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灵命日粮:上帝的产业

读经:彼得前书2章4-10节 

想像在雄伟的宫殿里,一位伟大的君王坐在宝座上,身边围绕着许多服侍他的仆人和侍卫,个个都态度恭敬,尽力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在这位君王的脚边有一个箱子,他不时俯下身子,伸手翻动里面的物件。里面是什么呢?全都是他特别喜爱的珠宝,金子和宝石。这个箱子装了君王的宝物,是带给他极大快乐的特别珍藏。你能在脑海中看到这样的画面吗?

宝物的希伯来文是segulah,意思是“特别的产业或贵重的财产”。这个字曾出现在出埃及记19章5节,申命记7章6节和诗篇135篇4节,中文圣经直接翻译为“上帝的子民”,在旧约都是指以色列民。在新约,使徒彼得也提到相同的概念,他写道“⋯⋯上帝的子民;从前未曾蒙怜恤,现在却蒙了怜恤”(彼得前书2章10节),他指的就不再只是以色列民。换句话说,彼得在这 [....]

灵命日粮:谈论上帝

读经:申命记11章13-21节 

美国巴拿研究中心(Barna Group)于2018年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美国人并不喜欢谈论上帝。只有7%的美国人表示会常常谈论属灵方面的事,即使是固定参加教会聚会的基督徒也是如此。在这些人当中,只有13%的人表示每星期都会谈论一次与信仰有关的事。

愈来愈少人谈论与信仰相关的话题,这应该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因为谈论上帝或许会有风险。无论是由于两极化的政治气候,担心意见不合会破坏关系,或者因为讲到信仰可能需要你改变生活方式,都会让人感到谈论上帝是个高风险的话题。

但申命记记载,在上帝的子民所领受的命令中,谈论上帝是每日生活的一部分,是正常不过的话题。以色列民要背诵上帝的话语,并放在他们容易看到的地方,还要与儿女们谈论上帝所赐使人得生命的律 [....]

灵命日粮:得谁赞许?

读经:帖撒罗尼迦前书2章1-4节 

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Giuseppe Verdi,1813-1901年)年轻时,凭着一股要得人赞许的渴望而迈向成功。一位美国圣经学者写道:“当威尔第所撰写的首部歌剧在佛罗伦斯上演时,他站在舞台边一个角落里,紧盯着在观众席中伟大的作曲家罗西尼(Rossini)的表情。对威尔第来说,大厅里的其他人为他欢呼喝采或冷嘲热讽都不重要,他想要的只是这位音乐大师赞许的笑容。”

我们想要得到谁的赞许呢?是父母,老板或是挚爱?对保罗而言,只有一个答案。他写道:“但上帝既然验中了我们,把福音托付我们,我们就照样讲,不是要讨人喜欢,乃是要讨那察验我们心的上帝喜欢。”(帖撒罗尼迦前书2章4节)

寻求上帝的赞许是什么意思呢?这至少包括两件事。首先是不再渴望别人的掌声,另外 [....]

灵命日粮:大儿子

读经:路加福音15章11-13,17-24节 

灵修作家卢云(Henri Nouwen)回忆他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参观一间博物馆时,花了数个小时仔细观看并深思荷兰画家林布兰(Rembrandt)的画作《浪子回头》。从早晨到下午,四周窗户透进来的阳光强弱不同,随着光影的变化,卢云从这幅画作中似乎看到了更多不同的画作,而每一幅都流露出父亲对浪子的爱。

卢云描述,大约在下午四点钟时,画中在暗影底下的人物也显得较为突出。其一是心中愤愤不平的大儿子,因父亲竟如此隆重地欢迎浪荡的弟弟回家。毕竟,这个弟弟挥霍这么多家财,而且在过程中还让家人伤心难过,使家族蒙羞(路加福音15章28-30节)。

大儿子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弟弟,令人联想到听耶稣讲这个比喻的宗教领袖,他们在背地里议论耶稣接待罪人(1-2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