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hers

白色圣诞节的味道

what-its-like-to-have-a-white-christmas

作者:Christine E,香港;翻译:小雨,台湾

过去四年来,我都在白雪蔼蔼的美国北部过圣诞。对于在亚热带地区长大的我来说,白色圣诞节是一个全新的体验。刚开始的时候,美丽的雪景确实令人惊叹。但过了一阵子后,漫长的冬夜和灰蒙蒙又短暂的白昼逐渐让人失去耐性。树木落光了树叶,白雪覆盖住每一寸草地。不见了青翠的绿意,鸟儿的歌声也不再,连一丝阳光都难见到。我所在的这个地方,冬日是如此的寒冷丶单调、漫长。还记得第一次经历寒冬之后春天来临的时刻,雪开始融化,滴滴答答的融雪声真是让人兴奋莫名;还有那雪化后露出来的第一小块绿草地,是多么美好的景象。

一转眼又是冬天,距离第一丝春意还很早。放眼望去尽是枯黄的草坪,外加上光秃的树干和灰扑扑的云层。唯一的亮光,是来自各家沿窗和屋檐挂满的圣诞灯饰。所有的圣诞灯饰一到晚上都会点亮,在漆黑的夜晚发出欢愉的光芒。

这些年,有不少圣经学者和其他人士指出,我们的救主耶稣并不是在十二月二十五日这一天出生的。相反,我们仔细阅读路加福音2章8节的话,就会发现天使报喜信给牧羊人时,他们正在野地里看守羊群。这样推测起来,耶稣诞生的季节更有可能是在晚夏或初秋。这都没什么。这样的说法可能是对的——耶稣并不是出生在12月。对此,我不打算提出反对意见,不过,我仍然喜爱在隆冬十二月庆祝耶稣基督的降生。

你瞧,冬天是既漫长又冷清的。长久以来,这对人的经济状况和情绪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饥寒交迫的日子让人难以对付,特别是白天灰暗,夜晚漫长的日子里。有时,我们甚至都忘记雪终会有融化的那一天。在我们生命的寒冬里,何尝不是如此?有时我们似乎看不见任何出路;有时,生活的重担压得我们喘不过气,让我们无法想像情况会有所好转。

我们生活在一个破碎的世界之中,罪带来的代价是永恒的死亡。这好比住在一个永远盼不到春天来临的国度,如儿童小说《纳尼亚传奇》系列之《狮子丶女巫与魔衣橱》中动物居民们所发出的感叹:“(纳尼亚)终年积雪,永无圣诞节。”

耶稣基督所造访的这个世界不正是如此吗?两千多年前,祂以人的形象出生在我们这个充满死亡,毫无盼望的世界。那一天,为要拯救这个破碎的世界,弥赛亚耶稣诞生了,带来了历史上第一个圣诞节。之后,耶稣在世上生活了33年,专心做上帝的工,最后为我们死,又战胜死亡权势,从死里复活。不管耶稣究竟出生在哪个季节,夏天、秋天、甚或是春天,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祂诞生之前,我们这个破碎的世界有如最寒冷的冬夜,毫无盼望。

我喜欢在每年最寒冷的季节庆祝耶稣的诞生。因为我记得,在上帝介入其中,并将无限的希望与光明赐给我们之前,我们的世界曾经如最冷的冬夜一般黑暗。

所以在今年,当冷寂的冬季来临,春日依然遥遥无期之际,我要在屋内点亮圣诞彩灯,好就着微光来思想,耶稣基督是如何借由自己的出生、生命、死亡与复活,将光明带到了这个绝望的世界。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圣诞节中的基督)


投稿

买了棵真圣诞树,倒了……

evergreen-636831_640

作者:上帝的小鸟,中国

今年,我跟先生第一次买了一棵真的圣诞树。说来也挺令人兴奋的,因为这是我们生平第一次见到活的圣诞树,并且还是我们自己的,所以不禁心里有点小骄傲。要知道,学生时代的我,只能跑很远买一棵小小的塑料树,虽然那已经让我惊喜万分;结婚后也只是同学送了一棵金属圣诞树小摆件;虽然后来有机会去美国朋友家过圣诞,但因为朋友对真树过敏,我们也只是见到了一棵巨大的假圣诞树,尽管那已经把我们美翻。

所以,你应该可以想象,当我们见到今年的真圣诞树时,心情是怎样的激动。

先生小心翼翼地将圣诞树拖回公寓,我们又费尽千辛万苦把它摆到了窗台——最完美的位置。接着给树松绑,调整树叶的方向,打扫掉下的树枝,挂上圣诞彩灯,于是一切就这样美好地发生啦。虽然它的主干好像有点歪,我们也顾不上了,不管怎么说,它就是今年最美的圣诞树!

第二天,我们跟两位好朋友一起把圣诞树装饰了!更大的彩灯、各种各样的挂件。当我们装饰完圣诞树,关上房间的灯时,我们真是觉得美得有点不真实了,一闪一闪的灯光,让多少美好的回忆都浮现在眼前,又给人多少的盼望。总觉得空气里荡漾着点什么东西,甜甜的。圣诞节要来了,一年当中最美好的日子要来了!

围绕着圣诞树,我们四个大人像孩子一样高兴了一晚上。可就在我们刚要入睡的前一秒,客厅突然一声巨响。万万没想到,刚装饰好的圣诞树倒了……因为是活树,所以连底座的水也洒了一地,树上的泥也弹落下来,跟水和在了一起……说好的美好瞬间变成大麻烦。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和先生不得不把树抱回原来的位置,又给圣诞树栓上了一根绳子,固定好它的位置和角度。同时,我们把窗户也关上,以保护圣诞树,也给它浇上水,最后终于又调整了一下底座,让它的树干不再弯。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发现圣诞树有一面有很多泥,有些树枝没有调整好,所以看起来秃秃的。总之,圣诞树倒下之后,反倒让我们更多认识这棵树,知道要怎么照顾它,怎样与它配合,才好让它安心陪伴我们过圣诞。

其实我们的生命,又何尝不像这棵圣诞树呢?有时我们觉得一切顺利,充满盼望,可偏偏这时,上帝却允许我们失败,允许我们经历不是那么愉快的章节。这个时候我们或许会问,“为什么是我,为什么偏偏是这个时候?为什么不保护我?”

我很开心我们没有放弃圣诞树,而是花更多时间去了解它,将它复原,不仅仅是复原,而是比之前更牢固!我想,上帝看我们,也是如此吧。祂允许我们失败,允许我们掉链子,允许我们中招的时候,就给我们更多机会认识自己,包括软弱的一面。而当我们更多认识自己时,我们才学会如何更多加固自己的人生,不是吗?

圣诞树倒了,却有机会让我们使它更坚固;人生不顺遂?与上帝一起来加固吧!圣诞快乐!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圣诞节中的基督)


投稿

那一年,我决定退学去宣教

The-Day-I-decided-to-Quit-School

作者:Amy Ji,新加坡;翻译:Fish Lin,中国

16岁是大多数新加坡学生学业的分水岭。大家在这个时候要决定之后是去技校、去两年制大专还是在专科院校选修课程。对我来说,16岁,是我决定退学去宣教的日子。

当然,这并不是大家通常所了解的那种“我听到上帝呼召”的故事……

16岁那年,我参加了一场一年一度的宣教大会。因为买不起门票,我就申请成为了大会的一名志愿引座员。在大会的最后一晚,知名来华宣教士的后裔戴继宗(James Hudson Taylor IV) 先生用流利的中文为大会做了结束致辞。我听后感动得一塌糊涂。当他开始邀请大家加入宣教行列时,我举起了手。

听起来特别光辉,对不对?但不幸地是,我其实是想借“宣教”来摆脱压力与束缚——那年我学业堪忧,成绩惨淡的我既讨厌老师,又没几个称得上“真心朋友”的同学——够丑陋吧。

但是,我完全没料道上帝为我预备了怎样的经历……

当我妈问我是不是明白会遇到怎样的挑战时,我自信满满地回答说,不就是在农村生活跟教点书,没什么的。出乎意料,我妈居然立马同意了我的决定,并帮我联系了她的好友 —— 一位在东南亚的宣教士,又给我订了为期六周的往返机票。我,就这么出发了。

旅途才过去11个小时,我就完全懵了——语言不通、座位下面居然有四只鸡动来动去、行李也被随便塞在了卡车顶部的某个地方——太可怕了!

这跟我之前想的太不一样了!由于没有电,大家全都八点睡觉五点起床。我借宿在一个儿童宿舍里,因此不得不给30个小孩和5个大人煮饭、打扫卫生和做农活!还要料理其他琐事,比如带晨间查经和喂鸡。因为学校没有电脑和教科书,所有的课也都只能使用粉笔和黑板来教。

当然也不全是不开心的事儿。我渐渐喜欢上那些孩子,他们也成为我最好的语言老师。我实在太喜欢他们了,就把自己所有的补贴都用来给他们买文具。在那儿,每一天还有特别美丽的景色、清新的空气和凉爽的夜晚。

但我开始极度想家。我再也不想早餐吃咸鱼粥,午餐吃船面,大热天还要顶着蚊帐打地铺,睡在咯吱作响的地板上了。每天早上要花45分钟翻过一座山才能到达最近的学校,还是在隔壁村,这样的事情也真是让我厌倦了。我好想回家。

因此六周一过,我二话没说,打包好行李就回家了。回去后我继续完成了学业,获得了学位并考取了教师文凭。之后我又去了那个儿童宿舍四次,也探访了许多亚洲其他地区的山村学校。

一转眼,十年过去了,我依然希望有一天可以成为宣教士,服侍上帝。但我知道,宣教不是用来逃离现实的捷径,也不是一个轻松的行当。许多人要花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来预备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学习语言、练习教导,还要修跨文化交流的课程。

16岁那年的短宣彻底改变了我对宣教的认识。我已经吸取教训,学会等候上帝,再也不像年少时那样凭己意行事了……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投稿

你的油箱是否还有油

Are-You-Running-on-an-Empty-Tank-

作者:Joy-Ann Wood,西印度群岛;翻译:Lena,中国

一天,我正准备离开家,父亲就跟我说:“你最好把油箱加满油,不然你开在公路上的时候可能会没油……” 我一听就笑了,答道:“不会的,我都准备好了。我确定里边的油够我来回目的地。”

尽管我向他保证了,但父亲还是坚持让我加满油。随后,当我沿着公路行驶的时候,我反思了父亲的话。我真的能在油箱指针指向零之前来回目的地吗?之前我就听一些朋友讲过他们开车开到半路,车子没油的故事。我之前怎么都不能理解,要知道油箱的指针总是会提前告诉你车子快没油了。

这样的经历其实跟我们基督徒的信仰之旅很相像。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大胆地开着一辆油箱空了的车。尽管我们知道我们“很空”,我们需要花时间跟上帝亲近,但我们依旧忽视圣灵的提醒。我们说自己还行,只要参加了什么教会活动,我们就觉得自己没问题了。但是,如果我们缺少时间跟主耶稣相处,我们就像开着一辆油箱快空的车,面临着随时都可能突然熄火的危险。

有时候,是我们忙碌的日程安排导致我们“开着一辆油箱空了的车”。我们忙于主日学或者青年事工,忙着在唱诗班唱歌,或者在教会做舞蹈或话剧的事工。我们把自己的能力当作理所当然,我们不停地从一件事忙到另一件事。我们掉进了一个陷阱——跟上帝亲近的时间变少了,却用其他的方式来让自己忙个不停。但是,当我们精疲力竭或是失去目标的时候,突然,一切都会停止。

主耶稣呼召我们花时间跟祂在一起,这样圣灵才可能加添我们力量,使我们能够献上最好的自己来为主作工、服事主。

一辆加满了油的车才能开得更远,因为它不用突然停下来加油。如果我们为上帝预留时间,为我们的“属灵油箱”加满油,那么上帝会以力量装备我们,让我们能够谦卑服事、胜过试炼,在余下的一生里都专注于祂。

要有意地花时间跟主耶稣亲近。开着“空油箱”的车很容易让我们失去信心,也让我们不能向主献上最好的自己。

“上帝啊,你是我的上帝,我要切切地寻求你,在干旱疲乏无水之地,我渴想你;我的心切慕你。”

——诗篇63篇1节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世界真正的问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