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改变生命

读经:读经:加拉太书6章6-10节  

当我朋友丹恩快要高中毕业时,照惯例他得发表一次高年级学生演说。在那15分钟内,他可以分享自己如何能顺利毕业,并感谢一路上帮助他的人。

在丹恩的演说开始前,我环视四周,发现来宾中有各式各样的人:有年轻夫妻的小家庭、老师、朋友、教会牧者、教练等等。接着丹恩开始分享这些人是如何影响了他的生命。有位女士就像阿姨一样,随时陪伴照顾他;有位三十岁左右的男性,常与他分享圣经并给予忠告;另一位男士则教他遵守纪律和努力工作。还有一位教会朋友每天载他去练足球,因为他母亲没办法载他去;而有一对夫妻则是待他如同自己的儿子。这些人都有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只是平凡的基督徒,却伸出援手,使丹恩的生命有了改变。

保罗称这样的行为是「向众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当这样」(加拉太书6章10节) [....]

灵命日粮:祂称我为友

读经:读经:约翰福音15章9-17节  

有人将友谊定义为「能彼此了解,可分享担当」。我们总是与信任的人分享心事,并信任真正关心我们的人。我们向朋友吐露心声,是因为深信他们听了我们的倾诉后,会尽力帮助我们,而不会伤害我们。同样的,朋友也会对我们吐露心声,因为他们对我们也有着同样的信任。

我们常称耶稣为友,是因为知道祂会把最好的给我们。我们向祂倾心吐意,是因为我们对祂的信任。但是,你曾否想过,耶稣也对属祂的人坦诚呢?

耶稣将祂从父那里所听见的一切,都托付给门徒之后,便开始称他们为朋友,而非仆人(约翰福音15章15节)。耶稣相信祂的门徒会善用所知的一切,为天父的国度带来助益。

虽然我们知道耶稣是我们的朋友, 但我们是否敢说自己是祂的朋友?我们是否听从祂?或只是要求祂聆听我们的心声?我们是否 [....]

灵命日粮:十架争议

读经:读经:哥林多前书1章17-25节  

美国最高法院审理过一个案件,讨论是否容许在公共用地上出现宗教象征物,特别是十字架。针对此事,《美联社》的专栏作家马克.雪曼写道,此案中的争议焦点,是早在1934年时,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将士所立的十字架,但现在却有个退伍军人团体,反对以十字架纪念这些阵亡将士,他们声称:十字架是明显的基督教象征,与其他宗教无关。

自古以来,关于十字架争议向来不断。在公元一世纪,使徒保罗说基督差派他「传福音,并不用智慧的言语,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因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在我们得救的人却为上帝的大能」(哥林多前书1章17-18节)。对基督徒来说,十字架不仅是基督信仰明显的象征,更是上帝以大能解救我们脱离罪恶辖制的明证。

在这多元且歧异的社会中,此一争议势必 [....]

灵命日粮: 张大嘴巴

读经:读经:彼得前书2章1-5节  

今年早春,我和太太观赏了厨房窗外一场动人的鸟儿表演。起先是一对画眉鸟嘴里衔着稻草,钻进了邻屋细小的通风口内。几周后,我们欣喜地发现,有四只雏鸟从通风口探出头来,而它们的爹娘便轮流给这群饿坏了的宝宝喂食。

看着雏鸟张大嘴巴的样子,我便想到基督徒对灵粮也该有这份热切的渴望,这是极为重要的。在彼得前书2章2节,使徒彼得用了婴孩急欲吃奶的比喻:「要爱慕那纯净的灵奶,像才生的婴孩爱慕奶一样,叫你们因此渐长,以致得救。」这里的「爱慕」,在希腊字原文的意思是指一种强烈的想望,也是由「热切期盼」和「追寻」两个字所组成的复合字。

我们似乎是被命令要热切盼望某件事,这听来有点奇怪。其实不然,因为我们和饥饿的鸟儿或婴孩不同,我们需要别人来提醒自己对属灵滋养的需求。即便过去我们曾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