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hers

70岁,我仍在学习 “服侍”(有声中文)

作者:Mart DeHaan,美国

翻译:漱翎,中国

有声播读:刘弟兄,中国

 

Mart DeHaan 是“灵命日粮”事工的上一任总裁。他在这个事工服侍了45年。Mart 是广播节目“圣经探索”的常驻嘉宾,在节目中与大家分享他对于上帝话语的得着。他同时也为“探索丛书”写作,并在每月“个人随想”专栏中执笔,探讨一些热门话题。他和妻子Diane有两个孩子。Mart 喜爱户外活动,尤其喜欢钓鱼。

 

亲爱的朋友,

我不知道该从何谈起这个话题。或许这是因为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才能在某件事上给别人建议,更别说是在“服侍”这么重要的事情上了。让我先来讲一个故事吧。

我看过很多搞笑的卡通,其中有一个让我记忆犹新。讲的是一个男士想要在一次晚餐约会中给对方留下好印象。晚餐结束时,他拿出信用卡打算买单。他觉得这次约会美妙极了,随即深吸了一口气,说道:“哈,我说了这么多了。现在来说说你吧。你觉得我怎么样啊?”

为什么我会记得这个笑点呢?可能是因为我也曾经多次对别人传递过那个 笑容。也许是因为我仍然在努力战胜自己过度关注自我利益而忽略他人感受的倾向。

我已经不再是个年轻人。70多岁的我,跟很多人吃过饭,交谈过。到如今我仍然觉得,我们太容易忘记自己活着的目的和怎样活才不枉此生。

因此,我感谢卡通画的画师、作者们,以及一直伴随我的教会领袖们,我的家人,朋友,老师们。是他们帮助我认识到,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而是要彼此相爱的。我有幸见到很多简单善意的举动——哪怕是对一株将死的植物,一只受惊的小动物,或者一个最不可能的陌生人——所带来的奇妙。

最重要的是,我有机会听到了耶稣的事迹。耶稣一直在包容和忍耐我们之中那些常常软弱跌倒的人。在一次次的经历中,耶稣让我们看到,当祂要我们跟从祂的时候,甚至当祂问我们“觉得祂是谁”的时候,其实都是在寻求我们的好处,而非祂自己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希望你们永远不要停止向耶稣学习,也偶尔可以从我这样曾经犯过错误的老头子身上学习些教训。

 

服侍人的领袖

在耶稣被卖受难的当晚,祂的门徒们围坐在一起彼此争论(路加福音 22章24节)。他们以为他们等候已久的弥赛亚终于要统治世界了,而他们当中有些人要比其余的更配得做他的左膀右臂,与祂一同把凯撒赶下王位并一同掌管新政权。他们并没准备好听耶稣说:“外邦人有君王为主治理他们,那掌权管他们的称为恩主。但你们不可这样,你们里头为大的,倒要像年幼的;为首领的,倒要像服侍人的。是谁为大?是坐席的呢,是服侍人的呢?不是坐席的大吗?然而,我在你们中间如同服侍人的。”(路加福音 22章25-27 节)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是那时候的使徒,当时就坐在耶稣身旁,会是怎样的感受?那天早些时候,我们会看见耶稣像仆人一样,双膝着地给我们洗脚(约翰福音 13章 1-17节)。我们会听到耶稣向对朋友一样对我们说,有一件事情最为重要,就是要如同祂爱我们一样地彼此相爱。(15章12-15节)。

虽然不能说我全部理解,但我多少有点了解为什么那时候的使徒,也就是未来教会的建立者们,会如此困惑。他们的家族和国家在历史上都满有强势的领袖。有残暴的,也有仁爱的。但是这些领袖都无一例外地是从前方,从高处和上层,通过施加掌控和下命令来领导众人。难怪他们会不明白耶稣的领导方式。因为耶稣是从下至上,从里到外完全不一样的领袖。

 

鼓励我们,给我们力量的领袖

耶稣成就了祂圣洁尊贵的名,因为祂总是把我们的需要放在他自己的需要之上。不仅如此,祂还要祂的跟随者们负祂的轭,跟祂一起以世人无法想象的方式和程度舍弃自己,向世界显明通向真理的道路——就是那为我们道成肉身的上帝。

只有当我们回过头来看的时候才会发现,在那个逾越节发生的一切和五周之后的五旬节上所发生的神迹,都是为了引领我们践行牺牲和爱。耶稣为我们做了榜样,祂为了我们死在十架上,向我们显明了祂的爱。祂赐下圣灵给我们,让我们可以带着仁爱,喜乐,平安,耐心,慈爱,忠实,温柔和节制(加拉太书 5章22-25节)跟从祂。这应该就是耶稣在祂的天国宣言里所愿景的那种更慈爱,更温柔的变革(马太福音 5章1-12节)。

多年以来,我一直深受那些不惧风险而效法基督领袖方式的人们所激励。他们从不用威胁和强迫的方式,而是以仆人的心肠关怀,服侍和带领人。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当我想起下面这些人的时候心中会涌起一股暖流:曾经那个愿意抽出时间来询问我小时候成长经历的老师;在我行走在低谷时还非常耐心倾听我的牧师;还有那位年长的教会领袖,在午餐时愿意向我袒露他自己的软弱,跟我分享说他也曾疑惑该如何解读那些似乎不能体现天父慈爱的经文。

这些舍己关怀他人的行为让我体会到了一些跟随耶稣的早期使徒们与耶稣相处时的感觉。我想,当你们被耶稣的慈爱和耐心所激励,效法祂以仆人的心肠服侍和关怀他人的时候,一定会有人被你影响而因此转向耶稣。

 

活在圣灵中

是的,我确实觉得这才是你应该传递的笑容。但请不要误解,我并不是说你“既然明白了就去做吧”。我经历了很多失败才学到的功课就是,倚靠自己的决心舍己为人是走不了太远的。

到现在我也仍然在学习,耶稣所教导的仆人式领袖绝不是要我们立定心志投入到大无畏的自我牺牲中。也不仅仅是要我们学习去选择做对的事情。效法耶稣的服侍需要有一个更深的属灵起点。正如耶稣始终相信祂的天父爱祂和引领祂一样,我们也需要相信祂对我们永不改变的爱,并相信祂的灵会带领我们去关怀和服侍他人。

我们天生的罪性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我们会自然地认为我们想做什么都可以做成。但是耶稣给门徒和给我们的教导却是,除非我们认识到靠自己什么也做和改变不了,否则我们就无法跟随祂,也无法产生像祂那样的影响力。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在耶稣被捕的时候,祂让彼得和其他门徒们离开了祂。也许这也是为什么耶稣在复活之后告诫那些未来教会的领袖们,务必耐心等候圣灵降下,然后再去传福音(使徒行传 1章1-9节)。

当我紧握耶稣的应许——“我们的天父不会不把圣灵赐给来寻求祂的人”时,所经历的奇妙带领仍让我惊叹。耶稣的作为总是让我惊喜不已,祂让我一次又一次地认识到我这美妙的一生不应该只是为了自己而活。

在文章开头的卡通里我们提到了一个令人发笑、极其自我中心的人。我们谁也不想成为那样的人。那么在文章的结尾,让我们换一种笑容。我们要如何才能体验到舍弃自己本应得的“权利”,成为影响他人生命的基督徒而带来的喜悦?让我们一起行动,跟随祂,服侍他人!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新的样式

因为祂的爱,我学会原谅(有声中文)

作者:Deborah Lee,新加坡

翻译:漱翎,中国

有声播读:馨宁,中国

 

我结婚之后就搬去跟我丈夫的家人一起住。家里经常起冲突。那时候我不成熟,脾气急躁,经常跟婆家人在言语上互相伤害。甚至有时候吵完架好几天之后,我还会惹他们生气。最后我的婆婆说我是“没人要的孩子”,表明我是个多么不受欢迎,不惹人疼爱的讨厌鬼。

我的丈夫经常站在他父母那一边,并不帮我。一年之后,我们闹得很不愉快,我自己搬出去住了。虽然离开之后我不用再忍受婆家人言语上的羞辱和伤害,但是过去的伤害在我内心留下了许多愤怒。这些伤害和愤怒从我离开父母的家搬去跟婆家人一起住开始,一直累积到我的婆婆说我是“没人要的孩子”那天为止。这些言语深深伤了我的心。在我最痛苦的时候,我甚至希望厄运和不幸降临到我丈夫的家人身上。

搬出去的这段时间,我跟教会的一个朋友住在一起。我的牧者和老师一直跟进我在这方面的挣扎和痛苦,并且要我把这些伤痛都带到上帝面前来。在安静的环境中,我开始研读上帝的话语。读的过程中,我越来越被上帝给痛苦中之人的应许所吸引。祂一直提醒我,告诉我祂会将我的眼泪收在皮袋里(诗篇56章8节),并且祂对我有美好的计划。在我最绝望,最沮丧,最脆弱的时候,上帝对我未来的保证让我贴近祂的心。透过祂的话语,上帝一次次带领我来到祂面前悔改,降服于祂。

那时候我的内心仍然挣扎着。虽然我已经不再跟丈夫的家人住在一起了,但每每跟丈夫打电话的时候,过去的记忆、伤害和愤怒还是会回来。我丈夫仍然站在他的父母那一边,并且坚持认为我应该给他们道歉。这让我觉得所有人都在指责我,所有的错都是我一个人的。

 

上帝是我的护卫者

这过程中,我一直跟上帝较劲。我跟上帝说:“这不公平。为什么我必须要经历这些?我结婚不是为了受人欺负。其他人都有人维护他们,就我没有。谁为我说过一句话?为什么我不能逃离这一切?”我希望自己面对的不是永生的上帝,是其它的什么我可以掌控或逃避的东西。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无法选择上帝要我们在生活中必须面对的战场。

跟上帝较劲的时候,我想起罗马书8章31-32节。如果上帝与我们同在,谁能抵挡我们?上帝不吝惜自己的独生爱子,替我舍了。那祂岂会吝惜其它一切美善的东西不赐给我吗?当我读到这些话语的时候,我感受到上帝对我说话,告诉我祂与我同在,必然加添我需要的力量去面对和处理眼前的一切状况。当我继续往下读的时候,我想到在耶稣基督里的人不被定罪,断没有什么能让我与上帝的爱隔绝。

我开始明白上帝并没有不公平。我也开始感知到,上帝确实与我同在。即便全世界的人都指责我,定我的罪,但因着耶稣基督的牺牲,上帝已经不定我的罪了。没有什么能够让我与上帝的爱隔绝。当我仔细默想罗马书第8章的时候,我开始用一种不同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处境。我开始看到在我所受到的伤害中上帝的旨意。通过这些伤害,我经历了上帝信实的保证和安慰。虽然我被周围的人指责控告,但是在上帝那里,我找到了盼望。

上帝允许我经历这些是为了让我凭着信心看到祂对我的爱。如果我没有对人失望,我就不会转向上帝。上帝一直信实地使用这一切事情来带领我归向祂,好向我倾倒下祂的祝福。在这一切的事情上,我看到上帝主权的恩手扶持着我。

 

饶恕的挣扎

罗马书8章深深安慰了我。马太福音7章3-5节却让我知罪。在这一段话中,耶稣要我们先除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除去别人眼中的刺。这句经文刺中了我的心。如果我坚持说自己一点错都没有的话,那我就是对自己的心撒谎。我朝丈夫的父母大吼大叫,言语粗鲁,并没有尊重他们,这不讨上帝喜悦。这些经文提醒我,我一直以来就只看着别人眼中的刺,而没有去处理自己眼中的梁木。我确实应该给丈夫的家人道歉。

我知道我应该悔改。但是老实说,这实在是太难了。尤其是我丈夫和他的父母都没有为他们伤害我的行为有丝毫的悔改之意。他们一直坚称自己没错。我也确实无法假装什么都没发生,继续让他们通过言语来伤害我。

 

因上帝的爱而饶恕

上帝一直以来都鼓励我,更新我的心思意念。我继续读圣经的时候,我越来越意识到我是上帝心爱的孩子,不是一个没人维护的,没人要的孩子。在我破碎的时候,我学会了让自己的心稳固扎根在上帝那里。我不再受愤怒,绝望,不公平感的辖制了。而是能够从上帝的眼光来看待这些经历——充满盼望和对生命美好的旨意。我决定不再陷入过去的“老我”之中,不再被自怜和绝望辖制。

当我第一次试着跟丈夫的家人道歉的时候,他们表现得很冷漠,还继续指责和伤害我。但是我紧紧抓住上帝的应许,坚持做了对的事情。经过很长时间的忍耐之后,我丈夫和他的家人的心终于软化了,重新接纳了我作为他们的家人。

这个过程里有很多自我否定,伤心和痛苦,但是上帝告诉我,我们应该以善胜恶(罗马书 12章21节)。马丁路德金的名言在我脑中回响:“黑暗不能驱散黑暗,只有光可以。憎恨不能驱走憎恨,只有爱可以。”唯一能够体会饶恕并真正饶恕对方的方法就是先来接受上帝对我们的饶恕和爱,然后用上帝的爱去爱他人。

我们的和解最终让我丈夫也愿意跟我一起购买一套新的房子,做我们的新家。我们也得到了丈夫家人的祝福,作为夫妇住进了新家里。但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我认识了上帝。有上帝在我的生命里是最美好的事,尤其是面对冲突,困难和挑战的时候。所有这一切,若不是因着上帝对我的爱,都不可能翻转。上帝的爱激励着我活出荣耀祂的生命,把祂的爱带给其他更多的人。没有什么比认识上帝更美好,更值得追求的了。当我经历上帝的良善在我生命中动工并救赎我脱离黑暗的时候,饶恕他人也就变得容易多了。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新的样式

学会在悲伤中继续爱上帝(有声中文)

作者:Deborah Fox,澳大利亚

翻译:Nancy,中国

有声播读:Melody,加拿大

 

整个教堂挤满了人、食物、色彩和嘈杂声,我却总觉得哪里空空的。在外人看来,这可能像是一场派对……但是我们要纪念的那个人却不能和我们一起庆祝了。

当我起身唱赞美时,眼泪刷地流了下来。看到屋子中间的棺材,我突然意识到:我再也见不到朋友那美丽的笑容了。

上周,Suz因突发中风去世。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时,我能想到的只有:“为什么,上帝?”这位29岁的年轻女子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她拥有惊人的智慧和改变世界的梦想,她还有很多未尽的事,为什么这么年轻就去世了?

我从没想过自己会在这个年纪失去任何朋友或同龄人。但过去三年中,这已经是我第三个40岁以下的朋友去世了。我刚刚才消化了好朋友Amy的突然离世,没想到又有一个朋友这么快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我已经为失去我的四位祖父母而悲痛,也经历了不得不告别教会领袖、家庭朋友和老师的苦楚,然而,当一个年轻人去世时,有一种不同以往的悲伤打开了我疑问的潘多拉盒子。为什么一个善良的上帝会允许这样的痛苦发生呢?一个健康的年轻人怎么会这么快就离开我们?

那些他们从未经历过的生活要怎么办?老实说,这类事情也让我不得不思考自己的死亡。如果上帝让我也回天家,我会错过什么呢?

如果我们所爱的人遭遇了意外事故或是袭击,我们可能还会更容易消化。尽管这些情况令我们悲伤和心碎,但往往会有某个人或某种环境可以让我们去发泄内心的愤怒、恐惧和绝望。然而,当一个健康的年轻人就这么突然死去,唯一能让我们挥拳相向的,就是那个给予他们生命却又这么快将其夺去的造物主。

驱使我们常常这样想的也许并不是上帝是否仁慈这个问题,而是我们对苦难的恐惧。我们很难面对死亡和痛苦,因为我们一直以来都习惯于专注快乐。我们生活在一个“死亡、疾病和痛苦”是禁忌的时代。我们喜欢掩盖这些概念。那么我们要如何处理这类悲伤呢?

我意识到,并没有某个神奇的公式可以解决人们的悲痛。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当前的情形塑造我们的信心,并去关心那些处在悲痛中的人。以下是我在这个过程中的一些发现:

 

1.我们可以和悲伤的人一起悲伤

不要回避谈论逝者,而是可以一起回顾他们留下来的美好回忆。当我们在乎的人沮丧难过时,我们很容易就会忽视问题本身而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但这样做只不过是将痛苦最小化,而且还会加固“死亡和苦难是不容谈论的禁忌话题”的想法。

虽然直面痛苦不好受,但也不要在其面前蹑手蹑脚。走进那悲伤的洞穴,和他们一起悲伤吧。罗马书12章15节说,“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我们被创造为一个团体是有原因的。

 

2.不要活在恐惧中,要期待复活的盼望

Suz的父亲在她的追思仪式上读了她日记的节选。在日记中,她分享了她在世上的挣扎,以及她是多么热切地盼望与基督重聚。她全心全意地为复活祷告,好让举国上下更多的人像她一样能够认耶稣是他们的主和救赎者。用牧师的话来说,她“相信、活出并分享了复活的盼望”,她知道死亡不仅仅是离开一个转瞬即逝的世界,而是永生的开始。

我们可以被未知的恐惧吞噬。我们可以担心别人怎么想。我们也可能在日复一日地追求属世的成功。但,或许我们可以活出在基督里的盼望,知道有一天我们会与我们所爱的人重聚(帖撒罗尼迦前书4章13-18节)。

 

3.把狭隘的目光从这个世界的烦恼转向永恒的大愿景

每当我的一个朋友去世或自杀时,都在给我敲响警钟,让我审视自己的内心,问问自己是在积极地践行自己的信仰,还是在忙于日常琐事。

当天地合为一体时,我能不能找到一个丈夫真的那么重要吗?我没有自己的房子有关系吗?我的经济稳不稳定有那么重要吗?我是否还会因没有买那条可爱的裙子,或者没有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后悔不已?

当我与耶稣面对面时,我想我唯一的遗憾应该是没有和别人分享祂的爱。正如哥林多后书4章18节所鼓励我们的:“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

我不知道为什么上帝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就把我的朋友们叫回祂身边。对于这背后的意义,我没有任何答案可以告诉他们的家人。我可能永远也无法理解这背后更大的原因。但我正在学习在我的这些问题中更靠近上帝。

在处理心痛和悲伤的历程中,我已经更深地体验到了天父的爱。世界上有太多的罪、痛苦和破碎,但我们活着有荣耀的盼望——有一天死亡会被胜利吞灭:

“这必朽坏的既变成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既变成不死的,那时经上所记‘死被得胜吞灭’的话就应验了。‘死啊,你得胜的权势在哪里?死啊,你的毒钩在哪里?’”(哥林多前15章54-55节)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新的样式

上帝能使用我的痛苦经历祝福他人(有声中文)

作者:Jefferson,新加坡

翻译:Helle Cheng,香港

有声播读:刘弟兄,中国

几周前,我在教会的查经小组与弟兄姊妹们一起阅读华理克的著作《标竿人生》。书中的一段文字吸引了我的注意:

在你人生的各种经历中,痛苦的经历往往是上帝在你未来的事工中使用最多的。你的每一个伤痛都不是白费的!事实上,你最有影响力的事工极有可能源自你最深的痛苦。(此处是华理克的原话。)

这段文字直击我心。我回想起上帝如何使用我刚度过的一段痛苦经历与我一位未信主的同事打开了话题。

就在那之前的几天,我教会的一个好朋友指出了我对他人的漠视。他指出,我时常只看重自己的需要高过他的,这让他感到很受伤,而我一些其他朋友也有同感。例如,即使知道朋友已经非常疲惫需要休息,我却仍然坚持拉着他们陪我吃饭。

朋友指出我的不是后,我很快向他道了歉,但心底里我根本不觉得自己有错。

“他说的是真的吗?我真的如他描述那样自私吗?”

这些问题困扰我多日,因为他口中的我,与我自认为的我差距甚远。

我继续阅读《标竿人生》,书中关于保罗在哥林多后书1章8-11节中的经历记述大大安慰了我。保罗记述了他在小亚细亚事奉时遇上的种种困难,而这样的经历提醒他要全心全意地信靠上帝。

华理克用下面这段话回应了这段经文:“你必须愿意敞开心房与人分享你的痛苦经历,上帝才可能使用它来祝福别人。你必须不再遮掩,而是坦承自己的错误、失败和恐惧……保罗深明这点,所以他坦然面对自己灰心失意的日子。”

这番话责备了我的心。受批评向来不是件令人舒服的事儿。虽然批评时常是出自善意,让我们能看到自己的过失并加以改正,但却无可避免地会伤害到我们的感受。不过,我决定不去盯着伤害看,而是以开放的心接纳朋友的批评。同时,我决定以后更加注意朋友的需要。

 

痛苦的经历让我们更了解自己

 上帝透过朋友对我的批评,使我看见自己从前忽视的罪。在我思想这件事时,诗篇139篇23-24节在我脑海浮现:

“上帝啊,求你鉴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试炼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里面有什么恶行没有,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

我意识到我一直都很自私,不太顾及身边人的感受。虽然被批评不好受,但我为此心存感恩,因为它不光再次提醒我自己是个罪人,更重要的是,它让我看到上帝的救恩是多美好,因此我才能够过顺服的生活。

 

上帝如何使用我的经历祝福他人

事发后几个星期,上帝给我机会与一位未信主的同事分享这次经历。

在吃过午饭后,我们走在回办公室的路上,这位同事问起我对他的看法。回答前,我决定探究一下为何他会突然问我这个问题。

显易而见,他被一个朋友狠狠地批评了。听过他的分享后,我决定向他讲述自己被批评的经历——朋友的指摘如何帮我更了解自己,而上帝又怎样助我与朋友冰释前嫌。

那位同事一直全神贯注地听着,直至我谈到如何与朋友重修旧好时,他打断我说他并不信主,也不信我能与朋友和好是靠上帝的帮助。

纵使他很快转到新的话题,但我确定我的分享对他有所影响。虽然他还未愿意敞开心房谈及上帝,但我相信上帝已透过我,向他展现祂的慈爱。

华理克在《标竿人生》中写道:“有谁比一个战胜了(嗜酒的)恶魔而重获自由的人更适合帮助嗜酒者呢?”我们可以成为上帝的仆人,去帮助那些与我们面对同样争扎的人。

我明白了我们经受的所有苦难都有意义。虽然我们感到上帝似乎是在责打我们,但祂的旨意高过我们的意念。祂会成为我们痛苦中的安慰。

当我们认罪悔改时,上帝会原谅我们并借着我们完成祂的工作。

当我们看到一些人正面临着和自己的痛苦经历类似的情况,就去找机会与他们分享上帝的爱吧。透过我们真实的分享上帝如何带我们走出软弱,他们将会认识我们的上帝。

假如你正经历痛苦,我希望我的分享能够鼓励你。上帝从未应许我们在今生不会受苦流泪,但祂应许了使用仍会犯罪的我们,并应许医治和安慰我们。祂也会透过这些痛苦经历,彰显祂的圣名,祝福我们身边的人。

“你们如今要知道,我,唯有我是神!在我以外并无别神。我使人死,我使人活,我损伤,我也医治,并无人能从我手中救出来。”(申命记 32章39节)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新的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