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把仇恨留给耶稣,你去爱吧!

作者:云曦,中国

*封面和文中图片来自豆瓣电影

“黑莲花”这个词,火了一整个夏天。即便没有追剧,有不少人也还是听说了《延禧攻略》。更有人天天在朋友圈里直播剧情走向,入戏之深恨不能屏穿进去。

不同于以往的大女主戏,这部剧的女主并未以不谙世事的傻白甜形象出现,而是一登场就伶俐过人,机智地帮助他人化险为夷。在接下来的剧情中,更是有如神助,开了挂一样送一个个仇人“领盒饭”。“黑莲花”女主加上畅快淋漓的复仇剧情,没有“尴尬癌”溢出屏幕的不适感,再加上恰到好处的剪辑,着实让人欲罢不能。

女主被网友亲切地称为“魏姐”,善良懂自保,足智又多谋,且有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魄力,这样的人设让人着迷。而她口中一次次提及的“报仇”,也因着反派们让人无法原谅的恶,渐渐地被合理化,以至于出现了“敌女主者敌天下”的局面。随着精彩的剧情铺展开来,网友们对“魏姐”愈发喜爱,连剧中温婉善良的“白月光”富察皇后也表示,女主是她内心深处的自己,护她周全就像是守护真实的自己。大家对女主心生向往,“魏璎珞”成为平凡人生的终极梦想——主角光环加身,一路打怪升级,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最终走向辉煌的人生巅峰。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圣经中竟然也曾4次提及“魏姐”的人生信条——“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并且有3次都是上帝直接给以色列人——祂的子民颁布的法令。第一次说到的是如果有人伤害了孕妇,以色列人该如何处理,“人若彼此争斗,伤害有孕的妇人,甚至坠胎,随后却无别害,那伤害她的总要按妇人的丈夫所要的,照审判官所断的受罚。若有别害,就要以命偿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以烙还烙,以伤还伤,以打还打”(出埃及记21章22-25节)。第二次讲到的是如果有人使其他人身体致残,应该怎么处理,“人若使他邻舍的身体有残疾,他怎样行,也要照样向他行。以伤还伤,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他怎样叫人的身体有残疾,也要照样向他行”(利未记24章19-20节)。第三次则是讲到如果有人做假见证陷害他人,应该怎么处理,“人无论犯什么罪,作什么恶,不可凭一个人的口做见证,总要凭两三个人的口做见证才可定案。若有凶恶的见证人起来,见证某人作恶,这两个争讼的人就要站在耶和华面前,和当时的祭司并审判官面前,审判官要细细地查究。若见证人果然是作假见证的,以假见证陷害弟兄,你们就要待他如同他想要待的弟兄。这样,就把那恶从你们中间除掉。别人听见都要害怕,就不敢在你们中间再行这样的恶了。你眼不可顾惜,要以命偿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申命记 19章15-21节)这样的法令,是不是让人好不解气?

可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却似乎不能得到或不能及时得到这样的公义。学业、工作、家庭、人际关系中都难免有各种摩擦,生活中更是有可能遇到诸多不公——背叛、凌霸、性骚扰、强奸、害命、欺诈、作假等。面对强者的欺侮,我们常会觉得毫无还手之力,亦很多时候没人撑腰。因此,当“黑莲花”出现的时候,人们眼前一亮。“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诛之”,这不就是我们深藏内心却又无力达成的愿望吗?我们都希望自己可以足够强大,手刃仇敌,抵挡这个世界的不公,甚至进而保护他人,替天行道。

这样对公义的诉求和有能力抵挡恶的愿望或许并没有错,可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公义,真的是我们可以通过复仇所达到的吗?人心乃万恶之根,谁又能保证复仇的快意不会逐渐蒙蔽人的眼睛,让被欺压者终有一天成为欺压者?如娴妃,如太监袁春望?即便不会如此下场,复仇的代价又是否是我们能承受得起的呢?

女主的复仇之路一开始就被人提醒,要复仇就得抛弃善,里外一致心狠手辣,才能成功。靠着内心强大的复仇意志,最终女主报了仇,让所有曾恶待她的人都没有落得好下场。可当她真的如愿以偿时,内心却并未真正快乐——至亲至爱一个个的离去,哪一个都是痛苦的打击。被恨支撑一生的“魏姐”,每一次痛失所爱都让观众跟着唏嘘。因为除了手刃仇家的能力,爱也是人们穷尽一生所追逐的。如果没有了恨和复仇,女主在宫外原可以过简单幸福的生活,可以和至亲至爱相守一生。可从恨的种子深种的那一刻起,这样的人生就和她渐行渐远,成了“如果”。当人们失去了爱,失去了善良,最终只剩下恨时,生命又有怎样的意义呢?如此看来,恨和复仇确实是一种毁灭性的力量,毁灭了敌人,也吞噬了自己。

还好,圣经中还有一次提及“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在这一次,耶稣告诉人类,恨解决不了问题,爱有加倍的力量。

“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的,不可推辞。”(马太福音 5章38-42节)

这看似与常理格格不入的思维,却是耶稣给我们带来的解药。因为我们所有需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才能被满足的恨都被耶稣在两千多年前各各他的十字架上所背负。现实所无法满足的公义,耶稣都用祂所经历的鞭伤,以及生命的代价赔付。别人欠我们的,祂背,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命偿命。

别人所无法偿还的,祂来还,就连我们自己需要还别人的眼、牙、命,祂也一并还掉。不仅如此,祂还把爱留给了我们,让我们可以用爱的力量去建造他人、去恢复关系,去将一个个迷失的人带回上帝的身边。

我很好奇,如果魏璎珞浇灌的不是仇恨的种子,而是爱的种子,后宫的生活会有如何的不同。而当我们去撒播爱,而不是仇恨的时候,我们的人生会有怎样的不同。要不,黑莲花,把仇恨留给耶稣,我们去爱吧!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做光做盐

从《夏目友人帐》看同理心的重要性

作者:濑木,台湾 

*封面和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在一个基督徒网站里写着以妖怪为故事主轴的日本动画评论似乎是非常不政治正确的。然而,做为一个基督徒,偶尔探出天国的国境,去看看外面的人在看和在想什么也却无不可。日本动画自手冢治虫开始,就走出了一条与美国搞笑导向大异其趣的哲学思维,因此日本动画是标准的「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正如今日的《辛普森家庭》一般。不同的是日本动画很少明目张胆地抨击社会现实,而是用另一种内敛却后劲极强的温柔以达到警世的效果。

迄今进入第六季的日本动漫《夏目友人帐》虽然不像《钢之炼金术师》或《浪人剑心》一般,有着强烈的结局导向性,但它也的确在以极慢的速度推进着剧情的进展。这不仅证实了它的长青,也向世人证明了它何以能成为公认的愈疗系经典。

《夏目友人帐》这个题名是由「夏目」与「友人帐」两个概念所组成。这里的夏目指既是主角夏目贵志,也是指其祖母夏目玲子;而「友人帐」则是夏目玲子还在世时与妖怪们的比试结果记录簿。输的妖怪要把名字留在夏目玲子的这本笔记簿上,而当玲子呼唤的时候,这名字被记下的妖怪就必须前来。「友人帐」中所突出的「名字」在日本人眼中具有重大的意义。一如圣经中的人物在蒙上帝祝福后,会得到一个新的名字一样,在日本文化中,名字是非常珍贵的,不能随意告诉他人。而夏目贵志是一个自幼就失去父母的孤儿,因而他必需寄宿在各亲戚的家中,也因此尝尽了人情冷暖,性格变得懦弱。然而,虽然如此,瘦弱的他却继承了祖母夏目玲子强大的妖力,能够看到妖怪,也能一拳击倒妖怪;只是与祖母不同的是,贵志是作为一个释放者的身份,他要将祖母索得的名字返还给妖怪们,好让妖怪们得到释放。如此一来,这部动漫就成为了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祖母战胜了妖怪所得到的名字,由孙子来返还。

不过此片最可贵的,也是它能成为愈疗系动画经典之作的关键应该是对妖怪真相的揭露。每一次在贵志解放了妖怪的名字后,总会出现一片大光,然后,他会在这光中看见妖怪的经历和故事。原来再凶残的妖怪,也并非生来就如此,而是在受到了欺骗、欺凌和羞辱后,才从无害的精灵变成凶爆的妖怪。

作为一个日常生活式剧情的动画,何以能吸引如此众多的观众?这其中,一定有着更加深入的原因。其实《夏目友人帐》所带来的反思,正是在我们这个处处人心焦躁的时代,是否还有人愿意同理他人?这部动画以一种明显却又隐晦的方式引出了「他者」的概念。所谓的「他者」就是与我们不同的一群人。在这部作品里的「他者」就是那些被众人排斥的妖怪。「妖怪」在此也象征着那些常常在人面前表现的凶恶丑陋,却有着不为人知的悲惨人生和一颗悲伤而愤怒之心的人。只有看得见妖怪的贵志愿意听他们说出他们过去的经历和困难,虽然每一次在遇见这些妖怪的时候,贵志自己多半也是慌张和意外的。

「凡你们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们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马太福音18章18节)贵志所做的「释放」,是借由抽出友人帐的名字页,将纸含于口中吹气返还。每返还一位妖怪的名字,他都要付出大量的体力,但最令他疲惫的却是在这之前与妖怪们那段危险的对话和极有可能要面对的冲突。我们是否也领会到了这一点?真正的同理心并不是在风平浪静的状态中建立的,而是需要付出时间和心血。当我们在《夏目友人帐》中看见那些妖怪是如何从良民变成恶鬼时,我们都会顿时燃起怜悯心,开始同情和理解他们的境遇。然而,在我们每一天的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这样的「妖怪」,可我们却只看到了眼前他们那愤怒、势利、恶毒的样貌,却无法看见他们悲伤和痛苦的过去?

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这个道理我们似乎都明白。而且我们也知道,在物理学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相互的。然而,为什么在与人的相处中,我们总是不能够去体贴和怜悯那些罪人并去理解他们背后不为人知、令人落泪的不堪呢?

同情心是容易的,同理心却是需要培养的。心理学甚至认为同理心是一种先天能力,有些人并不具有。然而,即使如此,我们仍然可以向上帝祈求,求祂使我们学会换位思考并真正地同理他人。因为同理心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谁,身份如何,每个人都需要被同理。试想想这世上若每个人都拒绝去同理其他人,那会是怎么样的呢?虽然,同理别人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同理那些看似恶人更是不容易。正如即使是有强大妖力的贵志在看见妖怪现身时,也常常是恐惧战兢的。然而,若我们能够向上帝求这样的智慧,像保罗在罗马书12章15节所说的,「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我们就活出了上帝的见证,如同林语堂在《信仰之旅》中所说过的:「中国人很少因为天堂地狱的恐吓而信耶稣,相反地更多的是受到了基督徒所散发的温暖而信主」。

没有同理心,是不可能真正去爱的。虽然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似乎真的不值得我们去同理,但想一想,在我们都还是罪人时,主耶稣基督就为了我们道成肉身,为我们赎罪。这就是同理心最好的典范。同样的,祂也喜悦我们这么去同理别人,好让祂的爱可以被传达到这些有需要的人身上。愿我们能够效法基督,成为能够同理他人和爱他人的人。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做光做盐

我为“泰国洞穴救援”动容

作者:Joanna Hor,新加坡

翻译:奇奇,中国

*封面是Facebook Video截图

跟世界各地的其他人一样,当我得知被困于泰国北部的一个洞穴长达两周的12个泰国男孩儿连同他们25岁的足球教练全部平安获救时,我欢呼了起来!

自从6月23号看到这群孩子失踪的消息后,我的心就一直被这个事件牵动。我随时随地地关注着手机上关于“泰国洞穴救援”的消息动态。

一开始,当我看到消息说他们原本应该在半天内结束Tham Luang洞穴探险,却一周都没回来时,我深切地同情这些孩子的家人和朋友。而后,当看到全世界各地(包括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和中国)约有1000多人参与了这次搜救行动时我颇受感动。

当他们被几个英国潜水队员在距离洞口大约4公里的地方找到的时候,我开心极了!然而在得知38岁的前泰国海豹突击队队员Saman Gunan上周五因在救援途中放置潜水气瓶而休克至死的消息后,我的欣喜即刻转为悲痛。

周日早晨开始的最终救援行动既戏剧性又危险,时时刻刻牵动着我的心。每看到一个孩子成功从岩洞中获救我就无比欣慰和高兴。

虽然我并不真的认识其中的任何一个孩子(救援队员我也不认识),然而我的情绪从一开始就被这件事牵动。我想,开始的时候大概是因为我觉得自己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同理他们的境遇——几个月前我在韩国参观过一个岩洞,因此能够体会他们身在险峻、寒冷、潮湿和黑暗环境中的感受。

但是,和其他人一样,最终真正打动我的是那些在这次救援行动中无私奉献的人们——他们完全自愿并自掏腰包大老远地来参与救援。从士兵、工程师到医务人员、潜水员、厨师甚至那些帮助救援队员们洗衣服的志愿者们,都明显地让我们看到,这些男孩的失踪不光牵动了全世界的心,还激励了整个国际社会一起付诸行动。

即使在黑暗的洞穴里,无私的行动也在继续。据报道说,足球辅导教练在这10天里把自己的食物分给了其他男孩子,因此当英国潜水员发现他们的时候,他是其中身体最虚弱的一个。报道中还说一名医生和三个海豹突击队队员在发现了男孩们后一直陪伴他们在洞穴里待了一周多的时间。

但是,这次营救行动中牺牲最大的,也是给世界带来最大影响的是泰国前海豹突击队潜水队员Saman Gunan在救援这12个孩子和他们教练的途中死去的消息。

虽然知道这次救援行动的风险,但这丝毫没有阻止Gunan去救这些孩子。就在他死前的几天,他还录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视频。当时他站在一架飞机的舷梯旁边,宣誓“一定要把孩子们带回来!”他当时的心志大概反映了一个比利时洞穴潜水员在一次报道中所说的话:“如果你是一个海豹突击队队员,你就会愿意为他人牺牲自己。”一个BBC记者随后在悲痛中总结了Gunan的死:“他死,好让孩子们可以活。”

而最终这成为了事实——在13个国际潜水员和5名泰国海豹突击队队员的共同努力下,13个人终于被成功救了出来。Gunan的死不光是让大家看到这次救援行动是多么得危险,也最终在很大程度上让人们采取了更多的安全措施以确保没有更多人因此丧命。

正是这样的牺牲让我们感动到流泪,因为它让我们看到生命的宝贵价值和在爱及牺牲中展现的人性最美的一面。

正如约翰福音15章13节所说:“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

我发现这次泰国的洞穴营救和上帝对人类的救赎计划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如同这12个男孩和他们的辅导教练被困在洞穴中无法自救一样,我们也被自己的罪深深捆绑,完全绝望,无法自救。两种处境都一样,最终等待我们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死亡。

救恩必须从外面来。对于这些孩子们,拯救他们的是那些为了他们的生命甘愿冒死潜入漆黑一片的溶洞里的潜水专家。同样的,耶稣基督也必须来到我们这个堕落的世界与我们同住,最后为我们的罪死在十字架上。虽然祂知道这么做意味着祂要付出一切,但是祂仍然这么做了,因为这是唯一可以拯救我们的方法。

因此,当我们在为这次救援行动中甘愿付出他们时间、精力、物资甚至是生命的英雄们鼓掌喝彩的时候,也让我们再次想起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牺牲——耶稣在我们还是祂敌人(不仅仅是陌生人)的时候就为我们舍命了。

让我们不仅仅是怀着感恩和敬畏。正如CNN作家杰伊.帕里尼(Jay Parini)所说:“被救出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感恩在这次洞穴救援中丧生的泰国潜水员Saman Gunan。”如同这些男孩要永远感恩Gunan,并且他们的生命也因着这次的事件被彻底改变了一样,也愿我们的生命因着基督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而不再一样。

耶稣替众人死,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哥林多后书5章15节)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奇异恩典

《我不是药神》——在面对死亡时,请给我一束光

作者:奇奇,中国

*封面和文中图片来自豆瓣电影

2014年,慢粒白血病患者陆勇因帮助上千名病友购买印度仿制瑞士抗癌药“格列卫”,而被湖南省沅江市检察院以涉嫌“销售假药罪”提起公诉,后来,493名白血病患者联名写信,请求司法机关对陆勇免予刑事处罚。

这就是近日国内热映的电影《我不是药神》的故事原型。过去一周,我在朋友圈内看到很多朋友都在讨论和推荐这部电影,很多人称之为中国电影的良心。因此,我今天也去影院刷了一下。看完之后颇有感触。我想,这部电影之所以呼声那么高,是因为它不仅探讨了很多社会及人性问题,比如情与法对立的时候该如何权衡,天价药的问题国家该如何处理,社会该如何对待身患重疾又无力治疗的人群……更是因为它触及到了众多人的内心,同理了那些在疾病中挣扎着的社会底层老百姓。

 

生与死的问题

有句俗话怎么说?没什么都不能没钱,有什么都不能有病。这是个生不起病的年代,尤其是当你得了白血病。因为这意味着你倾家荡产也未必能保住性命。然而就像电影里那个病友阿姨说的,谁能保证自己不生病?虽然看似我们过着不同的生活,做着不同的工作,有着不同的身份,但是实际上在生死和疾病面前,我们都一样软弱无力。

然而不论如何,我们依然想要活着。这是我们在电影里面看到的病友们的状态,现实中也确实如此。虽然病魔折磨着他们的肉体和心灵,但是他们依然想要活着,而且似乎疾病让人的求生欲更强了,因为当我们到真正要思考和面对死亡的时候,都会恐惧。有一段在警局里的戏令我印象深刻,当一大批病友因着被查出在用走私药而被抓和审问时,一个阿姨对警官说:领导,我求求你,不要再去追查这个卖药的人了好吗?因为如果你们抓了他,我们就没有药吃了,就都得等死。但我们不想死!

是的,我们不想死!有些人宁愿苟延残喘也还是想要努力地活下去。为什么呢?因为有个更应该问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害怕死亡?是因为未知,因为我们不知道死了之后会怎样,因为我们担心自己的灵魂无处安放。所以,当我看到电影里那一群戴着口罩的白血病病友们无助的眼神时,我想到的不是瑞士药品公司多么无良卖天价药,也不是他们如何能买到便宜的药好能维持多几年的生命,而是他们的灵魂还好么?他们的灵魂将归为何处?

因为无论是天价的瑞士真药“格列卫”,还是印度的仿制药都不能真正的拯救人的生命,都只能延缓我们死亡的速度而已。这对于我们所有人都一样。在身体健康的时候,我们看似不用去担忧生死问题,但终究有一天,我们都要去面对——死亡之后是什么,我们要去往哪里?没有人能逃过。而且活着的时候我们也都在寻找着人生的意义。我,为什么而活?真理究竟是什么?

 

生命里的光

我很庆幸,在我还不需要面对疾病的时候,就已经找到了这人生的答案,或者说这人生的答案找到了我。我相信因着基督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死,我被永远地救赎出死亡的终点,或者说是与上帝隔离的终点。虽然面对死亡我或许还是会害怕,但我知道有一位为爱我的主会牵着我的手,走进上帝爱的永恒国度。我在想,如果影片中的那些病友可以得知这一消息,生命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而荧幕前的我们,如果在死亡接近前知道这一点又会有什么样的改变呢?

我希望我自己不会像电影里的陈牧师那样,在面对疾病和死亡时忘记了自己所信上帝的爱与大能,而把仿制药当做救命草;我希望当我被对死亡的恐惧勒得呼吸不过来时,可以被提醒,没有什么可以使我与上帝的爱隔绝,因为“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上帝的爱隔绝”(罗马书8章38-39节);我更是希望,我可以在为其他病友提供购买便宜药的途径之余,能更多关心他们的灵魂,不是单单告诉他们:God bless you!而是将上帝拯救与爱的福音分享给他们,陪伴他们走过这死荫的幽谷。毕竟,我们每一个人,贫穷或富足,健康或生病,都会渐渐走到死亡的面前,而在这黑暗的路途中,我们都需要光。

如果你跟我一样,生命里已经有了基督所带来的亮光,或许,现在就是我们把这光分享出去的时候了。让这光照进那些挣扎在死亡边缘之人的生命里,给他们带去最美好的平安与盼望。又或许,我们不用等到身边的人身患疾病才去关心他们的灵魂,因为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天都需要光,而你的出现没准就能照亮他们的一生!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奇异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