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灵命日粮:靠左行

读经:加拉太书5章1-14节 

我在美国长大,由于美国的车辆都是靠右行驶,所以我一直认为,有些国家的车辆靠着马路的左侧行驶,是一件有趣的事。后来,当我在英国时,透过一位伦敦导游的解释,才知道他们靠左行驶的缘由。原来在1800年代,英国的行人及马车都使用同一条道路,人车并不分道。当马车走在路的右侧时,马车夫以右手扬起的马鞭,有时会伤及走在旁边的行人。为了解决这项安全顾虑,所以便设立一条法令,要求所有的马车都要走在路的左侧,这样就能顾及行人的安全了。

正如这项交通法令是为了保护我们,使我们受益,上帝的命令也是如此。祂爱我们,祂所吩咐的诫命都是为了使我们得益处。保罗写道:「弟兄们,你们蒙召是要得自由,只是不可将你们的自由当作放纵情欲的机会,总要用爱心互相服事。因为全律法都包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了。」(加 [....]

灵命日粮:被爱而爱

读经:申命记10章12-22节 

神学家潘霍华生活在希特勒政权的德国,对他来说,每天都可能有生命的危险,但是他却没有离开。我猜想,他和使徒保罗有同样的观点,虽盼望天家,却愿意留在需要他的地方,因那是上帝的心意(腓立比书1章21节)。因此,潘霍华选择留在那里,以牧师的身分聚集众人暗中敬拜,反抗希特勒的恶权。

虽然每天都危机四伏,潘霍华仍执笔撰写《团契生活》一书,内容提到把接待他人当作一种服事。无论是在修道院里生活和工作,或是在监狱里,他都以身作则活出这样的原则。潘霍华认为,每一餐饭、每一件事、每一段对话,都是向他人彰显基督的机会,即便在重大的压力之下也当如此行。

申命记里记载:上帝吩咐离开埃及的以色列人,要效法祂怜爱并接待寄居者与寡妇,正如上帝当初照顾以色列人一样(10章18-19节;出埃及记 [....]

灵命日粮:超越自我

读经:哥林多后书3章7-18节 

我有个朋友,几乎在每件事上都比我强,他比我聪明,考虑更周详,还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好书,甚至高尔夫球都打得比我好。和他在一起,敦促我要做得更好,成为更优秀、更有思想的人。他在各方面的优秀表现成为我的目标,激励我更加努力,追求卓越。

这件事也带出了一项属灵的原则:花时间阅读上帝的话语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让我们能与主基督亲近,时时与祂同行。当我读到耶稣无条件地爱我们,这催逼我爱人不求回报。当我看到祂赐怜悯与白白的恩典给我们这些不配的人,使我对自己无法饶恕他人,以及想要寻求报复的心感到羞愧。

我发现自己渐渐成为更懂得感恩的人,虽然我因罪而蒙羞,主却为我披上全然公义的外袍,穿戴祂的荣美。祂奇妙的作为和无比的智慧激励我、改变我。每当来到主的面前,我就看到自己的不足,促使 [....]

灵命日粮:修复关系

读经:腓立比书4章1-5节 

最近,我和先生刚搬进我们的新房子。有人在我们家门前的走道上放了一大盒的草莓,那人还留了张纸条,希望我们能与邻居一同分享。他是一番好意,但是在我们还未到家前,有几个孩子发现了那盒草莓,并在我们白色房子的门前打起了草莓仗。当我们回到家时,看见几个认识的孩子躲在篱笆后鬼鬼祟祟地张望,他们「回到犯罪现场」,要察看我们如何收拾残局。我们可以自行清理,但是为了修复彼此的关系,我们认为有必要与他们谈一谈,并且要他们一起帮忙清理善后。

紧张的人际关系也会造成混乱,这正是腓立比教会的情况。两位忠心的仆人,友阿蝶和循都基,产生强烈分歧的意见,因此,使徒保罗写信给教会,鼓励她们解决问题,在主里同心(腓立比书4章2节)。他还要求别人以谦让的心和她们一起处理问题。他写道:「我也求你这真实同负一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