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唯有上帝能修复

读经:以西结书37章4-14节 

在1966年11月4日,意大利的佛罗伦斯遭遇了灾难性的洪水,著名画作《最后的晚餐》被淹没在泥水及燃油里超过12个小时。这幅16世纪画家乔尔乔·瓦萨里(Giorgio Vasari)的名画,颜料被泡软了,木框也严重损毁,很多人都认为这幅画已经无法修复。但经过五十年繁琐的修复工作后,专家及义工们克服极大的障碍,修复了这幅珍贵的画作。

当犹大国被巴比伦人占领时,百姓感到绝望,因他们被死亡笼罩,放眼只见断壁残垣,亟需被修复(参阅耶利米哀歌1章)。在这动乱时期,上帝让先知以西结在异象中来到一个遍满骸骨的平原。上帝问以西结:“这些骸骨能复活吗?”他回应:“主耶和华啊,祢是知道的”(以西结书37章3节)。然后,上帝吩咐以西结向骸骨说预言,好让枯骨能够复活。以西结如此描述接下 [....]

《诗篇》灵修8 | 转变目光,看见上帝的眷顾和全能

读经:诗篇8篇1-9节

大卫的诗,交于伶长。用迦特乐器。

1 耶和华我们的主啊,祢的名在全地何其美,祢将祢的荣耀彰显于天!

2 祢因敌人的缘故,从婴孩和吃奶的口中建立了能力,使仇敌和报仇的闭口无言。

3 我观看祢指头所造的天,并祢所陈设的月亮星宿,

4 便说:“人算什麽,祢竟顾念他?世人算什麽,祢竟眷顾他?

5 祢叫他比天使微小一点,并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

6、7、8 祢派他管理你手所造的,使万物,就是一切的牛羊,田野的兽,空中的鸟,海裡的鱼,凡经行海道的,都服在他的脚下。”

9 耶和华我们的主啊,祢的名在全地何其美!

 

转变目光,看见上帝的眷顾和全能

 

作者:圣夏

有声播读:穆如清风

 

 

根据圣经撒母耳记上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关于以色列第二任王大卫的故事。以色列民犯罪呼求耶和华,要求上帝像别的国家一样,为自己立一个王来管理他们。于是耶和华回应以色列民的呼求,拣选了扫罗成为以色列第一任君王,然而扫罗却因过分看重自己,犯罪得罪耶和华。上帝离弃扫罗,而后拣选信靠他的大卫,扫罗因嫉妒大卫,就追杀他。大卫也开始了他成为君王之前的逃亡之旅。诗篇8篇就是在大卫逃亡过程中,上帝拯救他,大卫向上帝发出的赞美。

 

上帝为我行了大事(第2节)

    从第2节经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描述自己被上帝从仇敌手中解救之后的反思。

诗人说“你因敌人的缘故”,而我们的生活从来不缺“敌人”,有的时候我们的敌人可能是具体的人,但是更多的时候却是自己的私欲和罪。上帝说因着这样的缘故,你要蒙福;要看见神迹,上帝要与你同行了。因为信靠上帝从来不是为了一帆风顺,而是在各样的艰难中要被训练,成为上帝的子民。

诗人将自己比喻为“婴孩”和“吃奶的”,表示在这场争战中,诗人知道自己得胜并不是靠着自己的能力。

当诗人大卫被扫罗追杀,一路逃亡时,他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要过多久,他也不确定上帝是不是真的会保护他。当大卫力量殆尽,别无他法的时候,上帝为他行了大事。

其实在我们的信仰生活中,经常会对上帝产生各样的疑虑。当我们陷入困境的时候,我们的心里总是充满各样的疑惑,使我们不确定上帝会帮助我们。我们也会时常相信:是靠着自己的能力摆脱险境的。

     但诗人大卫的经历告诉我们,上帝并非不知道我们在经历什么,而要让我们要更多地信靠祂的大能,更多地看到自己的软弱。这让我想到上帝对保罗说的话:“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 (哥林多后书12章9节)因此保罗自己也说:“因我们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哥林多后书12章10节)。而我们的完全,我们的刚强是建立在上帝身上,而并非我们自己。

上帝“使仇敌和报仇的闭口无言”(第2节),当我看到这句经文的时候,我心里产生了疑问。上帝使仇敌闭口,我能理解。因为祂“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哥林多前书1章27节)。但为什么上帝也让报仇的无言呢?后来我想到当我陷在难处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似乎永远是埋怨上帝,责怪祂为什么让自己经历这些苦难。如今诗人用亲身经历告诉,若我认为上帝掌管万事,就要允许任何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

 

人算什么(第3-8节)

当诗人仰望上帝所创造的月亮星宿,诗人说:“人算什么,祢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祢竟眷顾他?”(第4节)。诗人在用客观事实诉说上帝对我们的眷顾,以及我们的不配,因为我们的本体不过是一片云雾(雅各书4章14节),是一粒尘土(诗篇103篇14节),是一阵去而不返的风(诗篇78篇39节)。然而我们却被上帝眷顾,祂赐万物供养我们,让我们成为尊贵。

或许有时我们抱怨生活不公,是因为我们忘记自己被造的身份。我们拼命想抓住不属于我们的东西,是因为我们用错误的方式来填满我们的欲望。而当诗人看到上帝的大能,再次谦卑在祂面前的时候,他不再抱怨,而是感谢和赞美。

 

眼光改变赞美上帝(第1-9节)

诗人两次赞美说:“耶和华我们的主啊,祢的名在全地何其美。”

诗人的第一次赞美是诗人看到上帝为他行了大事;第二次赞美是诗人看到上帝创造宇宙万物,却抬举人、偏爱人。但总得来说,诗人的赞美来自信心,而信心的程度是在不断加深的。因着诗人的视野被上帝开拓,诗人为自己争战而赞美祂,再为上帝爱世人而赞美祂。

当我查考诗篇第8篇的时候,我发现这里的第一人称是“祢”,也就是耶和华我们的上帝。当我们陷入苦难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将自己看成故事的主角。当而诗人开口赞美上帝时,诗人眼光就转变,不再将焦点放在自己身上,不再将目光放在眼前的处境,而是放在上帝身上。

所以当我们开口赞美时,上帝会使我们的眼光发生改变,因为祂要让我们看见:祂要为我们行大事。

 

让我们一起祷告:

慈爱的天父,祢是全能的上帝,却眷顾我们这卑微的被造物。我要称颂赞美祢奇妙的创造,和祢向人所施与的恩慈。求祢使我在困境患难中学习仰望祢,深信祢仍旧在掌权,并且耐心等候祢的作为。奉主耶稣基督的名祷告,阿们。

 

反思问题:

  1. 我们该如何按照上帝的眼光看待自己?
  2. 上帝的创造和护理如何激励你更加信靠祂?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灵命日粮:心存盼望

读经:哈巴谷书3章11-19节 

在战争期间,爸爸在执行任务时失踪了,但七岁的妹妹对母亲说:“我知道爸爸要回家了,因为他送花给我。”因爸爸在离家执行任务之前,为妹妹预订了生日花束。而当他失踪时,这些花却如期送到。但是妹妹说得没错,折磨人的战局结束后,爸爸确实回家了。现在数十年过去了,妹妹依然保留着当时摆放花束的瓶子,提醒自己要时常心存盼望。

在一个支离破碎,充满罪恶的世界里,要心存盼望有时并不容易。不是所有的父亲都会回家,而孩子的愿望有时也无法实现。但在最艰苦的境况中,上帝却赐予盼望。在古时的一场战争中,先知哈巴谷预言巴比伦会入侵犹大(哈巴谷书1章6节;参阅列王纪下24章),但他仍确信上帝总是良善的(哈巴谷书1章12-13节)。他回想起过去上帝如何恩待自己的子民,便宣告:“虽然无花果树不发旺, [....]

灵命日粮:圣灵的工作

读经:使徒行传2章1-13节 

德国神学家莫特曼(Jürgen Moltmann)写过一本有关圣灵的书,他九十四岁时曾就这本书的内容接受专访,有人问:“你是怎么叫圣灵作工的?你做了什么事,是吃药吗?或是让什么人把圣灵带来给你?”莫特曼扬起两道浓眉,摇头一笑,用带着口音的英语,说:“我能做什么呢?什么都不要做。等候圣灵,圣灵就会来。”

莫特曼点出了我们错误的想法,就是以为自己的能力和专长会成就万事,而使徒行传的记载表明,上帝会成就万事。教会的建立,与人为的策略或卓越的领导能力毫无关系。当恐惧无助,不知所措的门徒聚集在一起时,圣灵“好像一阵大风吹过”,充满了整个屋子(2章2节)。接下来,圣灵消除了各人心中的种族优越感,让原本不相合的人聚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的群体。上帝在门徒身上的作为,让他们自己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