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hers

与上帝同行的旅程中,我学会了顺服和等候

 

作者:圣夏

 

新来教会的弟兄问:“你是什么时候信的主?”

我向他确认说:“你是问我受洗时间,还是我真正相信主的时间?”

旁边的牧者补充道:“应该不是受洗时间,而是你真正愿意让耶稣基督成为你的主的时间。”

我思考了片刻,回答说:我受洗是在2018年圣诞节的时候,如果要说我真正信主的时间的话,我觉得应该是2020疫情那年。因为当我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的脑子就一直在回忆我信主的过程,从我开始接触基督教,到我去教会,再到牧者栽培。然后记忆就在某一个片段停下,随后这个片段就被不断地放大,以至于变得清晰。

那是2020年的秋天,我刚返回学校不久。因为疫情我休学半年在家,就像当时的大多数人一样,因着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到迷茫,所以我每天的生活都充满担忧和害怕。但也就是在那段时间,我开始学习和上帝同行,祂亲自用话语来安慰我。每当我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的时候,上帝也会借着我之前的灵修笔记告诉我祂与我同在。祂告诉我,祂拣选我,帮助我,到如今也不会抛弃我,丢下我。因祂说爱我就爱我到底。当我决定继续完成我的学业,在高铁站准备出发的时候,新闻报道我所要去的城市,新冠确诊者每天都在不断增长。我心里又充满了害怕和担心。但是祂用话语告诉我:不要怕,只要信。“就这样我踏上了与上帝同行的另一段旅程。

然而与上帝同行的旅程,其实是不断被更新,改变的过程。在那段时间我感到自己被上帝完全地破碎,感觉自己受到了“束缚“。因为我觉得自己被要求,就是在我遇到问题的时候,我需要向上帝祷告,然后等待,需要用上帝的眼光判断这样做是不是正确、合适的。其实对于基督徒来说,这是再正常不过的日常。因为我们需要通过祷告和上帝建立关系,和祂沟通;通过圣经来认识上帝,明白上帝的心意,顺服祂,讨上帝的喜悦。但是这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实在有些艰难。我是一个急性子的人,我习惯先行动后思考结果,或者边做事情边想问题。所以我总是做事毛躁,有的时候因为太快去处理事情,也有很多伤害别人,让自己后悔的决定。只是让我什么都先不做,先向上帝祷告,太难了。而且我从来没有想过等待和忍耐这两个词有一天能和我自己联系起来,好像这个两个词天生和我不沾边的。其次,用上帝的眼光去看待事情,我想这需要建立在我对上帝有很多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知道出上帝的心意如何。所以当我看到自己里面的问题,以及自己和上帝的相处模式,我才知道上帝是要我学习顺服祂,学习等待,学会慢下来。

但是这我来说绝对是一个挑战,当然我有选择接受或者不接受这个挑战。但是其实我面临的是一个选择,是要选择放下自己的想法,去顺服上帝的旨意;还是做一个有名无实的基督徒,嘴上说信靠上帝,行事为人还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说实话,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然而上帝并没有放弃我,也没有让我马上做决定。祂给了我时间,也帮助我看到自己不能顺服的原因,是因为心里的害怕。

其实在与弟兄姊妹的相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矛盾,每当矛盾发生时,我总是想快快地解决问题,然后固执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理解事情。而不是在上帝的面前安静自己的心,向祂祷告祈求,求上帝给我谦卑柔和的心,心平气和地面对问题。然而当我看到我按照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方式去处理矛盾时,反而让误会变得更多,事情也好像被我变得更加糟糕。后来在牧者的帮助下,我意识到问题所在。原来当我与他人发生矛盾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判断这件事情是谁的过错,因为我很担心自己做错事情,所以心里充满害怕。以至于我没有办法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也不能做到凭着爱心去理解对方。当我向上帝坦白我内心的担心和害怕之后,祂用话语安慰我,祂说:“铁磨铁,磨出刃来,朋友相感(原文作“磨朋友的脸”),也是如此(箴言27章17节)。也不用害怕发生矛盾,没有人会指责你们,“因为审判是属乎我的”(申命记1章17节) 。“只要你们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以弗所书4章2-3节)。我就与你们同在,你们就是合我心意的儿女了。”上帝帮助我,让我因着祂的爱得赦免,让我脱离自己对自己的判断,可以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对方,帮助我更多可以聆听对方,明白对方。通过这些事情上帝让我知道在面对矛盾的时候,其实我的重点是要放在更多地了解对方的想法,而不是解决问题,更不是为了争输赢;而是为了更好的认识彼此,与弟兄姊妹有更好的关系,然后继续同行,走上帝让我们走的路程。

当我在上帝的面前坦白,被赦免之后,我也发现自己的心里除了害怕之外,还有很多的骄傲。就是我认为我自己比上帝知道得多,自己比上帝更了解自己,事实上我的肺腑由祂所造我未出母腹祂就认识我,知道我。(诗篇139篇13节)甚至在内心深处我骄傲地认为,我自己能处理好这一切的事情。当我向上帝承认我里面有骄傲的罪,有亵渎上的罪,有悖逆的罪的时候,祂没有责备我,而是让我看到了顺服的美好和果效。就是主耶稣在被钉十字架之前,向上帝祷告说:“父啊!你若愿意就把这杯撤去,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路加福音22章42节)。主耶稣基督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立比书2章8节),然后藉着祂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便藉着主叫万有,无论是地上的、天上的,都与上帝和好了(歌罗西书1章20节)。我的牧者当年在被呼召的时候,虽然对未来感到担忧,但是凭着信心愿意顺服到如今。他也成为我的榜样,教导我,带领我认识上帝,得美好生命和祝福。

于是我知道,“顺服”在历代信徒的见证中,比比皆是,他们的顺服因为主耶稣先顺服了天父,因着主耶稣先爱了我们。就如圣经所说:“我们既有这许多的见证人,如同云彩围着我们,就当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希伯来书12章1节)。这些见证人都鼓励我学习顺服,学习等待忍耐,期待上帝的工作。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信主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作者:圣夏

有声播读:小七

 

 

假期回家的时候,有一次我和朋友们在一起聚会,朋友问了我这么一个问题:“我知道你信了主,我想知道信主是一个什么感受,你怎么就相信了呢?”其实我知道她的疑惑,因为我俩一起长大,从幼儿园到高中都在一个学校,我们一直接受的是无神论教育,所以对于我信主她虽然表示尊重,但是存在很多疑惑和不理解。对于朋友问我的这个问题,我思考了片刻,并且自己小声嘀咕了好几次问题,我在心里想,信主是一个是什么感受,这要怎么回答。对我的经历来说,信主是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中间交杂了喜怒哀乐,你问我什么感受,我想说这个感受可不是只用一个词就可以说得清楚的。

沉默许久之后,我回答到:“如果你现在问我感受的话,我能想到的一点是被接纳,被完全地接纳。就是当你信主之后,上帝会帮助你更加认识祂是怎么样的一位上帝,你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当你更加看清自己里面的一些真实想法的时候,你会认识到原来自己是如此糟糕的一个人。但是有一位创造宇宙万物的上帝,祂爱你并且为拯救你选择被钉十字架,你会觉得自己如此的不配,但是祂愿意接纳你。当你知道这个事实之后,你就会用接纳的眼光看待自己,看待其他人,而不再用判断的眼光去判断人,也不会用比较的眼光去抬高自己,或者嫉妒其他人。你心里会有平安,知道自己的价值是从上帝而来,不是在乎自己所拥有的。”

我说完,看向我的朋友,但是我不确定她有没有听懂我在说什么。但是当我说完的时候,我心里似乎在对我自己说,原来我心里有这样的感受啊!这帮助我重新整理了我对上帝的认识。

但是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却逐渐走偏,把上帝对我的接纳,最终理解成了我很好。我把眼光从上帝转向了我自己,忘记自己是祂从灰尘里抬举的贫寒人,从粪堆中提拔的穷乏人(诗篇113章7节)。我变得“随心所欲”,我想的是:我只要活出我自己的个性就好,我只要随着自己的心情就好,只要我开心快乐就好。所以当我和人打交道的时候,我时常是按照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人,按照自己的标准去对待人;当她们做得不合我意的时候,我首先反应的是因为他们是没有礼貌的人;当她们对我有要求的时候,我也会觉得是她们在找我的麻烦。

我感到筋疲力尽,我觉得我自己的里面在摇摇晃晃,被很多的声音困扰,被很多的事情影响,一点都没有平安。我心里有一个感觉:感觉自己就是主说的那种人,根基没有建立在磐石上,而是建立在了沙子上(路加福音6章49节)。于是我开始来到上帝的面前,向祂祷告说:主啊,我不是被祢接纳了嘛,怎么变成了现在这样呢,究竟是哪一环节出了问题,事情怎么就走到今天这一步了呢?当我读圣经约翰福音十三章耶稣为门徒洗脚的内容的时候,上帝借着这段圣经让我看清了自己的心,提醒我的所作所为:

耶稣洗完了他们的脚,就穿上衣服,又坐下,对他们说:“我向你们所作的,你们明白吗?你们称呼我夫子,称呼我主,你们说得不错,我本来是。我是你们的主,你们的夫子,尚且洗你们的脚,你们也当彼此洗脚。我给你们作了榜样,叫你们照着我向你们所作的去作。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仆人不能大于主人,差人也不能大于差他的人。你们既知道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

这让我看到主耶稣所作的是接纳门徒,服事门徒,主耶稣为门徒作榜样,是希望他们能够彼此服事,是能够服事其他的人,跟随主的人照着祂所做的去做,才是合祂心意的人。当上帝帮助我看懂这段经文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的错误。

原来我只是接纳了主对我的服事,并没有把主对我的服事作在其他人的身上,我没有学习主耶稣的样式,像祂一样爱人,我还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对待人。

我感谢主,帮助我看到我自己的问题,理解祂向我显明的心意,让我可以被洁净,脱离卑贱的事。(提摩太后书2章21节),重新赐我平安。按照祂的教导去理解祂的话语,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思去理解,给我指明祂要我走的路,就是学习祂的所作的,成为一个真正在跟随祂的人。

或许当下次再和朋友见面的时候,如果朋友又问起关于信仰对我的意义,信主的感受,我可能会这样回答:信主让我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从来不是从自己的角度对待他人,而是从对方的角度为对方的好处去理解,明白Ta。而我向主认罪悔改,被主耶稣接纳这很重要,但是这仅仅才是第一步。因为基督信仰不是只停留在被主耶稣接纳这一阶段,而是将主耶稣赐给自己的接纳行出来,传递给其他人,实践主耶稣给我们的爱。在这个过程中,你渐渐发现自己里面原来根本没有爱,甚至自己根本不具备爱人的能力。但是你知道“彼此相爱,爱人如己”是主耶稣的命令,然而当你愿意这样去遵行主的命令的时候,祂就会赐给你爱人的能力,与你同在,使你的人生因为有主而变得不一样。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说再见后,重新站起来

 

作者:Nico

有声播读:穆如清风

 

 

最近刚看完《再见机器人》。电影全程没有一句对白,可是却让观众深刻明白相识时的感动 ,等待重逢的煎熬,和离别后的放手。电影落幕后我没有为主角流下一滴眼泪,而是想象着如何像剧里的小狗和机器人在该道别的时候好好说再见。电影给我最大的反思是, 原来不是每一次的努力都能换回你想要的结果。生命里总有许多无能为力的事。 

上个月,身为老师的我幸运地享受了一个月的长假。我驱车前往许多不同的地方,享受艳阳山海和美食,并在社交媒体里上载了我精彩的行程。看似生活多姿多彩的我,只有自己才懂那时候我的心如同死去。那一个月,是心碎的一个月。也不是那个时候发生什么了严重的大事,而是每个小情绪的累积。最后,某一件小事就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那一个月,我经历了一个“被拒绝”的伤痛。 

我是一个很努力的人,努力地做好一个女儿,一个姐姐,一个属灵的好 友,一个教人向上的老师。因为长期工作不在家,所以假期回家我都会特别 地为家人做点事,好让他们知道我是爱着他们的。可也因为长期不在家,回家后的我才发现原来我爱他们的方式会变成他们的负担。在一次误会里,我经历了崩溃。我那时想,原来被自己所爱之人拒绝是那么地痛。我一直觉得我在尽力做到最好,可是某些关系还是发生了裂痕。 

没多久,与我认识多年的闺蜜一声不响地与我断了联系。我抓破头皮也想不透我们关系走向终点的原因。明明好几个星期前,我们还约定好去完成 一些我们计划好的活动。我没有想到,一段关系原来可以这样毫无预兆地结束。

这一系列的变故竟勾起了我过往一直想要努力忘记的伤口。我想起我在年少 时非常喜欢的一个男孩。我努力地去认识他,可最后他还是选择了别人。我难过地回想起,在感情中我也是一直被拒绝的那一个。我也想起了在一年前去世的伯伯,一个我非常爱的人。可是在他去世前,我一直拨不通他的电话,我也永远不知道他最后一句想对我说的话。我记得那晚我坐在浴室大哭的时候,耳边一直有个声音告诉我,“你从来不是那个被期待生出来的孩子。你的到来是个意外。每个人都拒绝你。” 

那一个月的假期,上帝让我知道,原来我一直掩饰的伤口还没被祂治愈——那个被拒绝的伤痛。然而上帝是活着的神。在每个看似四面受敌的状况中,上帝都犹如旋风一样,对人的心说话。祂对我说:“女儿,我明白你被拒绝的难过。想想耶稣被钉十字架前的经历。” 

圣经里记载着在耶稣进耶路撒冷时,全城的人高声欢迎耶稣的到来,可不久后耶稣也是被同一群的人送上十字架。祂被犹大出卖,被彼得当着众人的面否认。祂所爱的门徒在祂被抓后,也从祂身边四处逃亡。再看耶稣宣教的路途,祂同乡的人不接受祂,并且祂的家人都以为祂是癫狂的。再细读耶稣的经历,也许祂比谁都更明白被拒绝的痛。 

我也常思考耶稣当下的心情。祂非常清楚人心,可祂是否也会对人心失望,甚至被刺痛呢? 那祂是如何面对难过的心情的呢?也许耶稣自己也有祂的期待,可祂却愿意按着天父的旨意完成在地上的一切使命。 

如果我的期待落空了,我还愿意如耶稣一样继续相信并顺服上帝吗?我如何重新站起来,并丢掉过去的失败和羞耻感再相信上帝一次? 

后来,在某一天,上帝温柔地对我说:“孩子,你要学会放手。”那时候的自己完全没有预料到上帝会这样地回答我。那我要学会放下什么才能重新站起 

来呢? 我看到自己过去有着许多的期待。我有着一套我自己的人生剧本。我总觉得这件事情在哪个时间点发生会是最好的。于是,我用力规划我的人生和与别人之间的关系。在祷告里,我也常把自己的计划说给上帝听。可当上帝叫我放下的时候,我才知道,我需要放下的是自己的努力。 

当一次次的期待落空后,我发现原来很多事情,你就算再努力也没有用。我努力经营关系,可也是这些关系带给了我很多的失落与眼泪。但如果你叫一个已经习惯努力的人突然放下,不要再为这件事努力了,安静坐好,那对他来说是一个极度的挑战。因为安静比努力需要更多的力量。 

那阵子上帝一直不厌烦地提醒我,要我把在乎的东西放下,交给祂,因为唯有祂才能做成万事。放下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这件事情的主权已经不是在我的手里了,这件事情的发展可能会是在我的预料之外的。剧本已经不会再照着我的方式走了。想到这里,我就非常挣扎,也常逃离上帝,并不想再和祂多说什么。 

那当⼀个个的期待落空,你还愿意相信你的导演和编剧,好好继续你的人生吗? 

电影《再见机器⼈》里面的机器⼈⼀直等待着它的主⼈回来寻找它。在无情的现实面前,它做了⼀个个有关它和它主⼈重逢的梦。可梦醒后,陪伴它的只有那空无一人的海滩。在屏幕前的我也随着它在虚与实之间挣扎。我回想过去的自己对生活抱着许许多多的期待,可那些期待就如幻梦,被现实的巨手刺破。当⼈对未来没有期待和盼望,他就再也找不回重新站起来的勇气。

生命中有许多的伤痛,有些伤痛可能是自己造成的,有些则是别人导致的。可这些伤痛不能成为你一直瘫倒在地的理由。当你勇敢地和过去的人和事好好说再见,你才能再次站起来。过去的两个星期,因为在人际关系上的破裂,我一直无能为力地继续前进。我觉得我一切的努力都是白费的。有些东西我越紧紧抓住,就越会失去它。 

在复活节的前一天,我终于来到上帝的面前,脱去自己伪装很好的盔甲,把一切的委屈、愤怒和伤害向祂倾倒。在安静的时候,我在心里列出我想要与之道别的清单:一段不值得的关系;心里的自卑和骄傲;甚至里面对自己的控诉。我想象着在几千年前的受难日,耶稣同样地背起这些压制着我的重担,上了十字架。这些羞辱已经随着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了。于是现在的我可以自由。 

在耶稣上十字架的那一刻,祂需要和祂爱的门徒和母亲说再见,并且祂需要承受天父转脸不看祂。一路走来,耶稣把祂自己的一切都交了出去,最后换来一个复活的生命,也因此才有了后来被赦免的我们。在祷告里面,我也试着一并把我自己的期待,在乎的人与事都放手交给祂。 

虽然我按着天父的旨意放手交给祂,可直到现在我的心还是会难过,偶尔还是会消沉,也可能需要花一段时间,心里的伤口才会慢慢愈合。可是我也知道,我是上帝的女儿。看似在原地打转,可天父会让我继续好好成长,而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每一天用心生活。

电影《再见机器人》的编剧没有按照观众和主角们的想法,让小狗和机器人重逢,可却预备了彩蛋,让他们各自拥有了一个最美丽的结局。亲爱的,也许你还沉浸在一段遗憾的失去中,无法走出来。在重新站起来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一次次地面对上帝,放手把我们自己设计的剧本交还给上帝。

上帝并没有把我失去的朋友带回来给我,如今我们已经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上帝也没有把那个我喜欢很久的男孩带到我的身边,他就只是我生命的过客。我仍然还在慢慢修复和家人的关系,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接受救恩。我也永远不知道已经去世的伯伯最后一句想要对我说的话。所有的失去我都没有答案。也许上帝会在未来用更好的补偿给我,可现在的我确实什么都不知道。 

但我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我所有的期待都交给上帝。放手不是放弃,而是我知道祂会替我保守,相信祂在掌管并且已经开始动工。因此,我能好好活着,好好做每件我喜欢做的事情,享受每一个祂给我的日子,活在当下。这是一个父亲对孩子的心意。当我们好好做上帝放在我们手里的事,不管最后我们是否会得到答案,我们都仍然有盼望。 

两千年前看似在十字架上死透的耶稣在三天后复活。电影《再见机器人》看似将会有个悲催的结局,可编剧却在预料之外,为两位主角预备了惊喜。只要电影还没演到最后一分钟,彩蛋就有机会出现。况且,我们的上帝是最有创意的编剧。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祂会为你预备,而你此刻能做的就是好好生活。 

好好对过去的遗憾说再见,好好对已经回不来的人说再见。学习接受不得已的失去,重新找回爱与被爱的能力。也许不容易,可上帝会在过程中保守我们的心。 

“上帝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腓立比书 4章7节)

如果我们要得到那个超过人所能理解的平安,就必须放下想要知道每件事情背后的答案的想法。不是每个为什么都有一个解答,可上帝应许我们在问题里面,祂会赐平安给我们,好让我们可以坚持走下去。有一天我们将会发现那些错过和失去会成为我们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新养分。

耶稣明白失去的痛,可不要忘记了,祂已经复活了。靠着祂,我们那颗因为失去而死了的心也可以再度活过来,我们可以重新站起来,奔跑不放弃!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如何在悲痛的同时不失去盼望

 

作者:Marissa Luk

翻译:秋雨

 

在过去的几年里,悲痛一直笼罩着我的生活,挥之不去。2021年,我和丈夫的第一个孩子 Haven 自然流产了;2022 年,我们的第二个孩子 Evie又流产了。

在那之后的时间里,我一直在思索,作为一个基督徒该如何看待伤痛。下面是我在失去Haven后不久写的一篇日记:

我该如何对待伤痛?

背负伤痛听起来像是在延长痛苦。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心越来越痛

而选择将伤痛放下,又像似在抛弃我与孩子之间的关联和纽带,以及我与孩子曾经拥有的亲密感。我不想抛下与孩子最后的连结。我只能流下无尽的眼泪。

在手术(取出胎儿的组织和残留物)后的日子里,我陷入了黑暗之中,我曾经自残的习惯又回来了。承蒙上帝的恩典,我很快从中走了出来,进入了较为健康的疗伤过程。

为了处理失去孩子的悲痛,使我不至于陷入绝望,我向两位有类似经历的好友求救。我联络她们,请她们帮助我做好心理准备,面对孩子从我身体里被取出来的这一过程。她们的建议帮助我缓解了可怕的等待过程,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她们的理解和陪伴将我从死亡的挣扎中拯救出来。

这个过程让我明白,不要人为地抑制悲痛,让其自然愈合,以免化脓,导致带来更多的折磨和伤害。但我们不必独自承受这一切。

只有首先承认自己的需要,我们才能得到安慰,而悲痛就是一种承认。

如果我没有敞开心扉主动寻求帮助,我就会错过朋友们的安慰和支持。

圣经中许多著名人物,如大卫、约伯和耶利米,他们都经历过伤痛。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在上帝面前袒露心声,上帝也以特定的方式安慰他们。同样,我将内心的思绪、痛苦、疑问以及对怀孕期间我对孩子们的回忆记录下来,并在祷告中向上帝倾诉这一切,这有效地医治了我的伤痛。

这一经历也让我更加意识到在朋友们失去他们的挚爱时要给他们疗伤的空间。我学会了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尤其是要尊重他们的哀悼方式,因为每个人的哀悼方式并不相同。

平衡喜悦与悲痛

两个孩子的离世,在我心中留下的空洞将一直伴随着我,直到我进入天堂的那一天;这些空洞同时承载着他们在我心中留下的快乐和悲痛的回忆。

我和丈夫还记得第一次听到他们心跳时的激动,也记得再也听不到心跳时的悲痛。我们还记得装饰婴儿房和准备迎接宝宝们到来时的激动心情,同时也记得随后的许多天里,随着孩子从我子宫中出来,我们的内心也陷入了极度的空洞。

喜悦和悲痛是我们遭遇的两个无法割舍的现实,我们到现在仍然在学习为两者同时留出空间。

喜悦与悲痛交织在一起,让我们得见上帝形象的荣美。我们的上帝是与人亲近的上帝,祂既熟知伤痛(以赛亚书 53章3),也熟知喜乐(西番雅书 3章17)。

耶稣来到世上,成为完完全全的人,亲身体验了我们所有的喜怒哀乐。祂参加节日庆典,与人们共进晚餐,甚至与小孩子在一起(马可福音 10章14-16)。祂为朋友拉撒路的死而悲伤,尽管祂知道拉撒路很快就会复活(约翰福音 11章35-42)。祂为那些见证祂的能力并相信祂的人欢喜(路加福音 10章21-24)。祂与门徒们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日子,祂耐心地教导他们,服侍他们,即使祂知道他们今后要面临的所有困难。

最后,当耶稣承受十字架的痛苦时,祂将在十字架上经历的伤痛与进入天堂的喜乐融合在一起(希伯来书 12章2)。

耶稣的榜样鼓励我,即使在哀痛中也要为喜乐留出空间。在伤痛稍稍减弱的日子里,我学会了欣赏微小的快乐,无论是与亲人共度时光,还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发现,这些上帝赐的,看似简单的礼物却能振奋我的精神,给我带来内心的安宁。

承认并且拥抱快乐的时刻,能让我找到慰藉和力量,以应对伤痛带来的挑战。

仰望天堂,我们的盼望和家园

教会在教堂的花园里为我们的孩子准备了一个小小的安葬地,我的心得到了极大的慰藉,因为这标志着他们曾经真实地存在过。

作为被上帝救赎的人,我相信我们可以在纪念逝去的亲人、和承认因他们而得到的祝福以及对天堂的盼望中找到平衡。

刚失去孩子们的伤痛使得我对于了解天堂产生了深深的渴望。我知道圣经中提到有一个为我们每个人预备的家,但现在天堂的现实对我来说变得更加深刻。我知道,我虽悲痛但并非绝望,因为总有一天我会同我的孩子们再相见(帖撒罗尼迦前书 4章14)。

经历了这一切,我发现自己有一种新的紧迫感,想要与周围那些仍不知道永恒盼望的人分享福音。我一直在祷告,希望那些主带到我面前的人,能够了解我们作为信徒得到的安慰——在基督里意味着,我们有一天会见上帝的面,那时候我们会完全摆脱痛苦和罪的黑暗权势,得到医治并且成为完整的人。

在我们完全与主同在之前,在这个世界上破碎带来的影响总是痛彻心扉(罗马书 8章22-23)。悲痛之苦对于每个人的影响不尽相同,对有的人来说痛苦可能会慢慢减轻,有的人痛苦可能会随风而逝,而有的人痛苦可能会伴随他们一生。

无论我们处于哪一种状态,我们的天父都会耐心温柔地保守我们的心。

上帝如此地爱我们,祂藉着耶稣在我们的苦难中亲近我们,满足我们的一切需要,耶稣承担了我们人性的重担,并且将会带领我们度过苦难。

哦,主啊,甚愿我们允许祢通过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伤痛,向我们显明祢自己。愿我们定睛于天堂,等待着那一天,最终脱去这破碎的躯体,抵达我们永恒的家园(哥林多后书 5章1-4节)。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