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赚钱又不被其捆绑

 

作者:Andrew Laird

翻译:奇奇

 

Andrew在澳大利亚城市圣经论坛工作,并且是Life@Work 项目的全国负责人,该项目旨在帮助基督徒将他们的信仰与他们的日常工作联系起来。同时Andrew写了两本关于工作的书,其中包括《压力之下:福音如何帮助我们处理工作压力(How the Gospel Helps Us Handle the Pressures of Work)》。Andrew是瑞德里学院(Ridley College)Marketplace Institute的前院长,他之前做过广播新闻记者。他住在墨尔本,与妻子 Carly育有三个年幼的孩子

 

从我第一次拿到工资的那天起,一切都改变了。

当钱存入我的账户时,我已经入职我第一份全职工两周多了。 我以前从未在自己的银行账户见过这么多钱。 “我有钱了”,我心里想。

遗憾的是,这种感觉并没有持续多久。 我的生活方式很快就用尽了我的收入!

几乎所有与我交谈过的人(包括我自己)都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我们工作已经多久了,我们的薪水似乎永远不够用。 “如果我能再多赚一点钱就好了,”我们想。

工作的美好祝福之一就是我们能因此获得报酬。

上帝设计了我们要工作,工作要么为我们提供生存所需的物质,要么可以提供金钱购买我们需要的东西(箴言 10章4节, 30章8-9节)。 我们还使用金钱为他人做很多好事——照顾家人和朋友,供养我们的孩子,以及作为信徒,支持福音传到地极的事工。

但我们也知道,对金钱的追求可能会变得不健康:“但那些想要发财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网罗和许多无知有害的私欲里,叫人沉在败坏和灭亡中。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摩太前书 6章9-10节)。

那么,我们要如何平衡努力赚钱而又不被其捆绑和吞噬呢? 这里有4点建议:

  1. 挑战那些对金钱的世俗观念

首先值得探讨的是,我们是否从家庭或文化中接受了与上帝对财富的看法不一致的金钱观。

世界对金钱的普遍看法是它能提供安全感。 经常受到质疑的假设是,我们应该尽我们的所能来赚更多钱,这样我们就可以为自己和家人提供安全保障。 储蓄很重要,因为可以给我们预备“以备不时之需”的花费。

节约里面有很多智慧! 圣经也警告我们不要愚昧和不明智地花钱(箴言 21章5节,20节)。

然而,我们应该问问自己:“我以追求安全感的名义追求财富是否合理?”

辨别这一点的一个好方法是询问其他人。 找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问问他:“你有没有看到我有信靠金钱胜于信靠基督的迹象?”

圣经警告我们不要在物质上寻找安全感:“倚靠人血肉膀臂,心中离弃耶和华的,那人有祸了!倚靠耶和华、以耶和华为可靠的,那人有福了。”(耶利米书 17章5节, 7节)。

真正的安全感无法通过金钱得到。财富是转瞬即逝的,即使对于那些按照我们的标准来看很富有并且因着拥有财富而避免了一些痛苦的似乎生活得无忧无虑的人来说也是如此(箴言13章8节)。

我们需要相信圣经的话,并用真理挑战这种观念,即最终的安全感只有在上帝那里才能找到,而且祂会赐给我们所需用的一切。 “我们的上帝必照祂荣耀的丰富,在基督耶稣里使你们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腓立比书 4章19节)。

2.挑战你的动机

还有另一个我们处理金钱方式的方面需要被挑战:我们的动机。 骄傲和恐惧都可能潜伏在表面之下,影响我们对金钱的看法。

例如,在许多文化中,地位通常与我们拥有的财富相关。 我们可能会根据我们有多少钱来衡量我们的价值(或他人的价值)。

这可能是很微妙的,但想想你在聚会上通常会被谁吸引,你会更倾向于与谁做生意,甚至是在教会你更倾向于与谁待在一起。 通常,它们与我们能够用金钱做的事情有关(我们有过的有趣的经历,我们去过的旅行等等)。 这同样适用于当我们希望人们注意到我们的某些方面时。

因此,我们应该问自己:“骄傲(希望被别人称赞)是否左右了我对财富的看法及追求?”

同样的,对他人看法的恐惧可能会引发不敬虔的积累财富的动机。 我们不想成为那个提出去吃更便宜的餐厅、去更实惠的地方度假或买音乐会上最便宜票建议的人。 因此,我们努力赚更多钱,以便跟上朋友的步伐。

我们需要提醒自己,我们在基督里拥有怎样的富足,祂“慷慨”地赐给我们一切属灵的祝福(以弗所书 1章3-12节),并丰富地供给了我们今生所需的一切(提摩太前书 6章 17节)。

 

3.记住你的立场

仅仅挑战错误的观念和动机是不够的。 我们还需要用正确的观念和动机来取而代之!

可以帮助我们的一个真理是记住谁才是我们金钱的主人。 最终,我们的钱属于上帝,而不是我们自己。

圣经说:“地和其中所充满的,世界和住在其间的,都属耶和华。”(诗篇 24篇1-2节),这一点应该让我们停下来,定期在上帝面前祷告承认这一真理!

上帝以极大的慷慨将祂的“财产”托付给我们(诗篇 8篇3-4节, 6节),我们要管理祂的美好恩赐,造福他人。

4.采取爱的姿态

就像基督徒生命中的其他事情一样,对他人的爱应该成为我们看待和使用金钱的动机。

我们在以弗所书 4 章 28 节中清楚地看到了这种爱的动机。 “从前偷窃的,不要再偷。总要劳力,亲手作正经事,就可有余,分给那缺少的人。”金钱是用来分享和爱别人的,因为正如圣经所说:“叫你们凡事富足,可以多多施舍。”(哥林多后书 9章10-11节)。

这就是为什么圣经如此强烈地反对囤积财富。 “贪爱银子的,不因得银子知足;贪爱丰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我见日光之下,有一宗大祸患,就是财主积存资财,反害自己。”(传道书 5章10节, 13节)。 为自己囤积的金钱最终只会腐蚀我们,因为我们只会变得越来越贪婪。

我觉得为自己囤积财富相对于慷慨地使用钱财,就像是水流进死胡同相对于水流自由流过河道一样。 当水流进死胡同而无处可去时,就会停滞、变得肮脏、发臭。 它需要不断流动才能保持新鲜。

金钱也是如此。 当上帝将财富托付给我们时,我们与之保持健康关系的方法不是只为自己积蓄,而是成为财富流经的渠道,造福他人!

给予会带给我们一种特殊的喜乐,是未曾给予所无法体验到的! 我们要相信耶稣所说的:“施比受更为有福”(使徒行传 20章35节)。

我们可能会想,“我想奉献金钱,但目前手头紧张。 当经济更宽裕一点时,我再给吧。”然而,圣经中的鼓励并不是要过度奉献,而是要以付代价的方式奉献(哥林多后书8章2-5节)。 当我们真正仰望耶稣时,我们就能做到这一点,因为祂不计代价把自己的生命都给了我们。

耶稣在物质上和属灵上都是富有的,但他如何使用了祂的财富呢? “你们知道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典,他本来富足,却为你们成了贫穷,叫你们因他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哥林多后书 8章9节)。

祂因着爱你和我而用尽了祂的财富。记住这一点可以使我们走在正路上而不被爱财的心蚕食。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3个方法,让你与上帝培养更亲密的关系

 

作者:Philip Roa     

翻译:Eric

有声播读:Luke

 

我的教会每年都以祷告和禁食开启新的一年,这已经成为我们许多人的期待。当我们互相询问需要代祷的事项时,我经常听到的是希望能与上帝有更深的亲密关系。

但是,我们如何才能以一种更持久的方式增强与上帝的关系,而不是典型的在一个月(或者一周后)就不再有力量的立新年Flag的方式?

问题的关键是习惯培养。当我们设定目标时,我们经常关注的是我们的终极目标,而没有考虑到达到目标所需的 “基石 “和 “垫脚石”。有时我们会下意识地想去寻找一条捷径或者一条快速通道。但是当涉及到上帝和我们的关系时,却是一个需要我们每天去付出努力的终生旅程。

套用一句名言:“属灵生活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冲刺。” 

因此,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多年来养成的基本信仰习惯,也是我每次思考如何亲近上帝时都会想到的。

有目的地在一天中留出时间与祂相处

在我们这个即刻得满足的时代,类似快餐店和咖啡店的快速运转方式可能会蔓延到我们与上帝的关系上——我们可能倾向于认为上帝就像咖啡师一样,会随时准备好祝福我们而不需要我们付出什么努力。

在我的信仰初期,我得到的教导是:上帝是我的朋友和祝福的源头,这导致我关注的焦点是可以从祂那里得到什么。所以我灵修的时候,会快速阅读一节经文和简短的灵修文章,然后做一个肤浅的祷告,以 “感谢上帝赐给我今天 “开始,然后是一长串的祈求。

简言之,我并不是真正期待与上帝相处,我需要上帝只是为了祂能满足我的 “需要”。

几年后,在一位牧者的帮助下,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我与上帝的关系,以及与祂共度美好时光的重要性。这就像我们所珍惜的任何其他关系一样——我们会希望通过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来经营它们。

约翰福音1章1-3节告诉我们,耶稣就是上帝(这意味着祂本来就认识上帝!),但祂仍然确保在地上时与天父有独处的时间。福音书中有许多关于耶稣故意从人群中退下来与上帝独处的记载(马太福音14章23节,马可福音1章35节,路加福音6章12节)。

不仅仅是留出时间,耶稣还向我们展示了祂如何通过特意的祷告来与天父相交(马太福音6章9-13节,马太福音26章36-44节,约翰福音17章)。祂祷告生活的不同之处在于,祂把天父的旨意放在首位。

像耶稣一样,我们必须留出高质量的时间与天父在一起,了解祂的旨意,这样我们才能被改变,凡事让上帝居首位(约翰福音4章34节)。

我一直记得我的牧者多年前给我的分享。“如果某件事对你很重要,你不用去挤时间,而是会为它主动腾出时间”。这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对安静与上帝相处的看法,并帮助我决定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与上帝相交。祂值得被优先对待,如果我给祂的只是零碎的时间,我就无法给到祂应有的关注、敬拜和奉献了。

当我花时间学习圣经时,我学会了付出额外的努力来理解经文的背景以及圣经中的人物与上帝的关系。这使我看到上帝是多么圣洁和公正,但又有恩慈和怜悯。我越了解上帝是谁,就越有动力在生活中让上帝居首位。

默想经文或章节

约书亚记1章8节告诉我们要默想上帝的话语,这样我们就可以谨慎地走在祂的道路上,经历顺服带来的祝福。默想需要有意识地留出时间和精神空间(并定期进行),以便你能更深入地思考你所读的内容。

如今,在这个忙乱的时代,默想可能会变成一种事后反思的形式。

我发现找出在我不工作的时间中那些大量的零碎时间段,比如在上下班途中或者午休时间,来思考我那天早上读到的经文对我来说非常有益。另外我还试着找一个安静的角落,关闭手机的各种通知,把手机放在一边,这样我就能集中精力。有时我会拿出圣经来重读早上的那一节或一章,并试图找出我认为重要的关键词。

但是,如果你安静不下来,你的思绪容易飘忽不定怎么办?我知道有人一躺到床上就会马上思绪万千,浮想联翩。

到目前为止,我发现大声对上帝说话(当然是在一个私密的地方)有助于我重新集中注意力。每当我感觉到我的思想在漂移时,我就会大声地与上帝交谈。我会告诉祂我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或什么事情在困扰着我,我在挣扎着什么,或者其他任何我想到的事情。读圣经也是如此——大声读出来有助于我集中精力。

我学习默想的一段经文是马太福音28章18-20节,这是一段很关键的经文。我看到耶稣首先在第18节确立了主权,然后才在第19至20节给出了进一步的教导。对门徒来说,重要的是要明白教导的权柄从何而来,实际上是要认识到这是耶稣的命令,而不仅仅是一个建议。

当我思想这个命令的含义时,我发现这意味着我不仅仅是一个主日礼拜的参加者,而应该是耶稣积极的追随者,负责引导他人归向祂。如果我要教别人遵从,那么我就需要自己先学习并真正遵从这些命令。

最后,耶稣将这一使命交给门徒们,是要他们一起同做主工,所以我也同被呼召与我的弟兄姐妹们去这样做。

按圣经所说的去行

“你们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约翰福音14章15节。

我们很容易把亲近上帝想象成只是与祂共度美好时光和默想祂的话语,以至于我们忘记了一个令人不舒服但又很重要的部分:顺服。圣经告诉我们,作为上帝的朋友(这是一种非常亲密的关系)意味着我们要顺服和跟随祂(约翰福音15章13-15节)。

思考顺服和与上帝的亲密关系之间的联系总是让我想起亚伯拉罕、摩西和马利亚的故事。当亚伯拉罕顺服上帝的呼召离开他的家乡时,他看到上帝如何保护和供应他,包括在他年老时赐给他以撒。摩西顺服上帝的呼召带领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后,他见证了上帝通过瘟疫、分开红海和在旷野的供应所做的工。马利亚顺服了上帝的呼召,成为耶稣的母亲,她生下并抚养了耶稣,为此她应验了旧约预言的一部分。

因着这些人的顺服,他们自己和周围的人能有幸经历上帝的慈爱。

在我的个人生命中,我体验到亲近上帝意味着信心的扩展,能够顺服上帝摆在我面前的下一步道路,信任祂会按着祂自己的时间表行事。

在我默想马太福音28章18-20节之后,我看到牧养门徒可能会是一件令人心生畏惧的事情,而且需要做出巨大的牺牲。我必须每周舍弃一定的时间去接触周围的人,而不再能在周末躲在房间里看一本好书或玩电子游戏。

但是我也知道,如果我不打算顺服,继续阅读和默想上帝的话将毫无意义。

所以我报名成为小组长。虽然并不总是一帆风顺,但看到年轻人认识并爱上帝,我过去12年的服侍就显得很有意义。作为上帝的跟随者和祂的孩子,担任组长帮助我生命长进。它激励我对自己的领袖和门徒负责。我意识到团契生活是多么重要,因为它使我们能够互相安慰、责备和鼓励。

当别人问我们的属灵目标时,与我们的主更加亲近不仅仅是一个决心或一个象征性的祷告请求。这是一条我们必须努力寻求的人生道路。虽然走出我们的舒适区可能很艰难,但深入认识上帝会是美好的祝福和奖赏。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顺服上帝就一定能成功吗?

作者Rebecca Lim       翻译:Anna

 

几年前在一次去蒙古的宣教旅行中,上帝让我看到了祂对整个蒙古的爱:对那里的土地、人民、文化、甚至是政府和破碎的政治体系。

祂点燃了我内心对蒙古的爱,我受到触动并做出了回应。就如上帝把以色列当作祂的子民一样,祂也把蒙古归为祂的子民,所以我也要把蒙古人民当成我的同胞,我也要爱他们。

上帝曾应许亚伯拉罕,他的后裔将如众星一样多,我带着同样的期盼离开了家乡,学习了一门在其他地方鲜为人用的语言。尽管我讨厌坐飞机,但却飞了5000公里来到蒙古,加入了首都乌兰巴托的当地学生事工。

 

 

有些人想到蒙古就会想到广袤的草原,想到骑马出行,但乌兰巴托其实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每个角落都有便利店,早晚高峰也会交通拥堵,街上忙碌的年轻人行色匆匆,追求着更美好的生活。由于我联系上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当地同工队伍,有了宾至如归的感觉。

但是我的工作还没真正开始,就遭遇了挫折。六个月的服侍之后,我眼看着校园团契的人数最后缩减至可怜的三人,预计最后也会慢慢走掉。

我陷入了迷茫。自我怀疑、不确定性和害怕在新工作中犯错让我愈加受挫。有时我像不情愿而又害怕的约拿,告诉上帝我还不如放弃校园事工,专注在我正在做而且很喜欢做的出版工作上。有时我又像以利亚,向上帝抱怨为何我独自一人,为什么所有的努力都收效甚微,每晚都在祷告中渴求逃到山洞里藏起来。

 

然后2020年来了。学校停课,事工转移到了线上,朋友们接连离开了这个国家。剩下的三个学生也走了,去了农村。最后只剩下我自己了,形单影只。

孤独感袭来,接踵而至的网上服侍和没完没了的视频制作工作使我精疲力竭。我似乎被耗尽了,只剩下了躯壳。这时上帝开始用疫情带来的虚空感塑造我。

 

 

重新认识上帝看待成功和顺服的方式

 

我们很多人常常在潜意识里认为顺服上帝就是成功的秘诀。

我们认为如果我们寻求祂的旨意,宣称:“愿祂的旨意成就!”然后按上帝所说的去做,祂就一定会祝福我们,赐给我们“超乎我们所求所想的一切”,我们心底会充满喜乐和满足感,还能做美好的见证来荣耀祂。但这并不是上帝做工的方式。

上帝在我疫情隔离期间让我看到是什么在拦阻我与祂建立一个更加丰盛、深刻、诚实和敞开的关系。上帝通过多种方式,如阅读、反思、与牧者交流,让我看到了我自己的问题。

 

首先就是我内心的骄傲——我潜意识里会拿这次蒙古的事工与以前参与过的事工作比较,认为以前的更有成效。我用对圣经的了解和神学知识的多少来判定事工的果效,而不考虑那些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特质:委身于信仰、对他人热切的爱(马太福音5章39节),对带门徒的热情。

第二个问题是我内心的贫乏和低自尊,这是我不想去直视的。我在自己周围竖起了道道隔墙,来保护我免受伤害,结果却把上帝的爱关在了外面。更糟糕的是,我对自己的不喜欢其实是在告诉上帝:“你创造了一个废品。”我无法告诉别人上帝多么爱他们,他们在上帝的眼中何等宝贵,因为我连自己都不相信。

 

上帝并没有直接挥着大锤拆毁我这些自我防备的围墙,而是透过我的牧者和事工中遇见的弟兄姐妹,一次次地敲门,在我耳边呼喊让祂进去。

面对每面围墙,我都只能祷告说:“上帝啊,我想去拆毁,但是我做不到。请求你来帮助我。请你亲自来做。”但是在每天的晨祷中,我似乎能听到上帝的低语:“我仍在向你吟唱爱的诗歌。” (诗篇42篇8节)我的转变虽然缓慢,但是却蒙上帝的喜悦和接纳。

 

 

要蒙上帝的恩惠,就要在生活的起起伏伏中仍然与上帝同行。并非是不遭遇艰难,也不是属灵生命一路刚强,圣经中圣徒的生命可以印证这一点。蒙上帝的恩典就是我们相信上帝愿意听我们的祷告,我们开始看到并感恩上帝赐给我们的一切。

当我艰难地决定要顺服上帝并在祂在我身上的工作中与祂合作时,事情开始有了转机。学生的数量在陆续增加。即使服侍的活动断断续续,学生们却都回归了。现在学生团契人数升至15人,有了一个稳定的小聚会点,其中还有两人有领导的潜质,属灵生命成长迅速,快到我预备查经资料的速度都跟不上了。

不是因为我做了什么才有这样的果效。作为工人,我负责犁地,预备一个良好的环境,但只有上帝能让这些植物生长、让他们信心更成熟。(哥林多前书3章6节)

 

 

同时,上帝开始摇动人们的手来奉献支持我们的事工,尤其是我家乡教会的弟兄姊妹。看到邮件列表上的名单越来越长,我意识到上帝从我出生就给我预备了一个巨大的人际关系网。不管是事工活动、营会、宣教旅行还是支付同工的薪水,他都感动人们来奉献支持,及时供应。

至于我自己,我不再充满恐惧,也能接纳自己了。上帝也正在教我来接纳祂和别人的爱,不断将我里面蠢蠢欲动的恐惧、骄傲、自我保护的本能放下,降伏于祂。这个过程不容易,但是我每一段赛程都比上一段表现更出色,我也变得越来越强壮了。

有时我仍然会问上帝为什么这一切会这么艰难。但是在我的挫败和疲累中,我感受到上帝再一次的声音:“我喜悦你。”

 

 

所以……顺服一定会带来成功吗?

 

也许吧,但是我认为顺服并不能保证会带来有光鲜亮丽成果的成功。

约拿的宣判让整个尼尼微城悔改,但是你能说约拿是顺服上帝的吗?或者举以利亚的例子,他祷告从天降下火和雨,但当时没有一个以色列人转离偶像。以利亚甚至都拿不出什么服侍的“果效”,但他却是最伟大的先知之一。还有摩西,被称为上帝的朋友,但是他都没能进入应许之地。

我当然不是想要赢得来自上帝的恩惠,但是付出牺牲之后,不可否认我也想看到好的结果。我也是人。但或许我们不需要多么光鲜亮丽的结果。也许一个生命被改变就足够了——哪怕只是自己的生命被翻转。结果都交在上帝的手中。祂才是牧羊人、陶匠和剧作家。我们只需要单单顺服祂,与祂同行就好。

也许你正在努力顺服上帝和得祂的喜悦,但过程十分艰难。看不到下一步的亮光,也没有任何成功的迹象。

在一个追求实效的世界里,单单谦卑顺服上帝在祂的面前就是最宝贵的。那些全心全意顺服上帝的人能在黑暗中祷告:“求你使我们早早饱得你的慈爱”(诗篇90篇14节),祂的耳朵必听我们的声音。当我们仰望我们的主人,我们能够举起我们双手祷告:“我们手所做的工,愿你坚立”(诗篇90篇17节),我们所要的结果就是祂的肯定:“我喜悦你。”愿这对你我而言已经足够。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基督徒可以有野心吗?

作者:Andrew Laird     翻译:奇奇    有声播读:以晨

 

Andrew在澳大利亚城市圣经论坛工作,并且是Life@Work 项目的全国负责人,该项目旨在帮助基督徒将他们的信仰与他们的日常工作联系起来。同时Andrew写了两本关于工作的书,其中包括《压力之下:福音如何帮助我们处理工作压力(How the Gospel Helps Us Handle the Pressures of Work)》。Andrew是瑞德里学院(Ridley CollegeMarketplace Institute的前院长,他之前做过广播新闻记者。他住在墨尔本,与妻子 Carly育有三个年幼的孩子。他并不羞于承认自己是一个 MAMIL(莱卡中年男子),他很爱骑他的公路自行车出门。

野心。

是一个会在基督徒群体中引起极大焦虑的词。大家焦虑也是出于好的理由。我们经常将它与“不惜一切代价取胜”、“在背后捅你的竞争对手”的心态联系起来,尤其是在工作中。我们大多数人都熟悉那种非常有目标性并且会不择手段地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的人。也许有时候我们自己就是这样!

但相反的情况真的那么好吗?想象一下,没有激情、没有动力、没有目标,只是勉强度日。这样的描述听起来并不是一个好的其他选项。

那么,在基督徒的生命中可以有野心吗?如果可以,它应该是怎样的?如果我们没有野心,会和“不惜一切代价取胜”的野心一样糟糕吗?

值得庆幸的是,圣经并没有让我们独自面对这些问题,而是给了我们非常明确的答案。

野心有两种

在最基本的层面上,野心仅仅意味着努力实现某个目标。然而,当我们完成某个任务的动力最终是为了我们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时,问题就会出现,这就是为什么这种野心经常表现为操纵他人和除去任何阻碍其进行的人(雅各书 3章16节)。

这种野心被圣经称为“自私的野心”,并明确表明基督徒不应该有这种野心。例如,在使徒保罗写给腓立比教会的信中,他谈到有些人“出于结党(英文翻译为‘自私的野心’)”(腓立比书 1章17节)传讲基督。保罗显然不认可他们的动机。虽然他们可能在传讲基督,但最终还是被自己的私欲驱使,“意思是要增加我捆锁的苦楚”(腓立比书 1章17节)。他们可能想要人的赞美(他们嫉妒保罗可能会得到),所以说,自私驱使着他们的野心。

后来,在同一封信中,保罗鼓励读者们不要被“自私的野心”所驱使,而要存心谦卑(腓立比书 2章3节)。

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野心都是不好的。如果说圣经中有谁非常有野心,那一定就是使徒保罗了!

之后的几节经文中我们就看到了他的野心——他谈到追求与基督建立更深的关系,努力面前向着标竿直跑(腓立比书3章12, 13节),以此“要得上帝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腓立比书3章14节)。这不是没有野心的人说出来的话!我们在保罗的其他书信中也看到了同样热切的野心,他描述了要竭尽他所能不惜一切代价抵将福音带给他人。

追求正确的野心

这正是这种野心不同的原因。我们在保罗身上看到的这种野心可能可以最确切地被称作为敬虔的野心。与自私的野心不同,这种野心是被他人的利益驱动的,尤其是上帝的利益。这是一种谦卑的野心——热情地努力工作以取得成就,但却是为他人的益处,不是为自己的益处。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保罗在腓立比书 2章3节 中将自私的野心与谦卑进行对比的原因。正如作家 Amy Dimarcangelo 在她的文章中所说,“我如何分辨我的野心是否合上帝心意?”,野心并不一定不好,“只要我们的渴望和决心是为了上帝得荣耀而非我们自己”。

这对职场中的基督徒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我们要为他人的益处而充满野心!

努力学习,学习新技能,听播客、看书——做这一切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得好处,而是为了可以管理好上帝赋予我们的能力,为着我们同事的益处,和能从我们工作中受益的人的益处。

这可能是一种激进的思维方式,特别是如果我们以前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考虑过做这些事情的话。

然而,上帝以祂的伟大智慧经常给我们渴望(以及技能、恩赐和知识),我们会发现当我们为他人的益处而使用这一切时会带给我们喜乐。

上帝不是抹杀我们喜乐的;祂希望我们快乐,但祂知道,当我们将拥有的东西用于他人而非自己时,才会得到最大的快乐。为什么耶稣要死在十字架上(无私野心的最伟大表现)? “祂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便坐在上帝宝座的右边”(希伯来书12章2节)。这是基督教信仰中最奇怪却也最美丽的悖论之一——在奉献自己的过程中,我们找到了最深的幸福和喜乐。

在这一点上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动机总是混杂的。因为,我们可能会打着为他人利益着想的旗号做着出于私欲的事情(想想保罗给出的那些传讲基督人的例子,就是“出于自私的野心”!)。

我们需要对此保持警惕并时不时地问自己:“是什么在驱使我的野心——是舍己还是自私?”虽然我们的动机常常混杂、有时不纯,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应该有野心,我们需要热切地祷告上帝会越来越多地让我们将野心放在他人的利益上,而不是出于我们自己的私欲。

避免缺乏野心

但是我们的最后一个问题呢:如果我没有野心,那会和 “不惜一切代价取胜”雄心勃勃的人一样糟糕吗?

通常情况下是这样的,但我们需要做个说明。其他人所认为我们的“缺乏野心”可能只是因为我们对上帝带领我们进入的处境感到满足。如果我们有这种满足感,那就赞美上帝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缺乏野心。满足感和野心可以(也应该)齐头并进。在你的满足中,你仍然在那个地方为你周围的人充满野心。努力首先考虑他们的需求,以及你如何在他们的日常工作中支持他们。

然而,真正缺乏野心在圣经中也被描述为懒惰。

《箴言》书中常常举懒惰人的反例警戒我们(箴言6章9节;13章4节;15章19节;26章15节)。浪费上帝赐给我们可以用来服侍他人的能力,并不荣耀祂。

在同一篇文章中,Amy DiMarcangelo 还写道:“因为‘相信上帝’而回避个人努力的被动者听起来可能是属灵的,但这种情况其实是在为懒惰和缺乏责任感找借口。如果你不愿意播种和浇水,信靠上帝收获是毫无意义的”。的确,耶稣谴责那些埋藏自己的才干而不加以利用的工人(马太福音25章14-30节)。

所以让我们为主有野心吧!想想祂给你的恩赐、技能、才干、能力和机会。然后富有创造性地、热情地努力使用它们来服侍他人和荣耀上帝吧。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