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我们服侍和顺服的不是我们的丈夫,而是我们的救主耶稣(有声中文)

作者:Stacy Joy,美国

翻译:奇奇,中国

 语音播读:Zel,新加坡

背景音乐:Discovery House

前几天,家里的几个孩子都生病了。我一方面要照顾孩子,一方面还要打扫房间和洗衣服。一天下来,我真的是又累又想发脾气。我亲爱的丈夫Andrew肯定知道我累了一天,因此我想,或许他会送我一束花或者给我写张卡片(又或者做点别的什么)来安慰我一下。然而,他什么都没做。于是,我彻底崩溃了,完全陷入自艾自怜的情绪里。他已经很久没有为我做过什么浪漫的事了。我沉浸在自己的想法中无法自拔——一束花,一些专注的时间,一张手写卡片,一次约会,一个爱抚,哪怕是一盒巧克力——就这么简单,这些就是女人想要的全部了,难道这点要求也太高了吗?

就在这时,我停了下来。“等等,Stacy。这些事你有多久没有为Andrew做过了呢?”

我瞬间发现自己的自私有多恶心。可是我的失望和挫败感依然真实存在。我明白我没有抓住重点,但是我却不知道该如何用上帝喜悦的方式处理我此时的问题。

 

于是,我打开圣经,读到的第一句就是腓立比书2章3节。这节经文劝勉我们“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也就是说我们要先求别人的益处,而非自己的。

 

所以,腓立比书说我应该思考自己有多长时间没有为丈夫制造浪漫了,而不是丈夫有多长时间没有给我制造浪漫。我要先寻求他的益处,而不是我自己的。正如哥林多前书13章5节中所说的,这才是真正的爱——不求自己益处的爱。这意味着我要在每天的生活中主动去为Andrew做些什么(不一定需要太复杂),以表达我对他的关心和爱。

 

作为妻子,我们需要向丈夫表达我们的爱,努力依照他们爱的语言来舍己地爱他们。对男人来说,浪漫也许是策划一次寻宝游戏,或是在一家新的餐厅吃饭,与朋友聚会,晚上孩子们睡后点个蜡烛,早晨为他准备一杯咖啡,给他写一张惊喜卡片……甚至可以是我和Andrew刚刚开始实践的——晚上把手机放在一边,给对方一个只属于彼此的时间。

我知道我们这些做妻子的都是罪人,而我们所嫁给的先生们同样也是罪人。他们自私,有些则就是很难让人爱起来。但当我更深地思考这个问题时,上帝让我明白了,为我们的配偶制造浪漫,这件事必须建立在对主的顺服和献祭之上。

这是我们要看到的更大的图景。

当我们感到无法舍己地爱丈夫时,要记得耶稣基督为我们做的榜样。祂虽然全然圣洁,却为了我们能够和祂相聚在永恒里而被残酷地钉在十字架上。作为信徒,我们理应效法基督——祂为了祂自己的荣耀和我们的益处而完全地舍己,全然顺服以至死在十架上。

打出这些话对我来说是很困难的事情——因为我在这方面实在很亏欠。我被我的自私牢牢地捆绑着。但是,为着基督的呼召的缘故,我们必须努力活出为他人(比如我们的丈夫)舍己的一生。即使他们从来不曾感恩或者认可我们,我们依然可以怀着喜乐的心去服侍他们,因为最终我们服侍和顺服的不是我们的丈夫,而是我们的救主耶稣。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在主里成长

因祂,我开始懂得如何爱妈妈(有声中文)

作者:Nico,马来西亚

语音播读:Jovial,中国

播读后期制作:庞宏宇,中国

背景音乐:Discovery House

刚踏入2018年, 我与上帝许下爱的约定。除了要更爱祂,也希望我能好好爱别人,尤其是我的家人。

我是个没安全感又特别敏感的人。从小在母亲严厉的管教下,我学会了察言观色,以免一个不小心就激怒了向来脾气暴躁的母亲。一直以来,虽然怕她,可我却最想得到她对我的肯定。因此,我虽然天资不如他人聪颖,可我仍然努力学好功课,考取出色的成绩。外人看我是个品学兼优又乖巧的女孩。然而在我母亲眼里,我是个什么事都藏在心里,总是苦着一张脸,不爱笑的孩子。

虽然我很爱我母亲,但我却从来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我知道她也很爱我,只是她的爱用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因为家里的经济压力,妈妈会偶尔因为钱的缘故对我大发脾气。我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遭了一顿打骂。那时候的我甚至想过以后一有机会就要离开这个家。她那极度苛刻的管教和刺透我心的话语,也使我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对自己严重缺乏信心。我宛如鸵鸟,一遇到事情,就躲进自己的世界。在每夜的梦里,常会梦见自己哭着抗议母亲的打骂。猛然睁开眼睛,半张脸已被泪水、汗水沾湿。

其实我想要的是母亲的认同。很多时候我们发生争执是因为我觉得在她心里我是个没价值的人。到了中学时期,我的情绪变得很不稳定,心里对母亲的怨恨越来越大,和她之间的摩擦愈发激烈。我甚至会向她大吼道,“你不爱我!你这个做妈妈的根本不爱我这个女儿!为什么你总是看不到我的好?”虽看见她受伤的目光,可我还是不断以自己的言语来伤害这个没丈夫独立抚养我多年的妈妈。

然而有一天,上帝透过创世记该隐与亚伯的故事提醒我,“如果我的价值是建立在上帝的爱中呢?”

创世记里的该隐因为嫉妒而把自己的兄弟亚伯杀死了。我想,如果该隐不和亚伯比较,而是专心寻求在上帝里的价值,也许两兄弟的结局就会不一样了。转过头来看自己,我是不是也像该隐那样,因为缺乏对自我价值的认识,以及活在比较中,导致最后缺乏安全感,进而使心中产生的怨恨伤害自己最亲的人?

我以为爱就是满足对方的要求,且以此要求对方的爱。因此我拼命考取好的成绩,凡事不管对错都不敢忤逆母亲的意思,事事迁就配合她。谁知,心里却压抑了不少的不甘和怨怼,让自己成为一只刺猬。一旦她无心说出伤害我的话,我也用满身的刺来回应她。

我很感恩,即便在我落入这样的苦毒中时,耶稣基督仍一直陪伴我左右。是祂让我明白我的价值是建立在这位爱我的天父上的。后来祂让我发现我的行为都不是爱。因爱是能遮掩一切过错。于是我把过去母亲对我的伤害,交托在上帝的手中。祂安慰的爱给了我绝大的安全感,我才明白在上帝的手里,我是宝贵的,在祂的爱里,我是祂的产业,祂眼中的瞳人(诗篇17篇8节)。从天父的爱里,我找回自己的价值。有了这份信心,我不再从母亲那里拼命得到她的肯定,反而可以慢慢学习用上帝的爱来爱她。

上帝提醒我,虽然我暂时还无法在生活还有经济上帮助母亲,但却可以陪伴她,就像耶稣爱我,陪伴我,聆听我心里的愁苦一样。因此,每每从大学回到家,我都会尽量陪伴母亲,陪她聊聊天这样。

在陪伴的过程里,我开始可以用不同的眼光看待母亲。虽然她的脾气仍如天气般捉摸不定,时好时坏,自己也不时会触怒她;虽然偶尔还是会对她感到不耐烦。可当我把目光转回上帝的爱时,天父就提醒我要用祂给我的爱去包容她,因祂也是多么地包容和原谅我一切的不对。所以我也学习改善自己对她那不好的语气,因为箴言15章1节说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语暴戾触动怒气。我不再像只怕受伤的刺猬,而是敞开心和自己最亲的人交流,耐心聆听她脾气暴躁的原因。

爱能遮掩一切过错。我放下过去的伤害,和母亲修复好感情。在她如连珠炮的唠叨声中,我终于感受到她那说不出口的母爱。过去的敏感多疑已经随着时间慢慢消失殆尽。从前那个常年摆着一副苦瓜脸的女孩变成现在这个常挂着喜乐笑容的女子。只因我确实知道我活在上帝的爱中。我不再苦于寻找自己的价值,因为祂对我这一生有最独特的计划。我们爱,因上帝先爱我们。(约翰一书4章19节)

回头看,感恩有耶稣住进了我们中间,祂是爱的源头,只要我们先让上帝的爱进入到我们生命中,相信一切的爱便会自然由心生出。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爱中同行

父母的离婚,不再让我引以为耻,反倒让我引以为荣(有声中文)

作者:Andrew K,澳大利亚

翻译:詹启圣,中国台湾

语音播读:刘弟兄,中国

背景音乐:Discovery House

有两个小时候的记忆定格了我对我们家的看法。第一个是我三岁那年,妈妈生下弟弟之后,我跟爸爸来到医院,我跑进病房开心地大声喊:“我弟弟呢?”然后就看见妈妈正怀抱着他。

第二个记忆是在我九岁那年的一个早上,我像平常一样走进爸妈的房间,准备用他们的洗手间洗漱,然后去上学,结果却撞见母亲正告诉父亲说她要搬出去住,并要求跟他离婚。

这两个记忆在我人生中扮演全然不同的角色,第一个记忆是我们合家欢乐的时光,那时父母亲相处愉快,我的弟弟很可爱而且还不会捣蛋。更重要的是,那是一段一切都很完美的时光。而第二个记忆,却是我的人生遭遇剧变的时候,那段日子家人之间相处时只有咆哮和指责,而我也与家人越来越疏离。

如今,离婚这个字眼可能已经司空见惯,许多明星更换伴侣就像赶时髦一样。据统计,在澳洲每三对夫妻中就有一对以离婚收场。在现今的社会里,我们似乎越来越觉得婚姻失败不算什么事儿了。

但事实上,对于经历离婚的家庭来说,这仍旧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历程。

作为一个孩子,面对父母亲离婚时最困难的事情就是弄明白如何妥当地跟他们继续相处。当父母亲共处一室的尴尬情况出现时,我开始习惯性地盯着地板,摆动双脚;我学会让自己不去听他们彼此恶语相加。当我的父母各自再婚之后,我又学会有技巧地闪躲他们关于我的继父继母如何之类的询问。一言敝之,我痛恨这样的状态。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痛恨与家人们待在一起,因为那样只会不断提醒我我的家不正常。我后来搬出去和祖父母同住,而弟弟则和妈妈住在一起。除了假日以外,我们平常很难见面,见面时也就只有争吵和打架而已。在外面,我的行为举止也大有改变,我开始翘课,并且将自己的怒气发泄在周围的人身上。

父母离婚是我经历过最艰难的事情之一,那么多年过去了,这事件仍然是我人生中极其痛苦的记忆。十五年之后,跟此事相关的许多事情仍历历在目,宛如昨日才发生。

然而,最近在大学校园团契研读圣经罗马书时,我发现一个让我惊讶的事实。我学习到这样一个真理: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是正常的。如同保罗在罗马书1章18节所说的,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每一个人都抵挡上帝真理的世界。因此,这是个破碎、绝望、充满罪恶的世界。这意味着我们对于家庭的认知最多不过是一种理想化。毕竟不论离婚与否,每一个家庭都是由一个个破碎和有罪的个人所组成的。这样的破碎影响到我们在这个世界经历到的所有事情。我们短暂的生命中充斥着失望与痛苦。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首先,我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看法有了改变。我变得更加实际也更能够原谅其他人的过失。这同时也促使我在与他人互动时更以福音为中心,因为我知道唯有耶稣能解决人的罪恶本性。这样的改变帮助我重新去爱我的家人。尽管我们都有缺点,但现在我很珍惜每一个能够与家人相处的时间。虽然我的家庭仍有许多问题,但以前让我沮丧难过的共处时光,现在却成为我为家人的得救祷告的动力。

最后,这个真理使我无比向往那未来的新天新地——上帝应许给我们的那个没有痛苦没有愁烦的国度。这也让我们想起保罗在罗马书5章3-5节里挑战人本能的教导,保罗要我们在患难中也要欢欢喜喜,因为到最后会生出盼望。世上的痛苦提醒我们不要太爱这个世界,而是要盼望着上帝带我们进入新天新地的那一天。

我们完全可以相信上帝会赐给我们这一切,就如同罗马书5章6-10节所说,耶稣基督为我们死在十字架上,带给我们得救的确据。

因此,虽然我曾经总是极力逃避一切不完美的事实,但现在我已经学会去接受它。尽管这个过程非常艰难,但在等待那新天新地时,我已能欣然面对父母离婚的这个经历。这个经历给了我向他人谈论福音和那美好永生应许的机会。现在的我是为了复活后的生命而活,并且我也在提醒他人和我一起为着永生而活。因为永恒的生命才是真正重要的。我也越来越珍惜十字架的救恩和它带给我的新天新地的应许。十五过去了,启示录21章1-4节仍然激励着我的心:

“我又看见一个新天新地,因为先前的天地已经过去了,海也不再有了。我又看见圣城新耶路撒冷由上帝那里从天而降,预备好了,就如新妇装饰整齐等候丈夫。我听见有大声音从宝座出来说:‘看哪,上帝的帐幕在人间!祂要与人同住,他们要做祂的子民,上帝要亲自与他们同在,做他们的上帝。上帝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文章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爱中同行

假如教会伤害了我,我要怎么爱(有声中文)

作者:Ruth Lawrence, 英国
翻译:熊永兰,中国
语音播读:Jovial,中国
播读后期制作:庞宏宇,中国

我出生后的第七天,我的爸爸就成为了牧师,我也因此在他就职的那间教会长大。不像我的哥哥姐姐们,我从来没有经历过爸爸不是牧师的生活。而我也很快意识到人们要么把牧师的孩子放在一个不合理的高标准上,要么就是等着看他们什么时候悖逆出丑。

这两样我都不喜欢。

只要我可以不告诉别人我爸爸的工作,我就不会告诉。我不想被盘问。我只是想要在不被众人检视的情况下来认识和思考上帝以及教会。在我20岁的时候,我终于得出了结论。

我知道圣经是真实的,我也爱上帝。但是我不喜欢基督徒,而这就有问题了,因为我自己也是一个基督徒。

我可以理解非基督徒伤害别人,甚至也能理解基督徒在怒不可遏时抨击他人。但是拜托,对于故意伤害其他信徒的基督徒,让我如何理解呢?

在我小时候,有很多次在教会中,当我们一群小孩子做错了事,我却是唯一一个受责备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听人们说著关于我家的流言蜚语,他们关切的语调和关心的面孔仅仅只是想掩盖他们八卦的本质,他们其实只是想从我这里挖出一些信息。最终,我把我的世界缩小到只有我和上帝。我和其他人保持相当远的距离,不让他们接近我。并且我尽力保密那些对我很重要的事情。

当这样的伤害迫使我爸爸离开我们曾经服侍的教会时,我对基督徒再也忍无可忍了。上帝也许爱我,但是我确定祂的子民肯定不爱我。

随着时间的流逝,当我发现在我们教会发生的别的事情——那些对我家人造成不公平伤害的事情时,我的受伤变成了愤怒。而我越觉得气愤就越无法来到主的面前,我和上帝的关系也越糟糕。

我茫然无措,进退维谷。我不想远离上帝因为我爱祂,并且我知道圣经是真实的。但我却不想和主的教会有什么关系,因为那是一个令我痛苦的地方。当去教会变得痛苦不堪时,我终于意识到我必须要做点什么来改变我的心态以及我的想法和感受了。

希伯来书10章25节和约翰福音15章说服了我,这些经文告诉我教会是上帝的计划。耶稣告诉他的跟随者“你们要常在我的爱里”(约翰福音15章9节),这听起来棒极了,但随后耶稣解释常在祂爱里意味着我们要顺服祂的诫命——也就是说要爱其他的基督徒(约翰福音15章12节)。而我对这部分一点兴趣都没有,因为这意味着我将有可能再次受到教会的伤害。

因为我仍然在这个过程中挣扎,我并没有与我家人多说此事。但是在我整理我混乱的思绪时我得到了以下几点发现:

1.基督徒也会互相伤害

这很明显,无论是基督徒还是非信徒,没有任何人是完美的。所以我们会彼此伤害。我也会伤害他人。虽然我常常觉得很受伤也会因此对他们人持有戒心,但说到底,我也在伤害其他人啊。我需要原谅他人对我的伤害正如我也需要被他们原谅一样。

马太福音18章讲到,耶稣用不怜悯人的仆人的比喻回答了彼得关于要原谅人多少次的问题。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仆人欠了国王很多债,他根本还不起,国王想把他立马扔到监里,但是仆人乞求国王怜悯他。接着国王展示出了无比的恩典,他赦免了这个仆人所有的债。然而当这个被免债的仆人碰到了欠他小钱的人,却要他当场还钱,那人还不起,这个刚被免债的仆人完全无视他的乞求,就将他下到监里。之后事情传到了国王那里,国王大怒,施行了公义,将这个毫无怜悯的仆人丢到了监里。

这个故事从我小的时候起就开始萦绕在我的脑海,因为我真的非常希望自己能得到恩典,但是我却很难给出恩典。当我思考最近发生的一切时,我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如果我再遇见那些伤害过我和我家人的人,我想要他们知道我不怨恨他们了。

要再见到他们并不容易——我们的生活圈子已经越来越没有交集。但这并不是说我就不能原谅他们了。原谅他们意味着我不仅不希望坏的事情发生在他们身上,还会为他们祷告和祝福。对于现在我和身边基督徒的关系来说,这意味着如果我做错了事就要尽快道歉。

2.并没有更高的标准

或许因为我爸爸是牧师,以前别人会用更高的标准来衡量我的行为,但是上帝没有。上帝用同样的高标准来要求我们每个人,而我们没有一个人能达到那个标准。正是因为没有人能达标,所以我们都因着耶稣为我们所做的蒙了恩典。耶稣的宝血为我们每一次的搞砸和互相伤害付上了赎价。

每次我们没达到那个高标准时,主的恩典都会让我们再次与祂和好。所以当我感觉我要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时(有时候仍然会这样),我会提醒自己耶稣已经为我的罪付上了赎价。我可以安息在这个真理中,而不用靠着努力来弥补我的过失。知道上帝不是等着在我出错时指出我的过犯,而是带着恩典和宽恕等待我,这一点让我很受安慰。

3.我们可以选择回应的方式

不管我们喜不喜欢,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意味着总有某个时候我们会受到伤害。而如何处理这些伤害才是关键。与其压抑自己的感觉让它变成怨恨,我更愿意想起保罗在以弗所书4章32节里告诉我们的,在我失败的时候也会有恩典显现。

因蒙受了这恩典,我也渐渐改变了对待那些伤害过我人的方式。我正在努力改变自己不去那么快的论断而是快速地原谅。这并不容易,因为原谅并不是我的本性,也许它也不是你的本性,因此这总是让人感觉有点颠倒天性。但是上帝饶恕并恩待了我,因此我也在试着这样对待他人。

正如我所说的,我仍在努力中,很多时候我也没有用我应该回应的方式回应他人。但是我正在学着将这些带到上帝面前,求上帝继续在我心里做工。

现在,我住在离我曾经长大的那些教会很远的地方。如果可以,我仍会对我爸爸的工作保密,我也仍然害怕被伤害,但我正在努力不让这样的恐惧变成我的阻碍。然而大部分的时候我都没有成功,但我没有放弃也不想放弃。教会里满是破碎的、会相互伤害的人。但他们同样也是上帝的子民,是被上帝所爱和宽恕的人。

教会是上帝的家,它欢迎你成为其中的一部分。教会是个帮助我们在与耶稣的同行中成长的地方,因为和大家一起并肩与罪作战比我们独自一人战斗要容易得多。教会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地方,但它是一个值得委身的地方。无论情况变得多糟糕或多痛苦,我都不会全然放弃教会,直到现在我也仍然没有放弃。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文章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爱中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