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灵命日粮:真正的盼望

读经:彼得前书1章3-9节 

在1960年代初期,美国举国上下都对未来充满盼望,觉得前景一片光明。年轻的总统肯尼迪(John F. Kennedy)提出了“新疆界”,“和平工作团”,以及登陆月球的计划。蓬勃发展的经济,使许多人期盼未来的好时光能持续不断。但不久后越战升温,国内局势动荡,肯尼迪遭人暗杀,而原本乐观的社会所接受的一些常态,也就此瓦解。持乐观主义并不足以面对现况,随之而来的是盼望的幻灭。

接着,在1967年,改革宗神学家于尔根 · 莫特曼(Jürgen Moltmann)在其著作《盼望神学》(A Theology of Hope)中提出了更清晰的观点。我们所走的道路,并不是乐观主义,而是盼望之路,两者截然不同。莫特曼认为,乐观主义取决于当下的环境,但盼望却是奠基于上帝的信实,而不受处境左右。 [....]

灵命日粮:应对分歧

读经:歌罗西书3章12-14节 

知名的社交媒体推特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全世界的人都能用简短的文字来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是,近年来这种互动模式越来越复杂,因人们开始将推特作为抨击他人的工具,斥责那些与自己持不同立场或生活方式的人。无论何时,只要登入这个平台,你就能看到至少有一个人的推文形成了热门话题。点击这个人的名字,你就会看见数百万人针对任何有争议性的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我们学会了公开批评各种事情,从人们的信仰到他们的穿衣风格。但事实上,这种批判且没有爱心的态度,并不符合上帝在基督里呼召我们成为信徒的身分。有时我们确实需要应对各种分歧,但圣经提醒我们,身为信徒应当常存“怜悯,恩慈,谦虚,温柔,忍耐的心”(歌罗西书3章12节)。就算面对仇敌也不要严厉地批评论断,相反地,上帝敦促我们,“倘若这人与那人有嫌隙, [....]

灵命日粮:回到基本原则

读经:以西结书45章9-10,17-20节 

人们在新年立下的誓愿似乎总是无法实现。因此,有些人以嘲弄的方式,提出一些应该可以实现的新年誓言,例如:停车等红灯时,向其他驾驶员挥手致意;报名参加马拉松,但弃权不跑;停止拖延习惯,但从明天才开始;不靠手机而迷路;与所有在社群网站发布健身心得的人删除好友关系。

不过,新的开始这个概念可以是件很严肃的事。流亡在外的犹大百姓迫切需要新的开始。他们将要被掳七十年,在刚度过前二十年时,上帝就藉着先知以西结鼓励犹大百姓,应许他们说:“我要使雅各被掳的人归回。”(以西结书39章25节)

但犹大百姓首先要回到基本原则,也就是遵行上帝在八百年前赐给摩西的律例典章,这包括在犹太人的新年举行盛宴,这场盛宴从初春开始(45章18节)。上帝设立不同节期的主要目的,是提醒犹大百姓记得祂 [....]

灵命日粮:坚定信心

读经:马太福音7章24-27节 

美国密西根州的银湖滩沙丘是个冲沙胜地,但北岸高耸的沙丘却使附近的房屋面临被流沙淹没的危险。尽管居民们试着将部分沙堆运走以保护自己的住家,但他们还是无助地眼看着自己精心建造的房屋被沙掩埋。在监督最近刚被摧毁的小屋清理工作时,当地的一名警长确认了这是不可避免的结果。不管居民们多么努力,但这些可以防堵潮水入侵的沙丘极不稳定,其所带来的危害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它没有稳固的地基。

耶稣知道在沙土上盖房子是白费工夫的。在警告门徒提防假先知后,耶稣确切地告诉他们,出于爱的顺服能显出智慧(马太福音7章15-23节)。祂说凡听见祂的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24节)。然而听见上帝的话语却选择不去行的,“好比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26节)。

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