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

作者:王志希

“他们却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所以上帝被称为他们的上帝,
并不以为耻,因为他已经给他们预备了一座城。”
——希伯来书11章16节

大学毕业时节,既感伤,又忙碌。我和女友从2005年进入本科,到如今硕士毕业,两人各自的宿舍中不知累积了多少书籍、衣服等物件。最近一个月,很快要搬离厦门,所以就得一边整理,一边决定哪些东西应该打包邮寄回家,哪些随身带走,哪些卖掉、扔掉或送给别人。有时好像怎么都收拾不完。看着某些物件,常常犹豫不决:不要了吧,舍不得,万一今后还会用到呢;邮寄回家或随身带走吧,又实在占地方,徒增重负。人生活在世上,居然可以有那么多身外之物舍不得、放不下。

晚饭过后,我和女友走在校园中。看到路边一件又一件的行李和往往返返的搬家车辆,不禁感叹:好在我们这一生,总会有一次最终的搬家,是可以轻轻松松的,不必考虑还要邮寄什么,或还要带走什么。我们出母胎之时,并没有带任何东西来到这个世界上。归回安息之时,也必不带走。因此,约伯才慨叹:“我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归回”(约伯记1章21节)。

不过,今生蒙怜悯、受拣选跟随耶稣的门徒,当搬家回到那可羡慕的、更美的天乡时(希伯来书11章16节a),虽没有从地上带走一样身外之物,却必定发现:在那里,不用自己邮寄或随身带什么,每个人所需的样样都不缺。死而复活的圣子耶稣,已经先我们一步,在那里为我们“预备了地方”(约翰福音14章3节),就是那流淌着生命水、栽种着生命树且永远光明的城(启示录22章1节、启示录22章2节、启示录22章5节)。所以,上帝被称为我们的上帝,“并不以为耻”(希伯来书11章16节b)。

还在偶尔为世上的搬家愁烦、也会在不经意间思考如何预备那必不可免的、最终的“搬家”的你,是否愿意那位藉着圣子耶稣来启示祂自己的上帝,也被称为你的上帝?

“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
我在哪里,叫你们也在那里。”
——约翰福音14章3节


投稿

灵命日粮:学习说话

读经:箴言18章1-15节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员兼认知科学家罗戴伯博士(Dr. Deb Roy),为了研究人类如何学习语言,把自己的儿子从出生后到三岁的成长过程全程录影下来。

罗博士夫妇在住家里里外外架设了许多录音和录影设备,总共搜集到二十万小时的资料。经过编辑后的资料让他们得以了解,婴儿如何从牙牙学语到说出一个具有意义的单字。

如果有人要在你的家进行一项研究计划,要将你所说的每个字全部录影并加以分析,你会愿意参与这项研究吗?研究的结果又会显示出什么呢?箴言18章对不智的言语作了描述。作者提到愚昧的人不去设法了解他人说话的含意,却只是一味讲述自己的意见(2节)我们是否正是如此?我们是否有时会用言语挑衅他人?(7节)或过于冲动,「未曾听完先回答」(13节)?

我们都需要 [....]

灵命日粮:敞开家门

读经:使徒行传18章1-4节  

知名基督徒作家路卡杜在《小人物的大革命》一书中写到:「殷勤好客接纳了不同的群体。在英文中,好客(hospitality)和医院(hospital)这两个字,都出自同一个拉丁字源。这并非偶然,因为这两个字都具有相同的医治功能。当你为某人敞开家门,你就向对方送出了一条讯息:『我在乎你,上帝也在乎你。』你可能觉得你只是说:『欢迎来拜访我。』但你的客人听到的是:『我是值得被看重的。』」

当亚居拉和百基拉向保罗敞开家门时,这大概就是保罗所听到和感受到的。当保罗从雅典抵达哥林多的时候,旅途的辛劳大概让他累坏了。他也可能因看似失败的宣教事工而感到沮丧(使徒行传17章16-34节)。他随后写到:「我在你们那里,又软弱,又惧怕,又甚战兢」(哥林多前书2章3节)。亚居拉和百基拉或许是在市集遇 [....]

灵命日粮:两个教训

读经:申命记8章1-10节  

我曾为《灵命日粮》写了一篇文章,谈论遵守律法是多么的重要。几周之后,我开始了一趟1,370公里的开车旅行,我打定主意绝不超速。然而,到了新墨西哥的一个小镇外时,我边开车边打开三明治包装,因此忽视了路上的警示标志,结果接到了一张超速的罚单。那天,我得到了两个教训,第一、不专心的代价和不遵守法律是一样的。天啊!我还有1,130公里的路程要继续呢!

第二、我们的决心总是会受到考验。我想到当上帝的百姓预备要进入应许之地时,摩西对他们说:「你也要记念耶和华你的上帝在旷野引导你这四十年,是要苦炼你、试验你,要知道你心内如何,肯守祂的诫命不肯。」(申命记8章2节)

美国著名作家兼牧师尤金‧毕德生将跟随基督的过程,称为「恒久专一的顺服」。我们立定心志要专心顺服之后,仍必须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