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hers

处在黑暗中的他,寻找灵魂的归宿

作者:稻草人      有声播读:Moses

 

1991年,他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那一年风调雨顺、桔园丰收,全家十多口人围着这个鲜活的新生命打转,他成为了家庭的祝福。他在家人的关怀中茁壮成长。他常去远方的姨妈家度过。在弥漫着稻香的夜晚,他和姐姐们数着流星渐渐长大。

初一的时候,他们搬家了,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拮据。因此母亲到了遥远的地方打工,家中似乎缺少了什么。青春期的他越来越叛逆,他学会了抽烟,有时候拿父亲给的零花钱,有时候也跟同村的大孩子到附近废弃的工厂偷一些铜铁之类的破烂。

偶尔他会和同村的大孩子一起看黄色视频,刚开始他好像什么都不懂;偶尔一次他手淫了,虽然当时的他并不知道,但是到后来他知道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他渐渐陷入了这个黑暗的陷阱无法自拔。

初二的时候,他迷上了上网,一有钱就去网吧玩游戏,内向迟钝的爸爸看着叛逆的儿子,除了用棍子打之外也开始管不住他。而他因着家庭关系的不和睦,不再关心外面的世界,没有钱就找爸爸要,要不就去偷东西,甚至因此还被警察送回家。但是爸爸除了打一顿之外就再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安慰。当时的家里并没有电话,所以妈妈在遥远的地方偶尔会寄回来一些信。他也会给妈妈写回信,这是他那时最期待的事情。

 

 

高中的时候,由于经济压力,爸爸也去了遥远的地方打工,没有父母没有朋友的他虽然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高中,但是却并没有觉得开心。上课的时候除了看小说就是睡觉,似乎只有在小说和游戏的世界当中他才能够获得安慰和生活当中所没有的友情。就在生活似乎就这样平淡下去的时候,高一暑假的一个电话惊醒了活在自己世界中的孩子。

“你的爸爸生病好几天了,但是现在什么都没有留下,离家出走了。”妈妈啜泣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那时正在舅舅家过暑假的他突然觉得世界开始破碎。几天后他们回到家中开始准备后事,迷茫的他想像着父亲纵身前的样子,外表平静的他内心却无比的绝望。他似乎跳脱出自己的躯壳,默默地看着自己,似乎这所遭遇的事情并不是发生在他自己的身上。

又过了几天,母亲带着爸爸的骨灰盒回来了。那一刻,他被迫成为家里唯一的男人。他感受着怀中瘦弱的母亲,下定决心要像个男子汉一样支撑起整个家。与家人商讨后,他决定跟姑父学门手艺来养家糊口。这时已经是基督徒的妈妈也表示理解并且尊重他的决定。

 

 

之后的日子,他时常觉得非常压抑,偶尔心情不好的时候他会在无人的地方大叫来发泄心中的情绪。他也会“跳脱”出自己的躯壳看着这一切,那些好像戏剧一样忙碌着的人们。

他也觉得“世界与我无关”。其实他的内心是逃避着的。他逃到了一个“新的世界”(网络游戏《魔兽世界》),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种族、绚丽的技能和魔法,还有庞大的剧情。这个世界让他觉得很真实。但他依然在黑暗的陷阱中打转,他在无边的黑暗中不停逃避。但就像是漆黑的房间当中有一线曙光,他开始寻找灵魂归宿。

三年后妈妈再婚了,继父对他很好,他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开心和不开心的;他只想要回到魔法的世界,但还在学艺的他并没有多少钱来玩游戏。半年后,迷茫的他突然觉得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灵魂的归宿。他想要去遥远的地方看看!

迷茫中的他去了继父为他联系的新城市。他看着新城市的一切,学习着新的工作,在忙碌的闲暇也会思想: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但他依然在黑暗的陷阱中打转。辗转半年后他回到了市里,那里有他在网上遇见的爱情,这个陌生的城市对这个年轻人并不友好,他们相处得并不太顺利。

他无助地回到家中。恰巧遥远的地方来信说有新的工作机会,那是他做梦都想去但是却又不敢去的地方。经过一番思索,他还是在初恋并不怎么愿意的情况下去了。他觉得常把“分手”挂嘴边的初恋并不是自己想要找的灵魂。

半年后他经过某座桥,听说父亲就是从这里纵身的;他曾无数次想要站在上面,但是没有勇气的他始终没有站上去。他似乎不再为失去父亲而伤心,他觉得是父亲的离开唤醒了沉眠着的他。

 

 

辗转几年之后他回到了家乡。母亲偶尔会跟他讲一些圣经中的故事,十灾、摩西带以色列人过红海的神迹等等,他也只是出于对母亲尊重当作故事听一听,并没有往心里去思想。

后来某年夏天,母亲帮他报名了市里的大学生主日学夏令营。他第一次看到了受难的耶稣,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年龄相仿的人在唱诗歌,第一次听到“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传道书1章2节)。虽然他觉得讲得非常有道理,但其实在心底里却并不太接受,觉得要自己相信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再后来,一直想要远行的他在谋划半年之后独自一人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突然离开家人的他在觉得自由的同时也会觉得孤单。他想起母亲在自己离家前的叮咛:“在外面一定要找教会,那里是我们属灵的家。”在孤单中他迈向了教会。

在第一次聚会的时候,他懵懂地站起,又茫然地上台被带着做了决志祷告。接下来的几个月,他跟其他人一起学习了《丰盛的生命》。但他依然觉得上帝是妈妈的上帝,和自己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这时候的他依旧在黑暗的陷阱中徘徊,他虽然想过上帝可能会帮助他离开这个罪恶,但是他却从来没有想过要离开。

他又继续策划着去到新的城市,没有读万卷书的他想要行万里路来开阔视野,但或许这也是一种自我放逐,是一种逃避。他独自一人来到另一个城市。这个城市里有他的新恋情。但这段相处的过程也很艰难。他在这个无助的时刻开始向上帝祷告。

由于工作和感情压力,他的第一次祷告让他泪流满面,他拿起《圣经》开始诵读,他越读心里斥责他的声音越大,他越来越厌恶自己,甚至得了厌食症。本就没有自信的他因此就更没有了自信,而这个时候他的新恋情也宣告结束。他的世界就此坍塌。

人的结束是上帝的开始,三天后他想起了母亲的上帝,他从心里决定,愿意相信祂。他找到了他残破而又败坏的灵魂,他开始读经祷告,开始向上帝认罪,看福音电影和网上听见证和讲道(而不是玩游戏),他开始改变,一直缠绕着他的陷阱在这个时候也瞬间破碎,他也不再喝酒。

读经一段时间之后他的厌食症得到了医治,如同诗篇107篇17-20节所写:“愚妄人因自己的过犯和自己的罪孽,便受苦楚。他们心里厌恶各样的食物,就临近死门。于是他们在苦难中哀求耶和华,他从他们的祸患中拯救他们。他发命医治他们,救他们脱离死亡。”第一次,他感觉到他信的上帝是真实的上帝,是能够帮助他的上帝。

就在这个时候他的爷爷突然去世了。在爱情的难题、生活的难题压得他快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心中有声音告诉他:“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你跟从我吧!”(马太福音8章22节)。他知道这是上帝在对他说话。随着灵命的成长与上帝的医治,他不再怪自己的父亲,不再怪自己的母亲,不再怪他的继父,他的心中也萌生了读神学的想法。

 

 

那时的他独自一人祷告读经,身边并没有其他弟兄姊妹,也并没有机会参加聚会。他觉得上帝并没有满足他所求的。时间一长,他感觉所有的祷告词都一样,读经也开始渐渐变得乏味——他的信仰正在经历考验。新年到了,他请假回到家中。他回到了和以前的朋友们通宵打游戏,抽烟喝酒的光景当中。没有了读经,祷告的时间也变的越来越短。

过完年他又回到了城市。他停止听讲道,并且逃回魔法的世界,被理性压制着的情欲的黑暗陷阱再次将他吞没。他变回了以前的自己:酗酒、黄色视频、手淫、打游戏又再次填满他的生活。他因着想要的爱情并没有得到回应而离开了上帝,本就出发点错误的信仰就此坍塌。

他本以为上帝会用鞭子管教他回来,但上帝却用耐心和爱使他回转。环境的改变让他不再想要回到魔法世界。当他还陷在黑暗陷阱中的时候,因着要预备八月的受洗,内心里开始有了“求祢使我的心回转”的声音。他又开始读经,祷告,黑暗的陷阱渐渐被上帝的话语填满,情欲也因此被制服。

 

 

八月份,他受洗了。从那时候起,他经常参加聚会,偶尔也会参加服事。在他还不清楚自己呼召的时候,牧者开导了他,让他发现自己对于家乡教会的负担,读神学的种子开始深入他的心中。

后来,信仰仍旧随着环境的改变起起落落,他也时常在犯罪和认罪间挣扎。这一次,他想要真正地弄清自己的信仰,他预备读神学。

为此,曾经挣扎了无数次戒烟的他,在经过不断祷告后的某一天,突然扔掉了剩下的烟和打火机。同年,他参加了一个神学的培训班,发现原来上帝要的只是他白白地接受恩典。他打破了情欲的“营垒”。他心中想要读神学的声音越发的强烈,一个月后,他的意志也顺服了这个声音。

他由牧者推荐开始读神学。对他来说,也许这趟寻找灵魂归宿的信仰之旅程,才刚刚开始。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为什么自我贬低并不等同于谦卑

作者: Janel Breitenstein       翻译:奇奇      有声播读:郁青

 

 

我和朋友视屏聊天时她一直盯着我,脸上带着某种善意的微笑。“我需要告诉你,刚刚在聊天时我数了一下,在聊到你的时候,你用了6次‘愚蠢’这个词。”

被发现了。

她笑着说:“我告诉你是为了帮你成圣。”这是教会姐妹的小幽默。我感谢了她。

让我惊讶的不是我评价自己“愚蠢”,而是我竟然说了那么多次。我知道当我在压力大的时候会倾向于自我贬低。

我其实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不怎么再开自己身体的玩笑了。几年前,我在跟妹妹聊天时说到自己厚实的肩膀,我说这让我看起来就像是个橄榄球后卫。之后她一本正经地问我:“你会这样说你的女儿吗?”

所有这些经历让我不禁反思,为什么比起谈论我的优势,我更愿意贬低自己。

 

 

经过思考,我找到了以下几个原因:

从高中开始(在高中,我真的获得了“最会道歉”特别奖),我就宁愿先发制人地自我批评。这是一种防御机制,因为我以前受到过伤害。所以我想,如果别人知道我看到了自己的错误,是不是他们就不会感到生气或批评我了?嘲笑一个承认自己错误的女孩并不好笑,对吧?

说我的愿望是“愚蠢的”比处理希望破灭要容易得多。聚焦在我自己的弱点和无用之上,比要处理被拒绝带来的伤害或者我对其他人毫不重要这样的想法来说更容易。

在我再小一些的时候,自嘲实际上是我寻求被人称赞的一种方式。

在我与丈夫刚结婚时,我丈夫告诉我,这些看似对立的情况——骄傲和不安全感实际上是同一种罪。因为就像骄傲一样,不安全感源于试图在我们的表现中找到价值和认同感。

我发现在我自己和其他人身上确实是这样。我们倾向于从自己的工作、声誉、家庭、可控的范围、我们的声望或别人的认可中找到自我价值,而不是从上帝对我们的创造和祂为我们所做的事之中找到价值。

 

 

自我贬低 VS 谦卑

 

自我贬低和谦卑有什么区别,尤其是在坦白自己的脆弱时?

简而言之,区别在潜在的价值感。敞开分享自己的脆弱需要我们知道自己是被接纳的和有价值的。而自我贬低则会让人一直带着一种羞耻感。

你可能会想,那我可以使用自嘲来幽默吗,也就是说,嘲笑自己的错误,而不贬低自己?我认为是可以的。能够不那么严肃地对待自己,谦卑地看待自己,是很棒的。即使如此,我们必须记住,检查自己的动机很重要。

作家Heather Davis Nelson写道:“内疚说:‘我做错了事’,需要义和被原谅。羞耻却说:‘我很糟糕’,需要改变我的身份和关系上的链接。”

这也就是“上帝的仁慈引导我们悔改”和“内心的恐惧将我们封闭起来”的区别。

羞耻感将我们所做的等同于我们是谁,所以我们觉得自己不值得被接纳。自我贬低的重点就在这里。我们是出于不安全感而非勇敢才讲说自己的弱点的。

在认真思考了这一切后,我从上帝的话语中总结出了以下真理:

 

 

1.我们两个身份之间存在着一种健康的张力:是罪人,但却是按照上帝的形象所造的,并被上帝给我们的完全不配得的恩典所拯救。

对我来说,这就是谦卑的定义:透过上帝的眼光看自己。

 

 

2.我需要用“清醒的判断”来看待自己——要向自己和他人讲关于我自己的真实情况。不骄傲,也不妄自菲薄。

我有时会分享自己不好的一面。(这是健康的坦诚,大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要说实话,即不撒谎,则意味着即便我在表达我的弱点时也要传达我的价值。

例如:“我确实有自大/饮食失调/色情上瘾的问题。但上帝一直如此仁慈地不断在从内而外地改变我。祂不断地救我脱离我的耻辱。”

正如作家兼圣经老师Mindy Clemons所说,当《圣经》中的人们质疑他们的能力时,上帝会这样回答:“我选择了你。我创造了你成为你现在的样子。我对你有一个计划。我会帮助你。我会给你能力。我会给你你所需要的一切。我原谅了你,那么你也原谅自己怎么样?”

 

 

3.对于软弱和失败,我有没有怜悯?

如果我不会那样去说别人(天哪,真蠢!),为什么这样说我自己?这是我觉得别人也会这样谈论自己吗?对我的女儿而言呢?我想让她成为一个坚强的可以因着上帝的掌权而拥抱自己优点和缺点的女性吗?(哥林多后书12章9-10节)

我们能谦卑地接受赞扬吗?

17世纪的牧师兼作家Jeremy Taylor写了19条关于谦卑的实用技巧。其中之一是:

谦卑不在于批评自己,也不在于穿着破烂的衣服,或唯唯诺诺。乃在于对自己有真实的认识——即你是一个不配得的人。

是的,我不配,但祂改变了这一切(加拉太书2章20节)。圣经一再将上帝定义为“我的力量、我的诗歌”(出埃及记15章2节,诗篇118篇14节,以赛亚书12章2节):我的力量,我的美好。因着祂,每天我的生活中都有美和生命在流动。那是当我因上帝的慈爱而发光时,可以铭记在心的。

 

 

在约翰福音3章30节中写道:“祂必兴旺,我必衰微”。我曾将此理解为我应该是看不见的才对。因为我不想窃取上帝的荣耀,对吧?那是自然。但说了这些话的施洗约翰肯定不是个社恐。他只是把他的敬畏放在了正确的地方。问题不在于荣耀,而在荣耀归于谁。

你已将我的哀哭变为跳舞,将我的麻衣脱去,给我披上喜乐,好叫我的灵歌颂你,并不住声。耶和华我的上帝啊,我要称谢你,直到永远!(诗篇 30篇11-12节)

没有必要贬低荣耀和赞扬。我们可以发光,但是将光异常明亮地照向正确的方向。

“耶和华啊,荣耀不要归于我们,不要归于我们,要因你的慈爱和诚实归在你的名下!”(诗篇115篇1节 )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失败”吐槽大会邀请

 

芬兰在2010年开始,定每年的10月13日为“国际失败日”

在这一天,人们可以分享自己失败的经验,反省其中要改进的地方,然后拥抱和接纳失败。

藉着这样的一天,提醒人们失败是正常的事,关键是在失败后能够勇敢地站起来。

失败只能说明事情在二分之一的概率中落入了其中之一的概率,但失败不会否定一个人,也不会给任何人定罪。

既然接纳和拥抱失败是人生成长的必经过程,那么相信大家都有过失败的经验。

雅米想要听到大家失败的经验和对失败的感受,不是为了“比惨”,而是提供一个可以让大家自由抒发自己的失败的平台。

因为我们的失败其实也在上帝的手中,失败也常常会使我们正视自己的渺小,并且转而寻求上帝。

 

Q&A #国际失败日# 

① 你最记忆犹新的一次失败是什么?

② 你有什么感受?

③ 你从中领悟到了什么?

欢迎你在留言区告诉我们,我们会整理后与所有读者分享,彼此安慰和勉励!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在令人抑郁的职场PUA中,我学到的三样功课

 

作者:Radish

 

在经历不少上帝的恩典之后,对于“恩典”我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常规性看法,那就是靠自己就是痛苦并绝望着,且不会拥有一个完美ending,所以当一件事情非常的糟糕,并且充满拦阻的时候,我就会认为这一定不是上帝预备的。但是靠着上帝那就不一样了,那绝对是平安、喜乐、甘甜、一帆风顺…..感觉所有美好的词语都可以加在上帝为我们的量身定制的恩典之中的。

然而,当我面对我目前的工作(我深信这是上帝亲自为我预备的工作),我发现原来恩典并不是我以为的那样。

每一天去上班就像要去上坟一样,老板始终对我表现不满意,对我大声吆喝,责骂甚至言语伤害我,人事部明目张胆地招聘我的岗位。我也想过要离开,并且也行动了,我也曾得到过几个面试机会,但都在满心的期待和失望交错中无果。渐渐地,我甚至开始失去对生活的热忱,变得消极……我知道我已经因为工作导致抑郁。

我不停地质疑,我不断地问上帝,这个工作是我在祷告一个月之后,为我预备的,既然当初已经满足了我所有的期待,但如今却为何如此痛苦,到底要我在这个工作中学习什么?

在很长的时间里我都得不到上帝的回应。我也不厌其烦地问,我到底要在这里学习什么,直到有一天上帝给了我答案,祂让我看见,我要在这里学习三个功课:

 

 

  • 忍耐和坚持

 

在我之前的工作中,一旦有不如我意的地方,我就会立刻离职。因为我不能忍受加班、同事之间的尔虞我诈、没完没了的工作意见和挑剔、公司制度和时间安排……

但是在我买房之后,为了还房贷,我开始学习忍耐。过去的我有太多的自我,我非常在乎舒适和感觉良好,我不愿意放弃它们。并且我非常在乎自己的感受,也非常骄傲。但是现在,我失去了任性的资本,我才发现自己缺乏一个成年人该有的责任和担当,一颗玻璃心要如何承担祂给的重任呢?我过去所不能忍受的,如今是天天在上演,我被迫学习忍耐的功课,也从中发现自己的问题。

 

 

  • 听命与顺服

 

每一次老板提出很多无理要求,或者只是我认为不合理的要求时,心里的那个“我”就要跳起来反抗,我常常被气得半死。我想起过去,当牧师给我安排服事工作,而我觉得不合理、或是觉得自己受伤害时,我就会不停地埋怨上帝。或许我并没有在言语中有任何抱怨,但是我开始不认真读经,不认真祷告,我不再相信祂,我不再跟祂道早安晚安,我用行动表达着我的不满和愤怒。

可是在这份可谓我“生活的供应者”的工作中,我不得不学习去听命并顺服。虽然有时候我仍旧不满,我也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我又再次被迫学习顺服的功课。于是,我看见了我在服事中的悖逆,我不顺服我的牧者,我不顺服我“生命的供应者”,由于我的不顺服,我走了更多的弯路,也尝到了比别人更多的失败。

一个不能顺服长官的队伍,如何能成为精兵打那美好仗呢?

 

 

  • 向上看 不要向下看

 

如果眼光只是着眼于当下,那便是毫无指望了。面对难搞的老板,没日没夜的工作量,还要面对与同事之间的明争暗斗……我常常觉得每日的心情都要随着老板和同事对自己的态度而变化,那真是令人绝望的每一天。

原来,我的眼光只着眼于我所看得见的,却忽略了那看不见的。忽视了那上面的比这世界更大,那看不见的才是我们永远值得追寻的所在。

工作上的不顺和压力迫使我不得不跪下来祷告完才能去上班,或者需要用空闲的时间来抄写祷告词,以及不断地请弟兄姊妹代祷,我才觉得有勇气去面对每一天。

祂是信实的,祂看顾了我的苦情,垂听了我的呼求。祂让我看见我需要学习的功课,祂让我知道自己是多么的软弱无力,若不藉着祂我不能面对每一个明天。祂让我不断地学习倚靠祂而不是倚靠我自己,祂让我知道我需要把自己从生命的宝座上拉下来,我要邀请祂回到我生命的宝座上去。

上帝不仅是我生命中的底牌,祂更是我生命中的王牌。在我绝望的时候祂在我的工作中开出一条又新又活的道路。谢谢主,我即使软弱且小信,但祢的慈爱却没有离开我。

如果今天的你也陷在工作的泥沼中,那不妨来到祂的面前寻求祂的帮助和指引吧,我们不知明天将如何,但祂掌管我们的明天!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