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hers

虚己侍人

作者:何佩欣, 新加坡

五个冷水澡,每晚六小时的睡眠,八个日日夜夜,烈日下九小时的体力劳动,再加上三十六个柬埔寨家庭和数不尽的蚊虫,这就是我最近柬埔寨暹粒宣教旅程的一部分。当然,这个清单还可以继续。我甚至可以给你展示我身上的一处淤青外加多处蚊虫叮咬。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考量,这次旅程都可算是我身心最为疲惫的宣教旅程之一。但是如果有机会,我仍会义无反顾地再次前往——当然不是为了让身体受苦,而是为了从当地年轻人和家庭那里学到的功课。

尽管这是我第三次去暹粒的Puok村庄,但是看到上帝如何在这样人迹罕至的地方发展和看顾着祂自己的教会,我的心仍旧充满惊奇和敬畏。比起我们国家的生活条件,那里的环境无疑要逊色很多。但是,当地弟兄姊妹在基督的身体里彼此看顾的热心和付出,则大大弥补了物质上的匮乏。

有超过五个晚上的时间,我们都有幸呆在Puok村庄中央的一个中心里。那是个大约一个半网球场那么大的简单砖楼。中心为村里所有的青少年提供网络和文学书籍。这里也是三个孩子的家,他们分别为11岁,14岁,最大的16岁。几个月前,他们的妈妈来找中心的主管,恳求他们来帮忙照看孩子们直到18岁,因为她自己经济困难。我们的宣教团队大部分时间都和这三个年轻人呆在一起。我们本想鼓励并照顾他们,不料却从他们身上学到更多。

在我们停留的第二天夜里,最小的孩子发起了高烧。我们团队中的女孩们(包括我自己)像老母鸡一样围在他身边,轮流用湿布帮他擦拭,为他扇风,喂他吃饭。他十四岁的姐姐则一直在他身边,唱歌鼓励他,照看他吃饭、吃药。最大的孩子虽然没有呆在他身边,但一直在后院忙碌,并骑车来回运送另外一个年轻人为他准备的饭食。他们彼此的爱是那么显明。尽管年龄尚小,母亲亦不在身边,但是他们对此从未哀诉或埋怨。

还有其他的年轻人,他们不遗余力地来确保我们在中心有舒适的生活。他们每天六点起床,清扫走廊里的死昆虫,再轮流骑摩托给我们送来日用的饮食和水。我们呆在那儿的那段日子里,从未有人说过一句抱怨的话。他们处处为别人着想的态度是那么自然。

看到年轻人无私的付出,我想到了圣经中腓立比书2章3-4节关于服侍他人的经文:

“凡事不可结党,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
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

很多时候,我发现自己会用方便与否来决定服侍别人的程度。如果有些事要我付出太多,使我不舒服,我就会发出叹息,抗议,甚至是完全的拒绝。

但是上帝祂自己绝不会用方便与否或舒适程度来决定是否服侍他人。在这卷书后面的经文中,我们看到基督就是服侍他人最完美的榜样(腓立比书5-8节):

“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
他本有神的形像,
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
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
成为人的样式。
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
且死在十字架上。”

那么让我们以耶稣基督为榜样,去爱,去虚己侍人吧!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语网站)


投稿

全新的你

作者: 麦田采薇

四年前,我高考失利,令父亲十分失望。后来我上了大专,学着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学校很小也没有朋友 ,于是感到挫败又无助。

开学初,第一次到团契聚会敬拜时,大家唱着《全新的你》——心里真的很希望有人能够给我力量去改变。那一刻,似乎感觉到这位爱我的耶稣可以将一切都更新。以后的每次聚会,就成了我最期待的时刻——享受诗歌带来的释放和喜乐,喜欢弟兄姐妹的关怀和问候,喜欢温暖的团契生活。

每个清晨,年长的弟兄姐妹都带着我们一起灵修。在绿草坪上伴着吉他的声音,我们一起唱赞美的诗歌、一起读经、默想、祷告。这是一天当中最美、最温馨的时刻。我的思想,在主的话语里,一点一点得改变;我的生命,也在团契的沟通里,渐渐成长。当年长的弟兄姐妹毕业后,我开始带新来的弟兄姐妹一起灵修、聚会。看到新来学校的他们,我想起了刚来学校时的自己——在偌大的学校里,找不到自己心灵的归宿。于是渐渐感到自己身上多了些责任。带小组的过程中,我圣经知识不够,就只能不断去学习,去买属灵的书籍来看;不会带祷告会,就只能不断祷告,以祷告来操练祷告;另外,我还要学习组织、沟通、关怀等许多的功课。在这些过程里,我看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既缺乏爱心,又缺乏忍耐,但以赛亚书40章30-31节说:“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强壮的也必全然跌倒;但那等候耶和华的,必从新得力。 ”

藉着服侍,主慢慢地改变了我的心,让我学习去爱别人,关怀别人。当我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愿意去看顾周围的人时,那原本严重的抑郁与挫败,渐渐离我而去,取而代之是心中的平安和喜乐。当我知道靠自己很难去爱人时,主也使我明白,祂是爱的源泉,祂愿意将祂丰盛仁爱的生命倾倒在我空虚的躯壳里,使它丰盈起来。我真知道, 祂是那位赐我新生命的上帝。

“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
——哥林多后书5章17节


投稿

被遗忘的上帝

作者:Priskila Dewi Setyawan, 印度尼西亚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常常将上帝遗忘。
不倚靠上帝和祂的权能,
却喜爱紧紧抓住个人的欲望,
和那些自以为会带我们到达完美彼岸的幻想。

因此,我们历经千滋百味,世态炎凉:
穷途窘境、焦虑忧伤、挫败与绝望。
因此,当生活的风暴来袭,
才知所有付出成空一场;
当在患难中独自挣扎,
才发现没有造物主,我们不过是浮尘飞扬

祂是我们的天父上帝,
可以解决祂孩子一切的问题。
祂能抚平伤痕、忧伤,
陪伴引导,人生每一步方向。
祂使我们刚强,用爱与喜乐填满我们的心房。
祂也能帮我们发掘潜力,
赐下丰盛,超乎想象。

当我们盼望、相信、诚心祈祷,
我们与祂的关系就更加坚强。
我们也学会与祂同行,
为祂所赐的丰盛恩典、无比智慧、尊荣与奇妙,
献上全心全意,忠实合一的祷告。
忧患中我们彼此扶持,
在这黑暗世界中,我们就是上帝的“盐”和“光”。
愿上帝的祝福长存。
有耶稣基督做我们的力量,一切困难必能踩在脚下!

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
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认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
——箴言书3章5-6节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语网站)


投稿

人生苦短

作者: Matthew Koh, 美国

“人生苦短”(YOLO -you only live once)是一个现代流行语,也是那些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的座右铭。

这个词本身有自己的简易逻辑:人生苦短,所以为什么要把时间浪费在单调无趣的事情上呢?为什么不把每一分钟都当作人生最后一分钟来度过?如果人总有一死,那么就不在乎是死于20岁还是80岁了。重要的是有没有最大程度、最刺激地享受了活着的每一刻!毕竟,人生苦短。

但基督徒的逻辑却不是这样。因为在基督信仰中,人生并不苦短。某种意义上来说,基督徒有两次生命——在世上的生命以及复活后同耶稣基督在天国永远的生命。正如基督已经从死里复活,照样,在基督里我们也都要复活。(哥林多前书15章20-23节)

因此,我们面临一个严峻的选择:是照“人生苦短”及其代表的人生观那样活,还是选择为上帝而活并遵循由此带来的人生观?这个抉择,并不是一个新的挑战。

使徒保罗曾引用以赛亚书22章13节:“我们吃喝吧!因为明天要死了。”来支持他的观点:如果没有复活,那我们也尽可以今朝有酒今朝醉。实际上,保罗是厉声喝道:“断不是这样的!若没有死人复活的事,那就让‘人生苦短’来掌管我们的生命吧。但是,死人已经复活了。”所以保罗写道:“你们不要自欺,滥交是败坏善行。你们要醒悟为善,不要犯罪,因为有人不认识 上帝。我说这话是要叫你们羞愧。”(哥林多前书15章33-34节)

最后,“人生苦短”的想法是短视的,就好像在马拉松比赛中前100米冲刺一样。而人生的终点并不是死亡。对于基督徒来说,等待他们的是那荣耀的复活和对死亡的终极毁灭。正如哥林多前书15章26节“尽末了所毁灭的仇敌就是死。”但是对于不信之人,等待他们的是最终的审判和定罪。

即便如此,基督徒还是会发觉要摆脱属世的生活方式,将自己的生命完全交给上帝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就好像我们错失了生活的良机,只能羡慕地、眼巴巴地看着我们那些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同龄人。

但生命远不止如此。死后还有更多的收获,或更多的失落。我们有两次生命,这是你完全可以信靠的应许。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语网站)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