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第14届大选——基督徒可以怎样“做光做盐”?

作者:雪伦,马来西亚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说到最近这几个月马来西亚全人民最关心的事,无疑是即将来临的马来西亚第14届大选。大家都非常期待这一届的选举能够给马来西亚带来怎么样的未来。

好几个月前,甚至是去年底,在我的身边和社群网站上,我就开始看到很多朋友发起呼吁,呼吁大家一定要去投票,也呼吁每个在外的大马人回家投票。我甚至还看到一些人发起活动,筹款或自掏腰包要赞助机票等,好让那些有心,但经济上无力的海外留学子弟们回家投票。还有一些在海外工作的人,冒着可能被扣薪水的风险,也要请假回家投票。为国家,为下一代,为人民可以有更好的生活,尽自己的一份力。这些都让我看了既感动又激动,感动原来我们都这么深爱着自己的国家,激动是原来我们可以做的事有这么多!虽然他们大部分都不是基督徒,但我却从他们的身上看见了类似“做光做盐”的好例子。

一直以来,基督徒在面对政治或相关的议题时,似乎普遍都是持保守且低调的态度。但其实我们可以做的远不只是隔岸观火,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基督徒。基督徒是可以在很多事情上彰显基督的爱的,我们可以做的事还有很多。保罗当年给提摩太的忠告,其实也是给我们这一代年轻基督徒的忠告:“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总要在言语、行为、爱心、信心、清洁上,都做信徒的榜样。”(提摩太前书4章12节)我们的年龄或许年轻,或许不如一些前辈基督徒们富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但我们却是在这个时代中成长出来的一群年轻力壮、有动力、有创意的一群人。既然我们拥有这么好的先天优势,那我们为信仰的作为应该是可以不“叫人小看”的。可要人不小看你年轻,就得在保罗说的五个方面表现出来,才能具说服力,才能以身服人,带出教导,改变人的能力。同时,这也能让别人在我们身上看见上帝的事工从不限制于任何人。当然,或许很大几率也可以达到传福音的效果呢?

我们的言语是否温柔,让听的人感到被爱?我们做事,与人相处是否有爱?敬拜是否有准时到?地上脏了,是否会想要自动清干净?是否都有积极使用自己的恩赐服事主?是否能觉察到他人的需要,对人付出及时的关怀和帮助?是否在各样事上尊主为大,活出在主里的信心?在上帝和人面前都不沾污自己?这些虽然都不容易,也很难做到完美,但这都不是可以成为我们不做,或少做的借口。这些是可以操练,做到更好的。

就好比这次马来西亚的大选,每个基督徒都该意识到,国家的事并不单单是那些政治人物或高层人士的事,而是关乎每个人民的事。然而对基督徒来说,这并非什么坏事或该避免的事,因为基督早已呼召我们要成为世界上的盐和光(马太福音太5章13-16节)。虽然说我们并非一定要像非基督徒人民那样行动,但我们是否也能像他们那般,把热心与爱化为行动彰显出来?我们基督徒是否可以成为那个勇敢站出来为国家争取的人呢?对于人民,我们是否可以成为那个好榜样,让人们看见其实选举也是可以,亦或需要以一个好的态度和方式来进行的呢?祂把我们生于此地为公民,我们就当在这片土地上为基督作美好见证,为国家的好积极贡献。只是我们仍要谨慎!我们虽然可以参与,为国家出一份力,但不是盲目跟风,失了焦点。我们不争,也不闹,尽力做该做的事,然后将结果交托给上帝,最后顺服。所以,在即将来临的大马选举,无论政局怎样演变,基督徒除了为国家守望祷告,求主掌管,还可以做的或许就是积极参与投票,在能力可及之下,在实际行动上做出付出。

我目前在某个基督教机构工作,因去国外出差的日子恰好撞上了投票日,我们最终毅然而然地决定把出国开会的日子改期,并向国外的同工取得谅解,好让马来西亚的同工们在尽可能地减少对工作的影响和损失下可以回家投票。同时,我也看见了弟兄姐妹的爱与谅解。虽然国外的同工们与大选没有关系,但却也以爱心包容,愿意为了我们一同更改会议日期。

上帝喜悦我们的爱是有实际行动的爱。祷告非常重要,但若你是有能力的,祷告之余也付出行动吧!我们很多时候缺的可能就是那以爱为出发点的行动力了。毕竟,所谓的“做光做盐”,不只是让人觉得基督徒比別人过得圣洁,是个模范生,而是让人能得着温暖,在你身上体会到基督的样式。

最后,愿上帝赐福马来西亚!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认识自我

我们可以从葛培理的一生学习的8个功课

作者:Sherian Voysy,英国

翻译:奇奇,中国

一个从大学辍学、在北加州一个农场长大的男孩儿找到了信仰,并开始布道,从此奔走在世界各地,面见独裁领袖,与数任美国总统倾谈,成为媒体创办人,并加速了几十项国际事工的发展。去世的时候,他被公认为历史上最有影响力和最受人爱戴的布道家。

这就是葛培理的故事。

在多年疾病缠身之后,葛培理于99岁高龄安息主怀。书写他的一生以及他对世界影响的书已经不少。许许多多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不同时代的基督徒领袖也都深受他的影响。我自己就在人生的关键时刻读了他的自传《照我本像(Just As IAm)》,下面是我从中总结出的8个功课。当然若是细讲,还有太多可以列举的。

你从葛培理的一生中可以学到什么?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吧!

1.忠于自己的呼召

葛培理曾放弃了一份薪水很高的电台主持工作。他也放弃了林登·约翰逊(Lyndon Johnson)对他竞选总统的邀请。有一阵子他在一所基督教大学做校长,但后来他意识到这其实是在耽误他去做上帝真正呼召他做的事:向全世界去传讲福音。世界上有许多很不错的事情我们可以去做。但当上帝呼召我们去做某个特定的事情时,立即去做吧。

2.用心掂量地冒险

葛培理曾冒着极大的风险接受了一个在苏联布道的机会。他也曾在很多封闭政权的国家和危险地区布道。但他绝非是莽撞之人。每一次邀请他都会很用心地掂量,祷告并和他人商议。他也拒绝过很多邀请。他是个既有勇气又有智慧的人。

3.有创新意识地使用媒体

葛培理布道协会在其他人根本想都没有想过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使用广播,电视和电影来布道了。葛培理自己创立以及帮助创立了很多高质量和家喻户晓的出版物,比如《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精益求精一直都是他工作中的关键价值。

4.仁慈而又立场坚定地对待批评

葛培理曾同时被基要派和自由派公开指责,他一般都私下写信进行回复。即便偶尔在公开场合提起,他的回复也都是公允、仁慈的。他并没有反击和妖魔化对方。但是需要时,他会坚定立场。当基要派布道家鲍勃·琼斯(Bob Jones)诋毁他的事工时,葛培理写了一系列回信希望能够寻求和解,但最后一封信中,他表示若是鲍勃·琼斯(Bob Jones)仍然恶意相向,他将不再与之联系。最后也确实如此。仁慈地对待批评你的人,但是必要的时候要坚定立场。

5.涉足政治时要做好被背叛的准备

葛培理的朋友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偷偷录下了他们的私人谈话。这一点就足够说明问题。

6.在政治上有先见但要机敏

葛培理是最早反对种族隔离的人之一。他认为美国新兴的宗教权利运动(Religious Right movement)是个不健康的政教混合运动(值得当今的布道家们反思)。葛培理说他自己并不总能在政治方面做到机敏,有时他并没有做到中立,而是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发表了自己的政见。政治问题本来就是很难处理的,但我们可以向成功过也失败过的葛培理学习。

7.坚持自己的信仰主张,同时包容他人的意见

你听过葛培理攻击其他宗教吗?你听过他说救恩来自于基督以外的什么吗?葛培理从来都很宽待其他信仰,但是在自己的信仰主张上非常坚定。让我们也效法吧!

8.追求正直

《末得斯图宣言(Modesto Manifesto)》如今已经广为流传。在其中,葛培理和他的同工们写出了他们认为自己会面对的主要试探以及应对的方案。他们在宣言中写下自己会在性方面守约,报道诚实,会与当地教会保持紧密关系,并且财政透明。这个宣言帮助葛培理避免了许多其它成功布道家们屡屡陷入的道德问题。

葛培理非常真诚地面对自己的不足,尤其是他没有能够多陪伴家人这一点。当然,其他人可能会列出他的其他缺点。不过我们可以从这个信实的人身上学到很多。如今我们面对的问题不过是由来已久的试探以新的形式出现。像葛培理这样的先驱可以指引我们如何去面对,并且趋使我们去找到自己的方法 。

为葛培理点赞。

有一天,你会读到或听到葛培理死去的消息。你一个字也不要相信。我那时的生命要比现在更有活力。我不过是变更了住址,那时我已与上帝同住。

——葛培理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爱中同行

杨巧双:马来西亚首位华裔基督徒女议长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Janice Tai,新加坡

翻译:悦,中国

*背景歌曲:新心音乐事工《平安的盟约》

身为一名华裔基督徒女性(马来西亚的少数族群),杨巧双却于2013年成为州议会中第一位女议长——并且也是史上最年轻的一位,年仅34岁。

在杨巧双过去10年的政治生涯中(五年梳邦再也议员和五年雪兰莪州议会议长),每一步都有上帝信实的带领。

本来这位前律师不太可能涉足政治,一个戏剧性的爱情故事却成为了这一切的开端。

2007年1月,一位牧师朋友与杨巧双共进晚餐,席间他突发预言:“你今年六月份会被求婚。”

杨巧双告诉雅米的记者说:“当时我听到这个预言后觉得非常不着边际,我单身,而且又没有约会对象。一直到了五月,也没有任何迹象。”

她照常生活,帮助爸爸和朋友经营一个活动策划公司,同时在教会服侍。那时候,她已经不再做律师了。

就这样到了六月。当时巧双在教会负责新信徒事工。这一天,她第一次登上讲台讲道。她不知道的是,教会的同工Ramanchandran Muniandy,一位IT工程师,当时也坐在教会里全神贯注地听着。

他深深地被巧双吸引了,因为在他最近几个月的祷告里,上帝给了他未来的妻子在教会讲道的异象。

虽然当时Ramanchandran 和 巧双已经是朋友了,但是从那时起,他看她的眼光变了。他建议巧双为自己人生的下一个阶段祷告。就在当月,Ramanchandran向她求婚了,巧双为此祷告十天后接受了求婚。预言实现了。但是上帝对他们有更宏大的计划。

当时巧双和她之前的校友Edward Ling一起带领一个团契小组。Edward对政治有浓厚的兴趣,并坚信它有很大的影响力。

而巧双则恰恰相反,她既不懂政治也不感冒。她甚至都没有登记成为选民。但是巧双很想支持她的朋友,所以她加入了Edward所在的一个反对党派——民主行动党(DAP)。

与此同时,上帝示意巧双和她的未婚夫在一月份结婚。虽然他们不知道为何要如此匆忙,但是出于顺服,他们将婚期敲定在2008年1月5日。

 

成为马来西亚第一位州议会女议长

没过多久,订婚和结婚时间这么紧凑的原因就明了了。一个月后选举开始,民主行动党决定让巧双竞选梳邦再也的议员席位。他们认为她可以吸引那里年轻的中产职场人士。就这样,Edward成为了巧双的竞选负责人。

巧双说:“这个消息让我非常震惊,因为我完全没有政治野心。但是上帝给了我一个可以一起为此祷告的丈夫。竞选期间,在我觉得自己准备不足无法进行公众演说的时候,他也一直陪在我身旁支持我。”

巧双当时需要尽可能多的支持。她的对手是一位老练的女政治家。在竞选期间,对手分发的宣传册里有一长串的政治经历描述;而巧双的宣传页上除了印有她的护照照片就没什么了。

许多人嘲笑她年轻和缺乏经验,但是巧双很有毅力,而且年轻也是她的优势。她甚至想到一条标语“是的,我没有经验,我没有腐败的经验!”她还在集会上邀请年轻人分享他们对国家的看法和愿景。

尽管她只能从自己的储蓄中拿出大概700马币(约合170美金)来竞选,但她的支持者和朋友们为她募集了超过30,000马币的竞选经费。2008年,她以71%的高投票率赢得竞选,年仅29岁。巧双于2013年再次当选,并在有56名男子的州议会中脱颖而出,就任议长,主持了那年众议院会议。

这位前律师虽然喜悦,并对这一荣誉表示感激,但她却发现选举结束后的道路是一条寂寞的路。像她这个年纪的年轻人在工作之余都是跟朋友一起相聚,但是她的周末全被社区活动和其他工作占据。

她回想到:“上帝引导我走这条路,我顺服了,但我也感到很沮丧,因为我觉得自己远离了做传道人的梦想。”

*介绍雪兰莪州州议会中“反对时间”的记者招待会

政治上的压力

然而,巧双依然坚持着,因为她相信上帝给了她一个更大的平台让她在马来西亚为着公义和正直而战。她的党派提出的反腐败和种族相关的政策也与她的政见不谋而合。

在过去的五年中,尽管作为执政党的领袖,巧双却通过加强反对党在州内的作用,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制衡。例如,她提出了“反对时间”这一说法,让反对党成员在每次州议会休会前发表意见。同时她做出了一些调整,要求在审查州政府账目的委员中必须要有一名反对党成员。

在马来西亚,种族,宗教和政治是密不可分的。但是作为基督徒的巧双却力求在土地分配问题上实行公平的原则。在任职期间,她成功地让一座清真寺迁了址,把土地分给印度教和锡克教建庙宇,以及帮助佛教协会扩建。

与此同时,她一直对自己的信仰充满热情。三年前,她出版了个人传记《成为杨巧双》,书中描述了上帝是如何一步一步带领她的。

然而,她的反对者却用她的书来煽动宗教敏感性。去年五月,一位大学讲师提交给警方一份报告,指控巧双试图通过她的书“劝诱、影响和煽动”人们信仰基督教。当时,恰逢印度尼西亚的一位著名基督教政治家,前雅加达州州长Ahok,因对古兰经的评论被判入狱两年。

巧双受到了公众的质疑,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受到任何指控。她说:“反对者们常常拿我的信仰攻击我,尤其是在网上。但我已经学会了如何应对——就是立即澄清错误的指控,保持正直廉洁,这样他们就没有什么可指控我的了。”

虽然管理委员会和接待外交访问这样的事务让她十分忙碌,但巧双还是尽心地经营家庭。她和现在已经成为牧师的丈夫会每晚在睡前轮流带着两个女儿(现在分别四岁和六岁)一起祷告。

被问及是否打算长期从政,巧双回答:“我只想尽心做好每天的事,努力参加每次选举。”她的愿望是听从上帝的旨意,当上帝让她退出政坛时,她绝不会耽搁一秒。但目前为止,她觉得上帝还想让她参加下一次选举。

巧双对年轻人的忠告是:永远不要对上帝失去信心,祂对你的生命有美好的计划和旨意。

巧双说:“人们告诉我,想在马来西亚政界保持清廉是不可能的,这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会吞噬我。但尽管目之所及尽是荒凉的废墟,尼希米还是重建了破碎的城墙。当我们把信心和希望建立在上帝身上时,就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

*2017年5月在沙阿兰举办的雪兰莪州议员会议

 

*本文中关于异象和预言的部分仅代表受访者的个人神学观点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爱中同行)

从日本街头小混混到宣扬真道的牧师

作者:Constance G,新加坡
翻译:漱翎,中国
背景音乐:Discovery House

照片里的青年赤裸着上身,身材很有型,顶着一头有点脏的金色短碎,脸上挂着一副雷朋太阳镜。他背上的巨大纹身是一双祷告的手,右胳膊上还纹着一个十字架。

照片上的青年是12年前的Jonathan Hayashi。当时他是个在日本街头打架斗殴的小混混。没人会相信,现在的他会在美国成为一名传讲上帝真道的牧师。

*青少年时期的Jonathan Hayashi

家庭的麻烦

Jonathan 的原生家庭有很多问题——主要是他的父亲。他的父亲有暴力倾向,并且易怒,容易情绪失控。

记忆里,父亲曾经因为母亲去车站接他晚了几分钟就在站台殴打母亲。还有一次,父亲在愤怒中将他二哥直接从二楼摔了下去。

当时Jonathan还只有6岁。他的二哥Kaz那天用拳头锤了一下墙,父亲暴怒,一把抓住Kaz的头发把他从床上拽了起来,开始打他。他们的母亲在旁边哭叫哀求也无济于事。甚至当Kaz被打到求饶说:“我错了,我错了」时,父亲的怒气仍旧没有消减。之后父亲就把Kaz拎起来从二楼摔到了一楼。好在Kaz没有因此落下什么残疾。

“那时候在家呆著的感觉真的很糟。家里从来没有平静和安全的感觉,根本不像一个家。」如今28岁的Jonathan告诉我们。「小时候我一直非常惧怕父亲。因为不知道他下一次爆发的时候会怎样拿我发泄。」Jonathan形容他的父亲是一个“事事都要过问的独裁者”。他与父亲的关系一直很疏远。那时他的父亲还不是基督徒。

但是Jonathan与母亲的关系十分亲密。母亲是个基督徒。Jonathan也会陪母亲每周去教堂。虽然Jonathan自己那时候还没有信主,但是家里糟糕的情况迫使他每天到上帝面前跪下为自己的父亲祷告,求上帝拯救他。

然而当时上帝似乎并没有回应他。「虽然我祷告了这么久,但上帝似乎离我非常遥远,我家里的情况丝毫没有好转。」Jonathan说。

学校的困境

除了家里矛盾重重之外,学校的环境也充满敌意,这让Jonathan的生活雪上加霜。Jonathan出生在美国肯塔基州,因为那时候他的父亲在康宁公司找到了一份研发工作。然而在Jonathan三岁的时候,全家又搬回了日本。因此Jonathan在日语的听说上有一些障碍。

他经常因此在学校里被同学欺负。同学们会用污秽的日语骂他,嘲笑羞辱他,因为知道他反正也听不懂。「一开始我只是觉得困惑。后来,我开始因为自己的日语说不好而感到很羞耻。」 Jonathan回忆道。他也曾因为自己是班里唯一一个基督徒而被同学嘲笑和疏远。

上七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的欺负从语言施虐变成了身体上的殴打。他记得有一次,高年级的几个学生在厕所里用日式的木剑殴打他,直到他全身淤青,开始流血。他说:「那时候我就是所有人的箭靶子,人人都可以欺负我。上学对我来说非常痛苦,带给我的全是负面感受。因此我痛恨学校。」

寻找解脱

12岁的时候,Jonathan结交了一些社会青年,加入了帮派。他最终因为经常逃学而被高中开除了。然后他就开始抽烟,喝酒,吸毒。他还交了个女朋友,开始健身,并且在帮派里参与打群架。

「我在努力填补自己内心的空虚。世界上所有能让我觉得有意义和价值感的事,我都愿意尝试。」Jonathan说。「我在属世的事上寻求解脱,而没有去寻求我的造物主。」

「成长过程中我目睹了父亲如何虐待我的母亲和兄弟姐妹,我也很自然地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Jonathan说,「我被许多人深深地伤害过。因此内心受的伤外化成了对他人的攻击性。」让他记忆最深的是有一次他一对一单挑另外帮派的一个小混混。打到最后,他自己的下巴被割开了一条深深地口子,后来缝了四针。他的对手则浑身是血。

14岁的时候,Jonathan 离开了教会。「内心深处,我知道生命中不应该仅仅是这些毫无意义的打架斗殴,但是即便如此,我却无法转向上帝。」他说:「因为我怨恨上帝。」

上帝亲自动工

然而上帝并没有放弃Jonathan。15岁的时候,Jonathan因为盗窃摩托车和参与帮派活动被警察逮捕。坐在警车里的时候,上帝对他的心轻轻说了一句:「Jonathan,我对你有更大的计划。现在的你,不是我要你成为的样子。」

Jonathan不为所动。「我对上帝怨愤地说:‘我不允许你进入我的生命!你之前都干嘛去了?如果你爱我,你为什么不给我一个爱我的父亲?如果你爱我,我在学校被人欺负的时候,你在哪儿?如果你爱我,我妈妈和我的兄弟姐妹被父亲虐待的时候,你在哪儿?」Jonathan回忆道。

Jonathan的父母来警察局接他回家的时候,父亲对他说的第一句话是:「你让整个家庭蒙羞。」这句话惹动了Jonathan心中累积的愤懑。他怒目瞪着他的父亲,反驳道:“就是你教会了我反叛和暴力的!你有什么权利觉得羞耻和愤怒?!」

「对我的所作所为,我当时丝毫没有感到悔恨自责。」Jonathan说。

那时候,家里的其他弟兄姐妹也都问题重重。家里最大的哥哥已经离开基督信仰,并且离家出走,过着「放荡,叛逆的混乱生活」。他的二哥在高中殴打同班同学,导致对方住院一周。家里最小的孩子——他的妹妹,也已经辍学了。

无计可施的母亲把Jonathan送到了东京的一个「宣教士之家」。这时候Jonathan才跟帮会彻底断绝了关系,也跟女朋友分了手。但他仍在继续抽烟和吸毒。

在「宣教士之家」的教会里,Jonathan认识了Kawamata牧师。

K牧师的影响

Kawamata牧师是个与众不同的人。其他的基督徒会因为Jonathan过去的经历而论断和鄙视他,但Kawamata牧师不会。相反,他还会鼓励Jonathan。「是Kawamata牧师真正影响了我。他是个充满喜乐和爱的人。」 Jonathan说,「他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地待我。”」

Jonathan补充说是Kawamata牧师的爱最终让他重新回到耶稣那里的。「我被他的爱吸引。这是我从没有感受过的爱。因此我要知道这爱的秘诀。」

16岁的时候,Jonathan终于第一次翻开了圣经。虽然他有阅读障碍症,也有注意力缺乏症和多动症,但是绝望还是驱使他去阅读上帝的话语。

约翰一书3章1节让他相信并接受了耶稣基督进入自己的生命。这句经文说,“上帝爱我们,竟称我们为祂的儿女。”因为上帝的爱,Jonathan开始用新的眼光看待一切。他说:「耶稣进入我的生命之后,一切都改变了。——我再也不是原来的我。」

从那时起,Jonathan完全戒除了烟瘾和毒瘾。他给自己定了新的人生目标,要做一个像Kawamata牧师一样的好牧者。

重新开始

几个月之后,他接受了牧师妻子的建议,从日本搬去了马来西亚,在一所基督教国际学校 (Dalat国际学校)读完了高中。虽然他远离家人身在马来西亚,上帝却不断让他想起自己与父亲破碎的关系。「我知道,如果我想要我的信心成长并越来越有耶稣基督的样子,我就需要饶恕我的父亲,跟他和解。」

于是,Jonathan趁着一年冬假回到家,请求父亲的饶恕并且饶恕了父亲。他跟父亲互相拥抱——这在日本文化中可是个了不得的事情。不仅如此,他们还对彼此说出了『我爱你。』

高中毕业之后,Jonathan在芝加哥的慕迪圣经学院学习牧会课程并取得了学位,之后又在慕迪神学院学习牧师领导力硕士课程。在慕迪圣经学院,他还认识了现在的妻子Kennedi。他们如今有两个女儿,Kaede 和 Anna。

现如今,Jonathan在美国密苏里州的 Troy第一浸信会担任牧师,主要帮助有婚姻问题的夫妇和受抑郁症困扰的学生。他现在正在攻读圣经辅导学博士学位。他的兄弟姐妹也都回归了基督信仰,现在有的是牧师,有的是宣教士,有的是神学院的教授。他们的父亲也在5年前接受了耶稣基督。

*Jonathan的父亲受洗

Jonathan能有今天的改变,他认为很大一部分要感谢他的母亲,因为她从来都没有放弃过他们。「我的母亲非常虔诚,也很坚韧。在母亲的身上,我明显能看到基督,不仅仅是因着她嘴里所说的话,而是她身体力行的事。」Jonathan说,「从母亲的生活行事方式中,我能看到耶稣基督是她生命的中心。」

Jonathan回忆起母亲每天会在早晨4点起床在她的房间角落里读圣经并默默为家人祷告。在过去的25年中,她也在帮助灵命日粮事工将每天的灵修文章翻译成日语。

如今Jonathan已经不再与Kawamata牧师有联络,但他始终记得K牧师的恩惠和慈爱。他说自己现如今能够全职侍奉上帝,也要归功于Kawamata牧师的引导。

另外一个深深影响了Jonathan的人是美国著名的福音派传教士和作家Dwight Lyman Moody。Moody先生起初只是个卖鞋的销售员,并没读过多少书。「如果上帝能够使用Moody先生,那么上帝也一定能使用你和我。」Jonathan说。

*Jonathan与家人

「我未来的计划和目标是成为一名主任牧师并将耶稣基督的福音传遍地极。我相信上帝呼召我去牧养祂的群羊。我的梦想就是尽自己的全力,宣扬上帝的名,传讲祂的道,看见更多的人得救,受洗,来到教会。」Jonathan说到。

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爱中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