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作家琼瑶自杀:她真的“翩然”了吗?

 

作者:Jessie

有声播读:Chris

 

 

作家琼瑶在2024年12月4日下午在新北市住家自杀,享年86岁。当我在想该怎么给这位作家冠上修饰定语的时候,“传奇”和“言情”两个词在我脑海中据理力争。“传奇”指向她作品的巨大影响力,正值电视节目蓬勃崛起的时代,她的言情作品《还珠格格》、《情深深雨蒙蒙》、《梅花烙》、《又见一帘幽梦》被翻拍成影视作品,火遍大江南北,可以说只要是85后90后的华人多少都会知道一些。而现在的00后则是开始“解构”这些作品中“令人震惊的三观”,例如翻拍的1996年版电视剧《一帘幽梦》里,男配角对女配角说的经典台词:“你失去的不过是一条腿,但紫菱(女主角)失去的可是爱情啊!”于是大家开始发现琼瑶言情作品里许多“不现实”、“不符合社会道德”的爱情观,也不可避免地带着困惑、戏谑甚至嘲讽的眼光打量它们,这也让琼瑶奶奶的声名以另一种方式又火了一把。

有情之人

但我最后还是选择了“言情”这个修饰定语,不只是因为她写的大部分作品的主题和类型是属于“言情”的,更是因为我认为琼瑶确实是一位 “言说世间之情”的人。《牡丹亭》里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能看到“爱”和“情”的宝贵,并且歌颂的人,我不鄙视,因为在这堕落的人世间,追求“有情”的人实在太少了。

而我这样认同琼瑶,并不是因为我是一位爱情至上的“恋爱脑”(腿当然比爱情重要,道德也比激情宝贵),而是因为这人世间的“情”与“爱”就像一扇打开永恒世界的窗口,吸引我们透过这窗口去追求那爱的源头,和那永恒坚不可摧的爱。这世间的有情人,就像一面面的镜子,反映也反射那炽热浓烈如太阳般的爱,而这“爱”确实叫某一位生者愿意牺牲自己而死;也唤醒祂从死里复活。

 

世间之爱是永恒之爱的反射

因此我认为追求爱、追求生命的美好是琼瑶这一位有情人最值得敬佩的地方。然而,正如世间的爱只是反映和反射,对这短暂生命的热爱也不该是一个人的终极追求。此岸的风景如画,它的易逝也在提醒我们还有一个永恒的彼岸。她和我们都清楚——此生何其短暂,而这短暂的一生到底是为了什么?她在公开的遗书里说她“活过了,不曾辜负此生”,这看似是一种完满和无悔,然而这样活与那样活又有什么区别?如果只为了此岸的欢愉,不在乎对彼岸的崇敬;如果人无法对这短暂生命结束之后的结局有把握,这样死和那样死又有何区别?此生的快乐无法保证永恒的快乐,所有的一切都会变成“过去”,如此,这一切是如此虚空和无意义。难怪所罗门王享尽世间一切美好之后,他感叹:“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传道书1章2节)。

死了总比现在更好吗?

不过如今,言情作家琼瑶最惊世骇俗的不是她传奇的一生和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文学贡献,而是她选择死亡的方式——自杀。为此,她有一个美丽的词:翩然。她说:

“翩然是我最喜欢的两个字,代表的是‘自主、自在、自由’的飞翔……我不想听天由命,不想慢慢枯萎凋零,我想为这最后的大事‘作主’”。

现如今出现一种观念和现象,因为很多人害怕痛苦地死去,如琼瑶所说不想要自己成为“插管维生”的卧床老人。这样的人不想病入膏肓到无法决定自己想要死亡的方式,而这种方式一般说来都是肉体“不那么痛苦”的方式,因此自杀就成了最常采纳的方法。

所以我们可以说,不管是生命太过痛苦想要自我结束;还是生命非常美好想要给其一个“美好结束”,其实都是出于人想要规避痛苦的心理。这种想要逃避痛苦的心理是应该有的,也是正常和合理的,我们确实应该避开痛苦,因为痛苦提醒我们损害生命的危险。因此我们不难理解,这种心理驱使人、说服人去结束今生肉体生命,去开始另一段比这个肉体生命更好、更自由的旅程;又或者不期待,只要“人死如灯灭”、“灭没”也就好了。

“人死如灯灭”,或者琼瑶所说的更自由自在的“翩然”,这其实是一个观念,出于一种假设,并不是一个事实。这个假设是肉体的死亡之后必定会是一个更好的开始,或者至少不会比现在更糟、更痛苦。但这个假设也可能不成立:你怎么知道选择自杀后就一定是翩然,而不是另一个更糟糕的开始?能够自己选择死亡的方式看似很潇洒,其实是建立在一个虚无缥缈的假设之上。如果有人死过又回来,告诉你彼岸到底真相如何,是否比仅有的假设更加可靠?

死亡是人犯罪的结果,神却怜悯给机会

琼瑶在遗书中提到:“上苍对于生命的过程设计得不是很好”,然而其实衰老、败落、痛苦和死亡是人犯罪的结果,而不是创造者上帝最开始被造的设计。创世之初,上帝吩咐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不能吃分别善恶树的果子,并且警告他们吃的后果是死亡。但人类始祖因为想要“自己做主”,最后违背上帝命令犯罪,承受死亡的咒诅。他们本应该立刻死亡,但上帝却暂时存留他们的生命,并给他们得救的应许(有一位女人的后裔要出现打败魔鬼,《创世记》3章15节)。因此其实是人类犯了罪、进入堕落的状态,与赐美好的上帝隔绝,就承受痛苦、空虚和衰败。上帝没有叫我们立刻死亡,而是有肉体存留,其实是在给我们机会,希望我们悔改,回到真正的美好家园(彼得后书3章9节)。

真正的“翩然”,在永恒的爱里

言情作家琼瑶想要灵魂“翩然”,我相信作为享受过上帝所赐丰富生命的人陳喆(琼瑶本名)也渴望灵魂能自由,这是自然和正常的渴望——人总会渴望永恒的美好,因为这正是美好的上帝的作为:“上帝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然而上帝从始至终的作为,人不能参透”(传道书3章11节)。

而她和我们都渴望的真正自由自在,真正的“翩然”,只有在坚固不朽、真实可靠的真理才能找到。这位创造美好的上帝已经藉着圣经启示我们真理——因为祂是生命的源头,只有在祂里面才有真正的自由;只有在祂的光中我们才能得见光(诗篇36篇9节)。我们只有对死后的境况有把握和盼望,才能真正“翩然”,也只有在那位死过又活的耶稣基督里,才能盼望痛苦结束之后是真正的平安和喜乐。

在我们的人生中,如果过得丰富、美好,也曾经享受过一切美好,那说明赐予这些的创造者必定是良善美好的;如果我们过得很不幸,悲惨、痛苦……这一切也推动我们在有限的年日去思考和追求真正的美好,如老年所罗门王告诉我们:“往遭丧的家,强如往宴乐的家去;因为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传道书7章2节)。愿这位传奇的言情作家琼瑶的自杀,能带给我们对生命更深入的反思和领悟,也带领我们还带着肉身在此岸活着的人能珍惜光阴、带着智慧的心数算日子,同时也激发我们去追求那真正的翩然——在永恒的爱里有平安和复活的确据。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快到万圣节,我应该怎么跟小朋友说?

 

作者:可悦

有声播读:小七

 

 

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马太福音 514节)

 

学校发来邮件,通知说会安排一天给小朋友穿自己的万圣节服装去学校。女儿很期待,早就问可不可以穿吸血鬼或女巫或幽灵的衣服。我说当然不可以。她问为什么。我说吸血鬼和女巫还有幽灵都太可怕了,我们不应该穿让人害怕的衣服。她说不会,有些女巫和吸血鬼、幽灵的衣服都是很可爱的。但我还是不同意,这没得商量。不过,我反问她:你为什么想穿这些衣服呢?因为我知道她平时基本没有机会接触这些元素。没想到她说:因为我的好朋友们之前穿这些衣服得了最佳着装奖,所以我想穿。原来是因为想得最佳着装奖。这本身无可厚非。我赶紧跟女儿讲:你看,他们都已经穿过这些衣服了,所以没有创意了,你想一想其它衣服吧。不让人害怕的。后来她终于选了其它衣服,起码可以绕过万圣节制造害怕的环节。

但很快,弟弟的朋友就来邀请他一起去讨糖了。其实在这之前已经有邻居发起小区讨糖活动,但我没有报名,因为我知道有些家庭会把门口装饰得很可怕,我不希望我的孩子记住这些可怕的装饰,并且觉得这是可以用来闹着玩的事情。但这一次,我犹豫了一下。因为我知道弟弟的朋友们只是想讨糖。弟弟也想参加讨糖,因为他早就问过我可不可以买一个小的讨糖筐。

我们知道万圣夜其中的黑暗和恐怖元素是确实存在的,我们也必须承认猎奇搞怪就是这个节日本身吸引人的“特色”。但对于孩子们来说,万圣节就是装扮成喜欢的人物和讨糖,并且这是他们的朋友都参加的一项活动。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自己不可以参与其中。我可以不过万圣节,不在那天让小朋友出门,但他们的朋友还是会跟他们讲,他们在学校还是会接触,我应该怎么跟他们说?怎么帮助他们理解,这一天,我们应该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万圣节是什么?

万圣节的起源,有很多版本。有天主教为庆祝所有圣徒举行弥撒的说法,有凯尔特人躲避故人亡魂的说法,也有古代欧洲人点起篝火吓跑聚集的鬼怪的说法。只是现代,慢慢开始有小朋友装扮成鬼怪挨家挨户讨糖,不给糖就捣蛋的习俗。所以万圣节就是一年当中的一天,有的人这样理解,有的人那样理解。在有的文化里,这一天与其它任何一天没有什么不同,但在有的文化里,这一天就是用来捣乱、嬉笑的。我们应该把它看成是怎样的一天?我想基督徒总是可以庆祝上帝的恩典。如果别人庆祝黑暗,我们完全可以庆祝光明,如果有人在这一天大肆传播恐惧,我想我们就更应该去传播恩典和好消息。

小孩子在庆祝什么?

对于小孩子来说,万圣节关乎的是友谊、邻里的关系和自己的梦想。讨糖本身不是什么坏的行为,相反,它连接邻里的关系,让我们的邻居有机会去疼爱我们的小朋友。那些为小朋友准备糖的商铺、邻舍,都是带着爱在准备。那如何有智慧地去帮助孩子,既能够享受到友谊和拉进邻里关系,又能避免在某种形式上认同这个节日的意义,我想我们可不可以去做一些有意思又不吓人的装饰,准备一些好吃又健康的零食呢?这样不就可以让孩子们避免参与鬼怪的讨论,但又不用错失一起玩耍的乐趣?

以前为了帮助小朋友不庆祝万圣节,我都会先下手为强,邀请他们的朋友一起举行不可怕但有意思的装扮和讨糖活动,有一次还和朋友们一起举办了游园会,并在最后制作小桔灯。孩子们不用穿鬼怪的衣服,也玩得很开心。只可惜我也会累,有的时候不想主动去做什么。就像今年,本来想安静地什么都不做地躲过去。但好像这样并不是最好的帮助我的孩子的方法。于是,我又订购了可爱的卡通小筐给孩子们,也预定了秋天的装饰和灯来装饰家门口。再准备了各种有意思的玩具和零食,摆在家门口准备迎接那些来讨糖的小朋友。我要让我的小朋友记住这些时刻,是与光、和爱有关的;是关心自己的朋友的时候,是和朋友联结的时刻。也想让其它讨糖的小朋友感受到万圣节不一定要与鬼怪和可怕的事情相关,也可以是秋天、光和邻居叔叔阿姨家有意思的游戏装置。

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马太福音 514节)基督徒是这个世界上的光,是因为我们的主就是那召我们出黑暗,进入光明的。耶稣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约翰福音8章12节)。无论何时何地,面对这个世界怎样的文化和潮流,我们总要记得主耶稣是世界的光,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把真光带给世界。

 

编者按: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作者和自己的家是怎么具体来回应这个节日,提供另一个面对处境的思路。万圣节的黑暗元素是不可否认的,作者很明显的立场也是基督徒不去主动庆祝万圣节,或者以此来狂欢。但面对一些不得不的处境(比如小孩在学校接触到),是可以有智慧地回应。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全球变暖不可逆转,我能做些什么?

 

作者:奇奇

有声播读:洋澜

 

 

今年的7月22日,人类经历了1940年以来最热的一天。全球几乎每个地方都破了历史上的最高温度记录。这种情况只可能会随着时间变得更糟。我并不惊讶,我想这几年的夏天大家都感受到了,每一年的夏天似乎都更难过。太热了以至于无法在室外,只好在家中把冷气开得再猛一些,然而这样会加增全球变暖的速度….. 所以,这是一个无解的恶性循环。

这也是我一直挣扎的两种矛盾状态。一方面,我为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大气污染,动物不断失去家园,物种灭绝感到无比痛心……另一方面,现实中我又无可避免地“破坏环境”。有时候,我觉得太累了不想做饭就想要点外卖,明明可以忍耐一下,我还是觉得很热就是很想要开冷气,很多物品明明还可以用,我就是很想要买新的(可能是新的可以带给我好心情一类的借口),总之我有一千个理由体贴我自己,在生活中我根本没有把保护环境放在心上。然而,我又无法完全没心没肺地去浪费….. 又常常很自责。

看到人类只顾自己的罪恶而不顾环境,甚至有时候会为自己生而为人感到抱歉。因为《创世记》1章中上帝就给了人类任务和命令: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然而我本该做什么却并没有做,地球成为今天这个样子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的。

另外,我一直觉得城市化本身就是逆着上帝的命令的,我们的老祖宗曾经也散居在各地,但是当我们决定聚居,决定为了我们自己的益处来建立城市,决定工业化….. 于是乎占用了大片森林,很多动物失去了家园。工厂是为一些人带来了利润,但随之而来的污水排放,资源浪费却是无法解决的……城市化带来的物质主义消费主义让奢侈浪费成为了一个时尚,让几乎所有人都相信一个天大谎言——拥有越多我们就越幸福……于是乎上帝最初给人类的三个任务我们一个都没有做到(生养众多这一条我想看一看现在的人口增长率就知道了,多少年轻人连婚都不结了,更别提生养孩子了…..)。

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每每想到这一些列的问题我都会觉得蛮绝望。但是痛定思痛,我们仍然要活在这个世界上,面对这个已经如此破败的世界,我能做些什么呢?

首先,我觉得作为基督徒,我们应该看到自己的责任,不能够继续无关痛痒或者破罐子破摔。我们是有责任爱护和看管这个世界的,正因为它已经被破坏的那么糟糕,我们更应该看到自己的责任。就从当下开始,在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上做一些小小的改变,我们每一个人的力量虽然微小,但如果都出一点力,那改变就是巨大的。比如,自己带咖啡杯出门,既环保又省钱,又比如低碳出行能够步行或者骑车的就不坐车,这样既能节约能源又能锻炼身体。再比如,慢慢向极简主义靠齐,不囤积过量的物品,尽量物尽其用,旧的如果还能用就不换新。这样做,不只是环保,也省钱并且可以减少不少家务量。

如果大的方面我无法做出什么改变,至少在我自己的生活习惯上我可以做出选择,比如,我可以尽可能不用塑料袋,尽可能不吃外卖,不用一次性餐具,可以尽量选择节能的方式出行,比如公共交通,比如自行车,在家里能够节约用电用水的就尽量不用;以及尽量物尽其用,不去浪费购买不必要的物品….. 这样至少我自己不再给地球加增更重的负担。

另外,我想,我们应该心存盼望。因为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祂应许我们祂有一天会来更新这个世界,到那个时候,这个世界将会被全然更新,我们所担心的一切问题——全球变暖,环境污染….. 都会过去,战争,眼泪,痛苦,纠结自责…..也都会过去。(启示录21章1节,4节)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如果可以自由地选择,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电影图片取自网络,若侵权请告知

作者:Nico

 

“如果你可以自由选择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你会如何构思你人生的剧本?”

 

前阵子看完皮克斯最新的一部动画电影《脑筋急转弯2》(Inside out 2)。电影落幕后,这个问题就向我抛来。电影中最让我动容的一幕是乐乐(Joy)和焦焦(Anxiety)一直在主角莱莉的大脑里绘出不同的图片。焦焦一直释放未来最糟糕的图片,希望可以保护莱莉,让她提前为未知做好准备。乐乐则绘出一幅幅充满希望的图片,希望莱莉可以一直像从前一样乐观。因为脑海里的图片,莱莉需要作出不同的选择和回应。

选择的自由是上帝给我们特别的礼物。也因为这个权力,每一天我们都需要做出不同的选择来回应生活里的每个时刻。《脑筋急转弯2》的莱莉面临了生命中一个重要的季节-青春期。在这个季节中,她即将面对全新的高中生活和与她的好友道别。因此她需要选择成为怎么样的人,好让她可以被新的群体接纳。透过主角,我仿佛看到初中的自己也好希望被一群我喜欢的人接纳。可是当我努力地学习迎合她们的喜好时。我也一步步地失去我自己。后来我还是进不了她们的圈子,而青春期的我第一次明白不被接纳的痛和酸涩。就算长大后,有了稳定的工作和一群很爱自己的好友,我还是会在每一个新的环境感受到惧怕,害怕不被人接纳,成为他们圈子的一份子。

后来有了几段无疾而终的感情,我渐渐明白其实“接纳”这回事从来没有对与错。不管是亲人,友人还是爱人最后是否选择留在你的身边都是他们的自由,而往往他人的决定是我们很难去改变的。我非常喜欢在《阿拉丁》的故事里,灯神对阿拉丁说的一句话,:“我可以为你实现任何的愿望,可是我不能让人爱上你。”

那当别人没有选择你加入他们的生命里时,你要如何面对的呢?我希望你是可以先选择你自己。先选择去接纳你所有的美好和丑陋,坚定地被自己选择。不要忘了,在创世以前上帝早已经拣选了你。

“就如他从创世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使我们在他面前成为圣洁、毫无瑕疵。” (以弗所书 1:4)

我发现通常我们被一个人,一间大学,一个公司或一个机会拒绝时,我们都会去想我们到底哪里不够好。就像电影里的情绪焦焦疯狂地在问题里面找出我们犯下的错误。其实情绪没有对错。焦焦适当地出现让人可以避免危险和鞭策人不断进步。可如果我们选择一直质疑自己,只会让我们一直打滚在泥沼里。也许你只需要深呼吸,真正去明白上帝给了我们全人类做选择的自由。我们会被人接纳,但我们也可以主动地选择如何回应。他人的接纳不代表自我的价值。我们可以决定就算眼前的人事物不接纳自己,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自己的优点,继续向前奔跑。

曾经我一度很害怕与人建立关系。因为过去和人关系上的破裂,让我失去爱人和被爱的能力。当人想要靠近我的时候,我就会非常害怕他走入我的世界。可我偏偏是个外向,渴望被人认识,渴望与人建立深度关系的人。在这样的矛盾下,我和人的相处就像走在钢索上,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害怕自己不符合对方的期待。我的挣扎源自于害怕失去。在关系里尽全力付出,可是所爱的人却选择终止了这段关系。当中的痛苦和绝望是我不想再经历的。

耶稣非常明白不被人接纳的痛。在耶稣被捕的那一天,他最爱的门徒因为害怕而选择抛下他。他爱的彼得三次不认他。耶稣在三年里对门徒的爱和付出是全心全意的。可最后门徒还是选择离开了耶稣。上帝也在伊甸园给了亚当和夏娃选择的权力。祂让人选择要不要来爱祂。最后亚当和夏娃选择质疑上帝,相信了蛇的谎言。可是不管是天父还是耶稣在被拒绝后,仍然继续爱罪人。因此,当你独自承受着不被人选择的痛,上帝也非常明白你正在经历什么。

【在多次受伤后,我们数度怀疑自己受否失去了爱人的能力,殊不知我们真正失去的,是重新认识与接纳自己的勇气。】-海苔熊

在每一次被拒绝后,我的心里总会充满许多的羞愧。认为自己不够好,才不能被一个机会或者一个人选择。我完全无法面对自己的缺点和不堪。可在一次又一次的绝望里面,上帝总会给我勇气让我重新去选择与祂连结。祂是爱的源头。当我选择接近祂,他人和我对自己打下的标签会被祂温柔地撕下。后来,在建立关系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去认识自己和接纳自己。因为知道自己始终是被上帝爱着的,我慢慢不再害怕会突然失去谁,也渐渐学会如何去爱人。这个过程用了我好多年的时间。如今,我还是会害怕。可当我害怕的时候,我会选择先冲去上帝的面前,让祂给我新的眼光去看自己和别人。

回到电影《脑筋急转弯2》,主角莱莉选择拥抱自己的全部,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立意识。过程中,她磕磕绊绊地选择用不同的方式回应别人和自己的需要。没有一个选择是完美的。我们会在做选择的这条路上吃很多的苦头,甚至不小心伤害了自己和其他人。可是上帝从来不是要我们作多好的决定,祂更看重的是你做选择的勇气和一路上,你仍然坚定来到祂的面前寻求祂的帮助。

如果因为过去的经历,让你害怕去选择,我想要鼓励你不要害怕对和错。因为有些选择需要等很多年后,你才能明白这个选择会让你失去和得到什么。现在的我选择去和人建立亲密的关系,不是我不再害怕人的拒绝,而是我相信那个把人带入我生命的上帝。

“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罗马书 8章28节)

我们是上帝宝贝的孩子。一路上只要我们相信上帝,祂会让我们在过程中去学习到不同的功课。上帝既然给了我们做选择的自由,祂就有能力和我们一起承担每个选择需要付上的代价。我很喜欢约翰福音里的一句 “我来了,是要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翰福音10章10节) 如果我们真的明白,我们从来不是自己一个人苦苦经营着我们在乎的一切,而是耶稣正在和我们经营着这一切,那我们在面对生活的选题上会不会变得更轻松,并且可以好好享受上帝已经给了我们的一切呢?

“如果你可以自由选择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你会如何构思你人生的剧本?”

走在人生的分岔路上,诚实地想想你最想成为怎么样的人。写下来,带到上帝的面前。祂在乎你所有的渴望。一路走来,看看自己的选择有没有让你一步步成为你想要成为的人。不要害怕,上帝这位牧羊人会一直更新你的心。过程中也许还是会有撕心裂肺的时刻,还是会有爱而不得的时候,可我们终会在耶稣基督里成为那个合上帝心意的人-那个你最想成为的自己。

至于我呢,我最想成为——就算最后还是失去一切,仍然可以勇敢地选择继续相信,继续盼望和继续去爱的小女孩。还有不再害怕不被人选择。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