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立比书灵修 | 留心征兆 (有声中文)

作者:Andrew Koay,澳大利亚

翻译:冠英,台湾

有声播读:刘弟兄,中国

 

今日经文:腓立比书3章1-3节

弟兄们,我还有话说,你们要靠主喜乐。我把这话再写给你们,于我并不为难,于你们却是妥当。应当防备犬类,防备作恶的,防备妄自行割的。因为真受割礼的,乃是我们这以神的灵敬拜、在基督耶稣里夸口、不靠着肉体的。

 
几年前,我开始了人生第一次一个人的露营之旅。在一整天的长途跋涉后,我终于到达了扎营的地方——一片被群山和大海围绕的宁静海滩。眼前的景色使我无比震惊,所以搭妥帐篷后,我便在附近散了散步。
 
眼前的美景令我着迷到无暇理会远处传来的犬吠声。没过多久,我就开始奋力奔跑,身后追赶我的是一群充满敌意的恶犬。
 
我人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居住在安全的城郊区域。以往每当我听到狗叫,都可以确定它们被关在栅栏以内,而且我不会有丝毫被攻击的危险。
 
因此,我对凄厉的犬叫声变得不再敏感。那天,当我沿着海滩漫步时,很明显犬吠是它们企图攻击的前兆,而我却漠视了它们的警告,以至激怒了它们向我发起了领地保护性的攻击。
 
在写给腓立比教会的书信中,保罗也曾提及关于犬类的讯息,暗喻那些假教师是犬类,意图迷惑腓立比教会在基督以外寻求公义。
 
假教师教导腓立比信徒,单单相信耶稣基督是无法在上帝面前称义的,还必须遵从犹太人的宗教习俗,例如割礼仪式。保罗在书信的第三章第二节中提到“妄自行割的”,在第三节中他使腓立比信徒确信他们才是“真受割礼”的。
 
正如我们在腓立比书第三章所读到的,基督徒称义的唯一途径就是信耶稣基督。事实上,保罗告诉我们,当我们谈论义时(腓立比书3章3节),真基督徒的特征之一是:不靠肉体称义。然而,在我追随基督的旅程中,我发现我必须不断地与这种想要靠肉体称义的诱惑争战。
 
或许我们可以不受割礼和犹太人饮食习俗的诱惑,但我们却很容易夸口自己的行为。比如,当我们更多参与教会服侍及更自律地进行每日灵修时,会很容易使自己陷入以为自己是依靠这些行为而在上帝面前称义的陷阱。
 
这一路上会有警示。往往都是从一个很小的念头开始,可能是在查经会后,你受到了聚会弟兄姊妹的赞许与认同,而后开始对自己的表现和见解感到自豪。但我们若不去处理这些想法,就是在冒险,我们会对这些意念所导致的后果逐渐麻木和不再敏感。
慢慢地,我们会允许这样的想法更多地占据我们的生命。就如同我那天在沙滩上的经历,我们不正视危险的初期征兆。不知不觉地,我们就会陷入保罗提醒腓立比教会要警惕的陷阱:依靠自己的血气。
 
我那次旅程最后的结局是,屁股上被狗咬伤了两处。海滩似乎也不再像先前抵达时那么吸引我了。隔天,我便回到舒适文明的环境,在那之后,我总是保持警戒,留意身边任何的狗叫声。
 
同样地,身为基督徒,当我们将信心从基督身上转移到我们所做的工上时,就应当格外留心。当这些想法出现时,我们必须及时阻止,并持续地调整眼光转向基督,看到祂已在十架上成就的。这是我们这一生无论做什么都无法取代的。
 
问题反思:
 
1.你是否曾相信你的哪个成就或行为让你得到救赎?将它们一一写下来。
2.把写下的清单带到上帝面前,祈求祂帮助你将信心单单放在基督为你做成的工上。
3.有哪些实际方法可以帮助你坚守信仰,远离谬误的教导呢?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黑暗中的旌旗

腓立比书灵修 | 敢于冒险的领袖(有声中文)

作者:Tracy Phua,新加坡

翻译:Joy,中国

有声播读:杨澜,中国

 

今日经文:腓立比书2章25-30节

然而,我想必须打发以巴弗提到你们那里去。他是我的兄弟,与我一同做工,一同当兵,是你们所差遣的,也是供给我需用的。他很想念你们众人,并且极其难过,因为你们听见他病了。他实在是病了,几乎要死;然而神怜恤他,不但怜恤他,也怜恤我,免得我忧上加忧。所以我越发急速打发他去,叫你们再见他,就可以喜乐,我也可以少些忧愁。故此,你们要在主里欢欢乐乐地接待他,而且要尊重这样的人;因他为做基督的工夫,几乎至死,不顾性命,要补足你们供给我的不及之处。

 
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在台湾最北端找到一座专门为一个宣教士而建的博物馆。Mackay博物馆是为了纪念George Leslie Mackay对台湾人的宣教和忠心服侍而建的。
 
Mackay于1871年12月31日抵达福尔摩沙岛(今天的台湾),他发现该岛北部没有宣教士。因此,他决定把淡水作为他的宣教基地开始宣教工作。
 
因为外表的不同,当地人对他充满敌意,但27岁的他并没有停止与他们接触。尽管遭受身体上的虐待──有时会被扔生蛋和垃圾──他仍然决心成为主的见证人。他带领信主的第一位信徒后来成为了福尔摩沙岛的第一位牧师。
 
George的事工证明了他对上帝和福尔摩沙人民的爱。他仆人般的心和对当地人真挚的爱深深地打动了他们。他曾大胆宣告:“为了在福音中服侍这里的人,若有千条性命,我愿意全部献上给他们。”
 
在腓立比书中,我们也读到了一个类似的人物——以巴弗提,一个“不顾性命”服侍基督的人(30节)。
 
在腓立比书2章25-30节中,保罗赞扬了以巴弗提的奉献和为主所作的工作。虽然是很短的几句,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两点:1.保罗和以巴弗提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第25节中保罗称他是自己的兄弟,同工和战友)。 2.以巴弗提不怕为服侍主耶稣基督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30节)。
 
当腓立比人听见以巴弗提生病时,他们就忧愁。因此保罗打发以巴弗提回去,好叫他们可以“喜乐”(28)节。以巴弗提不仅广受爱戴,还对腓立比人充满怜爱,所以他不想让他们为自己的状况担忧( 26节)。这该是多么无私啊?以巴弗提总是把别人的需要放在自己之前。
 
从这几节经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保罗和以巴弗提都是值得我们效仿的人:他们愿意被派往任何地方,服侍任何人,且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他们让我们看到拥有一颗仆人的心是怎样的——那就是把别人的需要放在自己之前,并愿意为基督受苦。
 
今天,我们也被呼召如此行。虽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被呼召离开自己的家园并跨越海洋去服侍其他族群,但George Mackay、保罗和以巴弗提的例子, 提醒我们在培养自己那颗仆人的心和甘心服侍周围的人时要时常仰望耶稣。
 
当然,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一直在教会的唱诗班服侍,虽然每个星期四晚上都要去岛的另一端排练很辛苦,但我被以巴弗提的榜样所鼓舞,也很感恩上帝使用唱诗班来祝福他人。
 
我丈夫和我每天晚上睡前都会读一章圣经。我们祷告祈求上帝的话能在困难时期不断提醒我们,要将忧虑、挫败感和私利卸下。就像那些走在我们前面追随耶稣的前辈一样,愿我们也能成为忠心服侍并愿意将我们的生命奉献给基督的人。
 
问题反思:
1.想想那些为福音冒险的人。是什么给他/她勇气这样做?他/她的榜样会如何激励了你?
 
2.你最近是如何在服侍上帝的过程中培养一颗仆人的心的?
 
3.你可以在传福音或以爱心服侍他人上做出哪些牺牲?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黑暗中的旌旗

腓立比书灵修 | 仆人式的领袖(有声中文)

作者:何佩欣,新加坡

翻译:悦,中国

有声播读:Joya,中国

 

今日经文:腓立比书2章19-24节

我靠主耶稣指望快打发提摩太去见你们,叫我知道你们的事,心里就得着安慰。因为我没有别人与我同心,实在挂念你们的事。别人都求自己的事,并不求耶稣基督的事。但你们知道提摩太的明证;他兴旺福音,与我同劳,待我像儿子待父亲一样。所以,我一看出我的事要怎样了结,就盼望立刻打发他去;但我靠着主自信我也必快去。

 
虽然我不太喜欢大米粥,但是那天我却细细品味了入嘴的每一口。因为知道我生病了,我老板居然亲自来我家给我送一碗他煮的粥。
 
不夸张的说,那碗粥非常美味(里面有大量的瑶柱),然而那天食物的味道并不是关键——关键是我老板对员工特别的关心和照顾。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亲自煮粥并亲手送给生病的员工了。
 
还有其他类似的情形。我老板会绕路去送我同事和我回家,即使我们住在跟他家相反的方向。他还会花时间和精力来构思冗长而周到的信息,来表达对我们所做工作的认可和关心,甚至还会经常询问我们家里是否一切都好。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次他来参加我祖父的葬礼。他一直陪伴我和堂兄们,跟我们聊天到凌晨,我们给他讲述了祖父年轻时的故事,以及他是如何接受基督的。
 
真正地关心员工,超越职责范围的去照顾员工的老板并不多,即使是主内的也很少见,在保罗的时代也不例外。那时候,罗马教会(保罗是在罗马写的信)充满了自我为中心的领袖和毫不关心基督和腓立比教会的人。(腓立比书1章14-18节; 2章21节 )。
 
相比之下,有位领袖真正深深地关心腓立比人和基督的事工 (20-21节 ),他就是提摩太。他对腓立比人的关心,表现在他的热情和实际行动上——这也是保罗说自己若是亲自去探望腓立比人时会做的。和其他人不同,提摩太成为了基督一般谦卑和无私的典范,这是保罗在这章前面部分呼召腓利比人去效法的(1-8节)。
 
除了他的关怀精神以外,提摩太的品格也非常卓越。他信实地帮助保罗在腓立比,帖撒罗尼迦,庇哩亚建立教会(使徒行传 16章1-14节),作马其顿、哥林多、以弗所教会的使者,又坚固信徒的信心(帖撒罗尼迦前书3章1-2节)。因为提摩太在保罗的带领下服侍,他与保罗的情谊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增长,并在艰难中得到坚固。实际上,保罗甚至在很多情况下称呼提摩太“我儿”(提摩太前书1章18节;提摩太后书2章1节;腓立比书2章22节)
 
提摩太清楚地证实了他的能力。在监狱里无法陪伴腓立比教会的保罗相信提摩太会照顾好腓立比人的需要并给自己带来他们平安稳妥的好消息。
 
和提摩太、保罗以及我老板一样,作为信徒的我们,也被呼召与世界分别为圣——我们要去无私地,真诚地关心我们周围的人。从我自身的经验来看,这真的非常难做到,因为我们的文化倡导我们“爱自己”,“实现自我价值”,当我们身心俱疲的时候尤其如此。
 
但是在了解了上帝如何爱我们和服侍我们,甚至为我们舍去了生命之后,我们是否愿意去逆着环境,不断努力(不管可能会失败多少次)去先求别人的益处而不是自己的益处呢?
 
问题思考:
 

1.什么时候你会更容易只关注自己需求,而不关心他人的需要?

2.你可以想到一位如提摩太般“先求别人益处”的仆人式领袖吗?他或她的事迹是如何鼓励你去效仿的?

3.有哪些实际的做法可以让你向主内的弟兄姊妹去表达真挚的关心吗?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黑暗中的旌旗

腓立比书灵修 | 不抱怨的秘诀(有声中文)

作者:Wendy Wong,新加坡

翻译:Nancy,中国

有声播读:Jovial,中国

 

今日经文:腓立比书2章14-18节

凡所行的,都不要发怨言,起争论,使你们无可指摘,诚实无伪,在这弯曲悖谬的世代作上帝无瑕疵的儿女。你们显在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将生命的道表明出来,叫我在基督的日子好夸我没有空跑,也没有徒劳。我以你们的信心为供献的祭物,我若被浇奠在其上,也是喜乐,并且与你们众人一同喜乐。你们也要照样喜乐,并且与我一同喜乐。

 
要想起我最后一次对某件事或某个人抱怨并不难——确切地说,就是在昨天。最近我在工作上遇到很多困难,当我向别人抱怨我所面临的困境时,我的不愉快就显现出来。我抱怨得越多,就越不快乐;而我越不快乐,就越发牢骚。
 
但这并不是上帝希望我们有的生活和行事的方式,不管我们是在家里、在教会、在学校,还是在工作中。上帝通过使徒保罗鼓励我们“行事为人与基督的福音相称”(腓立比书1章27节)。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在实际生活中忠于基督,努力以敬畏的态度来顺服祂。而活出顺服的一个方法就是 “凡所行的,都不要发怨言、起争论”(2章14节)。
 
没错,当保罗说到“凡所行的”时,他确实指的是在“所有的事”上:即使当我们被吩咐去做我们无法理解或不喜欢的事时,在我们的祷告没有得到回应时,以及当我们经历艰难和迫害时。在这一切的事上都要不发怨言。
 
当我读到这几节经文时,我想起了以色列人在旷野怎样向他们的首领发怨言和质疑他们(出埃及记15章24节,16章8节)。以色列人对他们处境的抱怨和对上帝的质疑和显示了他们对上帝的悖逆。这说明他们不相信上帝。同样的,我们今天的抱怨并非只是针对某件事或某个人,而是针对上帝。
 
我们的抱怨不仅是对上帝的悖逆,也给我们身边的人做了一个糟糕的见证。作为基督徒,我们住在这个世界上,却又与这个世界分别为圣。我们本应该要效法基督,做这个世界上的光(约翰福音8章12节 )。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无法这样活出来。当我回想起自己向同事们抱怨的时候,我不知道他们在我身上看到了什么:是活在我里面的基督,还是和他们一样的人?
 
但问题来了,我们如何才能找到做任何事情都不抱怨的力量呢?
 
保罗告诉我们,秘诀就是要“将生命的道表明出来”(16节)。不仅如此,因着圣灵的帮助,上帝还应许给我们能力“成就祂的美意”( 腓立比书2章13节 )。
 
经文也让我们看到,不抱怨可以让我们的属灵导师和教会领袖为我们自豪并因此而喜乐。保罗劝腓立比人要顺服基督,好使他有理由在基督再来的时候夸口。腓立比人所结的果子给保罗带来极大的喜乐(腓立比书2章17节),也证明了他为他们所作的牺牲不是徒然的。
 
想要停止抱怨让我们不开心的事情并不容易。对我来说,在度过了糟糕的一天后,我仍然很难勒住自己的舌头,尤其是当我周围的人都在随意发泄他们的情绪时。但当我记得自己在基督里的身份时,我就有力量活出不一样的生命——我每一天都在学习克制,一个字一个字地克制。每一次当我用沉默代替尖刻的话语;用来到上帝面前倾诉代替向他人抱怨,我都能体验到顺服祂、在祂的主权中安息而带来的喜乐和平安。
 
这不容易。但当我们祷告和默想自己为什么以及如何做到不抱怨时,我们会发现,与活出一个配得上福音的生命以及它能带给我们的领袖、我们自己和基督的喜乐相比,我们能从怨言中得到的满足是微不足道的。
 
问题反思:
 
1.你有想要抱怨和争论的时候吗?你这么做了之后,状况往往如何?
 
2.在你的生命中,有没有什么特定的领域是你很难不去抱怨或争论的?把它们一一列出,带到主面前祷告。
 
3.在这充满弯曲乖谬之民的世界上,我们是否像明亮的星一样在发光?有哪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可以让我们做到这一点?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黑暗中的旌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