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个值得朋友信赖的倾听者?

作者:Janel Breitenstein

翻译:Anna,中国

 

午饭过后,我和朋友站在路边,正准备去开各自的车,这时我的朋友向我透漏了一些很难启齿的事,这些事在那个场合说出来挺尴尬。我在准备离开前意识到她可能也会有同感。

我觉得我之后说的几句话很让她惊讶。“嘿,谢谢你给我分享这些。我知道这可能会让你有点一丝不挂的感觉。但是谢谢你能信任我来保守你的秘密。我们一起为此祷告。”

她盯着我,然后说:“当你需要的时候,希望我也能成为那个为你保守秘密的人。”

这样说出来让对方听到很重要。我们都清楚基督徒有时候多让人害怕,即便对于同是基督徒的我们来说,也是如此。虽然嘴上说“坦诚相待”和“真实的分享”很容易,但真正做到却不容易。

然而建立诚实的关系是上帝对我们的心意。

罗马书15章7节告诉我们要像耶稣那样去欢迎和接纳他人。我看到整本圣经都在传递这样的信息,“我会以你原本的样子来接纳你。在你疲于应付、精疲力竭的时候我给你安息。你会被不配得的慈爱包围和吸引。”

圣灵提醒我,要彼此认罪,好使我能够被医治(雅各书5章16节),并且我们要用爱心互相宽容(以弗所书4章2节)。看到这之间的联系了吗? 我们既在寻找能信任的肢体……也在努力成为那个值得被信任的人。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成为那个值得被信任的倾听者呢?

真理 #1:成为一个为人遮羞的人。

这要看我们如何回应那些与我们意见相左、甚至冒犯我们的人(即使那个人是我们的好朋友或亲人也不例外)。我知道有人会想:如果他们认为我喝玛格丽特酒是罪,那么可以想像他们会如何论断我的同性吸引倾向。

很明显上帝不会对真理打折扣。耶稣对法利赛人的评价直言不讳,说他们是毒蛇的种类。耶稣对这些人批评严苛,因为他们自义。

当然讨论不同的观点或者指出错误的地方是可以的,但是在这种情形下,我们是否能够在自己心中察觉到一丝优越感呢?——那种自己绝不会犯这种错误的优越感?

诋毁他人品格、痛斥某一类人,或者匆匆对他人的动机做出判断——这些都很严重。因为我们在营造一种氛围,让人觉得哪些人可以被接纳,哪些人不可以。

羞耻会让人想要寻找遮盖。耶稣背负了我们的羞耻,所以我们不再被羞耻感捆绑。在我眼中,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就是能够遮盖别人羞耻的人。

就连以弗所书4章29节也表达了相同的信息: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

真理 #2:不说客套话

几年前,我在听一个报告。当时有人去世了,我们的青年领袖给我们建议如何去安慰死者的家人,其中一条忠告我记忆犹新:不要告诉他们这是上帝的旨意。

也许当时的我还不够成熟,因为我不理解为什么不可以这么说,但是以弗所书4章15节道出了原因:用爱心说诚实话。

就连上帝也会以每个人当时的处境来启示真理。对于夏甲,祂是看顾人的上帝。对于以利亚,上帝是一个微小的声音。对于摩西,上帝是被火烧着却没有烧毁的荆棘。

因为真理没有爱就不是完全的真理(就像爱没有真理就不是完全的爱一样)。

遗憾的是,不合时宜地引用的圣经经文、一些陈腐的基督教谚语会像指甲的倒刺一样在我们悲痛的时候冒出来。使人不悦的是他们所传递出来的信息:你有问题,需要得到解决。我看到一片能拼上的拼图,就拼上去了。一句良言如果在错误的场合说出来就削弱了它的力量,过于简单化了别人的需要。

解决的办法就是要恰逢其时地共情——表示理解对方面临情况的复杂性。

上帝在向我们说话之前都会先询问我们:你在哪里?(创世记3章9节);你在这里做什么?(列王记上19章9节);要我给你们做什么?(马可福音10章36节)

真理 #3:分担重担

通常当我们分享内心重担时,我们是想找到一个人可以帮我们共同分担这个独自难以承担的担子。

加拉太书6章2节说: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互相担当重担如何完全了律法呢?我想是因为互相担当重担无疑是个不太寻常的事,很麻烦,需要自牺牲。

作家和传教士 Dave Furman指出“同情”这个词语的字面意思是指与他人一起“摇头叹息”。所以,一个安全的地方是指能有一个人和我们一起为着发生在我们身上的遭遇而摇头叹息。“这实在是不妥。这违背了上帝造这个世界的本意。”

有时,我们受伤害的朋友会问:“为什么?”但是她真正想说的其实是,这不合情理。 我却已经开始滔滔不绝给她分析原因。如果我们尚未真正理解对方表面问题背后的真正用意就回答对方,那通常会沟通不畅。

她真的想知道我急切分享给她的那些答案吗?

耶稣跪在客西马尼园祷告的时候,祂知道将要发生的每一件事。祂知道祂将复活,即便如此,祂也会忧愁,向父祷告时极其难过。

但祂没有直接就跳跃到复活这一步。一个让人可以信任的人会停下来,和你一起承担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有时,一个值得信赖的安慰者要承认自己不知道应该说什么。最终,谦卑是我在寻找那个值得信任的倾诉者时最重要的特征:对自己能提供的帮助不言过其实也不自惭形秽。

真理 #4:表达同理和让对方放心

当某人向我们坦露心事时,我们分享自己的经历应该给她一种“我认为我多多少少能理解你”的感觉,但要鼓励他们继续分享更多。

这就是说我们要避免说话时显得自己胜人一筹——比如:“我也有相似的经历,但比你的严重得多或比你的轻很多。”或者说:“我理解你的感受,我也曾经历过。”有时,我们太急于去表达这种感同身受反而让我们不能认真倾听。

同理并不意味着添油加醋,让愤怒和伤害继续发酵。这就是我的弱点了:有时会和对方一起陷入情绪化当中以致于我无法帮助对方平复情绪。比如,当耶稣在井边遇到撒玛利亚妇人(约翰福音4章1-26节),祂没有参与到她对别人的责备中,而是帮助她转而走向医治和转变。

有一次,我要去见一位朋友,她的婚姻触礁了,走之前我的丈夫智慧地提醒我:“请记得你们的谈话是以帮助她还能回家和丈夫重归于好为目的的。”他解释说我的同理可以使她更远离她丈夫——也可以帮她回家后有新的力量、视角和勇气来面对婚姻中的难题。

真理 #5:倾听,帮助他们自己找到解决办法

通过观察来倾听。70%的对话是非言语的。他们的语气和身体语言表达出什么信息?他们什么时候闭口不言?他们什么时候低头或眼含泪水,或愤怒前倾?(也要考虑你自己的身体语言和表情是不是表达出了坦率和接纳。)

然后,温和地提问,给对方说话的机会(甚至选择不说话)。通常,他们会一直等着,期待有人会提问题,即便是他们没有想过的问题。

准备一些尖锐的问题,然后以温和、尊重他们的方式来帮助朋友理清事情的原委。

那件事是怎样的呢?

你害怕发生的事是什么呢?

你最想保护或避免的是什么呢?

我听得出____对你来说很重要。你认为是不是变得太重要了?

你最喜欢做什么?

你认为自己需要什么?

你希望自己能说些什么?

你希望那个人能明白什么?

聆听意味着学着重复刚才听到的内容。比如:“你刚才是不是说……”, “所以我刚才听见你说…… ” ,“我理解的对吗?”“这是不是你想要表达的?”

终究,当朋友让我自己找到答案,再捎带给我一些有说服力的洞见时,百分之百比他们独自喋喋不休更有效。

我发现自己需要不停地成长去做一个别人可以信赖的倾听者:要更能够花时间陪伴他人。要学会倾听对方,而不是只关注自己的看法。学习聆听圣灵的带领。让对方透过我看到上帝会如何聆听一个人的经历并对之回应。

成为别人信赖的安慰者需要努力。但是能学习像耶稣那样去爱是值得付出努力的——而且我从这个过程中重新体会到上帝是如何爱我的。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当朋友向你坦言自己的罪时,你该如何回应?

作者Joanna Hor,新加坡

翻译: Eric,中国

有声播读:晓晨,中国

 

凌晨一点零五分,一位朋友给我发来一条长长的短信,让我为她代祷,她正经历挣扎,因为她喜欢上了一位同事,但她自己已经有男朋友了。

几周前,另外一位朋友含泪跟我分享她内心的愧疚,她跟男朋友逾越了身体上的界限。这之前还有一次,一位朋友向我坦言自己缺乏自制力,不想参加周末敬拜和查经班。

可能你收到过或自己发过类似的信息。我们每天都在与试探和罪做斗争(罗马书3章23节),而且知道该怎么做——认罪(约翰一书1章9节),治死这些罪(歌罗西书3章5节),亲近上帝(雅各书4章8节)。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经常与罪抗争很长时间,有时甚至低估罪的影响力或者为犯罪找借口。因此向他人倾诉自己的罪会是我们心里最不情愿做的事。

当我们听到自己的朋友犯罪了,通常会不知所措,不知该如何回应也许我们认为自己没有资格去帮助对方,尤其是当我们也在同样的事上挣扎时(马太福音7章3-5节)。或者为了不被贴上自义、先入为主的标签,又或根本不愿意过度涉足对方混乱的生活,我们有时会倾向于对朋友的罪视而不见。

希伯来书3章12-13节很清楚地说,我们互为肢体,有责任“趁着还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劝,免得你们中间有人被罪迷惑,心里就刚硬了”。同时,雅各书5章19-20节鼓励我们所有人发挥积极作用,“使罪人回转”,因为“叫一个罪人从迷路上转回,便是救一个灵魂不死,并且遮盖许多的罪。”

既然知道我们自己也是罪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活出这些经文中的教导呢?

1、不要自义和论断他人

当我们听到有人犯了罪——尤其是涉及奸淫、谋杀或挪用公款等罪时——也许我们最自然的反应就是退缩并在内心论断他们。我们没有为罪忧伤,并向对方伸出援手,而是远离他并与我们的朋友一起议论,对一个外表看起来如此“正常”的人竟然会做这种错事而感到不可思议。

我知道自己不止一次这样做过,心里很愧疚。

分辨我们是否在论断和自义的一个好方法是,每当我们听到有人犯罪时,看看我们的第一反应。我们是否立即心生轻蔑,甚至发信息给其他朋友表达我们的“担忧”?还是我们转向上帝并祈求祂的怜悯和恩典——不仅仅是为这个人,而是为全人类,包括我们自己?

在我们扔第一块石头之前,让我们记起所有人都犯了罪(约翰福音8章7节),去寻求他人生命的益处,而不是论断和定罪(路加福音6章37-38节)。

一个不错的解决办法是向我们的朋友提问,这将有助于帮助我们也同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当初为什么要这样做。例如:“你现在的感受如何?”、“你是否已经挣扎了一段时间?”、“是否有什么事情导致你这样做?”

2. 为罪生气、忧伤

当朋友分享他们与罪的挣扎时,我的另一个倾向反应是同情他们——尤其是当我自己也在同样的事情上挣扎时(比如说骄傲和觊觎)。这些时候,我可能心里会这么想或直接用言语表达出来: “好吧,至少每个人都在这方面挣扎,而且它并不像‘其他一些罪’那么糟糕呀”,由此淡化了这些罪的严重性。

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我在不知不觉地根据自己错误的是非标准来定义罪,而不是从上帝的角度来看待罪。

但罪就是罪——它没有“等级之分”——都会令上帝愤怒。如果我们曾经粉饰或者轻描淡写某些罪,那就让我们祷告求圣灵光照我们的心,让我们记得主耶稣在十字架上为我们的罪付出多么大的代价(以赛亚书 53章5-6节)。让我们回到圣经,读读它对罪怪诞的本质是如何描述的(罗马书6章23节;加拉太书5章19-21节;哥林多前书6章9-10节)。

只有当我们认识到罪的本质是悖逆上帝(罗马书 5章19节),我们才能正确地为罪忧伤,并正确地劝告我们的朋友,以免他们的心变得刚硬或对罪麻木。

3.相互鼓励去悔改

在我年轻的时候,曾把上帝想象成一个严格的极权领袖,每当我做了蠢事祂都会明察秋毫。所以每天晚上睡前我都要认我的罪(以防我在睡梦中突然去世却因着我还有一些未承认的罪而无法进入天堂)。值得庆幸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深入研究上帝的话,对基督钉死在十字架的救恩的完备性和上帝的爱有了更深的理解,由此我的这种扭曲的律法主义神学得到了订正。

回想起来,我也意识到我当时的“认罪祷告”并没有让我下定决心真正离弃罪。整本圣经(约翰一书1章9节,雅各书 5章19节)都在鼓励我们承认我们的罪,也都在让我们悔改,因为悔改会让我们的心和行为都发生改变(使徒行传26章20节)。

诗篇32篇1-2 节说到罪得赦免和被遮盖的人是如何“有福”。英国牧师兼作家Tim Chester认为, “有福”的人是悔改的人,而不是无罪的人,因为无罪的人并不存在。这很重要,正如他在《享受与上帝的时光(Enjoying God)》一书中所写, “你不必等到自己达到更高的敬虔水平才能享受上帝的祝福,此刻你就可以”。

让我们互相鼓励,不仅承认我们的罪,还要远离罪,因为那是讨上帝喜悦的道路。

正如美国基督教神学教授Stephen Wellum 在一篇文章中生动地总结:“当我们犯罪时,我们会失去饶恕的心和与上帝和好的意识。因此,当因着圣灵的工作我们承认了自己的罪时,我们会重新意识到基督为我们做了何等大的事,上帝就恢复了我们在祂里面的平安和对救恩的确信。”

4. 为我们的朋友祷告并和ta一起祷告

圣经督促我们“彼此认罪,互相代求,使你们可以得医治”(雅各书 5章16节)。我们经常认为这里的得医治是指身体上的,但它实际上也适用于灵里的治愈(从罪中)。

当我们的朋友分享ta被罪试探(或犯罪行为)的时候,我们要学习耶稣如何为祂的门徒祷告——祈求上帝保守我们脱离那恶者(约翰福音17章15节)。在朋友面前或自己灵修时都应该这样祷告。我们甚至可以将祷告词编辑成文本发送给他们。我仍记当我决心远离某一样罪却又不断陷入其中时,知道家人和朋友都在为我代祷,是多么的让人振奋和鼓舞人心。

与罪的争战是一场灵里的争战,让我们时常转向主,交托我们所面临的争战,并祈求祂赐下力量来帮助我们抵挡试探和罪。

5. 帮助彼此转向基督

每当我们犯罪时,最重要的事情可能就是让自己回到耶稣的心意里。美国牧师兼作家Dane Ortlund在他的《柔和谦卑(Gentle and Lowly)》一书中提醒我们,耶稣是罪人的朋友。这意味着“在耶稣基督那里,我们有一位朋友,祂永远乐意与我们同在,而不会拒绝我们。”

对倾向于将上帝视为一位严格的极权主义领袖,误认为祂总是对我们生气或对我们失望的(像年轻时的我)人来说,我们最大的安慰在于无论我们犯了多少次罪、经历过多少次失败,如果我们准备好转向耶稣,祂总是准备好接纳并重塑我们。

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世上,就会每天与罪和试探争战。我们不要假设或以为自己永远战胜了罪。相反,我们要继续在生活中彼此代祷,互相担当,为罪悔改,记得耶稣对我们的心意。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交朋友,就要Pick这三种

作者:Alwin Thomas,新加坡
翻译:奇奇,中国
有声播读:刘弟兄,中国

 

《老友记》、《老爸老妈浪漫史》、《生活大爆炸》是我成长过程中最喜欢的几部剧。我记得当时我想,如果我也能像这些剧中的人物一样和我的好朋友们一起租房该多好呀。我可以和他们一起看电影、玩游戏或是在晚上聊爱情聊人生聊各种话题(最好能在阳台)。这真是一个美好的梦!

我的美梦在我在墨尔本上大学的第一年得以实现。我当时住在大学宿舍里。然而,梦并不尽然美好。在我住在那儿的那段时间,我经历了各样的心碎、背叛和失望。

我相信大家都经历过破碎的人际关系。或许这些负面的经历会让我们觉得没必要去经营真诚和深入的友谊。然而,圣经却不是这么说的。

在经文中,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友谊——不是每一个都是温馨甜美的。然而,圣经告诉我们,我们被造就是要与他人连接,而非如疫情封锁隔离期那样与世隔绝地生活(哥林多前书12章12-27节)。

从我个人在圣经中的领受,我想说下面这三种朋友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也是我们需要特别珍惜的:

1.和我们一起共渡难关的朋友

“朋友乃时常亲爱,弟兄为患难而生。”——箴言 17章17节

 

成长在一个亚洲家庭,我经常能听到父母说:要智慧地选择我们的朋友。但我们都知道现实却并非如此。有一句我很喜欢的话是这样说的“友谊是个很奇怪的事情。你选了一个你认识的人,然后你觉得‘ 嗯,我喜欢这个人’,接着你就开始和Ta一起做各种各样的事情。”

我最好的朋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他的很多方面估计很难让我父母喜欢(比如,他比较懒散,看起来常常不能专心且没啥远大志向,至少我父母是这么看的)。然而,他却是那个在我经历痛苦的时候我可以倚靠,并且每次都乐意听我诉说的人。就算他最后回应我的只有一句:“真不容易,老兄。咱们下周去打网球吧”,我也会得到安慰。

在使徒保罗写的无数书信中,他也做见证说在最艰难的时刻有许多的兄弟姐妹支持他。无论是经历逼迫还是共度贫穷,从福音大复兴到被监禁,保罗总是有很多美好的友谊。

正是这些美好的关系推动他继续前进,并帮助他能坚持从事福音事工。这些弟兄姊妹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给他提出一些智慧的建议,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在财务上支持他,但保罗的事工还是因着他们祷告中的支持和有爱心的行为得以壮大。

有时候,这正是我们在困难时期所需要的那种朋友。愿意和我们站在一起,与我们一起度过人生各个阶段的人。

2.说“这样说是为了你的益处”的朋友

“朋友加的伤痕出于忠诚,仇敌连连亲嘴却是多余。”——箴言27章6节

 

在保罗写给提摩太的信中,可以很明显看出他对他属灵儿子的爱和关心。但是,因着常常包含严酷的现实和真理,保罗的鼓励并不总是好听的。例如,我们在提摩太后书4章5节中看到保罗劝诫提摩太“你却要凡事谨慎,忍受苦难,做传道的工夫,尽你的职分。”

保罗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知道提摩太的事工充满挑战,到处会遇到反对意见,而且人们会因他的年轻和缺乏经验而对他不屑一顾。保罗希望在提摩太备受各样权威威胁和挤兑的时候给他提供有力的指导和支持。

同样的,我们不应该轻视那些可能会以我们不想听到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想法和建议的朋友。我记得我曾经因为想拒绝出国留学的机会而被一位密友责备。最初,我真的很生气,因为我觉得对于想留在新加坡我有充分的理由。

但是事后看来,我真的很感谢我这位朋友的不屈不挠,尽管这意味着我要离开我生活的舒适圈,并对我自己的计划做出一些改变。因为我正是在离开家的时候,才真正地重新找到了对上帝的信仰,并使自己重新回到祂给我的计划中。

我发现一条特别有用的建议:当听到来自朋友不好听但充满爱心的话语时,专注于他们所说的内容,而不是说出来的方式。当我们这么做时,可能会意识到我们的朋友能够发现我们的盲点或需要成长的方面。

3.那种“让我们以大局为重” 的朋友

“与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和愚昧人做伴的必受亏损。”——箴言13章20节

 

这种朋友可能并不总会出现在你面前。他们不一定会出去吃晚饭,也不一定会召集人们参加即兴的小组聚会。但是,你可以确定,当你最需要他们时,他们随时都准备为你提供可靠的建议——他们的建议不仅可以帮助你应对当前的困境,还有助于解决之后的问题。

他们的话很少,有时甚至有些晦涩难懂,但这是因为他们始终牢记大局,明白真实情况与我们对事情的判断会有偏差。

这让我想到了耶稣在福音中经常用比喻的方式来讲话。他周围的人们都在寻找解决他们眼下问题的实际方法:疾病,贫穷,不公正以及一个可以将他们从被掳的状态中释放出来的统治者。但是,耶稣从未忘记他在地上的真正使命——宣讲天国和罪得赦免。

作为信徒,以福音为重、并在我们挣扎时总是可以将我们带回到上帝的话语中的朋友保持密切的关系十分重要。

因为尽管世界在教我们各样的知识(例如:如何投资,要买怎样的房子,如何找到理想的工作),但以福音为重的朋友会让我们立足并扎根于永恒。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我们人生中需要的三种朋友。他们的身高和体型可能各有不同,有时也可能会使我们失望,或者有时他们说的话很难听。但是他们是上帝放在我们的生命中帮助我们成长的人。

我很清楚,我十分感恩有那些帮助我更加成熟,更有同理心,并且更懂得应对生命中各样艰难的朋友们。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文章:绝望中的希望

5个方法建立以基督为中心的友谊

作者:YMI X Barbs Jenjaroentham (@barbsiegraphy)
我们生来就需要友谊。真正的朋友会在我们遇到困难时陪伴我们,在我们疲惫不堪甚至无法祷告时为我们代祷,在我们走偏时温柔地给我们指出正确方向。有意识地培养一段友谊,尤其是在基督里的友谊,需要我们们投入和牺牲时间,且有时看起来似乎有些不便。然而尽管需要付出代价,一段恒久的友谊确是值得这一切的。你的友谊有多深?请跟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建立以基督为中心的友谊吧。
 
让我们尝试与朋友进行更深入的对话吧。我们可以不只是问“你好吗?”,而是询问朋友的属灵生活或与上帝的独处时光的景况如何。当我们在属灵生活中相互鼓励时,诸如此类的真诚问题会使我们有更深层次的联结。圣经说,“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腓立比书2章4节),这样的对话就可以使我们彼此相顾。

 
成为一个愿意提供实际帮助的朋友。往往给一个生病的朋友发短信“早点康复,好好休息。”很容易,但是如果在周中我们打包一份食物去看望朋友岂不是更好么?在繁忙的工作日程中抽出一两个小时去看望一个生病的朋友,或者牺牲我们周末的时间帮助朋友搬家并不是容易的事。但是,行动总是比话语更有力,没有什么比在困难中实际地帮助朋友更能说明我们在乎他们了。圣经说,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因为若是一个人跌倒,另一个人可以扶起他来(传道书4章9-10节)。

 
这个世界总是在鼓励我们做选择时要“跟随我们的心”。但是,如果我们跟随内心而选择的方向导致我们或我们的朋友走上一条毁灭的道路,该怎么办?在这样的时候,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勇气温柔地引导我们的朋友回到与福音一致的正确道路上?同样地,我们是否愿意接受朋友出于对我们关心而给的建议?即使自己可能会感到不太自在。“朋友加的伤痕出于忠诚,仇敌连连亲嘴却是多余”(箴言27章6节)。接受和给出建议往往会让人感到不太舒适,但是真正的朋友总是最关心彼此的最大益处。

 
友谊需要诚实,但是我们经常会找方法隐藏困扰我们的事情。我们更容易在事情并不顺利时假装一切都很完美。也许是出于害怕被朋友看不起,我们才不愿在朋友面前下说出全部真相,或者也许我们害怕自己的秘密会被说出去。然而,真诚、诚实和敞开心扉的友谊让我们可以无需担心地分享我们的软弱。让我们积极努力培养这样的友谊,在这样的友谊中我们不怕暴露缺点,彼此认罪,互相代祷(雅各书5章16节)。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不知道该怎么回应朋友的处境。也许我们没有经历过他们所经历的事,或者我们怕自己会说错话会进一步伤害他们。言语可能无用,但我们可以和朋友们一起祷告,他们可能已经精疲力竭而无法独自祷告。最终,我们知道我们中的任何一方都无法解决对方的问题,而祷告就是在承认我们有一位上帝,祂能照着运行在我们心里的大力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以弗所书3章20节)。

 

*此作品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为爱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