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灵命日粮:帮助他人

读经: 利未记19章9-15节


在你们的地收割庄嫁,不可割尽田角, 也不可拾取所遗落的。 —利未记19章9节


当皑皑的暴风雪覆盖着大地时,牧场主人必须亲自喂养他们的牲畜。因为当干草从马车和货车抛下后,强壮的牲畜就会挤到前方。除非主人的介入,否则胆小的和生病的牲畜只能吃到一点饲料,有时甚至连一点也抢不到。

难民营和社福中心的员工也提出他们遇到类似的情况。当他们发放必需品时,老弱病残可能也无法挤到最前面。就像牧场主人一样,难民营和社福中心的工作人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保证弱势群体的利益。

其实,他们执行的是上帝在很久以前就提出的方针。在利未记19章,摩西吩咐以色列的农夫和葡萄园主在收割时,要在田里留一点农作物,好让穷人和寄居人有东西可吃(利未记19章9-10节)。

同样的,我们也可以照顾那些软弱和贫穷的人。不论是教师鼓励内向的学生可以放开一点;同事间互相帮助;囚犯保护刚入狱的人,或者父母关注自己的孩子,我们都能藉由帮助他人来荣耀上帝。

在我们困难时,上帝曾赐下恩典帮助我们。如今,愿我们所得到的恩典,激励我们向其他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

天父,让我能看见那些在生活中挣扎的人们。
他们有的缺衣少食,有的没有爱、没有希望。
让我找到帮助他们的方式,让他们能得到關爱。
让我透过服侍他们来服事祢。

帮助他人就是服事上帝。


全年读经:
耶利米哀歌3-5章 希伯来书10章19-39节


灵命日粮:一片拼图

读经: 哥林多前书12章12-27节


上帝随自己的意思把肢体俱各安排在身上了。 —哥林多前书12章18节


在克莉丝蒂的生日派对上,寿星反而给在场的每个人送了一份礼物。她亲自为每一个人写了一张纸条,表达了我们在她生命里的意义,还说上帝所造的我们独一无二,以示鼓励。每张纸条还附带了一片拼图,藉此提醒我们,在上帝计划的大拼图里,我们每个人都是里面的一小片,都是独特的,都很重要。

这个经历使我能用新的眼光来阅读哥林多前书12章。使徒保罗把教会──上帝的肢体,和人的身体相比较。就如同人的身体有四肢和五官一样,它们都是身体的一部分。在教会里没有一位基督徒可以宣称自己是独立的肢体,或者告诉哪个肢体他是多馀的(哥林多前书12章12-17节),因为「上帝随自己的意思把肢体俱各安排在身上了」(哥林多前书12章18节)。

当看到别人和自己有不同的恩赐,并更引人注目时,我们很容易觉得自己微不足道。然而,上帝要我们以祂的眼光来审视自己,在祂眼中,我们的受造独一无二,倍受重视。

你是大拼图中的一小片,少了你,拼图就无法完成。上帝给你恩赐,让你成为上帝肢体中重要的一部分,好让祂得着荣耀。

主啊,帮助我不要和弟兄姐妹攀比,
让我一心成为祢要的样式。
帮助我用祢所赐的恩赐,
今天就去祝福他人。

生命乃上帝所赐,当以生命荣耀祂。


全年读经:
耶利米哀歌1-2章 希伯来书10章1-18节


灵命日粮:羞愧难堪

读经: 约翰福音8章1-11节


耶稣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 —约翰福音8章11节


警车的灯光闪烁,原来有一位司机因违规被警察拦下来了。当警察拿着罚单走回警车时,我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位女司机无助地坐在方向盘后面,脸上布满羞愧的表情。有行人路过时,她会试着用手遮住脸,生怕有人认出她。她的行为提醒我:当我们不当的行为举止被揭发时,有多么难堪。

圣经记载,一名有罪的妇女,因她不道德的行为而被带到耶稣面前。群众不仅围观,还纷纷谴责她,要求定她的罪。虽然耶稣是唯一有资格定这位妇人罪行的,但祂却表现出怜悯。在打发指控妇人的人们离开之后,耶稣对她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约翰福音8章11节)。耶稣不定这妇人的罪,让我们看到祂的怜悯,也提醒我们上帝的饶恕恩典;祂吩咐那个妇人不要再犯罪,让我们看到,祂渴望我们能喜乐地生活在祂的恩典之中。透过这两个因素,我们能看到:当我们犯罪和失败时,基督对我们的关心有多深切。

即使是在我们失败时,感到羞愧的时候,我们都能向上帝呼求,并且经历祂的恩典,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啊!

奇异恩典,何等甘甜,
我罪已得赦免;
前我失丧,今被寻回,
瞎眼今得看见。
Newton
困难重重道路坎坷,唯主恩典能够助我。


全年读经:
耶利米书51-52章 希伯来书9章


灵命日粮:灾难日记

读经: 耶利米哀歌3章19-33节


祂的怜悯不致断绝。每早晨这都是新的。祢的诚实极其广大! —耶利米哀歌3章22-23节


神学家孔嘉(Yves Congar)十岁的那年,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军侵占了他所居住的法国小镇。孔嘉的妈妈鼓励儿子写日记,结果他以叙述和速写的方式,把德军占领自己家乡时所发生的事情记录了下来。他透过孩子的眼光,在日记中纪录了那个灾难的世界。在那段时间里,他耳闻目睹的事对他的生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让他觉得上帝正呼召他带人信主。

几千年以前,先知耶利米也亲眼见证了古巴比伦入侵耶路撒冷的情景。他把自己看见的写在「日记」──耶利米哀歌之中。尽管景况令人沮丧,这位先知在上帝那里找到了盼望。他写道:「我们不至消灭,是出于耶和华诸般的慈爱,是因祂的怜悯不致断绝。每早晨这都是新的。袮的诚实极其广大!」(耶利米哀歌3章22-23节)

有时候,我们感觉到灾难压顶,四面楚歌,但是这些情况终会结束。就像耶利米一样,回想天父的信实和供应,会给我们持续的盼望。上帝的怜悯每日更新,祂的信实何等广大!

祢信实何广大!祢信实何广大!
清晨复清晨,更经历主恩;
我所需用祢恩手丰富预备,
祢信实何广大,显在我身。
Chisholm
我们有盼望,因为上帝是信实的。


全年读经:
耶利米书50章 希伯来书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