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生命到底应该献给什么?

作者:依含,中国
封面和文中图片来自豆瓣电影

《前任3》的热度还没褪去,电影《无问西东》就立刻转入了人们的视线。电影片名来自清华大学校歌第三段歌词中的一句:“器识其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原意是人的德行要放在学问之前,义之所在自然能够坚定不移、勇往直前,美好的德行与于人有益的言辞是青春飞扬的根基。英文名则译为Forever Young,意思是永远年轻。说的是希望大家不忘初心,保持年轻时的勇敢与纯粹。电影从七年前就已经开始筹备,在2012年早已杀青,如今终于在网友的千呼万唤中始出来,呈现在了我们眼前。除了高颜值的大咖云集外,影片的最大亮点在于导演李芳芳纯熟的讲故事手段。影片讲述的不是那些清华伟人的故事,相反,它讲述的是平凡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的故事。它以倒攀时间线叙述,展现了21世纪的张果果、1962年李想、陈鹏、王敏佳三人的清华校园、1937年西南联大叙述沈光耀,最后到1923年吴岭澜的故事。片中的几个青年人,在四个非凡且不同的时空中,一路勇敢思索、追随内心前行,寻找生命意义。影片就在此有条不紊的时空中穿梭,看似没有逻辑,实则深思熟虑的巧妙连接并互相互动与影响着,最后都在同一生命线上回合,传承清华人对生命的执着精神。

第一段故事发生在二十年代,清华学生吴岭澜在他的人生中所遇到的第一个困惑是“自己是否该坚持读自己并不擅长的理科”。校长梅贻琦开导他:“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

第二段故事发生在西南联大,抗日战争开始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为了躲避日军轰炸,一路西迁至昆明,并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富家子弟沈光耀也在这里读书。他是学校里拔尖的人物,出身不凡、世家公子、书香门第,家中不乏功名利禄。这让米雪饰演的母亲对儿子要求不要追求功名利禄,只要做平凡的人,追寻心中的快乐平庸一生即可。但当沈光耀看到炮火中的中国,他做出了选择,去当兵参战!他不是为了什么功名利禄,只为盛放对生命特别的热爱。

第三段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医院护士王敏佳因为写信举报师母欺辱自己的老师以及谎称和毛泽东合影而遭到了批斗,在众人的侮辱与虐打中近乎崩溃死亡。这时一直爱恋她的陈鹏始终坚定地保护她、爱惜她,在敏佳绝望之时托住了她。但因为严酷的时代,两人最终没能走到一起。在理工男陈鹏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非常认真、执着和纯粹的爱,只问深情,无问西东。”

最后一段张震所饰演的张果果的故事发生在现代,他为了救助来自农村的早产四胞胎家庭,费尽全力争取奶粉的案子,来拿到款项救助。其中讲述了现代社会的尔虞我诈,无论是职场还是生活,人与人之间诚信的缺失。在他听了父母支边的故事之后,决心选择跟从内心的声音,只问初心,无问西东。

影片中的四个故事包含着许多的元素:诚信、初心、勇敢、爱情、迷惘与方向……。但是最终的主题却都巧妙地融在一个点上,即“追随真理,不被世界的声音影响,无问西东。”

反观现今的速食文化社会中,比起追求真理、生命的意义,我们每天都忙碌在自己的小天地。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被这个社会灌输着“你要好好学习,出人头地、比别人强。” “将来要挣很多的钱,开豪车、住名房等……”,以至我们变得将精神世界的基础建立在了物质主义的基础上。而物质的来源就是必须顺应世界设下的框架活才能得着。

就像故事中的吴岭澜,在那时代的清华校园,其文科全部满分,物理却挂科。在“人人都是第一名”的学校里,这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当教务长梅贻琦找他谈话,问:“你文科这么好,当初为什么非要学实(理工)科呢?”他回答却是:“因为成绩最好的学生都学实科。”在人云亦云的时代中,别人怎么样我就怎么样,好像那个大家认为最好的,就是我也应该去做的,把自己置身于盲目的忙碌中,用虚假的真实来度日。记得曾问过一个朋友:“你觉得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他回答:“我哪有时间想这些事情?我的人生还没有经历太多,现在人都那么现实,都看重物质,那些关乎意义的事情等我老了再说吧。”

所以影片中有一句台词才会那么触动大多数人的心——“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那么,除去这些世界加给我们的物质框架,人生什么是真正值得,且需要我们去追求的呢?就好比片中的主角后来那样,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和未来也要去追求的事?我的答案是那真理、光、永恒的生命——主基督耶稣。(约翰福音1章1-4节“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这道太初与上帝同在。万物是藉着祂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祂造的。生命在祂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

如果我们明白人生真正的意义且追求的是这永恒的生命,那么当我们如影片中主角们那般正在经历着人生的低谷、在十字路口徘徊,恐惧战兢不知道方向,每天马不停蹄地跟随世界的节奏,让自己变得更好,却在打击中迷失自己时,我们会知道上帝一直在掌管一切。因为这是祂在诗篇18篇1-3节给我们的应许,“耶和华,我的力量啊,我爱祢!耶和华是我的岩石,我的山寨,我的救主,我的上帝,我的磐石,我所投靠的。祂是我的盾牌,是拯救我的角,是我的高台”

“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诗篇90篇10节)“指教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们得着智慧的心。”(诗篇 90篇12节)圣经也早已提醒我们,生命是有限的。既然知道了生命的意义为何,那么就不该再浪费生命去追求那些物质上短暂的满足。而是有鉴于在世时光的短促及永恒的无限,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乃是来到上帝的面前,认识祂,以国度的眼光正确地看待周遭的一切,而不是在世界的霓虹灯中随波逐流。

常听有人说,青春,就应该用在美好的事物上。同样的,我的青春就该用在追求那永恒的生命,在当中建立自己,因这是世上最美好的事了。最后与大家分享一句影片中经典台词:世俗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可是无论外界的社会如何跌宕起伏,请都对自己真诚,坚守原则。内心没有可杂念和疑问,才能勇往直前,无问西东。愿你在被击打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爱中同行

给SHINee金钟铉的一封信

作者:雪伦,马来西亚

亲爱的钟铉:

“我不敢相信!”“这一定不是真的!” 你知道当我看到关于你自杀的新闻时,我第一反应认为这一定是假新闻,是无聊的恶作剧。因为那么爱笑,那么开朗的你,怎么可能会自杀呢?直到看到各家媒体都在报道这件事,最后连你的经纪公司释出官宣时,我才真的知道,我是再也不能看见你那开朗、可爱的笑颜,听见你那天籁般的歌声了。

我本以为你会一直用歌声传递幸福给喜爱你音乐的人,本以为会看到你下一首自创曲、回归、当兵、结婚,甚至当爸爸的未来,怎知等来的却是你选择了这样一条孤独的不归路。看着新闻上报道你最后留给姐姐的留言,还有你遗书上写下的内容时,我才知道原来一直那么开朗的你深受抑郁的折磨。

对不起,作为看着SHINee出道一直到如今的粉丝的我们都不知道,你是如此的辛苦,是这么地累。

圣诞节快到了,很遗憾,你没能跟我们、跟爱你的人一起度过今年的圣诞节。你知道吗?12月一直都有奇迹月的称号,但我想,因为你的离开,对很多爱你的人来说,是个特别悲伤又难过的月份。

亲爱的钟铉,写到这里,我看着家里的圣诞树,忍不住想,如果说我有一个机会可以认识你,跟你说说话的话,我会说些什么呢?我想,此刻的我会想要慢慢地念这段经文给你听:

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见了大光,住在死荫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们……因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有一子赐给我们,政权必担在他的肩头上。他名称为奇妙、策士、全能的上帝、永在的父、和平的君。——以赛亚书9章2节,6节

其实,深陷绝望、抑郁,不是你的错。只是我突然很想知道,处在绝望的你,如果知道奇迹12月称号背后真正的盼望时,你是否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如果你能够知道在两千多年前有一婴孩——耶稣基督的降生,祂的到来给这充满黑暗、绝望的世界带来亮光,又因着牺牲自己在十字架上担当了我们的罪,让我们可以在祂里面得到真正的喜乐和永恒的盼望时,你是否可以在那么黑暗的绝望中看见一丝的亮光?
然而,很可惜,这一切的如果都随着你的离开画下了句点。

亲爱的Bling Bling钟铉,恐怕以后将会很少有机会这么叫你了。你辛苦了,我们会永远怀念你。

最后,愿这世上的人,都能得到这份永恒的盼望,且带着这份盼望去面对每一个不容易的未来。

SHINee 9年的粉丝
雪伦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封面图出处: saranghaegdoppa on Foter.com / CC BY-NC-SA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一起来庆贺

观《银翼杀手2049》有感:基督徒的人生意义何在?

作者:Andrew Koay,澳大利亚
翻译:詹启圣,台湾

电影评分:5星好评

身为人类的意义是什么?这是大导演雷利史考特的新黑色科幻电影《银翼杀手》(1982年出品)所探讨的主题。在今年上映的续集《银翼杀手2049》中,虽然更换为加拿大籍法国导演丹尼维勒纳夫执片,仍持续在探讨这个问题。

在首集的《银翼杀手》中,哈里逊福特饰演的主角瑞克戴克被指派去追捕试图延长他们内建仅四年寿命的仿生人造人。这个任务让他开始怀疑自己的人性,并因为爱上人造人瑞秋而陷入内心的挣扎(由女演员西恩杨饰演)。

而在续集里,由莱恩葛斯林饰演的银翼杀手K带我们进入整个故事情节。他是新一代的人造人,寿命更长同时也被设计得比前几代更顺命。K的任务同样是去追捕叛变的人造人,但他后来发现了一些内幕,让他开始质疑自己存在的意义。

导演维勒纳夫所呈现的2049年的美国带给大家一种沉浸式的体验。整个影片充满了让人惊骇的视觉及景观特效,高耸的金字塔及巨大的建筑结构占据萤幕,让人物显得更渺小。荡气回肠且贯穿始终的音乐带你进入男主角K纷乱的世界,但却不会让你失去对故事主线的专注。电影聚焦于K个人的纠结,因为整个电影的情节就是因着K寻找他存在的意义及目的而被推动着的。

这部电影对这个问题的思考透过两种不同的人展开——通过母腹被生出来的人类和被制造出来的人造人。如同在第一集中一样,这两种人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续集从人造人的角度出发,他们的处境也越来越与人类相近。对K来说,从母腹而生会带来非凡的意义,这意义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出生能带来K渴望寻求的意义和目的。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同样在寻求意义。我们的文化告诉我们,人类是特别的,生命绝对不仅是平凡的存在而已。媒体带给我们体验我们所渴望的生活的机会,整个社会也都在鼓励我们去梦想一个充满意义和激情的人生。

但是身为基督徒,我们明白我们人生的目的与主流文化企图灌输给我们的很不一样。如同《银翼杀手2049》电影里面最一针见血的一段对话所说,目的和意义来源于一个值得为它牺牲生命的事,而不在于我们的人生因此可以获得什么。

基督徒的意义在于福音。我们的人生与福音紧紧相连,无时无刻不是为了彰显福音。如同以弗所书2章4-5节所描述的,我们原本死在过犯中,是因着福音才得以活过来的。而且也是为了福音,我们蒙召受苦,甚至最后可能失去生命。对基督徒来说,福音是值得我们为其舍命的。

为了一个更伟大的目的舍命是《银翼杀手2049》中的重要主题。电影一开始的场景是人造人农夫谢波摩顿(由戴夫巴蒂斯塔饰演)在告诉K说,K之所以愿意过着平凡的生活是因为他从来没有目睹过奇迹。然而摩顿自己已经找到他存在的意义,也找到了值得为其牺牲生命的事,一切全都因为在电影中间发生的一个奇迹。

同样的,耶稣的死和复活的神迹应该完全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及我们看待生命的态度。因着在我们里面的新生命,物质对于我们理应失去吸引力。福音理应改变我们面对每日生活事务的态度以及我们时间安排的优先顺序。

如果要说《银翼杀手2049》中哪一点让人不太舒服,可能就在于里面提及的大计划其实并不是聚焦在人类身上的。我们总喜欢让自己感觉到很特别和受到关注,总希望将自己置身于宇宙的中心。因此福音中不一样的说法让我们觉得难受。

福音的缘由及意义远远超出我们的雄心和梦想。这是上帝提供给我们的机会,让我们能成为祂伟大救赎计划的一部分。这远远超过我们凭借自己在此生所能成就的一切。在这个计划里,我们借由传福音和活出福音来扮演好我们的角色,但到最后,主耶稣才是真正的主角。如同歌罗西书1章28节所说的:“我们传扬祂,是用诸般的智慧劝诫各人,教导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地引到上帝面前。”耶稣是值得我们为其生为其死的。

《银翼杀手2049》论及作为人类的意义何在。但其实还有一个更大的议题:作为基督徒的意义何在?当我们思想我们存在的目的和意义时,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就是从福音当中寻求解答,看看福音是如何从根本及内在改变我们的存在的。

此文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封面图片来自电影官方宣传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细数恩典

我在头条网上发布了一篇文章:“1000万和真爱的可能你选什么?”

WeChat Image_20171006082126
作者:王林,中国

前阵子,因着WePhone创始人苏享茂的跳楼事件,我在头条网上发布了一篇文章,问了许多人一个问题:“1000万(人民币)和一份真爱的可能,你会选择什么?”

WeChat Image_20171006083009
不到一周,这篇文章就达到了超过4500人次的阅读量并获得29条回复。我起先的估计是绝大部分人会选择1000万。果然,头条上和朋友圈的回复都印证了我的猜测。29条回复中,只有4条选择爱情的可能,而获得点赞数最多的回复全是选1000万。
WeChat Image_20171006083014
你的选择会是什么?为什么那么多人会选择一千万?

为真爱而死 VS 安全感

这样的选择结果或许跟我们对安全感的渴望不无关系吧,毕竟1000万这个选项在实际生活中更真实,更安全。真爱在现实世界里到底只是一种可能性而已。爱情太飘渺,人性太黑暗,一千万却能让我们买房、买车,换iPhone X!并且,如果我有一千万,什么样的白富美、高富帅不被我吸引呢?即便这一千万吸引的人靠不住,至少我还有一千万。可就是这个“至少”,让多少人不敢毫无保留地去爱,去付出。说到底,我们大部分人可能都是安全感的奴隶。

当然,很多人可能会说1000万的选择太世故,毕竟很多受欢迎的影视、文学作品里都歌颂了宁可死,也要爱的极致爱情,就好像梁山伯和祝英台、《泰坦尼克号》里的Jack和Rose、《大话西游》里的至尊宝和紫霞仙子等。那么多人认可这样为爱而死的爱情,这一千万又算什么呢?

WeChat Image_20171006083034
WeChat Image_20171006083039
WeChat Image_20171006083045

可问题的关键是,凡是会为爱而死的人,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他们确信所面对的是一份真爱,或者至少一方是真爱。而证明这种真爱的一个终极方式就是为对方死。因此,在文学或影视作品里,为对方死了似乎就能证明是真爱,甚至最终能赢得对方的心。只是在真实世界里,为对方死了却也不一定能赢得对方的心,更不能证明这就是真爱。人复杂的心理动机里,爱情也没有那么完全的单纯,即使一个人为另一个人死,我们也很难确认是爱情的驱使。因此,现实中的伴侣总会让我们怀疑对方到底是不是爱我们?爱我们到底有多少?

选择1000万,但却渴望真爱?

然而,即或大多数人选择钱,也还是有人选择真爱。而且,一些人虽然选择1000万,却认为这1000万只是帮助和支持他们寻找真爱的途径。换句话说,他们认为真爱比1000万更有价值。不仅是爱,很多人渴慕公义,认为公义比金钱更有价值,只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公义并不总是胜出,所以我们退而求其次,选择了金钱,甚至可能选择成为不公义的帮凶。同样的,很多人渴慕人生的意义,认为活得有意义比仅仅活着更有价值。可是现实生活中意义很飘渺,也不总是能够实现,所以我们选择了生存。

WeChat Image_20171006082126
“我们选择的,不是我们最想要的”?

这样的矛盾,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我们不甘于 “现实”,而渴望那永恒的爱、完全的公义和有意义的人生?

有限的存在 VS 渴望永恒

我们每个个体,其实都是非常有限的存在。长寿的,能活到八、九十岁,偶尔能过百。但一生中能够真正工作和产生影响的,不过三、四十年。我们的喜怒哀乐,不论当时多么激荡人心,在岁月的波涛中,也不过是浪花一朵。我们的思考、判断和决定,不论我们以为如何深入、精准、前无古人,却甚少能够真正转变历史的车轮。绝大部分人都是默默地来,默默地去、不留下些许痕迹。

WeChat Image_20171006083119
在这小小的星球上,我们留下了多少追求永恒的印记?

可即便如此,我们这些有限卑微的存在,却仍时不时会闪出一种接近永恒的尊贵。虽然绝大部分人说自己会选择1000万,但是当一份真爱的可能放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便会常常看到:我们当中最尊贵的,为之折腰;最卑微的,为之奋起;最勇敢的,为之退让;最懦弱的,为之舍命。为什么我们如此有限的存在,居然时不时闪出永恒的光芒?

约翰福音1章1-4节说:“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 这道太初与上帝同在。 万物是借着祂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借着祂造的。生命在祂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或许,人真不是我们眼所看到的如此有限。我们本是那永恒的一部分,是按着那永恒的上帝的形象所造的(创世纪1章26-27节),而我们的一生就是要重回那永恒的怀抱,让永恒的光芒通过我们的生命光照在这个世界。

你觉得呢?

 

*此文章为作者王林 Franklin Wang授权,经雅米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文中图片来自作者简书原文
*原文出自简书|1000万和一份真爱的可能,大家选择了什么?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真实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