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到家人拒绝,却找到上帝的爱(有声中文)

作者:Joanna Tan,新加坡

翻译:Xining Wang,中国

有声播读:小七,中国

 

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我经常被家人戏称为“小公主”。但事实是,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很难引起妈妈的关注。我感觉爸爸妈妈更喜欢我的兄弟姐妹,因为他们在学校和教会都有着优秀的表现。反之,我并不像他们那么优秀,而且我的父母还认为我经常给他们找麻烦。

我跟其他孩子一样,渴望被爱,因此父母的忽视让我非常受伤。曾经我为了能得到母亲的青睐,奋发努力,想要追赶我兄弟姐妹在学校里的表现,成为“懂事的孩子。”我还在节假日等特殊场合为妈妈做卡片和礼物,拼尽所能努力学习,争取考取好的成绩。然而,无论我怎么努力,妈妈依然会拿我和兄弟姐妹比较,经常告诉我我如何不如他们。即使我在学校表现不错,我的母亲仍企图说服我不要上大学,因为我不如我的兄弟姐妹们优秀。总之不管我再怎么努力,也还是做得不够好。

一直以来徒劳的努力让我的身心破碎。但这些年对父母之爱的求而不得让我学会了去上帝那里寻求庇护。 每当我遭受父母的拒绝,我就会将所有的伤心和孤独全部带到上帝那里,而祂总是在那里,安慰我所遭受的痛苦。无论我何时去找天父,祂总是清晰地向我显明祂的爱。

 

被人拒绝,却被上帝所爱

几年前,我偶然发现了利亚的故事。利亚不是她丈夫喜爱的那个人,在嫁给雅各后,她一次又一次地希望通过为雅各生儿子来获得他的爱情。然而结果每一次都让她失望。

当上帝看到利亚不被爱时,就让她怀孕,而她受宠的妹妹拉结却怀不上孩子。利亚怀孕,生下了一个儿子,命名为流便,因为她说:“这是因为主看到了我的痛苦。并且,我的丈夫会开始爱我。”后来她再次怀孕,当她又生下一个儿子时,她说:“因为主听说我的丈夫不爱我,所以祂又给了我一个儿子。”她给这个儿子起名叫西缅。然后她再次怀孕,又生下一个儿子,她说:“现在我的丈夫终于会喜欢我了,因为我已经为他生了三个儿子。”这个儿子被命名为利未。后来她再次怀孕生下一个儿子时,她说:“这次我要赞美主。”于是她将他命名为犹大。(创世记29章31-35节)

从利亚为前三个儿子所选择的名字,我们看到她在清楚地表达她希望被丈夫所爱的愿望。但是当她生下第四个儿子时,她却说:“这次我要赞美主。”她选择把一切都交给上帝,而不再是想要获得雅各的爱恋。她满足于上帝赐给她的礼物——儿子,赞美上帝为她所做的一切。

像我一样,利亚努力尝试却没有赢得另一个人的爱。但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了上帝对她无条件的爱——这是她不需要赚取的爱。我从利亚的故事中得到了极大的安慰。这提醒我,不管家人如何对待我,上帝总是爱我的,而且我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去赚取上帝的爱——我已经拥有它!

作为一个被遗忘的孩子,多年的失望和痛苦却让我找到了来自天父永不止息的爱——这爱是在世界(和我)被创造之前就存在的。

与人的爱不同,上帝的爱是无条件并永不改变的。尽管我有很多缺点并会常常失败,祂却仍然爱我。

即使在我们自己最糟糕的时候,甚至连我们自己都不能爱自己的时候,上帝也完全爱我们。上帝对我们的爱显明于此:基督在我们还是罪人的时候就为我们而死(罗马书5章8节)。因着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上帝赐给我们作祂孩子的特权,我们被祂重新接纳,可以称祂为“阿爸,父!”(加拉太书3章23节-4章7节)。找回自己在基督里的身份让我得了释放,因为我知道无论我是谁、我做了什么,祂都依然爱我。

 

让你的遭遇驱使你走向基督

有些时候我确实希望自己的情况能够有所不同——我希望自己可以拥有完美的家庭和父母。但当我回顾过去时,我意识到正是这种遭遇帮助我深深体会到了上帝那丰盛的爱。因为我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我渴望中的爱,所以我不顾一切地去寻找上帝的爱。只有经历了追寻情感和寻找身份过程中的痛苦挣扎,我才能最终在天父那里收获了祂借着基督而来的大爱。

在我渐渐长大后,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我的母亲,并与她建立了更密切的关系。现在,我爱我的父母并非因为我想要取悦他们,而是因为上帝爱我。我的安全感在祂里面。

而且,我的经历也让我能够在我姐姐经历挫折时,鼓励她,向她保证无论怎样上帝都爱她!

我们的天父并没有都给我们完美的家庭,工作,健康的身体和人际关系——从圣经中许多人物的经历也可以看出这一点。但是纵使面临着糟糕的环境,圣经中的那些人和今天的许多基督徒仍然坚定地爱着耶稣,并选择放弃所有来跟随耶稣。有时候,正是因为经历困难和痛苦,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感恩耶稣为我们所做的事,也因此愿意把自己献上。

 

除祢以外,在天上我有谁呢?

除祢以外,在地上我也沒有所爱慕的。

我的肉体和我的心肠衰残;但上帝是我心里的力量,又是我的福分,直到永远。(诗篇 73篇25-26节)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成长的身量

关于“婆媳关系”,圣经给我这些提醒(有声中文)

作者:淑环,马来西亚有声播读:馨宁 ,中国 

结婚不久,雁晴就开始难以忍受婆婆强于掌控的习惯——小至碗碟的摆放位置,大至夫妻二人的生活方式,她都会要求他们夫妻按照她的意见而行。

因新家与婆家的距离仅是数步之遥,有时天未亮,婆婆便提着一大包的鸡鸭鱼肉菜来报到。先生好几次表明不喜欢婆婆这样的做法,可她的脸会上一沉,丢下一句:“还不是为你们好,不知感恩!”便气呼呼离开。没过几天,她又会重新开始,甚至还会指示雁晴如何收拾房子、煮饭烧菜,让雁晴不胜其烦。每星期也总有几天,小两口放工后回到家,婆婆已坐在客厅恭候多时,一见他们便立刻打开共享模式,喋喋不休地说着一整天的点点滴滴。丈夫倒是乐得清闲,低头滑手机,丝毫不理会妈妈的唠叨。身为媳妇的雁晴就没那么幸运,需要拖着疲惫的身躯,打起十二分精神聆听,还得适时给予正面的回应,以免被批评敷衍应对。

这可能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自古以来,婆媳相处一直是婚后必修的一门大学问。两个本毫无关系的陌生女人,因为同个男人而牵扯出特殊的“母女”情谊。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中,婆婆就是当家的,媳妇应凡事顺服和听从。但如今时代变迁,不少媳妇都是家中的掌上明珠,加上经济独立,与家公家婆相处的模式肯定有别过往。两代人出生于不同的生活背景,人生际遇、生活习惯、性格脾性不尽相同,在许多观念上必然存在巨大的差异,也因此可能产生不少矛盾。面对剪不断理还乱的婆媳关系,我们要怎样处理呢?圣经上的一些话语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离开父母

 “因此,人要离开父母……”(创世记2章24节)

不少人一见“离开父母”四字,便会浮现“抛弃父母”的主观想法。事实上,这里所提及的“离开”意指生理、心理及经济上的独立。当成年的孩子结婚后,应当独立自主担负起养家的责任,学习与伴侣同心建立家庭,婉拒父母帮忙打点生活起居的好意,包括向父母伸手要钱、要求帮忙带小孩或打扫家务等。当夫妻二人懂得相互尊重与配搭,以成熟的态度共同履行家庭责任时,父母也会减少担忧,更多地放心和放手。

常言道“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父母对儿女贴心照顾并不为过,只是过分保护与娇惯恐怕助长孩子的惰性,扼制他们独立性和自信心的发展,难以肩负新家庭的生活担子。适时摆脱亲子间的依恋、依赖和依附,将让儿女深刻体会组织家庭的不易和所要付上的代价,从而更懂得孝敬和爱父母。

与妻连合

“……与妻子联合,二人成为一体。”(创世记2章24节)

有关婚姻家庭的研究也认为,核心家庭由夫妻或父母与子女组成,公婆、叔舅、姑姨等则属于延伸家庭。以此来看,夫妻须为家庭里的大小事务负上全责,在商讨应对新问题的过程中可咨询公婆的建议,不过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回到夫妻身上。做出决策后,丈夫或妻子可各自向父母表明他们的共同决定,即便父母不满意,也应坚持执行并请求尊重。

此外,健康的界限是促成家庭和谐的关键之一。摆正人生中的优先次序,将对幸福生活起着重大影响。婚前,家人是我们最重要的人;婚后,妻子或丈夫取而代之,成为在我们生命中居首的人。因此,夫妻应凡事以配偶的想法和意见为优先考量。虽然在一些传统家庭中,这样的做法或许会被冠上“不孝”的名号,然而,健康家庭的重心与权利转移,不仅能保护伴侣的感受,更能持续维护家庭的和乐。只要持守真理,必能一步步把人际关系导入良性循环,赢得婆媳和睦。

 

同理之心

每个人都希望可以和谐共处,但性格、生活习惯和价值观的差异难免引起磨擦。为此,同理和感恩之心在缓解紧张的婆媳关系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上帝提醒祂的子民,“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马太福音7章3至5节)。因着人的罪性,我们倾向寻找别人的缺点,以自己的长处轻视他人之短,自然容易产生口角。若婆媳双方懂得换位思考,反省自己的不足,体贴对方的需要,并以感恩和爱心彼此相待,相信必为夹在其中的儿子或丈夫,带来极大的祝福。

“因为耶和华赐人智慧,知识和聪明都由祂口而出。 祂给正直人存留真智慧,给行为纯正的人做盾牌,为要保守公平人的路,护庇虔敬人的道。”(箴言2章6-8节)

其实,不仅婆媳关系容易出现冲突,任何的关系都会因为人的罪性而造成伤害。每个人生阶段都有我们需要战胜的难题,每段人际关系都有我们需要学习的功课,每个冲突都是我们成长的机会。上帝是智慧的源头,无论何时,我们皆可放胆来到上帝的施恩座前,祈求生命的智慧,谦卑学习建立满有上帝的爱和恩典的家庭。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新的旅程

80后孕妈成长记—— “因我受造奇妙可畏”(有声中文)

作者:佳木,中国

语音播读:Zel,新加坡

*封面和部分文中图片来自PEXELS

人生新征程

2017年4月,我和丈夫经过在主里几年的寻求后,在上帝的眷顾和带领下进入婚姻的殿堂。一路走来很得祝福,彼此也相处甜蜜。成为夫妻后,我们也决定将生儿育女的事情交托给上帝,由祂来带领。

心里虽这么认为,但当新婚刚刚两个月后发现我怀孕了时,我和先生还是有些猝不及防。我和丈夫都是典型的80后,独生子女,潇洒享受惯了,虽然头脑中也明白孩子是上帝给家庭的祝福,却实在并不能体会亚伯拉罕、哈拿或是撒迦利亚夫妇得子时的欢欣。自以为心志已经准备好,但其实在确认怀孕的前几天,我们还在计划年底的出行计划,完全是二人世界的状态。

相反,那时我觉得自己体会到的,更多的是突然降临的忙碌和责任感。怀孕的最初三个月,我妊娠反应明显,常恶心、厌食、嗜睡,加上在银行柜台每天朝八晚八的高强度工作,脾气也暴躁了不少。我白天不敢出错,精神高度集中,晚上一回到家,马上就泄了气,吃不下饭,只想睡觉。好不容易熬到休息日,大清早夫妻二人又得匆忙赶到医院排队产检。有时去晚了,我们等待三四个小时都可能还排不上号见医生。

三个月后,作为孕妇,我体重不增,反减了三公斤。我开始担心肚里宝宝的安危和健康。但正是这段时间我经历了很多上帝的看顾。疲惫之时,我常常呼求“上帝救我,实在是受不了了,高强度的工作让我很担心宝宝!”很奇妙的是,熙熙攘攘的客户突然就不再那么多了,也基本没有难缠的客户;加之刚好就在这时,银行电子化柜员机的大规模上线,使得我手上的工作减轻了很多。懒惰之时我也遐想过:“上帝啊,干不动了,索性让我好好休息回家待产吧!”但上帝没有应允。不过后来我学习孕期知识才知道,一定强度的忙碌对控制孕妇体重、锻炼产妇体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怀孕头3个月,是孕期中最不稳定的阶段,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第一次听胎心仪,听见腹中传出那均匀清晰的小心跳时,我惊叹地差点哭出来——居然有个活生生的生命在我身体里!3个月后做胎儿B超,得知胎儿一切健康的诊断报告,我和丈夫都深深感谢上帝一直的保守和看顾,也齐心祷告,求上帝给我们智慧、能力好好照顾好祂赐给我们的小生命。

 

做合上帝心意的父母

曾听说,一般丈夫都希望有个“小情人”,而妻子往往想要个 “小男子汉”,我们夫妇也一样。虽然嘴上不明说,但对方的小心思彼此都懂得。尤其小女生性子如我,当系统B超医生笑着说孩子看起来比较像爸爸时,我心里默默想:我辛辛苦苦怀的,不是说还有一半我的基因吗,怎么不像我多一点啊?所以可见自己是多么根深蒂固自我的人,一点小事上看似没自己的份,马上就会心有不甘,感到挫败感。后面想想自己都觉得好笑。其实越是小事越是面“照妖镜”,让你清楚地看到自己那作为罪人的内心。

最要命的是,我渐渐发现自己作为母亲,对孩子控制、占有的心态,会随着孕期的增长而膨胀起来。有一次和一位当了妈妈的姐妹聊天,她说自己坐月子时,最怕别人抱自己的孩子,生怕孩子被人一抱,就和别人亲近,不再和自己亲近了。我虽暂时没有产后的体验,但也有相同感受——孩子一定要和父母最亲近,他/她是我们的。每当我和丈夫思考有了孩子以后要如何抚养,我都会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我们自己抚养,独立把他/她带大。”关于这一点原则,我们确实也看到很多教会前辈佳美的见证:虽然经济条件大不如我们,但他们能够很好地照顾家庭,又能够独立肩负起做父母的责任,不需原生家庭或其他人的帮助。婚前也有前辈劝勉我们,好好思考婚后夫妻如何分工,抚养孩子的问题。

其实我很愿意在家全职照顾家庭,但是实际上操作比较困难。比如,老公一个人是否切实可以供养家庭?除了养家,有额外的经济责任,必须妻子也工作才可以负担,该怎么办?我常为此忧愁难过,不知该如何是好。但当我细细查问自己的内心时,我发现这里面虽有经济上的“小信”,但其实内心最深处,隐藏着一种心理——孩子可是我的,在孩子年幼时若不能全面照顾他/她,他/她以后就不再和自己亲近了。抚养孩子的责任,经济压力,再加上内心自私自义心态的纠缠,让我一时不知如何遵循圣经原则。于是,我打电话请教一对长辈夫妇:“圣经上的原则是要独立抚养孩子吗?我是不是应该全职在家带孩子?”当然,我也谈到自己隐藏的私心。

长辈问我:“什么是抚养?仅仅给孩子吃穿,24小时陪伴他就算抚养了吗?” 长辈接着说:“你们有这样独立承担父母责任的心志是好的,但我们首先要看到基督徒做父母的最大职责是把孩子带到上帝面前来,让他们能够认识上帝,亲近上帝。”听到这里,我豁然开朗。长辈又说:“儿女首先是属于上帝的,其次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人生。儿女并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做父母的,能陪伴他们的仅是人生的一段路程而已。我们只是管家,不是拥有者。”

这一席话让我获益匪浅。作为父母,最重要的是引导儿女,来认识我们独一的真神,这才是我们要抓住的要点。围绕这个中心,该不该当全职妈妈?该选择怎样的幼儿园,怎样的学校等,那都只是实践方法相对于真理的问题。我们最应当做的是在上帝面前立志,凭着真理教养孩童。我们要做这样的父母——切实做好上帝的管道——引导孩子认识上帝。那么,不管上帝给我们预备的环境是怎样的,祂一定会开路,成就祂的美意。至于孩子和谁亲不亲,这样血气的情感问题,也就更小到不值一提了。其实当我们像耶稣一样付出爱,无论结果如何,自然而然会与孩子建立爱的亲密关系。

最后,长辈夫妇也和我谈论到,有一对夫妻为其女儿祷告:“主耶稣啊,让她多像你一点吧”,并说:“这就是做基督徒父母当有的心意了。”我听了备受感动。是啊,上帝,宝宝像谁有什么重要呢?最要紧的是愿他/她多像祢一点!他/她和谁亲近有什么关系呢,最重要的他/她和祢最亲近!愿我们夫妇尽到基督徒父母的责任,让他/她来到祢脚前,认识祢,以祢为乐。不仅是儿女,就连我们自己,不也应该天天亲近上帝,效法耶稣的样式吗?不然怎么能让儿女看到新生命的榜样呢?上帝教导我怎么做父母时,也是在教导、陶造我的心。

*此图片由作者提供

 

母性的反合性真美!

从十月怀胎,到生产,到照顾新生儿吃喝拉撒,每一步妈妈们都要做出很大的牺牲和付出。但随着我对孕期知识学习的加深,我体会到哪怕是当一个平凡的母亲,上帝对伟大母爱的回馈,也是充充足足,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且不说怀孕生子的过程对女性的身体本身有一个全新的修复,单单从生产过程来看,如果身体条件适合而选择顺产的母亲,虽需面对生产过程的痛苦,但产后的恢复却比剖腹产的要快得多。而选择母乳喂养的母亲,喂养过程本身就是促进母亲身体的恢复:身体接收到需要分泌乳汁的信号,知道母体已经完成了分娩,便开始启动子宫收缩、伤口愈合的过程。而哺乳其实也是很好的恢复身材的方式——妈妈身体里含有的过多营养哺育给新生儿,自身就会加速恢复到孕前的体态了。还有母乳的形成也是很奇妙的,原来乳汁的生成多少不是由母亲的体质决定,而是由胎儿的需求决定的:正常情况下,你的胎儿需要多少乳量,母亲就有能力产出多少乳汁。看!从怀孕到生产,这一切都在上帝的护理看顾之中。这些医学知识中的奥秘都让我深深感叹上帝的伟大。原来一开始我只想着怎么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却没想到上帝的美意在一点一滴上都有彰显。

 

你的受造奇妙可畏

很快的,我怀孕满37周了。在医学上这是个临界点,代表胎儿已经足月。九个月的怀胎,一路走来,有过疲惫,有过惊喜,更有过恩膏满溢的心灵蜕变。现在想到马上要见到小家伙了,我们夫妻俩满怀期待。记得孕满37周的那个晚上,看着手机上“孕期提醒”的提示,知道一切都准备就绪了,我竟激动得久久不能入眠。在感叹上帝的创造之工,也感恩上帝的精心护理之时,我想到大卫在诗篇中对上帝的记念和称颂,不住对着肚子里的小家伙说:“你知道吗?你的生命是如此奇妙。你的生命是上帝所造的,祂是如此爱你,塑造了你,让你马上要领略一个奇妙的世界”,“爸爸妈妈爱你,马上你就要加入一个爱的家庭了,我们都等着你”,“你要好好地记念上帝,好好去寻求祂,认识祂,此生聆听祂的声音,效法祂的生命”……

 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

我要称谢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为奇妙,这是我心深知道的。

我在暗中受造,在地的深处被联络,那时我的形体并不向你隐藏。

我未成形的体质,你的眼早已看见了;你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你都写在你的册上了。

(诗篇139篇13-16节)

我们每一个人,岂不是都在尚未成形之前,就蒙上帝眷顾了吗?一呼一吸都是出于祂。这一生应该怎样去活,才配得上那奇妙的创造,实在是值得深思的问题。马上,我们就是三人携手同行了。谢谢上帝一路的带领,让我们建立在祂掌管与参与之下的,三人之间生命的团契。愿我们此生都不偏离主的带领,在信心和恩典的道路上走下去。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做光做盐

因祂,我开始懂得如何爱妈妈(有声中文)

作者:Nico,马来西亚

语音播读:Jovial,中国

播读后期制作:庞宏宇,中国

背景音乐:Discovery House

刚踏入2018年, 我与上帝许下爱的约定。除了要更爱祂,也希望我能好好爱别人,尤其是我的家人。

我是个没安全感又特别敏感的人。从小在母亲严厉的管教下,我学会了察言观色,以免一个不小心就激怒了向来脾气暴躁的母亲。一直以来,虽然怕她,可我却最想得到她对我的肯定。因此,我虽然天资不如他人聪颖,可我仍然努力学好功课,考取出色的成绩。外人看我是个品学兼优又乖巧的女孩。然而在我母亲眼里,我是个什么事都藏在心里,总是苦着一张脸,不爱笑的孩子。

虽然我很爱我母亲,但我却从来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我知道她也很爱我,只是她的爱用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因为家里的经济压力,妈妈会偶尔因为钱的缘故对我大发脾气。我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遭了一顿打骂。那时候的我甚至想过以后一有机会就要离开这个家。她那极度苛刻的管教和刺透我心的话语,也使我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对自己严重缺乏信心。我宛如鸵鸟,一遇到事情,就躲进自己的世界。在每夜的梦里,常会梦见自己哭着抗议母亲的打骂。猛然睁开眼睛,半张脸已被泪水、汗水沾湿。

其实我想要的是母亲的认同。很多时候我们发生争执是因为我觉得在她心里我是个没价值的人。到了中学时期,我的情绪变得很不稳定,心里对母亲的怨恨越来越大,和她之间的摩擦愈发激烈。我甚至会向她大吼道,“你不爱我!你这个做妈妈的根本不爱我这个女儿!为什么你总是看不到我的好?”虽看见她受伤的目光,可我还是不断以自己的言语来伤害这个没丈夫独立抚养我多年的妈妈。

然而有一天,上帝透过创世记该隐与亚伯的故事提醒我,“如果我的价值是建立在上帝的爱中呢?”

创世记里的该隐因为嫉妒而把自己的兄弟亚伯杀死了。我想,如果该隐不和亚伯比较,而是专心寻求在上帝里的价值,也许两兄弟的结局就会不一样了。转过头来看自己,我是不是也像该隐那样,因为缺乏对自我价值的认识,以及活在比较中,导致最后缺乏安全感,进而使心中产生的怨恨伤害自己最亲的人?

我以为爱就是满足对方的要求,且以此要求对方的爱。因此我拼命考取好的成绩,凡事不管对错都不敢忤逆母亲的意思,事事迁就配合她。谁知,心里却压抑了不少的不甘和怨怼,让自己成为一只刺猬。一旦她无心说出伤害我的话,我也用满身的刺来回应她。

我很感恩,即便在我落入这样的苦毒中时,耶稣基督仍一直陪伴我左右。是祂让我明白我的价值是建立在这位爱我的天父上的。后来祂让我发现我的行为都不是爱。因爱是能遮掩一切过错。于是我把过去母亲对我的伤害,交托在上帝的手中。祂安慰的爱给了我绝大的安全感,我才明白在上帝的手里,我是宝贵的,在祂的爱里,我是祂的产业,祂眼中的瞳人(诗篇17篇8节)。从天父的爱里,我找回自己的价值。有了这份信心,我不再从母亲那里拼命得到她的肯定,反而可以慢慢学习用上帝的爱来爱她。

上帝提醒我,虽然我暂时还无法在生活还有经济上帮助母亲,但却可以陪伴她,就像耶稣爱我,陪伴我,聆听我心里的愁苦一样。因此,每每从大学回到家,我都会尽量陪伴母亲,陪她聊聊天这样。

在陪伴的过程里,我开始可以用不同的眼光看待母亲。虽然她的脾气仍如天气般捉摸不定,时好时坏,自己也不时会触怒她;虽然偶尔还是会对她感到不耐烦。可当我把目光转回上帝的爱时,天父就提醒我要用祂给我的爱去包容她,因祂也是多么地包容和原谅我一切的不对。所以我也学习改善自己对她那不好的语气,因为箴言15章1节说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语暴戾触动怒气。我不再像只怕受伤的刺猬,而是敞开心和自己最亲的人交流,耐心聆听她脾气暴躁的原因。

爱能遮掩一切过错。我放下过去的伤害,和母亲修复好感情。在她如连珠炮的唠叨声中,我终于感受到她那说不出口的母爱。过去的敏感多疑已经随着时间慢慢消失殆尽。从前那个常年摆着一副苦瓜脸的女孩变成现在这个常挂着喜乐笑容的女子。只因我确实知道我活在上帝的爱中。我不再苦于寻找自己的价值,因为祂对我这一生有最独特的计划。我们爱,因上帝先爱我们。(约翰一书4章19节)

回头看,感恩有耶稣住进了我们中间,祂是爱的源头,只要我们先让上帝的爱进入到我们生命中,相信一切的爱便会自然由心生出。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爱中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