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hers

为什么2016那么糟,我仍满怀希望

why-i-have-hope-despite-a-terrible-2016

作者:Rachel Moreland,苏格兰

翻译:悦,中国

我最近看到一篇关于《地球脉动》的报道,文章中说《地球脉动》这部自然和野生动物纪录片已经打败真人选秀节目《X因素》成为BBC最受80后观众喜爱的节目。毫无疑问,我也是众多粉丝之一。

此节目由英国最受大众喜爱的David Attenborough旁白,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观众们会选择观看这个关于地球的纪录片而不是歌手选秀节目。可以不夸张地说这个冬天没有其他节目让我如此振奋,尤其当看到加拉帕戈斯的小鬣蜥们在群蛇中奔跑求生时,我大声欢呼,我公寓的邻居们可能会认为我在为我最喜欢的球队加油!他们不会知道我其实是被“生命之轮”的有趣和复杂性所鼓舞。

但是我认为这个节目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美的令人惊叹的自然景观和珍奇动植物的镜头。它的人气更要归因于这个无形但又强有力的东西——希望。在未知、对立和危机中的希望。

回顾刚过去的这一年,我不禁感到担忧,不安和困惑。今年对于全球的许多人来说是尤其困难的一年。中东持续不断的冲突;ISIS和其他极端组织的迫害;美国的政治革命;英国在退欧之后前途不明;普京武装镇压西欧边界;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而这些只是今年头条新闻的其中几个而已。

我认为今天的世界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的是一种新的希望。这个希望要是稳固的,永恒的,还是带着应许的。

在圣诞节前的日子里,当我在路加福音2章中读到耶稣的诞生,我不禁想到玛丽和约瑟。因为我不是神学家,我在想他们是否曾为这个婴孩儿将要来到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而担忧——这是一个在希律王独裁统治下,满是惴惴不安的犹太人民的国家,人们渴望被救赎但是似乎这个应许遥遥无期。

然而,耶稣来了,祂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我不知道这个圣诞节你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但我想你可能像我一样度过了挣扎的一年。我曾把我的希望寄托在工作、政府、文化上,但它们都辜负了我。后现代人本主义社会欺骗了我们,它声称我们的民族认同,职业,关系和财产是我们可以信任的东西。它们可以给我们提供保障,带给我们有安全感和舒适美好的生活。

但是,直到为时已晚,我们才意识到这些东西根本无法承受生命之重。当我们认为更多的物质、金钱、性和地位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安全感和爱并竭力去追求这些时,我们只会发现自己更加缺乏和无法得到满足——因为我们缺少的是希望。

我不会假装知道所有神学问题的答案,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你和我唯一可以依靠的是耶稣。当一切都不再了,你失去了完满的工作,你和亲友的关系破裂了,你祖国的发展与你的想法背道而驰——当所有你认为坚实靠谱的事物都不再了,你还有一个人可以信任和依靠。祂的名字是耶稣。祂给这个支离破碎的世界带来了希望、和平和爱。

这个圣诞节你把希望寄托在哪里呢?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甘心乐意)

只付出不接受的做法真的是上帝喜悦的么?

adventure-1807524_640
作者:奇奇,中国
前几天吃饭时听爸爸讲他小时候的世风跟现在有多么的不同。他说,当年爷爷在建筑公司工作,每逢过年的时候爷爷公司的领导都会特地来家里看望他,给家里一些补贴并询问是否需要其他帮助。有次家里需要盖房子领导还派了公司的工人来帮忙。然而当时的人大都不会接受帮助。这是因为他们一方面觉得还有人比他们困难,另一方面觉得被帮助会没有面子。这让我不禁陷入思考,现在的我们不也是一样么?很多人只愿意去帮助别人却从不接受别人的帮助。
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要成为无私奉献的人。甘心付出不求回报是最崇高的品质。回想起来我曾经就是这样。上学的时候我总是很乐意在学习上帮助其他同学,但是却很难去向别人求助。毕业之后也是这样,很多时候明明自己很需要帮助,却总是不愿意去开口。甚至当别人主动提出要给予帮助时,也无法顺利而自然地接受。
然而这样的行为真的应该被鼓励么?只付出不接受的做法真的是上帝喜悦的么?
上帝怎么说?
让我们回到圣经看看上帝怎么说。上帝教导我们要互相帮助,担当彼此的重担(加拉太书6章2节),而且也要我们互为肢体,在软弱中成长(哥林多前书12章12-27节)。我们都明白“互相”一词必须有两个个体的互动。若所有人都不愿意接受,那我们要去帮助谁呢?又怎么可能互为肢体呢?
tumblr_inline_n2k74piwiq1qi2zoy
只给予不接受的背后是骄傲
上帝要我们乐于付出也要乐于接受。可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都有“接受障碍”呢?
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种思维模式的背后隐藏的其实是骄傲。是的!你没有看错,确实是骄傲!
我们害怕让别人看到我们的软弱,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软弱。所以拒不接受帮助,以保全我们那脆弱的虚荣心。
这个领悟绝对一针见血刺到我的痛处。想来真的是这样,我不愿意去求助,也不愿意接受帮助全都是因为我那个骄傲要强的心。
只给予不接受的人无法信靠上帝
只给予而不接受的人实际上是很难真正地去信靠上帝的。因为上帝要我们把最真实破碎的一面表现出来,好让我们能完全卸下自己的重担,全然地信靠祂。因此保罗才会说“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哥林多后书12章9-10节)。然而不曾接受别人帮助,也不愿信靠他人的人如何能够全然交托来信靠上帝呢?我们若不破碎,就不能真正认识主。
记得有一次我背负着挣扎很久的情绪来到教会的小组聚会。那时,我的内心明明已经疲惫到无法承受,却仍然佯装自己很坚强。彼此分享的时候我本来打算说些无关痛痒的事,但是内心却有个声音说我要真实地来到祂面前。就这样我所有的防备体系瞬间崩溃了,我在兄弟姐妹面前哭了个痛快。我承认我需要帮助,我承认我一点都不坚强。
survival-group-ss2015-661x441
我很感谢上帝破碎了我,让我看到骄傲的危险,并且让我在祂的真理里面被一点一点地重新建造起来!现在的我,经常会在无助时来到祂面前,呼求祂的帮助。我知道我自己真的是一无所有也做不成任何事情,若不是藉着主的力量我是寸步难行!我也会经常向弟兄姊妹寻求帮助。当我对生活有困惑时除了祷告之外我也会向他们寻求意见。弟兄姊妹给我的帮助和爱也让我感受到了上帝的信实,也深刻体会到了互为肢体的那种亲密的联结。
欣然接受让我们自由
当我放下骄傲时,就再也不用拧巴和纠结着那个可怜的虚荣心了。当我欣然接受帮助时,我也体会到了一种全新的自由。我承认我的软弱和不足,全然让基督来掌权我的生命!我也顺服在祂的旨意里,要让祂的能力在我的软弱中得以彰显!上帝要我们真实地来寻求祂,祂要我们软弱,是因为我们认为的终点正是祂的起点。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耶稣也要你得到这样的自由。你愿意放下你的骄傲让祂来掌权吗?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甘心乐意)

为什么感恩可以治愈我们的“空心病”

why-thanksgiving-leads-to-a-fulfilling-life1
作者:
Alwin T,新加坡

翻译:Abby,中国

“从日出之地到日落之处,耶和华的名都该受赞美。”

有人说生活中最美好的往往是那些最简单的。如同在繁忙的街道,看到一个蹒跚学步孩子的灿烂笑容;在一个炎热的星期六下午,吹来的一阵微风;或意外接到好久没有联系的老朋友的一通电话。最美妙之处还在于生活中其实充满了这样的时刻。

然而我们却很难感激生活中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因为我们总是有账单要支付,有任务要赶在截止日前完成,还有朋友和亲人需要去取悦。但是,当我们重新审视如何因着感恩而过上有意义和充实的生活时,我们会获益匪浅。感恩仅仅是一种对事物感激的回应?还是有更多呢?

如果感恩只是我们对所处境遇感激之情的外在表达,那么当遇到颠簸不平的道路时(生活中总会磕磕碰碰),我们就会开始怀疑人生,感觉一切都糟糕透了。

然而,如果我们改变内心看待生活的视角,不再认为生活应该按我们想象的去进行,我们就会越来越少渴望拥有更多,而且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我们都能充满感激。因为奇迹已经在人类历史上发生了。这个奇迹实在是太伟大!它改变了我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起初在伊甸园的时候,我们看到男人和女人被创造之初是喜悦和满足于上帝和祂的一切供给的。那时候一切都是完美的。当撒旦进来,引诱他们两个人时,它在他们内心编织了一个谎言:你们不需要上帝的存在,你们有能力和上帝一样强大,掌控自己的生活!于是乎,我们就开始有了对世上事物的渴望,然而这世界上的事物却永远无法真正地满足我们。

在堕落之后,人类已然忘记了拥有与上帝的完美关系那种无限的美好。当生活全是关乎我和我要如何如何时,我们就发现自己时常陷入到失望和质疑中。

但是如果我们懂得,生活的重点其实是上帝,是要祂的荣耀便满全地,我们非但不会感觉被辜负反而会寻求一切机会来让祂喜悦!这样我们就自由了,因为就算全世界都亏待我们,上帝永远不会令我们失望和背弃我们。就算我们受到老板不公平的对待,对朋友或者生活感到失望,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上帝如何用这样的时刻,让我们和身边的人认识到祂的爱。

当我们开始用上帝的眼光来看待生活时,我们就会寻得充实和满足感。我们信靠祂并且过着顺服祂诫命的生活,因为这正是我们的命定。

感恩就是要记住,我们不再需要顺应这个世界甚至我们自己。因为上帝是我们喜乐的源泉,祂的恩典够我们用!

哥林多后书12章9节中这样说,祂却对我说:“我的恩典是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让基督的能力临到我的身上。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甘心乐意)

追求舒适的生活,有什么不妥吗?

i-want-a-comfortable-life-anything-wrong2

作者:Julian Panga ,印度

翻译:Abby ,中国

什么样的生活才算得上舒适呢?是刚刚好够生活所用?还是有比所需的多一点点就好?又或是需要绰绰有余?

这些年,人们对舒适生活的概念有了转变。对老一辈人来说,有饭吃、收支平衡并有一点小小的积蓄以备不时之需就是舒适生活了。但是,对于现代人来说,这只是基本所需。

我记得,我小时候父母只买得起一辆摩托车。在当时的印度,大多数家庭日常上下班都是骑摩托的。几年前,我决定用我的积蓄给他们买一辆小型二手车。但父母认为,车不是必需品,是奢侈品,他们用不到。他们认为积蓄要花在重要的事情上。然而对我来说汽车则绝对是必需品。

这大概反映出了现在的一种流行心态。如今,换一个更大更好的房子或汽车,用最新款的智能手机,度个豪华的假期,都是很常见甚至是必须的。 如果你走在印度任何大都市的街头(这里聚集了全世界最多的10-24岁的年轻人),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我是一个有工作的成年人,我可以负担得起更好的生活方式”或者“享受舒适生活,有什么不对的?这是我的个人选择,又不会伤害其它任何人!”如今,全世界的年轻人都过着一种崇尚“更多”的生活方式——更多钱,更舒适,更奢侈。

在我看来,这些拥有远超过他们生活所需要的人却不真正开心。相反的,那些看起来拥有很少的人反而更快乐。比如生活拮据的一家6口人挤在约翰内斯堡贫民窟的破旧小屋;亦或是5口之家蜗居在印度班加罗尔的城市贫民窟的一个10*10英尺的小屋,吃了上顿没下顿。然而相比那些富有的人,他们拥有更灿烂的笑容。这使我更坚信:财富和舒适并不等于真正的幸福。

不过话虽如此,并没有人因此就不去追求更好更舒适的生活了——基督徒亦然。那么我们很自然地要问到这样一个问题:渴望舒适生活有什么不对吗?

我想从以下5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1.我们的依靠在哪里?

让我们来先看两种关于舒适生活的流行说法。一种是足够即可,另一种是过度奢华。当然,在圣经里并没有任何的经文说我们不应该寻求生活必需品,像是食物,衣服和住所。值得一提的是,耶稣告诉我们不必担忧,因为天父知道我们需要这些东西,只要我们求,祂就给我们。(马太福音6章25-34节, 7章7-11节 )

这在主祷文中有恰如其分的描述: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

这里让我们学习到的功课是在我们日常所需上倚靠上帝,单单地倚靠祂。

圣经中也的确谴责了那些迷恋和追逐钱财的人。对奢侈生活无节制的欲望会使人不惜一切代价来追求财富。这种痴迷会产生可怕的后果,正如耶稣说的:骆驼穿过针眼,比有钱人进上帝的国还容易呢。(路可福音18章24-25节)

若舒适的生活使你信靠自己比信靠上帝多,并带来骄傲自负和自我满足,那我们就应该避开它。舒适生活本身不是罪。重要的是我们是否将财富用在为别人而不是为自己谋福利。因为当我们乐意以别人的益处为先时,才真的表明我们对上帝的信靠。

2. 我们的使命

路加福音9章58节,耶稣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栖身的地方。这里耶稣是说祂甚至连生活必需品都没有。但这并没有阻碍祂传道授课、医治病人、帮助穷人和激励那些被社会排斥和无助的人。祂履行父的使命,但是一路上没有太过舒适的生活。

难道我们不是也参与在上帝的使命中吗?是的,当然是,而且这是一个终身的使命,需要我们全心全意地投入并做出承诺。因此,如果我们的舒适生活阻碍了我们完成上帝的使命,那么我们需要停下来,反思和调整我们的生活重心。把上帝的使命作为我们生活的中心才能帮助我们更专注于永恒的回报,而不是暂时的收获。

3. 我们的奉献

耶稣在回答一个有钱的年轻人关于如何可以承受永生的问题时候说:要遵守诫命。少年说这一切他从小就在努力地遵守。然而耶稣指出,他有可能遵守了他与邻居关系的那些诫命,却大大忽略了他与上帝的关系。简单地说,他爱财富比爱上帝多,这严重影响了他与上帝的关系。这个问题的核心是他的心并不在上帝那里。当耶稣说完,他就伤心地离开了,并不愿意回转归向上帝。

在马太福音6章24节,耶稣也说,一个人不能既侍奉上帝又侍奉金钱。他若不是恨这个爱那个,就是忠于这个轻视那个。所以,如果说舒适生活是专注于金钱,并阻碍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和经历上帝,那么我们就处在疏远和离弃上帝的危险之中。因为没有什么比上帝更值得我们全心全意地付出了。

4. 我们的服侍

耶稣毫不犹豫地脱去外衣,拿了一盆水,弯腰为祂的门徒们洗脚(约翰福音13章1-17节)。祂向世人展示了何为真正的谦卑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为别人而不是自己着想。像耶稣一样,我们应该全心全意地荣耀上帝,无私地生活并慷慨地给予。

因此,与其积累财富和让自己生活地更舒适,为什么不利用现成的机会去爱和服侍那些弱势群体呢?毕竟,照顾穷人、孤儿和寡妇以及受欺压和被边缘化的人是上帝赋予我们的责任!在甘于牺牲的服侍中彰显的信心使得我们保持一颗顺服,等候主使用的心。

5.我们的满足     

在如今这个高度推崇自我的世界里是基本不可能感到知足的。所罗门王在传道书5章10节中说他贪爱钱,却从来没有因有足够的钱而满足,贪爱财富的人是永远不会知足的。然而正如使徒保罗学会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可以知足(腓立比书 4章11节),借着感谢上帝的恩赐,我们也可以学会知足。与其为我们没有的东西忧愁,不如满足于上帝赐予我们的一切。

在澳洲待了12年后,我有了份收入丰厚的工作并且过着舒适的生活。但为了回应上帝的呼召,我放弃了这所有的一切,回到印度做基督徒事工。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走这样的下坡路?

这是因为我意识到这个世界上的东西永远无法满足我。它们只会让我们渴望更多,最终让我们陷入失望、幻灭和毁灭的恶性循环中。我发现,只有当我把眼目定睛在我所有一切的源头——我的上帝身上,我才能找到人生的真正目的和满足。

因此,最终,我们要问自己的问题不是我们是否能过舒适的生活,而是我们是否过着真正喜悦和荣耀上帝的生活。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甘心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