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J

每日旅程:完美的句号

Aug 9

读经:提摩太后书4章1-8节

「我现在被浇奠,我离世的时候到了。」(提摩太后书4章6节)

兰迪•波许是卡内基美隆大学一位受人敬重的教授,2006年被诊断出罹患胰脏癌。波许力抗病魔,但癌细胞却无情地蔓延。波许得知自己只剩下6到9个月的时间,一个月之后,他发表了「最后演说」这篇演说,如今已经闻名遐迩。身为一名忠实于家庭的男人(他和妻子贾艾有三个可爱的孩子),波许生命的最后几个月表明了他的渴望──他要画个完美的句号,将真正重要的事情传递下去。波许说:「我想把自己变成瓶中的一封信,有一天,瓶子被冲上岸,留给我的孩子们。」

使徒保罗也有同样的想法。在生命将尽之际,他情真意切地直接写信给他所提携的提摩太。保罗深感自己「离世的时候到了」,为自己的人生做了一番总结,就成了他的墓志铭(提摩太后书4章6节)。「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7节)。

保罗回顾自己的一生,知道自己完成了上帝给他的使命,他内心是何等地喜悦啊!他将毕生的精力、希望和个人声誉都投注在真实与良善的目的上。然而,保罗并不是说他自己的人生完美无暇,他勇于承认自己灰黯的过去,但他生命的本质已全然向主,投身于上帝对世人的计画。正因为如此,他才能满怀喜乐和盼望迎接人生的终点。他说:「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8节)。

当我们行近人生的终点时,是否也能满足于自己使用资源与花费时间的方式,满足于那些吸引我们心思意念的理想和目标?到那时,我们是否已经委身于上帝的计画?到那时,我们可否品尝画下完美句号的喜乐?——威恩•科利尔

相关经文:
‧诗篇90篇1-12节
‧腓立比书3章14节

问题思考:
你一生追求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你会如何让自己的生命与上帝相连,好叫你的馀生充满盼望与喜乐?

每日旅程:心的问题

Aug 8
读经:箴言4章20-27节

「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言4章23节)

人的心脏每分钟约跳动70次。也就是说,它每年在我们体内输送350万至700万公升的血液──其多寡取决于活动量。一颗心脏12小时的工作量,足以将一辆重达65,000公斤的坦克车吊起,离地面30公分。心脏无声无息,且稳定地维系着我们的生命。

因此,「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箴言4章23节)这节经文,读起来也就特别有意义。心脏若出了状况,全身都会停摆;心脏若健壮,我们便会大有可为。

圣经所谈的「心」,通常不仅仅指人的一个器官,而是指我们的情感、思想与理性的中心。马太福音15章18-19节说,「出口的,是从心里发出来的,这才污秽人。」

既是如此,我们该花多少心思来保守自己的心?这里的「胜过保守一切」,意即「竭尽所能」(箴言4章23节)。换句话说,我们应当采取积极主动且坚决的态度,来确保「心」的健全。从生理方面来讲,这是指有规律的运动、均衡的饮食和定期的体检。而从灵性方面来讲,也同样有此需要:我们该怎么健康地「吃」上帝的话?我们用什么来填满心思?是否有罪堵塞了我们与上帝的交流?

让我们听听约拿单.爱德华滋的劝告,他说:「要关注你的心,关注上帝的形象是否栽于其中,关注心是否在追求属上帝的事,关注心是否制伏了世界与肉体,关注心是否摒除了对各种罪的恋慕;关注心是否更爱慕圣洁。」——谢葆芳

相关经文:
上帝啊,求你为我造清洁的心,使我里面重新有正直的灵。(诗篇51篇10节)

问题思考:
你属灵的心是否健壮?它跳动的节奏是否与上帝的道相应和?你需要作何改变?

每日旅程:你未得到的

july21

读经:约翰福音14章23-29节

「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约翰福音14章27节)

哈理逊.福特在事业上的成就有目共睹。他的电影共赚了60多亿美金。但在最近的一次访谈中,福特说了一句不大合文法但很深刻的话,他说:「你只想要你没有得到的。」采访者问他想要得到甚么。福特用了两个字来回答:「平安。」

你会怎样定义成功呢?可能大家都会这样想:如果我可以得到「那个」的话,所有的事情都会完美无缺。可是,那只是谎言,现实并非如此。在现实中,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让所有事情变得更美。

就在耶稣被钉十架的前一夜,祂把通向真平安的路指给了门徒。「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你们信上帝,也当信我」(约翰福音14章1节)。耶稣的平安基于以下几点。祂为他们预备了一个永久的地方(2-4节)。耶稣离开时没有撇下门徒,而是要把圣灵保惠师赐给他们(16-17节)。祂还应许他们要和祂一同承受永生。「我不撇下你们为孤儿,我必到你们这里来。」祂又说:「因为我活着,你们也要活着。到那日,你们就知道我在父里面,你们在我里面,我也在你们里面」(18-20节)。虽然门徒当时不能完全听懂祂的话,他们以后会想起这些话,并能得到他们所需要的平安去遵行耶稣的命令。耶稣最后说道:「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27节)。

我们所有人都渴望得到的一样东西,我们自己无法赚取,乃是上帝所赐的。若没有耶稣赐的平安,人无法得享真平安。——提姆•古斯他夫

相关经文:
•诗篇37篇11,37-40节
•诗篇119篇161-165节
•腓立比书4章6-7节

问题思考:
列出三个你认爲最重要的目标。如果你能达到这些目标,它们会为你带来什么样的成功?它们会怎么帮你找到平安?

每日旅程:职场的不公

Aug 6

读经:彼得前书2章18-25节

「倘若人为叫良心对得住上帝,就忍受冤屈的苦楚,这是可喜爱的。」(彼得前书2章19节)

赖孟在一家贸易公司作高级会计师达25年之久,最近被调到另一个部门,且被迫调低薪资。他的上司另聘一人来顶替他的职缺,此人支领的薪水只有他的一半。赖孟此时若辞职,过去所累积的医疗与财务保险金都将一笔勾销,而这正是他那缺德的老板所打的如意算盘。在这种情况下,你会用什么话来鼓励赖孟?

彼得前书2章18-25节这段经文,有助于我们应对基督徒遭受老板亏待的情境。据估计,在使徒彼得写这段话时,全世界约有6千万奴隶。然而,彼得却写信给每一个在他人手下工作的人,他用的字是oiketai,就是「仆人」(18节),这个词的定义包含领工资的雇工。我们该庆幸的是,现在没有那么多的奴隶,然而,有许多雇工仍在遭受经济上的剥削。

彼得教导说,无论上司是「善良温和」还是「乖僻,」我们都要「存敬畏的心顺服主人」(18节)。他说:「你们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这在上帝看是可喜爱的」(彼得前书2章19-20节),祂还要「为此奖赏你们」(3章14节)。神鉴察万事,因此使徒保罗警戒那些不仁不义的雇主说,他们也有一位要向其负责的主(歌罗西书4章1节)。

在工作上遭受不公时,我们当效法耶稣的脚踪(彼得前书2章21节)。祂这样回应人的恶待:
– 祂不犯罪(22节)。
– 祂不报复,也不说威吓的话(23节)。
– 祂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主(23节)。
– 祂亲身担当我们的罪,使我们能为义而活(24节)。

我们能忍受他人的恶待,因为知道耶稣与我们同在—祂照顾我们如同牧人,保护我们如同守护者(25节)。沈启智

相关经文:
‧申命记24章14-15节
‧罗马书12章14节;17章21节
‧彼得前书3章13-17节

问题思考:
若你是赖孟,你会采取什么行动?你为何会这么做?彼得在这段经文中的教导,为何很难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