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灵命日粮:不仅生存

读经:帖撒罗尼迦前书2章17节-3章7节 

在1937年4月,墨索里尼军队的入侵,迫使在华拉武地区服事的宣教士必须逃离衣索比亚。宣教士离开,留下了48位刚归主的初信者。这些信徒只有马可福音可以帮助他们的灵命成长,也几乎没有人懂得阅读。但当这些宣教士四年后回到这里的时候,这个教会不仅仍然存在,还增长到一万人!

当使徒保罗被迫离开帖撒罗尼迦时(使徒行传17章1-10节),他渴望知道自己留下的这一小群基督徒是否还持守信仰(帖撒罗尼迦前书2章17节)。但后来提摩太探访帖撒罗尼迦教会,他回到雅典告诉保罗关于他们的「信心和爱心」(3章6节)。他们已成为马其顿和亚该亚附近地区信徒的「榜样」(1章8节)。

保罗从来没有将他宣教的人数增长归功于自己或别人,而是将这一切归功于上帝。他写道:「我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惟有上 [....]

灵命日粮:邻居无藩篱

读经:使徒行传2章41-47节 

我家院子的篱笆开始有些损坏了,我和我先生卡尔决定,在它坍塌之前将它拆除。拆除的过程很容易,我们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就把它拆掉了。数周后,卡尔在庭院里耙树叶,一位正在遛狗的女士路过,停下来告诉我们她的想法:「你们的院子拆掉篱笆后看起来舒服多了。况且,我从来不喜欢篱笆。」她解释道,她喜欢社区有凝聚力,人与人之间没有隔阂。

虽然有时篱笆的存在是有必要的,但绝对不是要让我们与邻居产生隔阂。因此,我理解邻居的感受,明白她渴望邻舍间有友好的互动。我的教会每周也有群体小组,帮助彼此建立关系,以及在与主同行的路上互相勉励。初代教会每天都在圣殿里聚会(使徒行传2章44、46节),当他们彼此团契、一起祷告的时候,他们的心便合而为一。若遇到了生命中的挣扎,会有同伴扶起他们(传道书4章10节)。< [....]

每日旅程:想要痊愈?

读经:约翰福音5章1-8节

耶稣看见他躺着,知道他病了许久,就问他说:「你要痊愈吗?」(约翰福音5章6节)

有一次,耶稣遇到一个残疾了38年的人,看到他躺在耶路撒冷的一个水池旁,耶稣就问他,「你想要痊愈吗?」(约翰福音5章6节)

乍听之下,这好像是个很奇怪的问题。那个人当然想要痊愈了,他已经瘸了几十年了!然而,当耶稣问这个问题的时候,祂知道有时和痊愈比起来,人们倾向停滞在伤残和破碎的光景中。 讽刺的是,对某些人来说,从过去破败的光景到自我的重塑,这个过程似乎很可怕。尽管过去生命的创伤给他们带来伤害,禁锢了他们的心灵,但是毕竟,他们已经习惯在这样的光景中生活了。

任何人只要习惯了生活在这种破败的光景中,就很害怕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这就是所谓的「想……一成不变」。这个术语过去常常用来比喻囚犯的情景,一旦他们有机会获得假释或重获自由,他们就会挣扎着要生活在「真实的世界」中。因为无法适应高墙外的生活,有些前囚犯会再次犯罪,以便重返监狱,继续过那种他们已习惯了的生活。

这种思维模式,与当初上帝施行神迹奇事拯救以色列人脱离埃及人的苦境,如出一辙。这些人所熟知的生活模式就是过被奴役的生活,当他们过了几天自由日子时,一旦碰上了困难,他们就希望能重回埃及(出埃及记16章1-3节)。因为,他们觉得在旷野中跟随上帝向着应许之地前进,可能是太冒险。而他们还没有准备好要「痊愈」。

上帝可以使人痊愈,祂每天都在施行拯救,但是我们需要明白这段旅途并不平坦。许多时候,我们需要舍弃我们的旧习,奔向新的方向(约翰福音5章8节)。———杰弗 · 奥森

相关经文:
他医好伤心的人,裹好他们的伤处。(诗篇147篇3节)

问题思考:
你会怎样回答耶稣「你想要痊愈吗?」的问题。在你的生命中,你是否也不愿丢弃一些会阻止你「痊愈」的习惯?

灵命日粮:启程

读经:彼得后书1章5-11节 

在81年前的今天,一个9岁的男孩向耶稣祷告,请求祂成为他的救主。男孩的母亲在一本纪念册中写下:「克莱尔今天有了一个新的开始。」

克莱尔就是我的爸爸,至今他已经与基督同行了80年。他把自己决定跟随耶稣的这一天,在日历上标记为启程的日子。灵命成长是持续一生的过程,而非一个单次事件。究竟一个初信者该如何建立他的信心,并持续成长呢?以下是我这些年来从我爸爸身上观察到的一些例子。

他定时读经以增进自己对上帝的认识,并且让祷告成为他每天生活的一部分(历代志上16章11节;帖撒罗尼迦前书5章17节)。读经和祷告帮助我们日益亲近上帝,抵挡试探(诗篇119篇11节;马太福音26章41节;以弗所书6章11节;提摩太后书3章16-17节;彼得前书2章2节)。当爸爸靠着信心并顺服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