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谁的故事才重要?

作者:Rebecca Lim,马来西亚
翻译:晓晴,中国
*文中图片来自网飞

 

编者注:本篇评论包含剧透。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开始看网飞的最新韩剧《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只是想看看阔别韩剧已久的金秀贤回归。

但是当开场故事一亮相,我便完全沉浸在这个光怪陆离、蒂姆·伯顿式风格的故事里:一位美丽的女孩被独自困在一座塔里,因为全世界都认为她是一个“带着死亡阴影的怪物”。在这短短的三分钟里,我们得以一瞥女主角高文英(徐睿知饰演)的生活,黑暗又孤独。

她那令人毛骨悚然的孤独感,以及她破坏性行为背后渴望被爱的痛苦吸引了我,我想了解更多关于她的故事。

虽然被称为“治愈”剧(角色通过与他人互动来感受某种形式的心理治疗或宣泄),但《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并不是那种最具安慰或治疗作用的剧。整部片子没有带给观众疫情下人人都渴望的对现实的逃避,而是通过对剧中角色的生活和治愈过程进行坚定而强烈的描绘,挑战我们去直面那些告诉我们自己真正是谁以及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故事。

 

 

你紧紧抓着什么故事?

《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围绕几个有着各自问题的人物展开。他们每一个人都紧紧抓着一个关于自己故事的消极版本,无法享受真正的生活。

第一个角色高文英是一位畅销儿童读物作家,她患有反社会人格障碍,这种性格障碍使她很难与周遭相处。她生活在过去的阴影中——住在一座哥特式废弃的城堡里,被悲惨童年的鬼影笼罩,她一再被告知长大后会成为一个怪物,永远无法逃脱自己的命运。

接着男主角文康泰(金秀贤饰演),是“没关系精神病院”中的一位护工,他很善良但永远把自己的情绪和想法都深藏于心。康泰从小就认为,母亲生下他唯一的原因就是为了照顾他那患有自闭症的哥哥。他被苦苦拉扯,一边是要照顾哥哥,另一边却是由此而对哥哥产生的恨。

三人组中的最后一位是康泰的哥哥,热爱恐龙的尚泰(吴政世饰演)。尚泰患有自闭症,只有通过艺术才能最完整地表达自己。他在绝大多数时候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在目睹了母亲被谋杀后,他便患上了创伤后遗症,恐惧蝴蝶。

 

随着三个角色的生活有了更多交集,兄弟俩搬进了文英的城堡,在那里他们学会了放下戒备,互相信任,并在一起面对恐惧时学会宽恕、最终找到友谊并组建了家庭。

这个小家庭看起来似乎过得不错,但当剧情到达高潮时,我们以及三个主角发现了剧中一大谜团背后毁灭性的真相——杀死文康泰兄弟母亲凶手的身份——这极大地威胁到了三人建立起来的亲密关系。三位主角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去应对真相,并在通往治愈的旅程中学到了以下让人宽慰的三点。

 

 

1.面对恐惧…..也没关系

尚泰是唯一目睹母亲被杀的人,但找到凶手身份的唯一线索是这起杀人案与尚泰对蝴蝶的恐惧有关。通过一系列的事件,他发现自己痊愈的关键不是抹去记忆的创伤或逃避,而是去克服,“用更美好的东西覆盖它”。

正如尚泰学到的一样,通往治愈之路需要我们自己迈出第一步,找到脱离过去的那扇门,否则我们就会把自己锁在内心痛苦的地牢里,一遍又一遍地重演过去。

但是,如果实在无法独自面对并克服恐惧时,我们可以记住……

 

 

2.倚靠别人…..也没关系

对文英来说,发现真相让她精疲力尽,感觉自己无法写出或讲述故事了,但尚泰的坚持推动她完成了需要她写的最后一个故事(至少是剧情时间内的最后一个)——《找寻最真实的脸孔》。这个故事正反映了三个主角探索“最真实的自我”的旅程。

在这个故事中,三个主角——空罐头公主、面具男孩以及箱子叔叔——为了找回被邪恶的阴影女巫偷走的“真实脸孔”而踏上旅程。他们在旅途中遇到了不同的角色(与他们在全剧16集里遇到的角色有一些相似之处),每个人都会帮助他们更了解自己,或获得勇气摆脱自己故事版本的枷锁,一步一步找到自己的“真实面孔”。

这是文英写的唯一一个没有以残酷和悲剧结尾的故事(之前故事里的主人公都是被抛弃,只能自己捍卫自己)。在这个故事中,她不仅找到了新面孔和新身份,还找到了新的希望以及一个愿意接纳她原本模样的新家庭,她不用再当任何人的影子,也不用承担父母的过失,更不用再背负那些相加于她的恶言恶语。

单凭主角们自己无法积蓄力量战胜阴影女巫的阴谋,只有当三人联合起来——相互取长补短时——才成功打败了阴影女巫,找到通往“从此幸福快乐”的道路。

如果三位主角能通过彼此倚靠而获取力量,那么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不仅倚靠彼此,还倚靠基督里的力量,会发生什么?

正如传道书4章12节所说,“有人攻胜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抵挡他,三股合成的绳子不容易折断。”

当我们单靠自己与敌人的计谋斗争时,我们很快就会灰心丧气,寡不敌众,但正如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2章中提醒我们的,上帝创造我们作为基督的肢体彼此倚靠,作为基督在地上的代表,我们需要彼此方能看到、听到、行走和移动。或许到那时,我们也会有足够的理解与明白去告诉彼此……

 

 

3.慢慢治愈…..也没关系

《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中最美好最打动人的一幕就是当有人在自己争战、设法寻找出路时,其他人会为其留出空间。

这部剧让我们深入了解到到治愈的过程有多么艰难、不舒服和耗时,并展示了主角们是如何在相互连结中成长的——学习表达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3章4-7节中谈到的那种爱,一种 “不求自己的益处”或“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而是在恒久忍耐和恩慈中与他人相处的爱。

当看到文英和尚泰从争夺康泰的感情,到学会说对方的“语言”,并建立起牢固的友谊,是多么令人欣慰。

当看着这些角色迈向“从此幸福快乐”的方向时,这让我想到我们听到他人的故事或最黑暗秘密时是如何反应的呢。我们向周围的人呈现出来的是一个充满希望还是挫败的故事?

当我们无路可走时,我们又会去听谁的故事版本?

 

 

 

你听谁的故事版本?

 

《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展示了毁灭性的语言对我们生活的影响(雅各书3章5-6节),以及当我们允让这些故事版本来定义自己的生活时带来的危险。作为基督徒,我们听到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故事——福音的故事。这个故事比精心编写的童话更真实、更奇妙、更令人敬畏。

福音告诉我们,自己或周围的人用什么故事版本来定义我们的生活并不重要。也许像文英一样,别人说我们是个“失败者”,注定被遗弃;或像康泰一样,相信自己生命的价值是与他人牢牢绑在一起的;或像尚泰一样,觉得自己的弱点是另一个人一生的负担。

我祷告,当我们聆听别人有深深破碎的故事时,要“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以弗所书4章2节)。我们要帮助彼此,把过去抛诸脑后,听听那位已经知道故事开头和结尾的作者的声音。祂将我们所经历的每一次痛苦、每一次伤害、每一次虐待都赎回。祂看到我们身上的伤疤,用更美好的东西覆盖它。

 

耶稣邀请我们放下自己的故事,进入那个祂进入死亡深处才为我们赢得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决定选择光明的国度而非黑暗的国度(歌罗西书1章13-14节)——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希望,覆盖了我们内心最深处、最黑暗、最悲惨的故事。这个故事帮助我们在世界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它是唯一真实且值得相信的故事。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门徒训练

五饼二鱼的奇迹:新加坡5岁小朋友为外籍劳工筹款8500新币

作者:Kelly Ng, 新加坡

翻译:Celina Zhang,中国

*文中所有照片经由 Amy Ji许可使用

 

今年年初的时候, 当新加坡的Mya小朋友看到低收入外籍劳工中新冠肺炎的病例快速增加时, 她决定采取一些行动来帮助他们。这个五岁的小女孩拿出她储钱罐里所有的钱, 希望可以为这些亲爱的“叔叔们”买一些好的食物和带给他们一些快乐。

她说:“叔叔们居住的环境比较拥挤, 很多人都患上了新冠肺炎。我只想帮助他们, 这样他们就可以重新工作,继续帮其他人盖美丽的房子了。”

虽然新加坡总体的肺炎感染率比例较低,但在外籍劳工群体之间,因为大家居住在拥挤的宿舍里,卫生环境比较差 ,所以新冠肺炎的感染案例一直呈上升趋势。

Mya说“主耶稣用五饼二鱼喂饱了好几千人,我也想用我的五饼喂饱很多人。”

但是很不幸的是, 妈妈告诉她, 小猪储钱罐里的钱只够买五份鸡饭。

Mya 34 岁的妈妈Amy回忆道:“Mya觉得这些钱不够帮到这些外劳叔叔们。她想更多地帮助他们, 所以她开始在房子里寻找一些可以拿来卖的东西, 例如她的衣服,书和她的鞋。”

 

Amy有两个孩子,是个全职妈妈,她说道:“当Mya开始寻找可以卖的东西时,我和先生看到我们的家里面有很多植物, 它们都可以繁殖出新的植物。”

2020年4月, 用盆栽销售来帮外籍劳工们筹款的主意就这样产生了。通过社交媒体WhatsApp和Instagram, Amy首先在她的朋友们和家人中间分享了她们要做的爱心义卖。

令人惊奇的是, 上帝使用这个小女孩的五饼二鱼成就了奇妙的事。

 

*Mya小心翼翼地照料她为筹款义卖而培育的植物

 

 

相信上帝的神迹

 

朋友和家人的订单纷至沓来, 还有其他不认识的人也来订购盆栽。在短短36个小时之内, 小Mya义卖了超过200个盆栽,筹到了$8,500新币,这个数字远远超过Mya和她家人的期望值。

依照Mya的心愿, 这些筹到的善款捐给了新加坡一个专门服事外籍劳工的社会机构,名字叫做“Migrant x Me(可译为“外籍劳工与我”)”。这个机构主要是帮助社会群体提高对外劳群体的关注度和鼓励当地人更多地尊重外劳的基本权利。

Amy说“当Mya说她想卖盆栽时, 我不是很有信心,所以我只买了20个小花盆。我当时的想法是我们可以卖掉这20个小盆栽,筹100新币,这样就很不错了。然而,最终的销量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

然而Mya相信上帝会行神迹,她说:“因为主耶稣行了很多的神迹, 所以我希望像主耶稣一样帮助其他人。还有我想上帝很怜悯这些祂所爱的叔叔们。”

7月份的时候, 这对母女参加了雅米英文网站的网络访谈。当时这个家庭还在忙着培育这些盆栽, 把它们交到新主人们的手中。

访谈中,Amy问Mya:” 你为什么这么爱这些叔叔们呢?是因为上帝创造了他们, 所以你就爱他们吗?”

Mya点了点头。

当采访的同工问到她为什么觉得这些叔叔们对社会很重要时, Mya回答说:“因为叔叔们为我们建造了美丽的家啊。但是他们却住在那样拥挤的宿舍里面。他们为什么不能给自己也建造美丽的家呢?”

Mya帮助大家重新思考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社会的贫富差距和如何关爱弱势群体的问题。

 

 

在访谈中可以看出,Amy这位充满爱心的妈妈对这些无名英雄的关心和怜悯深深地影响了Mya, 所以她才会把爱心付诸行动。

Amy是儿童书籍的作者,去年出版了一系列的插图书籍《无名英雄》。这些书籍的主人公是社会里底层的工作人员,例如建筑工人, 家佣和公交车司机。当Mya才两岁半的时候, 她经常带Mya去建筑工地访问这些工人们。

自从那个时候开始, Mya慢慢与一些外劳社区的劳工们建立了友谊。 这些劳工在社会中地位低下,经常被其他上层阶级的人群忽略甚至是排斥。

Mya最喜欢的叔叔们是那些在她的小区做园林改造的工人。Mya经常送给他们饮料和苹果, 当他们在树下休息时, Mya会跟他们一起玩。

当越来越多的外籍劳工宿舍感染病毒的情况趋缓甚至清零时, 新加坡政府慢慢解除了封锁, Mya的油漆工人叔叔们又可以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了,这让Mya非常高兴。在吊车上工作的时候, 这些工人会跟居民公寓离得非常近。

Mya好奇地问Amy:“当叔叔们刷油漆的时候, 我们是否可以打开窗户跟他们打招呼呢?”

“所以在工人叔叔们工作的时候你就突然跟他们打个招呼,然后问他们要不要吃苹果,是吗?” Amy笑着回答。

Mya说:“可是我们可以在天气热的时候请他们喝冰镇饮料呀,怎么样?”

还有一位叔叔在Amy家附近摆摊卖一种叫Prata的印度面饼, 他每次都会特别送Mya额外的Papadum(另一种酥脆的薄饼)。

Amy笑着说“只有当Mya去那里的时候这位叔叔才会送这种薄饼。Mya不去就没有Papadum。”

 

克服困难,尽力爱人

 

Amy承认有时她需要一些时间来习惯Mya的过度热情。例如,这个小女孩的“苹果工程” 就打乱了她妈妈的日程。Amy说:“刚开始的时候, 我觉得很心烦, 因为我习惯了买一袋苹果吃一整周,每天吃一个。但是通常当我们从超市回到家的时候,我们就只剩下三个苹果了。因为Mya要分给阿姨一个,割草的叔叔一个,在路上她碰到的所有人都要分一个。但是我想,我们只有12个苹果呀!”

但是有一天我的先生问我:“你为什么不多买一袋苹果呢?”于是我采取了他的建议:“ 是啊, 为什么我不多买一袋呢?这样就够分了嘛。”

就如上帝常常打破我们的常规,让我们的生活超出我们的计划,上帝也通过Mya所制造的小小不便,教给了Amy关于同理心的功课。

孩子能教我们如何拥有同理心,因为他们对所有人一视同仁, 不会给他们分类或贴标签。

孩子们看所有人都是一样的, 不会像成人一样透过有色眼镜看待其他人。

Amy说:“孩子不会以种族和文化来区分人群。Mya不会在乎这个叔叔是否会说她的语言, 她只是单纯地去爱他们。她的行为教会我一个功课,爱是不需要言语的, 爱也是没有国界的。圣经里的弥迦书 6章8节说:“ ‘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祂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上帝同行。’ ”这正是Mya所在做的——爱每一个邻舍,理解他们生命的需要,与他们同行。”

Mya也特别喜欢那些比她年纪小的孩子, 特别是那些因为各种原因与他们的父母分离的孩子们。但是她最爱的还是在她的小区里工作的外劳叔叔们, 因为他们总是用爱心来回馈Mya的爱心。

Amy笑着说道:“Mya总是有她喜爱的割草工,园林工人, 汽车清洗工。她总是和他们有天可聊, 拖延了我去购物的时间。”

 

 

爱的行动

 

在购买盆栽的顾客中, 很多是Mya的朋友,他们的爱心行为也为这个家庭带来了很多鼓励。

一对小姐妹被Mya愿意把自己的存款拿出来的行为感动,她们也把储蓄罐里所有的钱拿出来帮助外劳工人们。

Mya的另外一个朋友知道这些劳工们的艰难处境后,买了Amy的插画书《无名英雄》, 然后寄给他的同学们。

Amy说:“这些孩子们也想让其他人知道Mya口中所说的这些叔叔们。”

虽然Mya的盆栽销售已经结束了,但是她继续地与劳工叔叔和阿姨们建立友谊,同时透过不同的方式来祝福他们。

上个月, 教会举行了送礼物给当地家佣的活动。Mya 要了家佣们的生日和电话号码, 希望在她们生日的时候可以发送语音信息给他们说一声生日快乐。 她也继续与她的朋友们分享这些可爱的叔叔们和阿姨们的故事。

将来有一天, Mya希望在她妈妈书里的一个场景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实现, 就是建筑工人们可以跟当地的居民们一起吃顿饭。Mya说:“我很喜欢书里的这个部分,就是大家在一起吃饭。我希望我也可以为实现这个愿望出一份力。”

如果我们都可以有一颗像Mya一样对邻舍的爱心和怜悯之心,这个世界将变得多么美好啊!

我们的邻舍包括了社会里最弱势的群体——低收入的工人, 没有身份的人, 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负债者和难民。上帝历久弥新的诫命鼓励我们要“爱人如己”(利未记19章34节,马可福音12章31节)。如果我们都可以活出祂的诫命,爱我们的邻舍, 世界会变得怎样呢?

对Amy和她的丈夫Jonathan而言,他们都深深对Mya所带来的影响力感到震惊。

也许, 如果我们可以像这些小孩子们一样,清楚地明白上帝爱什么,什么又使祂伤心的话,我们会学会更好地去爱。

这样子,我们在世上就可以更多瞥见天堂的模样了。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门徒训练

《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丧尸小孩也需要爱

 

作者:叶玲君,台湾

最近韩剧「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在Netflix热播完结,此剧引发广泛讨论。剧中女主角高文英是一个才貌双全的畅销童话书作家,却因小时候母亲对她的情感虐待产生性格偏差。之后又因母亲的意外离开,导致从小到大反复梦见变成鬼魂的妈妈在梦中继续对她进行感情勒索,导致她日常生活中无法与正常人好好沟通,常常情绪失控,惹出一连串的麻烦,甚至重创自己的事业。男主角文钢太,因小时候母亲过早离世,一肩扛起照顾自闭症哥哥的重责大任。多年来的委曲求全,导致男主角性格极其忍耐,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任何破事都自己背黑锅,一直不停地被解雇,再换工作;一边照顾被蝴蝶噩梦缠身的哥哥,一边想尽办法维持家计,又一边制造假象替哥哥罩一个安全网。就在最新一次的换新工作的契机,他和小时候的朋友——女主角相遇,还被女主角取了一个叫「安全插销」的可笑又贴切的外号。

 

剧情的主要取景点是在一家男主角新工作的精神病院里。那里的医护人员和患者 基本上都有着自己的故事,而男女主角也在那所精神病院激发了各式各样奇葩事件,之后竟然发现对方就是小时候相互喜欢的人。其中一个关键剧情是女主角新出炉的童话书「丧尸小孩」。书中所描绘的是一个自出生起就不带情感,只会吃的孩子,由妈妈一直偷邻居村民养的动物来给他吃把他养大。直到有一天因为天灾,村里的人被迫迁离,并且把动物也一起带离。然而妈妈无法光明正大地带着丧尸孩子逃离,于是在没办法的情况下,竟然一点一点砍下自己的四肢来喂给自己的丧尸小孩吃。最终妈妈失去所有的四肢,只能让孩子扑到自己怀里把自己吃了。妈妈即将死亡的那刻,在妈妈怀里的丧尸小孩突然开口叫了她妈妈,并说“好温暖”。书中所探讨的“食物与亲情哪一个比较重要”的寓意没有被文学界所采纳,反而反馈集中在书中内容太过血腥,不适合给孩童阅读。然而这一本书却意外地让男、女主角相互了解对方从幼年时期就开始背负的伤痛,从而激发出对对方的爱怜与情感。就在一连串的事件下,男女主角最后确定彼此的心意,开着一台医院院长所赠送的旅行车重新出发。此剧可以算是王子和公主开始新的幸福的黑暗童话故事。

 

我想此剧能如此受欢迎必然有很多成功元素的结合。除了俊男美女的强强组合外,加上剧情编排有趣、不单板,最主要能深深吸引观众的眼球的一点就在于编剧深刻掌握了「不管是谁都需要被爱」这一个普世大愿望。说实在的,我们生活在这个卑劣谎言的世代,大部分的人都背负着一连串的伤痛,渴望着自己也能像剧中主角们一样苦尽甘来,最后获得真爱,能被照顾、被疼惜、被接受、被尊重……但现实是,很多时候就算是生养我们的父母也未必能做到。故此我们感觉被忽略、被伤害、被误会、被辖制……这世界上有许多人,像男主角一样戴着微笑的面具,来掩盖面具下自己那个满是创伤愁苦的内心,努力挣扎地背负着责任来活下去。又有很多的人,像女主角一样因为某些原因被伤透心,失去对人的一切信任,靠着闯祸来体会自己依然活在世界上的「价值」。其实在某些程度上我们都是男女主角,带着过去的伤痛,努力地活着,希望有一天有个英雄般的人物会来拯救我们,解除已久的束缚,从此能开心、了无痛苦地活着。但事实上,这样苛求的想法是不能够在世人身上完全得着体现的。台湾有句俗话说「靠山山倒,靠人人跑」,唯有我们那永不改变的慈爱上帝,才能做到帮助我们重新站立,使我们能够忘记背后所发生的一切伤心事,努力朝着面前祂所喜悦的标杆直跑。就如约翰一书4章18-19节所说:「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因为惧怕里含着刑罚;惧怕的人在爱里未得完全。」

 

希望每一位读者,能认识并靠着主耶稣基督的爱、救恩和恩典,把自己的过去携带已久的惧怕除去,得到来自上帝完全且无瑕疵的爱,进而有着勇气奔向祂为我们谱写的全新篇章。阿们!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奇妙的创造

人人都指点江山,我如何保持清醒?(有声中文)

作者:Mikaila Bisson,美国

翻译:Anna,中国

有声播读:小七,中国

 

“想不明白你为什么不快回家。我们现在住的地方没有那么多熙攘的人群,我们采取了一切可能的预防措施,所以你回家会很安全。其实我们挺担心你的。”

 

“这个周末你真的要开车去北部吗?你知道我们必须居家隔离吗?我不知道你的家人怎么看,反正我们要保证每个人的安全,所以我们采取保持距离、自我隔离等防护措施。”

 

“呆在家更安全。但能否去你经常去的度假屋?去另一个州行吗?我还需要向工作单位说明我的行踪吗?回来之后我要隔离多长时间呢?这个夏天将要举办的那些婚礼怎么办?10人或10人以下的小组可以聚集,但还是在家待着安全,最好带着口罩。”

 

翻看着脸书,我看到朋友们的帖子,“这个没有任何计划的领导人真是愚蠢,居然一直封州!”“这个领导人(同一个)到底在做什么?他们应该延长封锁期直到病毒消灭!”取消关注。取消关注。取消关注。

 

各种观点和声音狂轰乱炸,令我应接不暇、犹豫不决、无助苦恼。

 

无论我转向哪儿,人们都在表达不同的观点,没有人知道哪个观点最优或者最对。我要听从建议呆在家里隔离,还是违抗州政府的命令去看望几个月未见的家人和朋友呢?我要听从朋友或者家人的意见吗?——他们也都是为了我和我的心理健康好。如果我顺从政府官员,是不是意味着我失去了其他人的尊重?我应该摒弃自己的观点来迎合周围人吗?

 

我们如何才能自信地做决定来应付目前的处境,同时保持理智清醒、内心平安呢?面临不断冒出的一系列问题,我用下面的方法来帮助自己保持冷静,安稳在主里面。

 

1.支取信心

 

周围各种声音只传递了一个响亮而明确的信息:无论我做什么决定,我是无知的,不能做出令所有人满意的决定。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圣经中,上帝一再地、明确地告诉我祂把我造成什么样子(肯定不是无知无能的)。以弗所书2章10节说:“我们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上帝所预备叫我们行的。”提摩太后书1章7节说:“因为上帝赐给我们不是胆怯的心,乃是刚强、仁爱、谨守的心。”

 

认识到这些,记得自己是在基督里被造的,被赐予能力的(这是上帝的话,不是我说的),我就能相信无论我做出什么决定,我在基督里的身份是确定的。我能拒绝相信这个世界推给我的自我怀疑,接受上帝的话语,认同上帝把我造成的样子。

 

2.操练能力

 

有时我会忘记,上帝创造了一个聪明、强壮和独立的我,能够做出明智稳妥的决定。我在生活中一直企图取悦他人,却忘记了上帝赐给我了能力。祂给了我能力来收集信息、问一些深刻的问题并明白他人的观点,利用已有的信息最终做出最好的决定。

 

即使这样,我也不用过度紧张,当我不断地被上帝的教导引导,不断地学习时,我还可以第二天再修改所做的决定。

 

3.抓住希望

 

每当想起过去这段时间的隔离,期待着能有更多自由出门,我们不免会很苦恼——这是一段充满恐惧和不确定性的时期。我很喜欢回忆在旧约中,挪亚和他的家人是如何被上帝纪念的(创世记8章1节),祂拯救了他们脱离洪水的危险。他们在方舟中被隔离,成为世上仅剩的人类。但是当鸽子衔着橄榄枝回来时,这是一个征兆,方舟被隔离的日子要结束了——上帝在洪水中保护了他们。

 

上帝也看顾我们——祂会在这场全球瘟疫中保护我们。当我们和所爱的人在户外,或是在我们家里临时的禁闭所工作时,我们都要想到这一点。我们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上帝的工作,提醒自己上帝过去和将来都将与我们同在,上帝在我们的绝望中给我们盼望。这些真理告诉我们上帝就在我们身边,给我们带来平安和对未来的确信。

 

即使这些方法能帮到我,但我也总会担心周围人不尊重我的决定,或者那些决定会让我的友谊步履维艰。但是,从上帝而来的这些有用的提醒带给我的平安住在我里面时,我就能自信从容地与人沟通,甚至与那些和我观点不同的人交流。

 

这个世界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种族仇恨、肢体冲突,气候变化,等等——我们要处理各路纷繁复杂的声音。所以当我们把信息分类企图弄清楚真相时,让我们记得我们的价值、能力和最重要的——希望、应许和上帝赐下的平安,祂将这一切都赐予我们了。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多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