藏内心却又无力达成的愿望吗?我们都希望自己可以足够强大,手刃仇敌,抵挡这个世界的不公,甚至进而保护他人,替天行道。

这样对公义的诉求和有能力抵挡恶的愿望或许并没有错,可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公义,真的是我们可以通过复仇所达到的吗?人心乃万恶之根,谁又能保证复仇的快意不会逐渐蒙蔽人的眼睛,让被欺压者终有一天成为欺压者?如娴妃,如太监袁春望?即便不会如此下场,复仇的代价又是否是我们能承受得起的呢?

女主的复仇之路一开始就被人提醒,要复仇就得抛弃善,里外一致心狠手辣,才能成功。靠着内心强大的复仇意志,最终女主报了仇,让所有曾恶待她的人都没有落得好下场。可当她真的如愿以偿时,内心却并未真正快乐——至亲至爱一个个的离去,哪一个都是痛苦的打击。被恨支撑一生的“魏姐”,每一次痛失所爱都让观众跟着唏嘘。因为除了手刃仇家的能力,爱也是人们穷尽一生所追逐的。如果没有了恨和复仇,女主在宫外原可以过简单幸福的生活,可以和至亲至爱相守一生。可从恨的种子深种的那一刻起,这样的人生就和她渐行渐远,成了“如果”。当人们失去了爱,失去了善良,最终只剩下恨时,生命又有怎样的意义呢?如此看来,恨和复仇确实是一种毁灭性的力量,毁灭了敌人,也吞噬了自己。

还好,圣经中还有一次提及“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在这一次,耶稣告诉人类,恨解决不了问题,爱有加倍的力量。

“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的,不可推辞。”(马太福音 5章38-42节)

这看似与常理格格不入的思维,却是耶稣给我们带来的解药。因为我们所有需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才能被满足的恨都被耶稣在两千多年前各各他的十字架上所背负。现实所无法满足的公义,耶稣都用祂所经历的鞭伤,以及生命的代价赔付。别人欠我们的,祂背,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命偿命。

别人所无法偿还的,祂来还,就连我们自己需要还别人的眼、牙、命,祂也一并还掉。不仅如此,祂还把爱留给了我们,让我们可以用爱的力量去建造他人、去恢复关系,去将一个个迷失的人带回上帝的身边。

我很好奇,如果魏璎珞浇灌的不是仇恨的种子,而是爱的种子,后宫的生活会有如何的不同。而当我们去撒播爱,而不是仇恨的时候,我们的人生会有怎样的不同。要不,黑莲花,把仇恨留给耶稣,我们去爱吧!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做光做盐

从《夏目友人帐》看同理心的重要性

作者:濑木,台湾 

*封面和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在一个基督徒网站里写着以妖怪为故事主轴的日本动画评论似乎是非常不政治正确的。然而,做为一个基督徒,偶尔探出天国的国境,去看看外面的人在看和在想什么也却无不可。日本动画自手冢治虫开始,就走出了一条与美国搞笑导向大异其趣的哲学思维,因此日本动画是标准的「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正如今日的《辛普森家庭》一般。不同的是日本动画很少明目张胆地抨击社会现实,而是用另一种内敛却后劲极强的温柔以达到警世的效果。

迄今进入第六季的日本动漫《夏目友人帐》虽然不像《钢之炼金术师》或《浪人剑心》一般,有着强烈的结局导向性,但它也的确在以极慢的速度推进着剧情的进展。这不仅证实了它的长青,也向世人证明了它何以能成为公认的愈疗系经典。

《夏目友人帐》这个题名是由「夏目」与「友人帐」两个概念所组成。这里的夏目指既是主角夏目贵志,也是指其祖母夏目玲子;而「友人帐」则是夏目玲子还在世时与妖怪们的比试结果记录簿。输的妖怪要把名字留在夏目玲子的这本笔记簿上,而当玲子呼唤的时候,这名字被记下的妖怪就必须前来。「友人帐」中所突出的「名字」在日本人眼中具有重大的意义。一如圣经中的人物在蒙上帝祝福后,会得到一个新的名字一样,在日本文化中,名字是非常珍贵的,不能随意告诉他人。而夏目贵志是一个自幼就失去父母的孤儿,因而他必需寄宿在各亲戚的家中,也因此尝尽了人情冷暖,性格变得懦弱。然而,虽然如此,瘦弱的他却继承了祖母夏目玲子强大的妖力,能够看到妖怪,也能一拳击倒妖怪;只是与祖母不同的是,贵志是作为一个释放者的身份,他要将祖母索得的名字返还给妖怪们,好让妖怪们得到释放。如此一来,这部动漫就成为了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祖母战胜了妖怪所得到的名字,由孙子来返还。

不过此片最可贵的,也是它能成为愈疗系动画经典之作的关键应该是对妖怪真相的揭露。每一次在贵志解放了妖怪的名字后,总会出现一片大光,然后,他会在这光中看见妖怪的经历和故事。原来再凶残的妖怪,也并非生来就如此,而是在受到了欺骗、欺凌和羞辱后,才从无害的精灵变成凶爆的妖怪。

作为一个日常生活式剧情的动画,何以能吸引如此众多的观众?这其中,一定有着更加深入的原因。其实《夏目友人帐》所带来的反思,正是在我们这个处处人心焦躁的时代,是否还有人愿意同理他人?这部动画以一种明显却又隐晦的方式引出了「他者」的概念。所谓的「他者」就是与我们不同的一群人。在这部作品里的「他者」就是那些被众人排斥的妖怪。「妖怪」在此也象征着那些常常在人面前表现的凶恶丑陋,却有着不为人知的悲惨人生和一颗悲伤而愤怒之心的人。只有看得见妖怪的贵志愿意听他们说出他们过去的经历和困难,虽然每一次在遇见这些妖怪的时候,贵志自己多半也是慌张和意外的。

「凡你们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们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马太福音18章18节)贵志所做的「释放」,是借由抽出友人帐的名字页,将纸含于口中吹气返还。每返还一位妖怪的名字,他都要付出大量的体力,但最令他疲惫的却是在这之前与妖怪们那段危险的对话和极有可能要面对的冲突。我们是否也领会到了这一点?真正的同理心并不是在风平浪静的状态中建立的,而是需要付出时间和心血。当我们在《夏目友人帐》中看见那些妖怪是如何从良民变成恶鬼时,我们都会顿时燃起怜悯心,开始同情和理解他们的境遇。然而,在我们每一天的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这样的「妖怪」,可我们却只看到了眼前他们那愤怒、势利、恶毒的样貌,却无法看见他们悲伤和痛苦的过去?

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这个道理我们似乎都明白。而且我们也知道,在物理学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相互的。然而,为什么在与人的相处中,我们总是不能够去体贴和怜悯那些罪人并去理解他们背后不为人知、令人落泪的不堪呢?

同情心是容易的,同理心却是需要培养的。心理学甚至认为同理心是一种先天能力,有些人并不具有。然而,即使如此,我们仍然可以向上帝祈求,求祂使我们学会换位思考并真正地同理他人。因为同理心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谁,身份如何,每个人都需要被同理。试想想这世上若每个人都拒绝去同理其他人,那会是怎么样的呢?虽然,同理别人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同理那些看似恶人更是不容易。正如即使是有强大妖力的贵志在看见妖怪现身时,也常常是恐惧战兢的。然而,若我们能够向上帝求这样的智慧,像保罗在罗马书12章15节所说的,「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我们就活出了上帝的见证,如同林语堂在《信仰之旅》中所说过的:「中国人很少因为天堂地狱的恐吓而信耶稣,相反地更多的是受到了基督徒所散发的温暖而信主」。

没有同理心,是不可能真正去爱的。虽然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似乎真的不值得我们去同理,但想一想,在我们都还是罪人时,主耶稣基督就为了我们道成肉身,为我们赎罪。这就是同理心最好的典范。同样的,祂也喜悦我们这么去同理别人,好让祂的爱可以被传达到这些有需要的人身上。愿我们能够效法基督,成为能够同理他人和爱他人的人。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做光做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