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怪,我竟然不介意我老公不帮忙做家务了

 

作者:可悦

 

过年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老公最近很久没有帮忙做家务,或者主动照顾孩子起居(除了陪玩)了。比这更让我心头一惊的是,我竟然一直没有意识到,也没有因此生气。这,实在太奇怪了!

我不是一个很介意老公一定要分担多少家务的人,因为我很享受做家务,也觉得自己家务做得挺有效率的。但在结婚之前我就通过读各种婚姻预备书籍有概念:夫妻应该分担家务,哪怕只是倒垃圾。然而结婚后,我发现我的先生更喜欢工作,而非家务。虽然他不抗拒做家务,但要他每天固定分担某一项家务对他来说不现实。他总是说:“如果有什么需要做的,告诉我具体做什么就好。”但其实他因为工作关系,并不是时刻都能在我需要他帮忙的时候出现,所以他参与家务的时间,真的只是偶尔。最后连垃圾都没办法帮忙倒……这实在是打破了我心中对好老公的定义。

 

你对好老公的定义是什么?

因为结婚之前,我们都已经信主,所以我对我的老公有很多“基督徒丈夫”的期待。比如谦卑、疼爱太太,特别是表现在主动分担太太家务这方面。如果结婚,我期待我的先生会主动扫地、拖地,这简直就会是我心中的超级英雄;如果有小孩,我希望他可以半夜起来给宝宝喂奶,至少每天帮孩子洗澡或读故事。但实际的画面跟我的想象实在相去甚远。一开始,我会因为自己想成为一个不抱怨,有无限包容的贤妻良母而忍耐。但忍着忍着,各种奇怪的想法就开始跑出来:“他怎么可以这么自私?完全看不到其他人的需要,只知道坐在那里等待被服侍?” “他父母太溺爱他了,小时候什么家务都不让他做,所以他现在完全没有想法要参与家务!” “我们出门在外,他又没有在工作,为什么还是我从早到晚照顾小孩,他在那里刷手机?这太不公平了!”有的时候,我还可以开玩笑跟他调侃,说很抱歉自己没有办法跟他一起刷手机,因为我还要帮小孩子洗澡。到后面,这些内心底的怨言因为日积月累没有正确地梳理就爆发了,会觉得跟很多其他我们关系中的问题一样,不爱做家务就是先生不够爱我的证据。

 

接纳我?接纳他?

我以为上帝会立即批评处理我先生,为我伸冤。毕竟很久以前我有在祂面前谦卑,先改变过自己。没想到,这次还是一样的配方,祂呼召我先审视自己。我开始整夜睡不着觉,而我老公睡得安稳得不得了。我不敢相信上帝是想让我先跟祂认罪道歉。我不敢相信,就算我听两个小时的圣经,不停地听赞美诗,我也还是睡不着。做错或没做好的,不是我老公吗?在睡不着的时间里,我实在没有其他事情可以做了,只好开始祷告起来。我先来到上帝面前,告诉祂我内心的伤心、委屈,顺便告诉祂,我知道我应该为我的老公祷告,但是我真是一句都祷告不出来,因为我内心充满了愤怒,也充满了恨。于是我又开始向上帝认罪,为我的不原谅和苦毒道歉。这些积累的怨气让我变成了一个容易生气的人,我也变得对他人不再有恩慈。我不能很好地透过祂的眼光去接纳欣赏我自己,在遇到麻烦的时候也不再去仰赖上帝的恩慈。我开始用人的眼光去看我自己,而不是上帝的。不管外界对我的影响是如何,我的责任应该是守护好我的心,在上帝面前做一个祂喜悦的人——一个依靠祂,在祂里面有安全感,又可以因着祂的爱去爱人,温柔待人的人,哪怕是对待仇敌。而不是一个被灰心、失落、怨恨充满,而无法为他人祷告的人。

 

 

新造的人

我一直以为信主后我就是一个新造的人了,却不想信主十多年后,上帝在我里面还有许多更新的工作要做。并且更新的程度,简直是从里到外。以前看不到,或不想面对的自己身上的问题,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原生家庭的问题都更多地显露出来。我很想说,我认错祷告后一切就都好了。的确是那样,只是不是一夜之间。我开始在我的生活中一点一点做出其他的改变。这当中包括寻找专业的辅导,调整自己的时间分配,甚至包括锻炼身体。我把自己和自己的时间交到上帝的手中,把自己对人事物的评判交到祂手中,把我对世界和人生的理解交到祂手中,也把价值观交到祂手中,由祂重新塑造。这当中,我会困惑,会怀疑,也会需要等待自己的突破,但我知道,前面有出口,祂在引领我。

回到我先生的事情上。我没再去管他是怎样对待的我,或者他是怎样做丈夫这件事情很久了。当然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有碰撞,我会“旧疾”复发。但规律就是,当我越多地关注自己与上帝的关系,而不是我与先生的关系,或者我先生与上帝的关系时,我们两个成长的空间就越大,速度更快了。我的先生还是不会主动做家务,但这对我来说已经不再是问题。因为我不再需要他成为一个标准的好“基督徒丈夫”。我开始明白,人没有标准模式,关系也没有标准模样,就像人不能有刻板审美一样。我的老公不爱做家务,不代表他不爱我,或许是他成长的经历或个性让他想不起主动承担家务,与其改变他,不如从其他角度欣赏他以及用其他方法解决家务问题吧。比如,他很喜欢工作,那就让他多工作,赚的钱给我花吧,哈哈哈哈。但在改变我的时候,上帝也在我的先生里面做了更新的工作,让我都快认不出来了。所以,在请上帝改变我们的另一半之前,快请上帝改变我们自己。你不想更早成为上帝手中那无比美丽的作品吗?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成为你的朋友

成为你的朋友
作者:畅然

     基督徒的一生都掌握在上帝手中,即使交友也是一样,上帝将不同的人带到我们的生命中,使我们成为祂恩典流通的管道和器皿,将祝福带给我们的朋友。孔子说过「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意思是与正直的人、诚实的人、见多识广的人做朋友,是有益处的。我们该如何效法那位良友,做别人的好朋友?笔者认为,要首先有愿意成为他人好朋友的心。

1. 学习认识他
水中照脸,彼此相符; 人心相映,也是如此。(箴言27章29节)上帝创造基督徒,绝不是让我们与众寡合,而是彼此交通。朋友就好像我们的镜子,我们与他们互动,好认识自己在不同情景下的反应,从他们和我们的相似之处中发现他人和自己的本相,得到他们的劝诫、讚美或者责备。

认识人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需要愿意付出时间、资源,来与对方建立关係。圣经当中,主就是这样做的。得知税吏撒该想见他,他就住在对方家里。当百夫长说他的僕人生病时,耶稣也是毫不迟疑地说「我去医治他。」除此以外,他还去西门彼得家医治他的岳母、去管会堂的家医治他的女儿。

回顾一下,当我们追剧、打游戏时,是否忽略身边朋友心灵上的需要,少一句真诚的关心?我们是否也有像主这样的爱心,去接待、医治,为的就是想更认识一个灵魂?
认识人也需要适度开放自己。因为过去一些受伤的经历,年纪渐长的我不愿意再向人倾诉自己的心声,担心自己会向人倾倒负面情绪。为此,我常常疏于与朋友联繫,因为服事、工作的缘故,甚至到了电话不接、信息不回的程度。一位朋友为此责备我,我解释说,因为我有时也有负能量,不愿意倾倒在他人身上,她有时向我倾诉情绪,我也无法承接。她先向我道歉,接着说:「朋友之间本来就可以互相倾诉一些难过的事,不能相互倾诉的朋友要靠什麽链接?靠空气吗?」
这件事让我有很多反省,或许发生过一些事,让我们不再轻易信任别人,这没问题。不过,若是真的认定并选择一个人为你的朋友,也要适度向人开放。「「铁磨铁,磨出刃来,朋友相感(原文作“磨朋友的脸”),也是如此。」(箴言27章17节)因为唯有真诚相交,才可磨练出更好的性格和思想,朋友之间互相砥砺、交流和分享,让我们彼此更加坚韧,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从此而来。

2.凭信真爱他。

哥林多前书中这样诠释爱的真谛:爱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哥林多前书13章4-6节)我们选择一个人做我们的朋友,就是要选择爱他。

圣经教导我们,所有的承诺都要基于爱的关係。我们爱朋友,并不因为这是一种基督徒或者作为朋友的义务,我们也无法仅凭自己有限的个人意志去爱。谁能保证许下了婚姻誓言,夫妻就不会离婚?谁能保证签下了合同,员工的出席率就达到百分之百?谁能保证今天跟朋友约好下週相聚,我们就不会失约?

「我们爱,因上帝先爱我们。」(约翰一书4章19节)因为 基督已经做了我们的表率,在十字架上使我们与上帝和好,而我们也这样爱人。

祂为门徒洗脚,我们也学习谦卑,放下自己的骄傲,服事我们的朋友。祂行医治神迹,我们也抽出时间,安慰心肠破碎的朋友,探望卧病在床的朋友。祂教导门徒,我们也传福音给需要上帝儿子生命的朋友。

凭信心真爱我们的朋友,而不只是凭藉他们的表现,他们是否付出与我们对等的东西,不只是凭藉义务。我们只要仰望 上帝,求祂赐给我们力量。真实的友谊往往伴随着摩擦、争执,但是只要我们仍愿意倾注情感,也就会更多相信爱。我们看到上帝的爱在我们生命当中所做的工作,也看到我们的爱在朋友生命当中所做出的改变。

3. 选择原谅他
有时候很奇怪,我们会选择原谅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但却很难选择原谅自己的朋友。曾经付出的爱是真的,但经历的伤害也是真的。儘管我们真的经历了伤害,但如若真有回旋馀地,想想看我们是否真的尊重过其他人?

大学毕业后我经历过一段与人同住的日子,当时的舍友是我的好朋友。同住摩擦不断,我从未与人产生这麽多的冲突。一次我无意看见她与我们共同好友的聊天记录,上面细数我得罪她的种种行为。在她的口中,我是一个得到爱却不懂得分享爱的人,后来我们又有几次激烈的冲突,我始终把自己当成一个受害者。

我至今耿耿于怀。我教会的牧师问我:「你愿意原谅她几次?」我恍然发觉,会不会我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要求别人?人与人的相处,好像有一条无形的线隔在中间,我们不该用自己的线衡量别人。我期望我的朋友彬彬有礼、不与我发生冲突,我的朋友期望她的朋友绝对真实、毫无隐瞒。我是否按照她喜欢的方式与她相处?是否体谅、理解她?

彼得来找耶稣,对耶稣说:「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七次可以吗?」
「耶稣说:『我对你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马太福音18章21节)

后来,彼得三次不认主,而主仍然给他机会,也告诉他,「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

主赦免我们的罪,不断给我们机会。这样的爱激励了彼得去悔改,以至于彻底翻转了他的生命。我们也可以效彷主,虽然我们并不能像主一样,能够预知我们的弟兄会得罪我们几次,但当我们为着主的缘故饶恕他们的时候,或许收穫了一个更加忠心的朋友以及让他们在生命当中有所改变。即或不然,当我们选择结束一段关係的时候,也可以了无遗憾。

「滥交朋友的,自取败坏,但有一朋友,比弟兄更亲密。」箴言(18章24节)。上帝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正像《恩友歌》里唱得那样:「何处能寻这般良友,同嚐一切苦与愁?我们弱点主都知道,放心到主座前求!你若正逢友叛亲离,快向耶稣座前求!到祂怀中祂必保护,有祂安慰便无忧。」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被你深深医治,再进入更深的爱中

作者:Lynn

语音播读:木木

 

 

在与同为基督徒的男友进入远距离恋爱之前,我没有任何与主内弟兄交往的经验,只是会时常莫名地恐惧进入亲密关系和婚姻:感觉自己已经支离破碎,没有力气再去爱一个人;也不期待找一个人对自己嘘寒问暖,因为我可以把自己照顾地很好。那时的亲密关系之于我,是可有可无的,某种程度上来讲,甚至是个麻烦。

 

而与男友的这一段关系,因着我们之间有着上帝的参与而变得不同,它正慢慢地改变我对亲密关系的看法。现在亲密关系之于我,是两个人携手与上帝同行,彼此陪伴属灵生命成长的过程;更是经历上帝更深的医治与爱,让自己能够走入更深的爱中,与祂建立更为亲密的关系。

甜蜜过去,亲密才开始

 

在关系中的前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是挺让人上头的。我们通常会感受到极强的圣灵带领,十分笃定对方就是那个“对的人”;我们享受关系中的甜蜜时光,庆幸真实的自己终于被对方看见、被接纳、被同理;我们感动于对方恰到好处的付出,终于能体会到圣经中提及的“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传道书4章9节)

 

然而随着关系进入到水深之处,生命中最为破碎的那一部分开始逐渐向对方展露,我们蓦然发现好像对方已经不再是当初吸引自己的那一位了,甚至开始怀疑,如果他/她真的是上帝赐下给我的Mr /Miss Right,为什么上帝会让我在这段关系中感受到那么受伤,说好的祝福在哪里呢?

 

这时失落的情绪会笼罩着你,而或许这才是真正亲密的开始。

敞开伤口,让上帝医治

 

我是一个外表上看上去极其独立和干练的人,凡事都以目标为导向,好像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对以前的我来说,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是最为重要的,不论是在工作还是在侍奉中;亲密关系常常带给我痛苦,对我来说这段关系很难让我满足。原以为找到一位基督徒男友,彼此信靠上帝,又时常一起祷告,有时候还在一起侍奉主,理应会更加平安喜乐。然而我没想到的是,正是在与男友倍感安全的关系中,随着对彼此理解的加深,相处时间的增长,我许多的童年创伤开始逐渐浮现。

 

我好像从独立的大人变成了孩子。那个父母忙于工作,从小缺乏大人保护、被迫学会了懂事、伤心痛哭时不被及时安慰的小女孩儿在我内心悄然苏醒。在亲密关系中有好几次,我都感受到异常受伤:因为自己在远距离的恋爱中缺乏安全感,提出的很多看似合理的需求不能被及时满足,让我常常陷入深深的自怜情绪当中。对上帝的赞美之词也瞬间消失,信任感也在顷刻间崩塌,我在失望困苦中质问上帝:为什么会这样?我本已非常懂事,提出的需要也清晰合理,对方应该也很容易做到,但为什么总是要我像一个乞丐一样不断苛求,最终才会像施舍一样被给予?

 

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羞耻和恐惧,不约而同地浮出水面;原本冒着粉红泡泡的心陡然化作一片黑色的沼泽,又好似有火焰要从中喷出。

 

我对上帝和男友都充满愤怒,许久之后才开始感受到愤怒之下原是深藏已久的受伤。当怒气消散,泪水开始不停地、不听使唤地涌出,从小到大被压抑已久的伤痛被释放后我才发现,原来这些伤痛都源于自己的童年:由于母亲从小身体欠佳,常常生病,她自己都无法照顾自己;所以作为孩子的我很小就被迫学会了帮妈妈分担忧虑,养成了遇事不能哭,要懂事听话,压抑自己需求的习惯。

“妈妈帮不了你,你要自己照顾自己。”

“你一定要独立,未来自己保护自己。”

“哭什么哭,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

 

从小到大被灌输的话语塑造了今天看似独立自强的我。而在我不多的记忆之中,好像只有外婆,在小时候我被欺负,或无理哭闹被父母管教之时,会不顾一切地挡在我前面,保护我,满足我的一切愿望。她成为了一颗为我遮风挡雨的大树,两岁不到的我在树下任性自由地玩耍,展露笑容。

 

然而,男友不是我的父母,也不是我的外婆,我也不再是两岁前的我了。

 

我已长大成人,成为看似无需旁人保护的一颗树了,只是看上去枝繁叶茂,内里却是空的。

 

我明白,那些小时候未被父母及时满足的需要,未被父母及时保护的遗憾,那些受伤却又未曾被允许流出的泪水,不应全部由关系中的另一半去承担、去弥补、去安慰,因为能够在万事上满足我、帮助我、安慰我、保护我的乃是上帝,没有一人是如祂一般爱我:那爱是完全的、是无条件的、是不会被收回的;足够广大、足够有能力、足够温暖、足够治愈,甚至是超越了时空。

 

当在上帝面前敞开伤口,我好像听见祂在对那个无比愤怒又极度失望的小女孩儿说:

“我一直都在,甚至在你出生之前。你的肺腑是我所造的; 在母腹中,我已覆庇你。(诗篇139篇13节)”。

“你是我所亲爱的,你的盼望不至于羞耻;因为所赐给你的圣灵将上帝的爱浇灌在你心里。”(罗马书5章5节)

 

带我走进,更深的爱中

 

受伤的心被上帝的话语深深安慰后才看见,原来经营一段亲密关系需要经历如以色列人在旷野一般的无助、困惑,甚至是一度想要放弃;殊不知没有一段深入的关系是不需要经历困苦的。这过程看似艰难,但也时常能够品尝到主恩的甘甜:上帝对我的爱,并不是要赐下一位同为基督徒的男友,并确保不论如何他都会按照我的方式爱我、满足我;而是不论在怎样的境况之中,上帝都是我的帮助,都会用祂的双手托住我;上帝给我的应许,也并不是我与男友的恋爱关系一定会开花结果,而是不论最后结局如何,祂都有能力继续爱我、医治我、更新我;祂会带领我,让我在此过程中更深认识自己,更深接纳自己,也更深明白和理解他人。最为重要的是,在这段与上帝同行的亲密关系中,我能更深经历祂的恩典,明白祂的爱,最终让我有能力走入与祂更深的爱中。

 

终于,我那看似尖硬的外壳被打破,心中圣灵的水流带出内心温柔的力量;

终于,我不再需要逼着自己成为一颗空心的大树,因我已躺卧在祂更深的爱中。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上帝带领我走过的这一年

 

作者:阿哲

有声播读:Luke

 

 

2023年是满有上帝带领的一年。我的经历就像坐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但我确实因为这些经历变得更加倚靠上帝,回头看去只有无尽的感恩。因为我与上帝的关系借着这些事情再次拉近。这一年的时间里,我比任何时候都能体会到这句话:主的恩典是够用的。

父母吵架

二月份,我在听了一篇关于家庭礼拜重要性的讲道之后,就一直有负担要开始。我们家虽然全家都信,但是却一直没有家庭礼拜。有一次,父母大吵了一架,其中的种种细节让我意识到我们家已经陷入试探如此之深。妈妈给我打来了视频,和我哭诉她和我爸吵架的过程。她说完之后就一直在擦眼泪。我不知道怎么安慰她。但圣灵感动我赐我该讲的话。我永远记得那天,我用圣经中的经文,再通过这三年的听道,向她解释人是如何败坏,婚姻如何被上帝祝福,遇到夫妻吵架时应当如何去做。似乎我这三年的听道就是为了此刻。终于妈妈止住了眼泪。

我决定在周六就开始我们的家庭礼拜,而第一次的家庭礼拜从他们双方的道歉开始。在此之前我也问了爸爸,给他发了好长一段文字,最后问他愿不愿意道歉以及在以后的每周六参加家庭礼拜,感恩!他的回复只有六个字却很有力:我愿意,感谢主!那一刻我真的相信他的这六个字是因为圣灵动工,而非人的行为。在我们的第一次家庭礼拜上,我提到了家庭礼拜的重要性,也通过创世纪第2章讲了上帝赐给人婚姻的初衷。他们互相道歉之后,我却说道歉是不够的,爸爸要去摸妈妈的脸(因为之前动手打了她),我说这意味着丈夫的手永远是用来呵护而非攻击妻子。而妈妈要去拥抱爸爸,代表妻子愿意饶恕丈夫的行为并且继续爱他。从那时直到现在,父母再也没吵过一次架,我们的家庭礼拜一周一次也从来没断过。大半年时间过去了,我要说的是,虽然我们每次分享的内容都不是很长,我父母的关系真的更加和睦了,他们做许多的事都开始思考这是否是合上帝心意的,而且我爸爸的面相都变得和善了许多。

毕业论文

我的毕业论文到了后期还有需要修改的地方,但是当时我已经离开学校去学车了,没办法只能上午去练车下午改论文,但对我这个学渣来说这件事真的好难。在这这期间我修改后又提交论文给导师,来来回回有五六次。我觉得我的论文肯定是写得不好,但是老师看我态度还蛮端正的,因为他一次又一次给我退回,我却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更改,他就也没有故意刁难我。感恩,总算在拿到毕业证之前顺利把论文提交了上去。

考驾照

学车可能是这几个事情里最顺利的一个,也是让我最没有压力的一个了。科目一二三都是一次过的,虽然教练比较凶,但是总算没有辜负他的期望,我也因为怕挂科要多花钱,所以就一直为这个事情祷告。感恩上帝也保守我前三个都过了,但是到科目四我却两次都没过,我瞬间像泄了气的皮球,我觉得自己太骄傲了,没有把科目四放在眼里。第二次考试的时候,我刷了好多次题。虽然每次都能过,但是第一次的不合格已然给我留下了阴影,我就在考试前默默祷告说,:“主啊我不该依靠自己的聪明,考完科三当天下午就去考科四,我觉得自己行了的时候,我陷入骄傲的时候,是祢及时阻止了我,主啊求祢让我有单单仰赖祢的心,不计较得失只在乎祢”。感谢上帝!最后我的科四只错了一道题。

找工作

说实话我对自己本专业的工作并不感兴趣,我的呼召在哪里呢?上帝究竟要把我安置在何处呢?我不住地向上帝祷告,求上帝动工带领我的工作。终于在拿到驾照的两周后,也就是7月底,我尝试着面试了一家轮滑俱乐部的教练工作(这是我投的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感恩上帝让我一击命中)。他们的授课对象是一二三年级或者幼儿园的小孩。开始我只是以为这份工作可能只是偏向于教小孩子一些简单的轮滑基础。我对自己的技术还是挺有信心的,我进公司之后才知道挑战才刚刚开始。一大堆的困难扑面而来:教学的专业性,如何对孩子讲要学的内容,既要有一定的专业,也要让他们能理解。还有遇到难管教的孩子应该怎样去妥善解决,上课的整体的节奏如何把控,教学的秩序等等。我一边学习工作上的知识,一边读《工作的意义》,不得不说,在工作上我更能体会到上帝对我更深的引领。这是在学校里感受不到的,也难怪上帝如此看重工作。

慢慢地,我开始写工作日记,也可以说是成熟日记,每周一次我都会记录一点内容来反思自己在这周工作上的欠缺和感恩,里面也有与上帝的互动,我逐渐爱上了在日记中与上帝相交的过程。渐渐我体会到了《工作的意义》里工作即是服侍,而服侍是带有喜乐的心。我也清楚我的喜乐并不是因为工作,而是因为这是上帝赐给我的,是祂把我放在了这个位置上,是祂让我有机会去在工作中服侍别人。一个月后,我转正了,我深知自己是不配的,但我更不应该把上帝看小了。“上帝都赐给了你这样好的一份工作,祂肯定会持续带领你接下来的路程”,我时常这样告诉自己。在之后的工作里,我逐渐如鱼得水,能很好地配合主教练完成工作,也能在课后解答家长的一些疑惑,帮他们解决一些问题。领导和同事更是经常夸我有进步,工作在上帝一步步带领下步入正轨。虽然赚得不多但足以养活自己,而且我能每周都参加主日也是很满足了。感恩上帝竟如此恩待我。不知不觉已经到年底了,时间真的过得很快。去年这时候我还是为考专升本焦头烂额的学生,今年年底工作已经稳定下来了。

从家庭礼拜,顺利毕业,拿到驾照,找到工作并爱上工作,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每一个都是上帝的成就。把这些经历写下来的时候,真的有种 “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这就是2023年,我前半生以来经历最多的一年。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