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hers

三点帮你决定是否可以拒绝某项服事(有声中文)

作者:Cassandra Yeo,新加坡

翻译:晓晴,中国

有声播读:小七,中国

 

大约晚上9点左右,我所在的研读圣经团契(Bible Study Fellowship,简称BSF)小组的组长给我打了每月的例行电话。在简单的寒暄和分享代祷事项后,她问道:“其实我还想问一下,你是否愿意成为一名BSF小组的组长呢?”

我很惊讶,根本没有预料到会被问到这个问题。在电话中沉默了一会后,她接着说,“我们中心的候补名单上有很多女生想要进来一起查经学习,但我们缺乏小组长,所以希望有更多的人来承担这个任务。你有兴趣吗?”

我知道能服事是一种荣幸,但我的工作一直很忙,周末还有教会的事工——所以这对我来说有点为难。但是,一想到要拒绝这个合情合理的请求,我就感觉糟透了。我的脑子里闪过几个念头:我是不是很自私?如果我拒绝,我的组长会失望吗?

我无法立即给出答复,所以告诉组长还需要时间仔细考虑一下。她开心地说那就几天后再给我打电话,之后就挂断了。然而,我知道其实我的内心很想拒绝,现在只是在争取时间罢了。然而一想到要说“不”,我就感到不舒服,非常尴尬。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挣扎在“义务”和“想要继续以一个普通参与者参加BSF查经小组”的感受中间,非常矛盾。所以我转而用以下三个原则指导自己决定如何回应组长的要求。

 

1.知道自己为何(为谁)服事

当服事涉及到教会时,那么在决定是否服侍的时候我们应始终定睛于最先把我们放在职份上的那一位。如果依靠其他人指导我们做决定,我们很可能因为想要取悦这些人而认为有义务对一些服事说“是”——但这最终会导致骄傲、倚靠自我和气馁。

在一次教会的夏令营期间,我被邀请带领青少年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就发生了这样的事。虽然我一直希望能把这次夏令营当做一次我个人的退修会,但又不好意思说“不”,于是还是决定去帮忙。

不幸的是,这次经历并不顺利。这些青少年要么想方设法逃过一些讨论,要么就算在场也会静默不语,毫无反应。到了第三天,我因他们不觉得讨论很重要而生气,并后悔当初答应帮忙。然而在一番自我反省后,我意识到在服事中我会因自己的能力而骄傲,并有意取悦他人。在整个过程中,我也忘记向上帝寻求帮助和指导——而仅仅依靠自己过去的经验来判断。

正如歌罗西书3章23-24节所说:“无论做什么,都要从心里做,像是给主做的,不是给人做的。因你们知道,从主那里必得着基业为赏赐,你们所侍奉的乃是主基督。”

当我们做工或服事时,动机应该是让上帝喜悦而非取悦他人。定睛于上帝将改变我们回应他人的方式,并促使我们审视自己的内心,知道为何服事。

谨记上帝在我们的事工中掌权,我们就会承认自己只是祂计划中的一小部分,并相信上帝会一直为禾场供应做工的人,无论我们是否参与——祂免去了我们仅仅因为有服事的需要而去做工的义务。

 

2.评估自己目前的能力

每个人的能力不尽相同,这取决于在生命每个时节需要承担的责任。例如,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能够兼顾在校园的福音事工和教会的服事。而当我开始全职工作时,情况发生了变化。有一次,除了青年事工外,我还负责了一个福音活动的宣传工作,并且要在朝九晚五工作的同时撰写教会简报,作教会接待组的组长。虽然那段日子很精彩,但最终我也失去了很多睡觉、娱乐以及和上帝亲近的时间。

一个好心的朋友注意到我无精打采,精疲力竭,便建议我在活动结束后好好休息一下。这让我意识到我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我要合理安排时间,平衡日程。

虽然“好好先生”听起来很有魅力,但过于讨好会导致一次承担太多的工作。若时间被分割,分散在几个不同的事工上,我们的精力会耗尽,从而降低日后服事的效率和能力。

正如以赛亚书40章30-31节所说,“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强壮的也必全然跌倒,但那等候耶和华的,必重新得力。”愿在我们服事的时候记得等待上帝,察觉何时该服事、何时该停下来、何时可以退出去休息。

虽然这有时可能意味着要向别人说“不”,但却能保护我们自己,保护我们服事的人,和我们与上帝同行的心。

 

3.先寻求上帝

我在大学期间活跃在大学生基督徒团契(Varsity Christian Fellowship)里,最后一年,我认为是时候退出服事,专注于学业并开始为毕业后做打算,找工作了。然而,上帝却另有计划。

当一年一度的年终夏令营即将来临时,祂精心安排了一些活动使得我与一位同工有很多共事的时间,我们也借此机会聊了聊下一年的事工计划。

在那些不寻常但及时的闲聊中她问起我是否愿意在夏令营服事。我决定为此祷告一周,并向家人和朋友寻求建议。除了亲人的鼓励外,上帝在一次祷告中通过以赛亚书41章10节对我说:“你不要害怕,因为我与你同在;不要惊惶,因为我是你的上帝。我必坚固你,我必帮助你,我必用我公义的右手扶持你。”

这个应许给了我确据对服事说“是”,我这样做不是出于畏惧、义务或内疚,而是为了回应上帝在那个时刻对我的呼召。

结果,在策划夏令营的过程中我体验到了很多乐趣,即使有时会在我关键的考试前开会,或者好几次要在周六通勤一小时去参加早会。

当夏令营最终开花结果时,我感受到了团体的温暖、与上帝的亲近,看到参与者享受这些活动时我也获得了满足感。从那以后,我明白了在做决定时首先寻求上帝的智慧,相信在正确的时间,祂会把我安置在应该服事的地方。

 

说“不”也没关系

当我思考以上三个原则时,感到即使我拒绝了做BSF小组组长的邀请,内心也会很平安。首先,在这个时节里我没有感受到上帝呼召我在BSF服事,而是想到了自己委身的教会青年事工需要我在周末有大量的空闲时间。

当我回电话给组长时,我感受到了她的失望,但我向她保证,上帝会供应她,而且祂可能会在另一个时节呼召我回去服事。在我们继续服事并建造上帝的国度的过程中,不论祂把我们放在哪里,我祷告我们都能喜乐地做工,知道上帝是按着祂的计划和美好的旨意精心地为祂的子民做安排的。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奇妙的创造

上帝,不是你呼召我的吗?(有声中文)

作者:Ashleigh Pelto,美国

翻译:Cindy Wang, 澳大利亚

有声播读:杨澜,中国

 

十年前,即将高中毕业的我,在即将去坐落在密歇根州西部茫茫玉米地上的一所公立大学就读时,我就设定好了自己的人生计划:抓紧读完大学,然后搬去纽约,成为兰登书屋(Random House )的图书编辑,在市中心的一间小公寓里过着怀旧且精致的生活。

客观地说,这个计划问题很多,最主要的是:它是我为自己制定的计划。当18岁的我,幻想着以阅读谋生计时,上帝正以超乎我想象的方式在我心里动工。

大约在高中毕业的时候,我认识到人口贩卖的存在。感觉自己好像一只城郊的井底之蛙,突然发现有些人正被残酷的虐待剥削,着实震惊不已。我感觉到正面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不愿意再退回到无知和安全“井”里。有些人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正深陷于痛苦之中,我有什么权利把目光移开,假装它不存在?

去上大学的时候,我对自己富有魅力的编辑生涯依然热诚。不过抗击不公不义的种子已经在我心里扎了根,这团小小的火焰在燃烧,我无法忽视,并开始挑旺它。我加入了一个致力于提高人们对人口贩卖认识的学生团体。我们受邀观看由Exodus Cry制作的纪录片《丧尽天良:贩卖灵魂的商人(Nefarious: Merchant of Souls)》,了解性交易如何将它肮脏的触角伸入世界各地。看到一半时,上帝彻底破碎了我的心。

到现在每个情节都历历在目。当播放到人贩子席卷整个柬埔寨贫民区,强迫父母交出自己的孩子去卖淫时,我听到自己内心在吼叫:不!。我的心被撕裂了。开车回家后,我坐在车里大哭,感到前所未有的心痛。

我向上帝哭喊:“为什么?你怎么能让这种事发生?”

而我在灵里知道,上帝也向我发出挑战,“ 你打算怎么回应?”

于是,我一头扎了下去,并孵化着一个新的“计划”:我要去教书而不是去图书出版,去芝加哥而不是纽约,不再是兰登书屋,而是加入一个著名的对抗性剥削的非营利组织。这个计划很明确:我一毕业,就会受雇于这个非营利组织,虽然我23岁初出茅庐,但会帮助领导他们的教育部门,我们会走进中学,教育普及广大学生们关于人口贩卖的现实。因此,毕业后,我满怀信心地递交了申请,焦急地等待着计划的开始。

自然而然,他们没有给我打电话。

我埋怨上帝:“ 你既然呼召了我,为什么又将我拒之门外?这不是你的旨意吗?我不是在做你要我做的吗?”

很明显,我觉得上帝并不理解我的这个计划。祂把对人口贩卖的负担放在了我的心上,带领我获得很多机会去了解和抗击这个问题。可为什么在我觉得应该做的工作上却关了门?

几个月之后,我坐在一个从未去过的教会里,上帝透过当时讲道所讲的尼希米记来跟我说话。当尼希米听到自己的国土荒凉时,他的心碎了,他哀哭,禁食,祷告(尼希米记1章3-4节),并等待上帝的指引。他等啊等啊,直到上帝的时间和环境临到的时候,祂将完成任务的方法摆在尼希米面前,他毅然前行( 尼希米记2章3-9节)。上帝使用尼希米复兴了这片土地。

上帝同样破碎了我的心,我为打击人口贩卖以及在这上面我应该扮演的角色禁食祷告过。但一直以来,我满脑子都是自己的计划。我期待上帝配合我的时间表,按我的计划安排一切。

我忘记了是上帝将这个负担放在我心里,只有把它放在祂的脚下,我才能找到解决它的成功之路。

于是,我将自己的计划完全交托,并禁食,祷告,等待,再等待。在这个过程中,我在上帝为我开路的地方找到了喜乐:在中学教书,与很棒的学生们一起工作,和老朋友叙旧,参加青年事工,还遇见了我的真爱并嫁给了他。在等待的过程中,上帝开始将祂引导我走的路指示给我。

记得在上大学一次旅行中,我遇到了一位刚从法学院毕业的学生和一位致力于用法律手段打击人口贩卖的法官,从他们那里,我第一次了解到可以通过法律对付人口贩卖问题。毕业几个月后,我参加了密歇根州一位参议员举办的研讨会,讨论一系列人口贩运法案,她与人口贩运幸存者和非营利组织领导人正共同努力将其纳入法律。我得知密歇根大学法学院有一个研究人口贩卖问题的部门,专门帮助法学院的学生学习如何有效地通过法律途径帮助人口贩卖受害者,这促使我最终决定申请法学院,并将此领域列为首选。

我从没想过要当律师。当我回想这些年来上帝在我心里一路播下的种子时,我清楚地意识到这是祂的计划。这一次,在走上这条新路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寻求祂。在预备LSAT( 法学院入学考试)、申请法学院、学习法律课程、考虑研究生工作的整个过程中,我不断求问上帝:“这是你的意愿吗?这是你的带领吗?你要把我放在哪里?”

这并不是我原先的计划,但这是上帝的计划,是上好的。今年秋天,求上帝带领,如果我通过律师执照考试的话,我将进入一个两年的项目,帮一个非营利组织拓展他们的法律服务范围,以帮助人口贩卖受害者。之后的安排,都在上帝手中。弥迦书6章8节提醒我,每当要开始新计划时,要记得行公义, 好怜悯, 存谦卑的心, 与上帝同行,遵行唯一重要的计划——祂的计划。

 

*我的Equal Justice Works 项目由Jones Day Foundation and Procter & Gamble赞助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奇妙的创造

疫情和躁郁症,都让我更深体会上帝的爱(有声中文)

 

作者:薰衣草,马来西亚

有声播读:杨澜,中国

 

疫情这段期间,我们或多或少都经历了病毒带来的恐慌、经济危机等等。不止如此,我们还需要适应其所带来在生活上的变化,比如外出或到公众场合时需要与人保持距离,出入商店需要测体温和做登记,又比如医院里需要拟定新的应对策略等。对于这些变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渡期。虽然不容易,但感谢主,整个过程也让更多的人看见他人背后的辛苦、责任和付出。因此,我们也学会了体谅、理解、同理并关怀。

在家待了一阵子后,我开始尝试踏出家门,在家的周围走走。如今的我才深刻感受到,我们呼吸的每一口气,这看似简单自然的动作,对一些人来说,却是十分渴求的事。虽然每个人有不同的处境,但我们不忘感恩上帝的保守之外,也为病患以及受疫情而严重影响生活的人代祷。

随着行动管制令再次宣布延期,我们也不再像第一次那样恐慌,而是可以适应并接受。这段时间,我可以学会更多地与自己和家人相处。尽管有些亲朋好友不能实际见面,可是却让我们有更多安静时刻,去审视自己的内心,去体会自己与身边人的关系。有人说,行动管制令带来许多家庭纠纷。但仔细想想,或许那些问题早就存在,只是行动管制令让它被迫显现出来。这表示这些问题被消化的需要,以及沟通的重要性。然而这些问题好好处理的话,或许能让我们学会如何带着爱和耐心去对待自己和身边的人。

因着行动管制令,我们发现,我们也给了大自然可以喘息的机会。行动管制令以后,当我为了消化一些负面情绪而在家的范围内散步时,我总能看见夜晚的星星。站在星空下望着星星的美好,吸着越发清新的空气,我发现,上帝在每个创造里,都注入了祂对我们的爱。星星的闪亮,雨天温暖的叹息,阳光美好的提醒,大自然的每个细节都在提醒我,上帝的奇妙。当我能享受着与上帝安静的美好,有些烦恼,有些情绪,似乎变得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应对。这些上帝的创作连细节都展现了祂对我们的爱,那么我们所担忧的,愁烦的,上帝怎会不顾念?这种被爱的感觉,真的很美好。

 

我是个躁郁症和焦虑症患者。这些年,我试着逃避,说服自己、说服别人,不愿接受这个有躁郁症的自己。从前总听人说,苦难也是恩典。那时的我不明白,陷入悲伤时,只觉得上帝或许根本不存在,又或者祂离开了我。然而行动管制的几个月里,因着有机会安静下来与上帝相处,我才意识到,躁郁症也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因为它我有机会更深地体会上帝对我的爱。

 

过去的我总固执地认为,遇到问题时,我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解决所有事情。于是便自己去探索和纠结,直到发现,离了上帝,我还真的不能做什么。没有苦难,我或许就不会真正意识到,我活在罪里,并且原来我那些年的信仰,不是为了上帝。世界能带给我短暂的快乐,苦难却给了我上帝带给人更大又无法形容的喜乐。世界的快乐说走就走,上帝给的,只要我们一直与祂有美好的关系,就不会被夺走,除非我们自己放弃。上帝给了我从祂而来的力量和盼望去处理情绪。躁郁症让我从自己从前不肯承认的罪中得到释放的喜乐。即便因着病情而有情绪上的困扰,我仍能有从上帝而来的喜乐。这份喜乐,比起从前一些成就给我的快乐,原来真的很不一样。上帝从不吝啬祂的爱,而我们则需要放下自己对世界的执着,学会放手和顺服。

如今,我还是会跌倒,还是有软弱,但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因为上帝在我每一个软弱中,告诉我祂有多爱我。不管今天我们有什么情绪,甚至当情绪开始转变得自己一时无法控制,可是如果我们愿意,其实喜乐,依旧存在。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多彩的世界

这样做我就浪费冲突了(有声中文)

作者:Janel Breitenstein,美国

翻译:Cindy Wang ,澳大利亚

有声播读:Joya,中国

 

就在我写此文的时候,不断激化的冲突让我的国家满目疮痍,日益高涨的抗议浪潮席卷美国沿岸。

然而,再大的冲突也都是始于人与人之间。也许你正因为不得不天天关在一起而陷在紧张的关系中,也许你那带着种族歧视眼镜的亲戚正灼灼逼人地用话语刺痛你。

我感同身受。我也被提醒,上帝处理冲突的方式几乎是反自然的——或者更确切地说,是超自然的。

如果要顺从上帝的方式,就要彻底改变我们通常的反应: 比如跟“罪有应得”的那个人展开冷战;好好“教育”一下自己的小孩(或邻居),让他们清楚越界的后果;或干脆了断那份无关紧要的关系。

冲突的战场始于内心, “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 (马太福音12章34节)。冲突说明上帝正在我身上动工,也可能是我心里缺失的,需要上帝来修补。

的确,我们内心有太多的缺失……缺失的那份亲近,应有的尊严,或者我们珍惜却被践踏了的东西。但如果我告诉你冲突是机遇,你会相信吗?

回到上帝差派耶稣的原点,我们看到了冲突——更确切地说,是我们与上帝的冲突。我们如何面对关系的破裂可以用来诉说福音的真谛。这是一个荣耀上帝、爱他人、让自己变得更像耶稣、并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关心彼此的机会(哥林多前书10章31-11章1节,以弗所书4章26节-5章1节) 。

所以,我写下下面的几点提醒自己,在我们做以下这些的时候,我们可能就扼杀了可以由冲突带来的美好。

1.越过上帝的次序

有一次,我被叫去和一位同事开会,这位同事在直接跟我谈之前,越过两级向我们上面的两位上司打了我小报告。毫无疑问,我曾经因着和她沟通有误伤到了她。但在那次会议上,我感到一种五味杂陈的羞耻感,甚至现在想起来都还很不舒服。

我对《马太福音》第18章15-17节有了前所未有的体会——先去找与你有冲突的人私下谈,如果没有回应,再寻求他人的帮助。不要只想着挽回自己的面子,要尽可能给对方时间、机会真心表示歉意。

2.缺少面对面的温度

如果你收过言辞间带着火药味的短信邮件,特别是老板发的话,一定会有“中埋伏”的感觉。原本不错的关系突然僵在文字里。

缺少了人与人相处时面对面、心连心的温暖,只纠结于字里行间的话,我们很可能会从原有的积极关系中抽离出来。

即使你天生是一个心思缜密的沟通者,文字也永远不能取代面对面的沟通,无法取代“看着你,我能勇敢地谈这个问题”的互动。事实上,上帝在处理自己与我们的冲突时,道成肉身,亲自来到我们中间(约翰福音1章14节 )。让我们在对待他人上,也如此行。

3.把对方想得太糟

当我们把事情搞砸时,会倾向于把它归咎我们所处的环境。但当别人把事情搞砸时,我们会把它归咎于他们的性格,觉得对方就是这样的人。

但人们的恶意远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多。我们可以温和地询问对方的意思,而不是假设他们带着恶意,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解。我曾经把别人当作敌人,也被人当作假想敌,我在慢慢学习如何尊重每一份关系,当心里起怀疑时,我会温柔地和对方澄清。

这样给双方一个机会来反思自己不经意间带来的伤害。

4.表面工作

在“破坏和平”、“维护和平”和“假装和平”的波谱中,我绝对是偏后的。我一般会假装
相安无事,不愿意发掘冲突中的机会,或者原本也没那么在意那份关系。我并没有真的放下和宽容对方;而是在无视和疏远。

上帝并没有轻看我和祂冲突的严重性,而是选择改变我,并以此来荣耀祂自己。祂珍视我,看重我的圣洁。我是否愿意将这份恩典传递出去,去面对冲突背后真正的利害和问题,而不是遮盖它们、把它们埋得更深呢?

5.误把诚实当做爱心

真理和爱并不是不相容的。当我们没有带着爱去讲真理时,往往会用“我只是在说实话 ”来敷衍。直接并没有错。但也要确保言语中带着爱心和温柔。当我接收到别人“直截了当”的信息时,也会察觉到一种刺痛我的精神上的“噪音”,我需要将之过滤掉,才能专注于对方想要说的内容,才不会因为受伤,而忽视对方原本的意思。

你所营造的环境是让对方感到安全和珍视,因而愿意改变,还是让他们觉得被攻击,需要自我防御呢?

作为一个天生喜欢逃避冲突的人,我发现这样做实际上会限制我的人际关系。有时候,我只是为了不麻烦,敷衍地去爱,而不是即便很难,也选择继续去爱,在新的视角中成长,并且因为在乎而去面对挑战。罗马书12章9节提醒我们爱人不可虚假。

我是否愿意用真诚搭建一座友善的桥梁,跨向冲突背后光明的那一面?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多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