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J

每日旅程:不要发怒

读经:雅各书1章2-8节

「我的弟兄们,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就生忍耐。」(雅各书1章2-3节)

20世纪前半叶,美国依然实施种族隔离制度。即使是大名鼎鼎的爵士乐手艾灵顿公爵,也属被隔离之列——他和他的乐队无法下榻于他们演出的酒店。当被问及这种隔离制度给艾灵顿带来怎样的感受时,他说:「我把发怒的力气省下来,写了几首布鲁斯蓝调歌曲。」艾灵顿用他在这种丑陋的种族隔离制度中的经历,来塑造自己的品格。

这不正是雅各书第一章的真实写照吗?雅各在此提醒我们,试炼不可避免(2节)。雅各希望我们完全理解这种想法,就是试炼可以帮助我们的灵命成长、健壮(3节)。雅各希望信徒读完他的书信后能够明白:试炼可以塑造信徒的品格,增进信心。这需要做三件事:

  • 如果我们反应得当,试炼就可以塑造我们的品格。落在百般试炼中时,我们应该大有喜乐(雅各书2章2节)。雅各并不是让我们为遭受的痛苦满心欢喜;我们要喜乐是因为与耶稣的关系,也是因为这样一个事实:祂看我们为祂受苦为宝贵(腓立比书1章29节)。
  • 如果我们清楚知道我们受试炼的原因,试炼就可以塑造我们的品格。试炼的目的乃是生出忍耐,帮助我们成为更老练的基督徒(雅各书1章3-4节)。
  • 如果我们完全仰望上帝,试炼就可以塑造我们的品格。在我们经历各种试炼的时候,我们应该向主祈求,求祂赐给我们智慧和答案来应对试炼。

上帝依然在寻找那些经历试炼却不抱怨的人,他们愿意让上帝使用他们,为世界谱写优美的旋律。「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就生忍耐」(雅各书1章3节)。——马文•威廉

相关经文:
马太福音5章10-12节
路加福音6章22-23节
使徒行传5章41节

问题思考:
你人生中的苦难带来了哪些祝福?在本周的试炼中,上帝教导了你什么功课?

每日旅程:文化基督教

读经:约翰福音3章27-36节

「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着永生,上帝的震怒常在他身上。」(约翰福音3章36节)

每一种文化都包含一些与福音有冲突的价值观。早期教会太倾向于柏拉图;中世纪的教会又太倾向于亚里斯多德;现代教会又太倾向于启蒙运动,如今的后现代教会却太多元化。最近,皮尤论坛关于宗教和社会生活的调查显示,57%经常去教会的福音派信徒认为,其他的宗教也可以带人进入永生。

就好像我们能轻易发现早期基督徒将柏拉图的哲学读入圣经一样,未来的子子孙孙也会震惊于我们今日的盲目,就是不加批判地允许我们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尽管它们本身有其优点——来危害我们的信仰。

如果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信仰与原罪中的主流文化有冲突,我们就会努力不妥协。尽管在后现代文化背景下,这样的教导并不受欢迎,但实际上每一个基督教派别都指出,我们生而有罪,都受到亚当之罪的玷污。保罗说道:「这就如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罗马书5章12节)。

正是因为这继承的败坏,主耶稣才告诉像尼哥底母这样的犹太好人,他必须「重生」,才能见「上帝的国」。(约翰福音3章3节)当人问到如何重生时,耶稣解释说,当圣灵用福音的真理改变我们的心时,我们就重生了(约翰福音3章5-18节)。

耶稣还说,祂是通往父上帝的唯一道路(约翰福音14章6节);彼得宣称,「除他以外,别无拯救!」(使徒行传4章12节);保罗也告诉我们,「报福音传喜信的人,他们的脚踪何等佳美!」(罗马书10章15节)。与越来越多去教会之人的看法不同,只有信耶稣才能得救。——马可•威特莫尔

相关经文:
然而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未曾听见他,怎能信他呢?没有传道的,怎能听见呢?(罗马书10章14节)

问题思考:
相信耶稣基督是通往救赎的唯一道路,人们因此怎么嘲讽你呢?我们的文化在哪些方面表明,我们需要真实的信仰?

每日旅程:警醒活着

读经:歌罗西书4章2-6节

「你们要恒切祷告,在此警醒感恩。」(歌罗西书4章2节)

德国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说神圣罗马帝国的「红胡子」皇帝腓特烈一世一直在活着,并没有死去,而且一直在山上的石桌前守望着他的国家。几个世纪以来,腓特烈一直「昏昏欲睡」,他时不时地眨眨眼、点点头,这个动作是唯一表示他还在「呼吸」的标记。

我们中的很多人都像腓特烈一样活着,却仅仅是在活着。我们一点也不像保罗给我们的劝勉,为上帝的作为警醒祷告。我们经常是例行公事般地履行我们对家庭、对教会以及对工作的责任。我们像和尚一样,过着「撞钟」的生活。这样活着,如果这样的生活也可称为活着的话,我们对周围的人、周围的环境和身边发生的事情其实是无动于衷。我们也没有顺应上帝动人心魄的作为。

对保罗来说,祷告可以帮助我们抵制倦怠或专顾自己的生活。祷告是基督徒保持警醒的方法,祷告使我们变得殷勤、热心服侍主,也使我们能更好地察觉上帝在哪里动工。

你一直这样看待祷告吗?我可没有。在我的经历中,祷告经常缺少警醒,不能投入。我时常认为,祷告是一种轻松的、虔诚的活动,让我待在一个安静的地方,默想有关「天堂的真理」,默想一些令人憧憬的概念;也是一种操练,实际上让我不去致力于向世人「传扬主福音」的使命。更糟糕的是,我甚至会歪曲祷告到一个地步,把它当作摆脱喧闹与痛苦的良药——「我会为你祷告」,已经成了我的托辞,而不是真诚地为别人代祷。

祷告远比那些偏颇的看法更加危险。祷告促使我对上帝的工作保持警醒。罗伯特•本森的着作《生命的祷告》引起了我的共鸣,他说:「警醒活着,是我所渴慕。」——威恩•科利尔

相关经文:
马可福音14章32-41节;
路加福音21章33-36节;
以弗所书6章18-20节

问题思考:
在生活中,你觉得在哪些方面最麻木、最松懈?你打算如何在这些方面经历上帝的作为?

每日旅程:上帝的荣耀

读经:使徒行传12章1-11节

「于是彼得被囚在监里;教会却为他切切地祷告上帝。」(使徒行传12章5节)

你可曾因此惊叹过:一粒又黑又乾瘪的向日葵种子播种在黑黑黄黄的泥土里,居然会长成一株高挑翠绿的植物,头顶一朵金黄色的花?这种色泽和形状的根本改变,反映了上帝奇妙的创造作为。我们也常常会因为上帝在我们生命中的作为而惊叹。

在使徒行传第11章的结尾,作者用明快的笔调记录了门徒的受教及慷慨的捐献;第12章却笔锋直转,记述当时暗无天日、危机四伏的耶路撒冷。希律王为了巩固其政权而逼迫骚扰基督徒。他逮捕了雅各和彼得,并残忍地处死了雅各,而信徒们觉得,他们无法指望上帝保护使徒和他们自己。当时的教会是人心惶惶,没有定向。你可以想像信徒当时的心情,发生了这一切,上帝在哪里呢?祂何时才会拯救我们呢?

因此,他们以祷告来回应(5节)。他们当时的困境并没有使他们远离上帝;也没有改变上帝在掌管一切的事实。他们相信祂。
对一个倚靠上帝的人来说,祷告是最正常、最自然的回应。如果你真的指望上帝来成就某事,你一定会为此事向主祷告。如果你不倚靠祂,你就不会向祂呼求。

奥斯瓦德•章伯斯说:「祷告时,我们必须定睛于上帝,而不要定睛于困难。」耶路撒冷的教会虽然失去了雅各,而且上帝好像也不回应他们的祷告。彼得也身陷囹圄,处境危险,但正是因为周围的环境如此黑暗,他们才没有放弃祷告。相反,他们更加迫切地祷告。然后我们看到,彼得被救了出来,继续完成上帝托付给他的使命。

让我们像早期教会一样信靠上帝,忠心地迫切祷告,并让我们的眼目定睛于上帝。不久之后,我们就会看到上帝的荣耀。——凯文 · 葛列格里

相关经文
马太福音18章19节
路加福音18章1节

问题思考:
今天,你需要在祷告中把什么交托给上帝?你生活中有什么艰难在困扰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