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灵命日粮:重生复兴

读经:约翰福音12章23-26节 

我们都知道李奥纳多·达文西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他才华卓越,横跨多个学术研究和艺术领域,缔造了非凡成就。然而,达文西曾在日记中写道:“我们过着悲惨的日子,哀哉,我们死后不会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任何关于我们的记忆。”

达文西说:“我以为我一直在学习怎样活,其实我是在学习怎样死。”也许他还不知道,这番领悟已接近真理了。唯有经历死亡,才能得到生命。耶稣光荣地进入耶路撒冷(现今的棕枝主日;参阅约翰福音12章12-19节),过后祂说:“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24节)。耶稣说的这番话是指祂将受死,但也可延伸至我们每一个人,因“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25节)。

< [....]

灵命日粮:慷慨的爱

读经:彼得前书2章11-12节 

飞机上邻座的乘客告诉我,她没有宗教信仰,但却移民到了一个很多基督徒居住的城镇。当她提及大部分的邻居都上教堂时,我问她有什么经历。她说自己永远无法回报他们的慷慨。当她带着行动不便的父亲来到这新的家园时,邻居们在她家门外修建一条坡道方便轮椅出入,还捐赠一张医疗床和医疗保健用品给他们。她说:“如果成为基督徒能使人变得如此善良,那么每个人都应该成为基督徒。”

她所说的正是耶稣所期盼的!耶稣嘱咐门徒:“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马太福音5章16节)。使徒彼得听从基督的教导,劝勉众信徒:“你们在外邦人中,应当品行端正,叫那些毁谤你们是作恶的,因看见你们的好行为,……归荣耀给上帝。”(彼得前书2章12节)

[....]

灵命日粮:付诸行动的爱

读经:约翰一书3章16-18节 

什么原因会促使一个人去帮助竞争对手呢?对美国威斯康辛州的餐馆老板阿多夫(Adolfo)而言,这是一个鼓励当地其他餐馆业主的机会。在疫情期间,许多当地的餐馆因为防止病毒传播的措施而经营困难。阿多夫也亲身经历了在疫情期间餐馆所面临的挑战,但他有幸得到另一家当地企业的协助和鼓励,渡过了难关。于是,阿多夫自掏腰包,购买了2,000美元其他餐馆的用餐券,送给自己的顾客,让他们到社区内的其他餐馆使用。这种爱的表现不仅是在言语上,也是在行动上。

耶稣愿意为世人舍命,展示出爱的终极表现(约翰一书3章16节)。因此,使徒约翰鼓励信徒踏出下一步,把爱付诸行动。对约翰而言,“为弟兄舍命”(16节),意味着展现出耶稣所示范的那种爱。这样的爱通常表现在每一天的实际行动中,例如分享物质财 [....]

灵命日粮:倚靠祂帮助人

读经:以赛亚书58章6-12节 

住在哥本哈根的奥莱·卡索(Ole Kassow)喜欢骑脚踏车。一天早上,他看见一个老人带着助行架独自坐在公园里,忽然他灵光一闪:何不让老人享受乘坐脚踏车的乐趣呢?于是,在一个晴天,他骑着租来的三轮脚踏车到一间养老院,邀请院中的老人搭乘。一名职员和一位老人成为了“骑行不分年龄”(Cycling Without Age)的首批乘客,让他倍感高兴。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奥莱的这项计划帮助许多怀念骑脚踏车的老人得偿所愿。受惠的老人多达57万5千人,总搭乘次数约为250万次。他们去哪里呢?他们去探望朋友,享用冰淇淋甜筒,感受清风拂面的惬意。有些参与者表示,乘坐脚踏车使他们睡得好,吃得香,并且感到不那么孤单。

此举体现了上帝对祂子民所说的话:“要给饥饿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