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如朋友圈上那样快乐吗?

photographer-407068_640

作者:希の梦,马来西亚

每当我在脸书或微博的朋友圈看到朋友分享旅行、所买的名牌物品以及美食的美照时,我总会很羡慕!

从这些照片中,我会潜移默化地认为他们的生活一定过得很不错。再想想自己的生活,难免会做出比较,进而有失落感,觉得自己过得好无趣,不如人家。直到有一天,一位经常在网络上分享生活美照的朋友告诉我,她其实感到很有压力,觉得现在的生活过得很没意义。听到她这么说,我脑中顿时浮现了一个疑问:“他们真的如他们所分享的照片中那样地快乐吗?”

其实,大部分的人热衷於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照片是为了什么呢?或许是纯粹想分享。当我们遇到好事情,吃到好吃的食物时,难免都会想要把它拍下来作纪念,留住当下的快乐。而且想把这份喜悦分享出去,让其他人也可以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

但有的时候,当我们分享照片时,会常常盯着手机屏幕,检查有多少人按赞或留言。当照片得到许多赞或是留言时,心里总会暗暗窃喜;按赞人数少时,就会感到不开心。每天透过在社交媒体上的“分享”,让别人看到自己过得很充实,很美好,以得到他人的关注来获得自我满足。然而,又有多少人真的如他们所“分享”的那样,真的快乐呢?

透过网上得到的关注与认同其实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与快乐。无论得到多少的赞,我们的内心仍然不会感到满足,总会期待下一次的照片分享能得到更多的赞。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些东西并不能真正填满我们心中的那个空缺,以致我们不停地透过各个方面的事物,例如富裕、爱情、名利或是他人羡慕的目光来填满它,甚至也以为这样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但箴言27章20节如此说:“阴间和灭亡永不满足,人的眼目也是如此。”我们永不会满足于眼前所见的,总会希望得到更好的。虽然,追求卓越和成功并非不对,渴望被人认同也并非不好,只是这些都只是虚空,都不足以真正证明我们的价值。就如名利双收的传道书作者所说的那样,“都是虚空,都是捕风,在日光之下毫无益处。”(传道书2章11节)同时,我们也无需去嫉妒别人所拥有的,因为“心中安静是肉体的生命,嫉妒是骨中的朽烂。”(箴言14章30节)。

我们的满足、价值以及生命的意义都是来自上帝。因为唯有造物主才能填补身为被造物的我们的缺憾,只有祂才知道我们真正所需要的是什么。诗篇16篇11节说道:“你必将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你面前有满足的喜乐,在你右手中有永远的福乐。”

我曾经也是个希望能得到很多赞的分享者。若得不到关注,我会有些许的失落感。同时,我也会将自己的生活跟他人比较,总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如他们的写意。但感谢上帝,最终祂透过一诗歌《摸着主的祷告》,提醒了我这些都不是我该关注的事,我该关注的是他人的需要,是上帝的心意,该做的祷告是如何能过着祂所喜悦的生活。

但愿我们生活的重心不再是在乎去了多少次旅行、花了多少钱买名牌、吃了多少昂贵的美食等。这不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态,而是我们的重心应该是在上帝那里。

最后,祝我们都能成为在主里拥有真正快乐的分享者以及观赏者,更重要的是,成为讨上帝喜悦的基督跟随者!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基督信仰101)

关于十一奉献的两则小趣文

giving-up-the-last-of-my-savings

当我奉献出自己最后一丝积蓄时

作者:Ethan Wong, 马来西亚

翻译:孔晓慧,中国

一个周日,我去教会参加礼拜。到了该奉献的时候。通常,我没有多少余下的钱可以拿来奉献,有时甚至一分都没有。但是这周,我有种不一样的感觉。上帝似乎想让我做点什么。于是我翻了翻钱包,发现只剩下一块钱了。

这是我所有的积蓄,但是当我想起圣经中那个穷寡妇,她把一切养生的都投在了库里(路2章:1-4节),我就拿出钱,放在奉献箱里。这也是我最后的积蓄了。

没过多久,坐在我前面的一个朋友忽然转过身来。我刚才都没注意到她坐在我前面。然后她对我说:“嗨,我刚想起来,我还欠你一块钱!”。

就在那时我意识到上帝想要告诉我什么。这听起来是一桩小事,但却启发了我,它让我记起上帝已经赐给我的所有恩典。天父想让我们把我们最珍视的东西交给祂,作为回报,祂承诺会永远供应我们的所需。

就在那天,上帝告诉我:“Ethan, 给予并不会让你缺乏,因为我总会供应你。所以不要害怕”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god-provided-so-i-could-tithe

上帝供应我的十一奉献

作者: Clare H,新加坡

翻译:孔晓慧,中国

十一奉献:把收入的十分之一奉献给上帝的做法。

十一奉献是一个敏感的词,尤其对我这种已失业十个月的人而言。

几个月前,我有机会做了几个小时的临时工并赚了210新币。这笔收入对我来说很宝贵。虽然钱不多,但是我想还是要拿出一部分来奉献。

可是还有其他花销需要考虑。我和丈夫尝试要孩子三年了。经过许多讨论和祷告后,我们决定用这些钱来看医生。医生让我吃三周的药来改善身体状况,医药费是135新币。

一周以后,在一家购物中心,我看中了一个很适合我的背包。一番考虑后,在丈夫的支持下我决定买下那个包。做这个决定很艰难因为背包要花掉54新币,对一对没有工作的夫妇而言这绝对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当时我和丈夫都被上帝感动,决定要休整一年)。就在之后的几天,我在淋浴时被圣灵提醒,想起之前上帝是如何不多不少地供应我们一切需要的。

当时我只是无意间想了想这笔收入,决定算一算过去两周的消费和应该十一奉献的数目,就在那时我才惊讶地发现所有花销数额竟然都被安排妥当。医药费和背包总共花费189新币,最后还剩21新币——而这恰好是十一奉献应该拿出的数额(210新币的十分之一)。

我一边走出浴室,一边大声向上帝感恩,感谢祂丰富的供应和慈爱!上帝不仅给我提供看病的费用,还让我能买一个需要的背包,而且留有剩余的钱来奉献给祂。

的确,在一切事上,我们都要将荣耀归给祂!我好感恩被上帝赐福。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甘心乐意)

奉献多少才不算少?

am-i-giving-enough-for-god

作者:Jenna Wiley,美国

翻译:Eileen Shang,中国

“如果耶稣活在今天,他会有银行存款吗?”

“我到现在还没还清助学贷款,日常花费却照旧,这样好吗?”

“我是不是该给每一个遇到的流浪汉钱呢?可我身上从不带现金。”

“上帝会支持我的401K养老金计划吗?”

“如果我持守十一奉献,那我每周去三次星巴克是不是就不算罪了?”

我竭力追求在金钱上忠心敬虔。然而虽然我慷慨奉献,但仍觉得自己做得不够 。

我每年都有好多次下定决心要把自己的全部家当分给穷人,自己不留一分。虽然我从来没有真正做到,但是由于困惑于不知该怎样处置这些钱和为我所拥有的这些钱感到愧疚,我依然在恐慌中捐出不少。

圣经中明确要求十一奉献,但在我们所处的这样一个追求“再多一点”的时代,光十一奉献真的够吗?十分之一是不是只是奉献的最低标准呢?上帝对于奉献更多的人会不会有额外奖励?我们该把钱奉献给谁呢?我竟深深焦虑,焦虑自己是不是个合格的基督徒,也焦虑自己做得够不够。再加上我对钱财问题的困惑,我的基督徒生活有时就变成了充满焦虑的噩梦。

为了节省开支,我不经常购物,只是偶尔旅游,并尽量少在外面吃饭。但在奉献问题上,我很慷慨,而且并不觉得十一奉献像别人说的那么痛苦。除去那段艰难时光(大学毕业之后以及拿到第一份薪水之前),我一直感觉生活舒适又惬意。

作为一名公立学校教师,按照美国的生活标准,我绝不是有钱人,但我知道我这样的生活已经非常宝贵。因为世界上还有几十亿人非常贫困,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因此,我肩负着一份奉献的责任!

我知道我要尽心尽责地管理钱财,但我不是也应该变卖所有家产分给穷人吗?那我该怎么生活呢?我能享受我的生活吗?应该攒钱买房子吗?我可以把钱投在401K退休计划上吗?

几个月前,我那一直很靠谱的车子忽然开始问题百出,恨不得车上每一处都需要修理,这里400美元,那里200美元……到了我需要考虑买辆新车的时候了。

去买新车的那天我压力山大,倍感焦虑,因为我不知道我要做的是不是上帝所喜悦的。我犹豫着我是不是应该继续开旧车,而把买新车的钱奉献给有需要的人。耶稣难道不是会这么做吗?

 

问题不在于奉献多少钱

我想在所行的一切事上讨上帝的喜悦,我知道上帝可能会喜悦我有这样的想法,但我并不确定我的种种焦虑也同样能取悦上帝。因为在这样的焦虑中我并不能享受上帝所赐的自由。我在生活中所经历的那些焦虑,所背负的那些愧疚,并不是上帝定意所赐的,上帝对于我的心意本是何等丰盛!是的,我应该经常慷慨地施与他人,抓住一切可以祝福别人的机会,但我不必把这些事情看做是亲近上帝的前提条件。我相信我的奉献和付出,无论是多是少,只要是出于爱并在基督里的自由,都必蒙上帝悦纳。

相比要奉献到某个具体的数额才算“足够”,难道上帝不是更看重我有一颗喜乐、乐意奉献的心吗?

我开始真正意识到,这更多的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与心的问题。经过长久的思索和祷告,我开始明白问题的核心是:我误解了恩典的意义。

我能奉献的,我能付出的,永远都不够多。

靠我自己,所做的永远不够好。

我可以变卖所有家产,我可以一无所有,但如果没有耶稣的宝血,我所做的一切都不够。

也就从那时起,我开始不再纠结于金钱,而是定睛于恩典。

当我不再追问“我的奉献够多吗?”“我的付出够多吗?”的时候,我才能够慷慨地帮助他人,完全是出于对上帝的爱和对他人的爱,而不是出于得到上帝的称赞。

我的财产并不是我的,我的存款也并不属于我。这些都是上帝许可我来管理的恩赐。我相信,即使我做得不完美,上帝的恩典也足以荫庇我,祂必会引领我的道路。

我祈祷自己能以上帝的心为心,能有上帝的眼光;我祈祷上帝能打开我的眼睛,让我看见祂放在我生命中的各种机会,让我带着一颗爱和恩慈的心去奉献。

*401k 是美国一项由雇主出资的退休储蓄计划。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甘心乐意)

当我意识到努力工作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时

student-849825_960_720

作者 :M.D Valley,  非洲
翻译 :罗湘颖, 中国

最近,在为同一个机构工作了35年后,我的一个同事退休了。他是那种一周7天,一天24小时都在工作,完全把自己献给工作的人。

我们经常会遇见那些看上去完全不在意工作的人, 但他绝不是其中一员。他对工作充满热情,具有竞争力,总是对公司一切事情了若指掌,并且办公室的所有事情他都会参与。

我们为他办了一个欢送会,并送给他一份礼物和一张卡片。等到第二天,一位新员工已经接替了他的位置,他的电子邮箱也从员工邮箱列表上移除开来。

说实话,不久之前我还在追随这个同事的脚步。我把一切都献给了工作,晚上做梦梦到工作,谈论的事情除了工作之外也再无其他。我如此沉迷工作以至于我都不再期望或追求工作以外的生活。

我不再和朋友待在一块儿,因为我一直在工作或回复邮件。我无法维系任何一段关系,因为我总是那个最后离开办公室的人,或总在讲电话,焦急地等待某条我必须回复的信息。若有人告诉我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也很重要,劝我学着享受生活,我会觉得很烦。

后来有一天,我生病了。不得不离开工作一段时间。只有一位同事给我发了一条短信,问我怎么样。我没有人可以倾诉,也没有人来帮助我。并且因为我基本忽视了上帝,我感觉自己也无法寻求祂的帮助。就在那时,我意识到生活中还有更重要的东西。上帝创造我并不是让我为了追求物质利益而工作,而是“好与祂儿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一同得份”(哥林多前书1章9节),并荣耀祂(以赛亚书43章7节)。

在那次受启发之后,我约那个退休了的朋友见了一次面。他告诉我,退休后他不知道该做什么。他因为工作而离了婚,并且为了支持事业发展,他很早就放弃了自己所有的爱好和追求。他一辈子都在赶最后期限和努力升职,并经常觉得少了他,工作中的一切都会搞不定。

但当他退休时,他意识到自己所有的辛劳都归为一空。他很轻易地就被别人取代了。为了追求事业,他完全不再关注其他事情。他失去了朋友,家庭,以及办公室之外的生活能力。

他说,他的错误是只看到现在和短期的未来。因为太专注于在工作中表现出色,他没能有远见,意识到总有一天他要离开那份工作。

只有在事后看,他才意识到把时间投入在家庭、朋友和信仰上要比投入在一个工作头衔上更重要。正面地影响周围人的生命,了解他的邻居,服侍上帝,帮助那些迷失的人….这些会远比月底收到一张工资单有更大的价值。

他的话深深触动了我,促使我反思自己的生活。通读箴言和传道书,我了解到凡事都有定时(传道书3章);工作不能占据我整个生活。而且若非上帝祝福我的工作,无论我怎样努力劳动,它终将只是徒劳和枉然(诗篇 127篇)。从我过去的经验中,我也意识到,既然上帝给了我这份工作,祂也完全可以把它拿走或者给我一个另一份工作。

这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努力工作——相反,圣经上教导我们要努力工作(箴言6章6-11节)。但是我的目标必须是尊崇上帝高于一切。我祷告,在我做的所有事上,祂都赐予我恩典,让我可以“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并且相信祂会加给我所需的一切(马太福音 6章33节)。

我的安全感不在于我在哪里或在做什么,而是我和谁在一起。人生最重要的不是知晓所有的停靠点,甚至终点会如何,而是信靠那位将我们的生命放在祂掌心的上帝。当我们真正学会信靠上帝,让祂做我们生命的主时,我们将不再专注于小事,也不会只关注当下。相反,我们将学会看到更大的蓝图,并意识到我们的生命不是我们自己的——而是上帝的。我们需要按照祂的方式来生活。

最近几天,我选择求上帝使用我来荣耀祂,用任何祂喜悦的方式使用我,让我成为祂的手和脚(哥林多前书 12章12-31节)。我试着从全局看,而不是专注于我自己或世界认为重要的事上。

这意味着我每天都要安排一个特定的时间下班——离工作越远越好,尽量晚上7点前离开办公室。有些时候,我可能确实需要呆到很晚,但我会确保这成为少数情况。我也开始赴朋友的约,写作,志愿参与有负担的活动,并在教会服侍。我也向上帝保证,我不会在礼拜天工作或查看电子邮件。

做出这些改变是需要时间的,但我决心不让我的工作成为我的上帝或偶像。我是为了蒙上帝的喜悦而生的!祂是上帝!我是祂的器皿!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左右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