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灵命日粮:我是谁?

读经: 罗马书5章6-10节


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上帝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马书5章8节


罗伯特·托德·林肯一直活在父亲巨大的光环之下,他父亲就是受人敬爱的林肯总统。在他父亲去世很久之后,罗伯特的身份依然只被人视为林肯总统的儿子。他的一位好友写道,罗伯特常说:“没有人想要我担任战争部长,他们想要的是亚伯拉罕·林肯的儿子;没有人想要我担任驻英公使,他们想要的是亚伯拉罕·林肯的儿子;没有人想要我担任普尔曼公司的总裁,他们想要的是亚伯拉罕·林肯的儿子。”

这种挫败感并不仅限于名人之子,我们都熟悉这种自身价值不被重视的感觉。然而,上帝对我们的大爱已经显明了你我是何等宝贵。

使徒保罗指出,我们原是活在罪恶中的罪人,但因基督的牺牲而有了新的身份。保罗写道:“因我们还软弱的时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为罪人死”(罗马书5章6节)。即使在我们最糟糕的时候,上帝就已经爱我们了!保罗说:“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上帝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8节)。上帝重视我们,甚至让祂的儿子代替我们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我们是谁?我们是上帝所爱的儿女。今生得此身份,夫复何求?

柯贝尔

你何时曾活在某人的光环下而感到失落?
你如何藉此领悟上帝对你的重视?
天父,我感谢祢,因为不论我是谁,
或是一个怎样的人,祢总是爱我,饶恕我。


全年读经:
诗篇81-83篇;罗马书11章19-36节


灵命日粮:我们一生的上帝

读经: 以赛亚书46章4-7节


直到你们年老,我仍这样;直到你们发白,我仍怀搋。—以赛亚书46章4节


在第一次手术失败之后,琼慧的医生告诉她需要在五周内,到另一间医院再动一次手术。随着时间流逝,他们的焦虑与日俱增。琼慧和丈夫都已届高龄,家人都住得很远。他们需要开车前往一个陌生的城市,办理复杂的住院手续,还需要适应另一位专科医师。

这些状况似乎让他们难以应付,但上帝看顾他们。上帝赐给他们智慧:在旅途中,车上的导航系统虽然发生故障,但他们仍然准时抵达,因为他们带了纸本地图。上帝为他们提供帮助:在医院里,有一位牧师与他们一同祷告,并在当天稍晚协助他们。在手术后,琼慧收到了手术成功的好消息。

虽然我们不会总是经历医治或拯救,但上帝是信实的,祂总是亲近软弱的人──不论是年轻人,老年人还是其他弱势群体。早在数千年前,当以色列人被掳到巴比伦,欲振乏力时,先知以赛亚提醒众人,每个人从一出生就蒙上帝保守,并且上帝会一直持续看顾。上帝透过先知宣称:“直到你们年老,我仍这样;直到你们发白,我仍怀搋。”(以赛亚书46章4节)

在我们最需要上帝的时候,祂不会抛弃我们。上帝能供应我们的需要,并且提醒我们,你我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祂都与我们同在。祂是我们一生的上帝。

史珍妮

在你软弱的时候,上帝如何扶持你?
上帝会如何透过你去帮助别人?
亲爱的上帝,祢是美善且值得信赖的,
当我经历风雨飘摇时,请帮助我倚靠祢。


全年读经:
诗篇79-80篇;罗马书11章1-18节


灵命日粮:不怕麻烦

读经: 马太福音12章9-14节


人比羊何等贵重呢!—马太福音12章12节


一天,一位六年级的女学生发现一位男同学用一把小剃刀割伤自己的手臂。为了不让男同学继续伤害自己,她拿走对方的剃刀然后扔掉。但没想到,她没有受到表扬,反而被令停学十天。为什么呢?因她曾经持有那把剃刀,虽然只是很短的时间,但这在学校是不被允许的。有人问她,如果早知如此,是否还会这样做,她回答:“即使我因此遇到麻烦……我还是会这么做。”这个女孩试图帮助别人,却给自己带来麻烦(还好她的停学处分后来被撤销)。我不禁联想到,耶稣为要救人,也让自己惹上麻烦,冒犯当时的宗教领袖。

马太福音12章记载,耶稣医治了一个手臂萎缩的人,但法利赛人认为,在安息日医病违反了他们的规条。耶稣却告诉他们,如果在安息日,上帝的子民可以救那些面临危险的牲畜,那么“人比羊何等贵重呢!”(12节)因耶稣是安息日的主,所以祂可以规定在安息日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6-8节)。即使耶稣知道医治这人会冒犯宗教领袖,祂还是使那人的手完全复原(13-14节)。

有时候,基督徒为了帮助有需要的人,可能也会遇上麻烦,但我们无需害怕,因为虽然会让有些人不开心,却是做荣耀上帝的事。当上帝引导我们去做该做的事时,我们就当效法耶稣,表明人比规条,仪式更重要。

魏马文

你要如何以恩慈待人?
为什么你应该为了上帝而不怕麻烦?
主耶稣,帮助我重视人胜于规条,爱人而不受限制。


全年读经:
诗篇77-78篇;罗马书10章


灵命日粮:在耶稣里合一

读经: 加拉太书3章23-29节


并不分犹太人,希腊人,自主的,为奴的。—加拉太书3章28节


商业分析师法兰西斯·埃文斯(Francis Evans)曾研究125位保险业务员,想找出他们成功的原因。结果令人惊讶,能力并非最重要的因素。相反地,他发现客户常会向有相同政治立场,教育背景,甚至身高相近的业务员购买保险。学者称之为同质偏好,即人会倾向于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

同质偏好也会出现在生活其他方面,例如我们倾向与自己相近的人结婚或交朋友。虽然这很自然,但若过度放任这种偏好,也可能带来破坏。当我们都只喜欢“同类人”,就可能因种族,政治或经济因素而造成社会分裂。

在公元1世纪,犹太人只跟犹太人一起,希腊人只跟希腊人交往,富人与穷人壁垒分明。但在罗马书16章1-16节,保罗却提到罗马教会中的百基拉和亚居拉(犹太人),以拜尼土(希腊人),非比(“帮助许多人”,可能很富有)和非罗罗古(常见的奴隶名字)。这群如此迥异的人为何能聚在一起?答案是耶稣,在祂里面“并不分犹太人,希腊人,自主的,为奴的”(加拉太书3章28节)。

我们自然都会想和自己相似的人一起生活,工作,上教堂,但耶稣却鼓励我们超越同质偏好。在这因各种因素而分裂的世界里,祂使我们这群不同的人联成一体,在祂里面成为一家人。

霍薛顿

你如何积极接触那些与你不同的人?
你要如何融合不同族群,不同经济条件的人?
在基督里,上帝将我们招聚在一起。欢迎点击连结:
阅读八月主题文章
耶稣,我赞美祢,因祢使我们分裂的世界得以联合。


全年读经:
诗篇74-76篇;罗马书9章16-3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