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到有的父爱

作者:天堂鸟,马来西亚

signs-416441_640

每每看见有个慈祥的父亲带着孩子有说有笑地经过时,我心里总会很羡慕。打从我懂事以来,我的父亲就没有给我留下什么美好的回忆。

母亲个性独立而好强,父亲却是个很懦弱、害怕承担责任的人。他们在我十一岁那年离异,原因是父亲有外遇。母亲告诉我们,离婚时父亲主动放弃抚养权,因为他不太喜欢小孩。(事实上,虽然他后来再婚了,但也一直都没有要小孩。)

就这样,我跟妹妹跟在母亲身边,由母亲抚养长大。我们与父亲之间只有最低限度的联系,那就是向他要生活费的时候。但即便如此,他常常也只是很公式化地慰问我们几句而已,很少会带我们出去吃个饭,或者花时间陪我们。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确实感受不到什么叫“父爱”。

父母离婚二十几年来,我只会从母亲口中听到鄙视、嘲讽父亲的言语,而且她也常常嘱咐我和妹妹千万别找个像我父亲一样的男人。这些年来,在我与父亲的互动过程中,我也确实感受到母亲所说的,他总爱推卸责任,若非不得已,他是不愿承担什么责任的。渐渐地,我也认定男人都是不可靠、更是不能相信的。对于父亲,我心里似乎也有了母亲那种瞧不起他的念头。

记得中学的时候,有一次我需要在学校假期时搬离宿舍,就请父亲来协助。结果他却迟迟未到,我只好自己硬着头皮一件件地搬行李,也拜托别人帮忙才解决了问题。

大学的时候,父亲说他没有能力给我供应足够的学费,叫我自己想办法,当时我对他非常失望。那实在是我最苦的日子,人在异乡、孤苦无依。面对缴不了学费的压力,我甚至陷入忧郁。对当时的我来说,有父亲与没有父亲似乎没有差别。有时我会想,若不是因为他没有能力,我就不需要做两三份兼职来赚取生活费了。每每想起那段苦日子,我就不禁埋怨起父亲来。但正是那时,我遇见了耶稣并接受了救恩。

马太福音11章28节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主也说:“(我)必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申命记31章8节)这两句经文给了我极大的安慰,因为上帝让我知道,我不需要再靠自己担重担,而是可以把一切忧虑和恐惧都交托给那值得信靠的主。因此,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会信主,或许得感谢我的父亲。

成为基督徒后,我也开始学习与父上帝建立关系,渐渐明白天父奇妙的爱。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体会过父亲的爱或许确实是一件遗憾的事情,但如今我已经拥有了世上最伟大的父爱,那就是天父的爱。同时,藉着读经和祷告,我也明白了上帝的心意:“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马太福音6章15节)。坦白说,要饶恕父亲对我的伤害,确实不容易,但我求上帝帮助我体谅并原谅父亲,因为上帝希望我们不单与祂和好,也要与人和好。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家庭关系)

投稿

学着接受我破碎的家庭

作者:Sheila May,印尼

signs-416441_640

“我这辈子最大的错误就是跟你结婚!”从念幼儿园开始,我就经常听到爸妈如此对骂。爸妈当着我和兄弟姊妹们的面争吵,而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做父母之间的和事佬。后来,我12岁那年,父母决定离婚。

“别管了,那是他们的事情。”这是我得知父母决定离婚时的第一个想法。但当我渐渐长大,我才发觉事情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多了。我根本不可能忽视父母离婚这件事,因为我恰恰身处其中。我沮丧极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庭”成了我跟朋友聊天时永远都会避开的话题,我甚至努力从脑海中抹去这个词语。直到有一天,我搭朋友家的顺风车。当我坐在后座,看着他们一家人彼此戏谑、互相打趣时,一种温暖的感觉流过我的心。我偷偷地哭了。那时的我既快乐又悲伤,同时又为自己感到难过。我告诉自己:“原来这就是家庭。”

回顾自己的家庭,我感到非常失望而愤怒。我恨家里的每一个人,甚至毫不掩饰这种情绪。在朋友们面前,我也毫不忌讳地谈论对家人的想法和感受,于是,朋友们开始远离我。我厌倦了跟家人同住,但又没别的地方可去,这种感觉快将我逼疯了。

父母离婚后的三年之间,我尽量让自己待在家的时间越少越好。我每天从学校走路回家,这样就不必太早到家。让我回家的唯一理由就是有地方睡觉。有一天,朋友邀请我到她的教会,我马上同意了——因为这样子我就有理由不回家。后来我听说她的教会要办一个三天的退修会;能够离开家三天?我当然要去!

结果这三天改变了我的一生。就在这个退修会中,上帝救赎了我。我认识到自己的罪性,同时明白了上帝为我预备的宽恕与爱。我实在是非常感恩。

但并非一切就立刻变为完美。回到家之后,我仍然每天都面对与信主前一样的问题。我没有因为信了主就自动变成一个乖巧温驯的孩子,而是持续与自己的罪性博斗,仍然无法接受我的家庭。

在那段时间里,上帝握住我的手,耐心地等待我度过叛逆期。直到有一天,我终于坐下来检视自己破碎的家庭,我才意识到,原来关系的破裂随处可见,不只是我的家庭才有这样的问题。无论是朋友、邻居、有宗教信仰的人还是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每个人都有各自要面对的问题——就连全职事奉的基督徒也不例外。我这些年所经历的,只是反映了这个堕落世界的现实状况。我不是唯一面对这类冲突的人,还有数不清的人也面对相似的冲突,有些冲突比我家的更严重。

我也逐渐意识到,虽然并不是我选择生在这个家庭里,但上帝选择了让我生在这里。如果上帝已经差遣祂的独生子耶稣来舍身拯救我的灵魂,那么我还怎么能够怀疑祂对我的爱?祂既然是慈爱的天父,而我是祂的女儿,那么祂将我放在这样的家庭里,必定有祂神圣的目的,尽管我至今还不能明白。我能够做的最正确的事情,就是完全接受自己以及这个上帝为我安排的家。

这样的想法使我豁然开朗。虽然从10年前我成为基督徒到现在,家里的状况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但我自己的生命已经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上帝透过家庭的景况来塑造我。我学会了控制怒气,宽恕他人(尽管我可能再次受伤),并且爱那些我觉得并不值得爱的人。

上帝并没有为了改变我的心而改变我生命的景况。祂让我体会到失去希望的滋味,好让我视祂为生命中唯一的希望。祂全然良善,决非无情;祂充满智慧,决不犯错。祂抚平我的伤口,擦干我的眼泪。万事万物都有祂的旨意。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家庭关系)

投稿

给未来丈夫的一封信

作者:VT,新加坡

signs-416441_640

亲爱的(未来)丈夫:

你会在新婚后的第一个早晨读到这封信。你是我的良人,我已为你祷告许久,而现在我们终于正式结为夫妇了。你在上帝计划的时间出现,上帝再一次将超乎我所求所想的赐给了我。

认识你之前,我读了许多关于如何找到“白马王子”的属灵书籍(就算你猜到是哪几本,也没有奖赏哦)。父母与朋友告诉我,要谨慎考虑未来丈夫所应具备的特质,也要常常为此祷告。书上说:“拿一支笔,写下来,并且在祷告中交给上帝。”我确实这么做了(别那么震惊嘛)。

从我们成为朋友的那一刻起,我就发现我们是如此相配。我们一同服事,尽可能让基督在我们所做的一切事上居首位。你在各方面都以身作则,那时我便深信,你会成为我们家(希望包括孩子)的敬虔的领袖。

从我们相恋到结婚,上帝都知道我需要你这样的伴侣。从你我第一次约会开始(如果那是自家的料理,就更棒了)、到你开始认识我的家人与朋友(这肯定赢得他们的心)、再到你决定向我求婚(我总是无法猜到你的计划),你都让我明白什么是爱,那就是先爱上帝。我为“未来丈夫”所设定的每一种必备特质,你都拥有(而你的其他特质,对我而言是额外的惊喜)。

刚开始恋爱时,虽然我们都对未来满怀期待和盼望,但我们也知道爱情路上不会事事如意。我们深知自己必须先成为一个属上帝的人,我们俩才能成为一对属上帝的佳偶,为此我感谢上帝。

在我们恋爱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与缺点。现在你应该已经非常清楚我多爱杞人忧天;对不起,我不该一遇到问题就去烦你,而应该先寻求上帝的帮助。现在你也应该了解,在金钱方面,要做到慷慨大方对我来说并不容易(在付出时间和爱方面,对我来说则容易些);我又是多么的犹豫不决(十之八九是在购物时);我还会将责任推到别人身上。我知道我还有许多自己不知道的缺点,但倘若你告诉我(请温柔地说),我愿意努力克服。谢谢你义无反顾地爱我。

昨天,当我步上红毯(很高兴我没有被绊倒),看见你就在前方时,我知道我们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彼此了解(直到我们都七十多岁,或者更老)。虽然我们无法在每件事上都做到尽善尽美,但藉着爱、沟通与祷告,我全然相信,我们能彼此帮助,成为上帝希望我们成为的人。

你是否像我一样,怀着兴奋的心情预备迎接婚姻生活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我已得到有生以来最大的快乐,因为上帝已将我许配给你。

你(未来)的妻子
2015年6月


雅米笔记:

你希望未来的配偶具备哪些特质?对于“拿一支笔,写下来,并且在祷告中交给上帝”的建议,你有何看法?欢迎你留言,与我们分享你的想法!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版)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家庭关系)

投稿

离家在外

作者:吴高杰,上海

signs-416441_640

我在上海读研究生,毕业后便留沪工作,父母和刚大学毕业的妹妹则留在福州的老家。2007年,我离开家乡到外地上大学,今年已经是我离家的第八个年头了。除了寒暑假能在家好好陪陪家人以外,其他的时间我基本上都是通过电话与家人联络。圣经说:“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上帝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出埃及记20章12节)我离家在外,大部分时候都无法陪在父母身边;但是每一回和他们通电话,我总能感受到电话另一边传来的牵挂与关怀。

以前,我一直因为自己不能在父母身边照顾他们,也无法在经济上赡养他们而感到亏欠。但随着年纪的增长,我逐渐明白,即便因为在外求学或工作而暂时无法照顾父母的起居生活,甚至可能连在经济上的赡养也暂时做不到,但我仍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去“孝敬父母”。

一方面,我要照顾好自己,在健康、生活、经济等方面都让父母安心。因为父母总是牵挂自己的子女,所以当我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时,爸妈就觉得很放心了——其实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慰藉。我爸妈经常说,只要我自己照顾好自己,家里的事情没什么需要我担心的。我想,做父母的大多会把子女的事情放在首位,当我们足够成熟,能在外独立生活时,父母便感到宽慰。

另一方面,随着父母年纪的增大,我也要分担更多的家庭责任,让父母感到老有所依。今年过年回家时,我家里发生了一些事情,家族内几户人家之间有一些小矛盾。我渐渐意识到自己身在家庭、家族中所需承担的责任,也尝试运用圣经教导的原则去处理、协调这些矛盾纠纷。就像旧约中的以斯帖一样,既然上帝将我放在这个位置,又透过信仰、专业训练和生活阅历等使我对解决矛盾纠纷有一定的认识,那么我就在这样的“位分”上去履行自身的责任。我一直以马太福音5章9节“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上帝的儿子”来勉励自己,因为我明白,在属上帝的家庭中去践行爱的原则,是何等重要而蒙福的事。

离家在外的日子还会延续下去,但我并不觉得孤单,因为无论在哪里,我都可以找到上帝的家,找到和家人一样的弟兄姊妹。而对于父母和妹妹,我会尽自己作为长子、长兄的责任,但我也不必过分担忧他们,因为我知道,天上的父必看顾着我们。阿们。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