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灵命日粮:为主作见证

读经:约翰一书1章1-4节 

美国林肯总统的儿子罗伯特·托德·林肯见证了三起重大事件,在他父亲被暗杀,以及詹姆斯总统和威廉·麦金莱总统遇刺时,他都身在现场。

但使徒约翰却是见证了历史上四起最关键的事件,包括与耶稣共进最后的晚餐,基督在客西马尼园的忧伤祷告,以及祂的受难与复活。约翰知道,这些事情发生时他都在现场的最终原因,是要让他为此作见证。约翰福音21章24节记载:“为这些事作见证,并且记载这些事的就是这门徒。我们也知道他的见证是真的。”

约翰在他的书信中重申了这一点。他写道﹕“论到从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们所听见,所看见,亲眼看过,亲手摸过的”(约翰一书1章1节)。约翰觉得自己有不可推诿的责任,必须与人分享他亲眼见到耶稣的一言一行。为什么呢?他说﹕“我们把所看见所听见的 [....]

灵命日粮:选择很重要

读经:创世记39章1-12节 

在纽泽西州,一名游泳教练目睹一辆车子正沉入纽华克湾,又听到司机大喊:“我不会游泳!”当时这辆车正快速没入浑浊的河水之中。就在岸上挤满围观群众时,安东尼奔向岸边礁石,取下身上的义肢,跳入水中,把这位68岁的男子平安救上岸。还好安东尼毅然采取行动,这人才能获救。

我们所做的抉择事关重大。看看族长雅各,他有许多儿子,却公然偏爱17岁的儿子约瑟,甚至愚蠢地为他做一件“彩衣”(创世记37章3节)。结果呢?约瑟的哥哥们憎恨他(4节),时机一到便将他卖为奴隶(28节)。然而,正因约瑟被卖到埃及,上帝便使用他,在长达七年的饥荒中,留存雅各全家和其他许多人的性命,虽然约瑟的哥哥们原意是要害他(参阅50章20节)。而引发这一连串事件的关键,就在于约瑟的一个抉择。他为了做个诚实正直 [....]

灵命日粮:保持联系

读经:马太福音6章5-9节 

麦德琳‧兰歌(Madeleine L’Engle)已经养成习惯,每周打一通电话给她的母亲。后来母亲日渐年迈,这位广受喜爱的灵修作家就更常打电话给她,麦德琳说:“我只是想保持联络。”同样地,麦德琳也喜欢她的子女以电话来维系彼此的关系。有时通话时间很长,因讨论重大问题需要解答;有时单单只是拨个电话,确认号码没换也就够了。正如麦德琳在她的一本书中(Walking on Water)提到:“孩子和父母保持联系是件好事;同样地,我们身为天父的儿女,与天父保持联系也是件美好的事。”

许多人都很熟悉马太福音6章9-13节的主祷文,但前一段经文其实也很重要,因它为接下来的祷词定了大方向。这段经文指出祷告不是为了夸耀自己,“故意叫人看见”(5节)。祷告不在于内容长短,而且“话多 [....]

灵命日粮:听见了!

读经:诗篇116篇1-7节 

在1910年,查尔斯‧瑞柏曼和乔治‧兰荪特在合著的《物理》一书中提出了一个问题:“当一棵树在寂静的森林中倒下时,若附近没有任何动物听见,那么它究竟有没有发出声音呢?”多年来,这个问题引发许多关于声音,感知与存在的哲学与科学论辩,直到如今尚无定论。

一天晚上,我陷入寂寞忧伤,深受一个从未与任何人分享的烦恼所困扰,那时我想到了那个哲学问题。我自问:如果没有任何人听见我的呼求,那么上帝听见了吗?

撰写诗篇116篇的诗人在面临死亡威胁,感到心灰意冷时,或许也感到被遗弃,因此他向上帝呼求,因知道上帝正在聆听也必帮助他。诗人写道:“祂听了我的声音和我的恳求。祂既向我侧耳”(1-2节)。即使无人知晓你我内心的痛苦,但上帝都知道;就算没人听见你我的呼求,但上帝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