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发现自己的朋友有心理疾病时,我该怎么做?(有声中文)

作者:Karen Kwek,新加坡翻译:Cindy Wang ,澳大利亚

语音播读:Zel,新加坡

背景音乐:Discovery House

多年前在英格兰读大学时,我和西蒙娜是同学。她既聪明又可爱,而且还很诙谐幽默,我觉得她简直是人生赢家:她有坚定的基督信仰,有一大群死党,成绩优异,并且被保送到著名音乐学府去进修。身为我们大学户外活动俱乐部的联合主席,她也总能想出许多充满挑战性的周末旅行计划:去登顶某个山峰,森林徒步行,海边散步,或者夏季划船比赛等等。

一直到了第三年,也就是最后一个学年,我和西蒙娜以及两个英国女孩合租学生公寓时,我才注意到她的另外一面。我们一直都知道她有睡眠问题,不过我通常只在餐厅和俱乐部会议上才会碰到她,所以我从来不知道她私底下会如此的疲惫和孤僻。

一天晚上,她把自己锁在浴室里,失控地的大哭,把我们吓坏了。但第二天,她看起来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之后这种情况又发生了几次。因为当时是期末考试周,我以为是因此而来的高压反应。我经常和她熬夜读书,当她感到痛苦时,我们就一起祷告,星期天早上,我们也一起去教会。那个夏天毕业后我们去了不同的地方读研——她去了法国,我去了美国,但我们一直保持联系。

也许你不明白我为什么谈到西蒙娜的故事。也许你和我当年一样,认为她的情况还没严重到要被贴上“心理疾病”的标签。

事实是,心理健康问题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普遍得多。2010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在新加坡,每八个人中就有一个患有心理疾病。在美国, 2016年的数据是六分之一,其中18-25岁的年轻人患病率最高(22.1%)。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 2017年中,全球有3亿多人(占全球人口的4.4%)患上抑郁症。

除了抑郁症和焦虑症这两个全世界最常见的心理疾病之外,许多人还患有像自闭症(ASD)、注意力缺陷和多动症(ADHD)以及癫痫症等复杂的精神疾病。

我并非专业医疗人员,不能从医学角度全面地解析这个问题。我自己也是一个有这样或那样缺陷的基督徒,但我对朋友的挣扎有一些了解,我就想从这个角度谈一谈。并且我自己也经历过抑郁和焦虑,我可以说根本就没有“我们”和“他们”的区分,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其中一员。

可以肯定的是,在人的一生中,每个人都会面对心理问题,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我特意写下西蒙娜的故事,是因为她让我更多地了解了这些,并教会我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朋友和基督里的姊妹。

如果你的朋友中有人有心理健康问题,不妨尝试下面几步:

 

1.同理并鼓励ta在必要时寻求帮助

心悸,恐慌,恶心,呕吐,哭闹失控,极端冒险行为,暴力,自残,以及其他身体症状都可能由压力过度、焦虑和精神疾病引发。

也许你的朋友刚经历了创伤事件或者感情失败,正在做暂时的调整,如果是这样,ta需要的也许只是你的陪伴和疏导。

但是,如果情况更严重或者在逐渐加重和反复出现,就要建议ta向牧师、心理辅导员或医生寻求帮助了。他们可能会有很多难于启齿的症状,像是幻听、幻觉、甚至有偏执、自杀或谋杀的想法。

你的陪伴至关重要,因为提到心理疾病大家都会避而远之,在基督徒中间也不例外。人们往往对我们无法理解的事情心生恐惧。因此心理疾病患者们通常被人们排斥在外,无法拥有“正常”的家庭、工作和教会关系。他们往往被大家在谈笑间忽视和无视,被人们在尴尬的沉默中“包容”,被周围的人边缘化甚至被转交给“专家”照顾….

所以,如果你的朋友告诉你ta有心理问题,请明白这是ta对你信任的表现。他们很可能曾经或当下正觉得很孤单或不被人理解。

我的朋友西蒙娜默默忍受病情十多年,直到她的病情不断恶化,这导致她最终因多次试图自杀而住进医院。她当时的男友(现在的丈夫)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于是带她去寻求帮助。她在2015年被诊断为躁郁症,这让她的家人和朋友能更好地理解她的状况了,原来她从青春期以来就受躁郁症的折磨。

 
2.知道ta的具体情况,但避免用圣经抨击和妄加论断

虽然西蒙娜被如此诊断,甚至可能被某些人贴上精神病病患的标签,但对于我来说,她依然是我的朋友西蒙娜。我没有以她的疾病来定义她,这对她至关重要。

尽管一个人的疾病不能定义这个人,但我们仍应尽量去了解ta所面对的疾病,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尽相同。倾听他们描述自己的状况,也可参阅心理健康机构出版的相关小册子。

以下是一些关于心理疾病最可怕的迷思:“只有软弱的人才会有心理问题”;“只需振作起来就能渡过难关”;“这是一些人自作自受”;“这是他们信心软弱的表现” 或“真正属灵的基督徒永远不会患上心理疾病或总能得到医治”。

心理疾病通常是遗传、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的复杂结果。对于许多慢性发作的病例,诱发因素尚未可知。对他们来说,生理上的症状也可能随时发生,就好像身体无视大脑的指示忽然失控一样。因此,当和朋友分享经文时要很小心,避免暗示他们是因为不顺服或没信心才得了心理疾病,无形中对他们造成伤害!

西蒙娜患有因大脑化学物质不平衡引起的情绪紊乱。当情绪高昂时,她的思绪飘渺且不切实际——用她的话说就是“杂乱无章,飘得到处都是”。但对她来说更为频繁的状况是身陷绝望。在这期间,她尝试思考以耶和华为乐、以耶和华为避难所的圣经段落,但却感到一切都空洞无力。她感受不到任何积极的想法,也无力祷告,只能乞求上帝结束自己的生命,感觉自己和周边一切断绝了联系。恐慌也会毫无缘由地突然袭来,甚至是在她和朋友们开心地聚会期间,也会突然心跳加速,呼吸困难,甚至失控地大哭。

 

3.给他们陪伴和基督里的盼望

如果你和我一样,那你可能不太敢介入到朋友的痛苦里——并非是你不在乎,而是因为你担心把事情搞砸。然而,西蒙娜的话让我看到并非如此。她告诉我:“真诚地关怀永远都不会错”。

加拉太书6章2节告诉我们:“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基督的律就是爱上帝和爱邻舍,这里所说的爱是行动的爱。当然,最终背负我们重担是耶稣,祂承担了我们的罪,并为了我们能得着生命而舍了祂自己(加拉太书2章20节)。

西蒙娜已在通过服用锂盐来平衡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并在接受辅导,不再让心中的负面声音蒙蔽了她被上帝所爱和拯救的真理。不过,在沮丧时,她仍觉得难于交际,担心她无法满足别人的需求,或不能分享我们的快乐。

不过当她愿意接受我们的陪伴时,她就会从我们的关爱和互动中大获鼓励。用圣经来抨击人是论断性的,根本就不是出于爱,而在一个充满爱的氛围里一起学习上帝的话语则成了西蒙娜的救命稻草,这教导并提醒她要放眼永恒,到时候她不仅会被医治并将变得完全。

事实上,西蒙娜的精神破碎与我们所有罪人灵魂的破碎没有多少区别。当她陷入绝望的深渊时,那支撑我的盼望同样可以帮助她——那就是耶稣为我们所赢得的那不能朽坏、不能玷污、 不能衰残、 存留在天上的基业(彼得前书1章4节)。明白有基业在天堂为我们存留,并知道即便现在所历艰难,但会因信蒙上帝能力保守,这是何等的弥足珍贵!当耶稣再来时,经过苦难锤炼后更坚强的信心将会荣耀上帝!

 

4.照顾好自己

如果只有你自己和你的朋友一起走这段旅程,那么你可以试着请其他值得信赖的朋友也来陪伴ta。你需要身体上的休息,也需要时间来稳固你自己与上帝的关系。请记住,你朋友最终的盼望来自于上帝,你要做的是向ta展示上帝的爱并带领你的朋友走近祂。试图给出所有问题的答案或让朋友过度地依赖你从长远来看是有弊而无利的。

 

5.为你的朋友祷告,也和ta一起祷告

有时候西蒙娜会难过到无法祷告,但即使在这个时候圣灵也会为她代祷。我们有祷告祈求上帝医治她的躁郁症吗?当然有!但是,祂还没有选择这样做,或许我们在今世不能够明白这其中的原因,但是我们知道即使西蒙娜深受心理问题的困扰,基督仍然赋予了她生命的价值、也给了她使命和希望。在药物的帮助和朋友的支持下,她已经回到了自己教授音乐的工作岗位上了。

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生命虽充满坎坷,但最终,我们是被祝福的。我们可以用彼得前书1章3-7节的话共勉:

愿颂赞归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上帝!他曾照自己的大怜悯,借着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重生了我们,叫我们有活泼的盼望,可以得着不能朽坏、不能玷污、不能衰残、为你们存留在天上的基业。 你们这因信蒙上帝能力保守的人,必能得着所预备、到末世要显现的救恩。 因此,你们是大有喜乐;但如今在百般的试炼中暂时忧愁,叫你们的信心既被试验,就比那被火试验仍然能坏的金子更显宝贵,可以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得着称赞、荣耀、尊贵。

 

*为了保护当事人的隐私,姓名有做更改。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在主里成长

上帝的爱带我走出抑郁(有声中文)

作者:佳音,中国
语音播读:Zel,新加坡
背景音乐:Discovery House
*封面图片来自PEXELS

我曾经是一个抑郁症患者,医院的确诊书上写的是重度抑郁和焦虑。我深深体会过抑郁的痛苦,就好似那种在黑暗里拼命奔跑却跑不出来;找不到目标和方向,如无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同时还伴随着无与伦比的痛……然而我们的痛苦在常人眼里却好似一个笑柄。我的眼神里写满了忧伤,神情麻木,脸部肌肉僵硬,甚至都不会笑。我不知道我为什么活着,总是想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难道是为了受折磨吗?我宁愿我从来都没有出生过!我夜夜难眠,迷茫充斥着我整个灵魂,生活没有一点盼望和方向,我觉得没人爱我,没有人懂我,也没有人能帮我。

我的原生家庭很不幸福,母亲虽是基督徒,但因父亲的极力拦阻,所以母亲很少去教会,也信的不明不白。自我有记忆以来,父母不是冷战就是热战。我从小就活在他们的争吵声与暴怒中,终日精神紧张。因为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会向我突然爆发。

耳濡目染之下,我也学到了父母的坏习惯。因为这样,长大了,发现身边没有一个朋友。我想改,却怎么也改不了。于是我开始恨我的父母,也恨自己!我仿佛陷入了死循环,找不到出口。渐渐地,我想到了死。我尝试过好多次自杀:喝药、跳楼、上吊,然而这些都没能夺走我的生命。但也因为发生这一系列的事情,最终我被学校开除了。

辍学之后,我到阿姨店里打工。她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在了解了我的情况后,她告诉我有一位师傅,特别厉害,去找他看看我就会凡事顺利了。可去找那个师傅需要钱,所以我就和母亲说了这件事。但母亲却拒绝了我。就在当天,平时不敢当着爸爸的面提起基督的妈妈,竟邀请了几位基督徒到我们家祷告!他们在屋内,一同为我和家人祷告。不但如此,我父亲竟然还说:“先不要进去打扰他们,他们在祷告呢!”奇迹发生了!就在那天晚上,父亲竟也因着好奇打开了电脑,听起了牧师的讲道!

父母认识主后,上帝改变了他们。我的父亲开始对生活越来越有盼望,他变得温柔,会对我们笑,甚至每周日和母亲一起去教堂敬拜。因着上帝的爱,他们也开始学着用上帝的爱来爱我。从他们身上,我仿佛看到了光,开始对未来的生活有了盼望!

后来我也开始接触这位上帝,上了大学后也加入了团契。但其实我仍对上帝心存怀疑,“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位上帝?而且还爱我?”

由于从小就对父母的爱和安全感缺失,我一直都很渴望有人爱我。于是我就在本校找了一名男朋友。因为对方也是基督徒,所以我便认为我们的交往没问题。但主内的家人知道后,有的劝我不要这么早进入恋爱,要谨慎;有的则劝我离开他,说他不靠谱等。可我早就陷入爱情的漩涡,对他人的劝告听不进去。

然而前男友只是个挂名基督徒,跟对方相处久了,也对对方越来越失望。他花我的钱,事事需要我照顾,扛不了责任。我就感觉自己像是养了个孩子一样。可一直到我攒够了失望想要离开他时,我才发现自己已不能自拔。原来我已经跟世界脱离了联系,也远离了上帝,世界里只有他。这个时候,我才想起曾经在黑暗中给我一束亮光的上帝。祂在我最脆弱的时候敲开了我久闭的心门,让我再次经历到了祂的救赎之爱。在我最破碎的时候,是团契的姊妹不懈地关心我,照顾我,帮助我,鼓励我。从她们身上我可以很清楚感受到上帝的爱。于是我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前男友。

刚分手时,空虚、孤独、无助,以及对这个世界的恐惧仍会不时地包围着我。但慈悲荣耀的上帝却常常适时地透过祂的话语安慰我,“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哥林多后书 5章17节 )。不止如此,约翰一书4章9节的经文,“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因为惧怕里含着刑罚,惧怕的人在爱里未得完全”也给予了我莫大的信心。

渐渐地,我才明白,原来我之前经历的一切都是因为罪。但我被上帝的话语击中,又被上帝的爱包围,才让我真正知道上帝就是爱。现在的我再也不会胡乱去找一个男朋友来爱我。正如雅歌2章7节说,“耶路撒冷的众女子啊,我指着羚羊或田野的母鹿嘱咐你们:不要惊动、不要叫醒我所亲爱的,等他自己情愿。”是的,在我孤独的时候,我不再依赖从人的身上找寻安慰和安全感,而是选择信靠上帝,且愿意静候爱情自发。同时,也努力亲近上帝,预备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配偶。现在的我也不再恨我的父母,因为我明白了,其实我们都是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而且在上帝的带领下,我可以学着去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并以上帝的爱来爱他们。

耶稣基督为了我,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祂爱我,为我舍己。这让我明白了我是值得被爱的,且是深深地被爱着!所以,若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也跟曾经的我有一样的挣扎,我想告诉你,我们的阿爸父是宁愿万人得救不愿一人沉沦的阿爸父,祂非常非常地爱我们,祂现在就在你的心门外叩门,只等你愿意为爱你的阿爸父打开心门,去品尝祂那永恒且甜蜜无比的爱!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爱中同行)

如果感到恐慌、焦虑我就来敬拜(有声中文)

WeChat Image_20171025095438

作者:Rachel Moreland,美国
翻译: 殷敏,马来西亚
语音播读:馨宁,中国

我永远不会忘记我第一次恐慌症发作的那天。那时我在上大二。在一个星期四晚上,我像所有19岁的美国姑娘一样,去超市买Ben&Jerry’s(美国冰淇淋品牌)的大桶冰淇淋。

我正选着冰淇淋口味,忽然一股肾上腺素涌入全身,让我不得不停下来大口喘气。接着,我的手指开始发麻,手掌和脚也失去了知觉,只觉得整个世界开始天旋地转。“这究竟是怎么一会儿事?!”

我的心开始扑通扑通加速跳动,似乎在一分钟内跳了一千下。我的双腿也开始感到无力,我觉得我随时都能晕倒。因为喘不过气来,我只能靠着冰柜门。我对自己说:“深呼吸,Rachel。呼,吸。呼,吸。大口呼吸。”

等我清醒过来的时候,我已经坐在9号货道的地板上,背靠着冰柜。冰柜里面是一堆哈根达斯冰淇淋和浆果冰棍。我歇斯底里地蜷成一团,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我想我当时看起来一定可怜极了。

“我到底怎么了? ”我哭着自言自语,膝盖缩到了胸前,低着头,抽泣得肩膀一耸一耸,“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每一秒,我都能感觉肾上腺素穿过我的静脉,在我的手臂里像电流一样上蹿下跳。就像海边的波浪,一个波浪刚刚退去,不到一秒钟,另一个波浪又可怕地咆哮而至。

突然,有人轻轻地拍了一下我的肩膀。“亲爱的,你还好吗?”一位年长的女士问,她的声音打破了我的混乱。我满眼血丝,眼妆已经完全哭花,回头一看,这位女士大概50来岁,一手拿着一盒麦片,一手拿着一瓶清洁剂,关切地看着我,说:“你还好吗?需要帮忙吗?”她又问了一次。“不好……”我闷声回答,“我一点都不好!”

接下来,我说出了有生以来大概最重要的宣告之一,而这也成为我人生的转折点:“可是我还从来没有告诉过任何人。我得让人知道,我觉得我出问题了,很大的问题。”

从19岁开始,我就患上了焦虑症。全世界大概有数百万人罹患这个病症。大学时期,当其他人都忙着烦恼星期五晚上要穿什么出门时,我却在房间上网搜索自己最新的症状并自我诊断患上了癌症(并且很可能是晚期)。不然就是我会每两秒查一次手机,看朋友是否回复了我的短信。心想,“她当然不会回我了,她现在知道了我的真实模样,她再也不会跟我好了。”

现在我已经26岁了,我非常想要告诉你我已经胜过了这一切。我多希望我可以说焦虑已经是我的过去时,早晨我不再因为焦虑而恐惧,晚上也不会因它睡不着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没有战胜它,它到现在依旧会困扰我。

在我对抗焦虑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或许就是我的基督徒身份。在很多美国福音派教会中,承认你焦虑,就像承认你有酒瘾、毒瘾、搞一夜情或是在凌晨两点吃巨无霸一样。这被认为是一种有罪的“习惯”,它会让你边缘化,渐渐地被美国中产阶级教会会众排挤到门外。

至少有一些教会常常让我有这样的感受。每次早上踏进教会,一种深深的让人无法回击的内疚感就像礼物一样被包装得精美无比由人亲手递给我。虽然我一点儿都不期待有一个完美的教会,但我真的希望大家可以对我更有爱,更接纳一些。

自从在超市发生了那次丢人的状况后,我开始思考该怎样处理我作为一个患有焦虑症的基督徒这样一个身份。我不得不开始寻找方法,让我在因焦虑而感到孤独疲惫后得到片刻安息,虽然整个寻找的过程漫长又痛苦。

我发现在敬拜中我可以向上帝敞开心扉并领受从祂而来的平安(是那种保罗在腓立比书第四章中提到的超自然的平安)。下面让我来告诉你为什么敬拜会成为我对抗焦虑症的解药吧。

1.敬拜是一种内心平静的状态

敬拜不仅仅是星期天早上那超自然的嗨,而是一种心态。最初,我将礼拜天的敬拜看成是我可以从主那儿领受平安的唯一机会。然而,我后来意识到敬拜不单单只是在大聚会或者小组团契时进行的。敬拜上帝应该成为一种常态。我要长存一颗敬拜的心,常常想到祂的良善以及在我生命中的恩典。于是我开始操练我敬拜的心——我会在工作通勤路上祷告以及在打扫公寓时播放伯利特敬拜团的音乐——这已经成为了医治我焦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敬拜带给我一个安全的空间

要控制住我的焦虑意味着我必须与上帝有真实和亲密的关系,把我所有的忧虑和秘密都告诉祂,就像我将秘密告诉我的闺蜜一样。创造一个安全的空间让我可以与上帝交谈,这成为了使我从焦虑症中恢复的重要部分。我特别喜欢的一件事是拿起吉他,把上帝的话语唱出来,为自己和家人祷告。我相信宣告上帝的话语是大有能力的,它能够改变我们生活中的混乱和破碎。敬拜是战胜忧虑的有力武器。

3.敬拜是直达上帝的方法

我很喜欢美国作家John Paul Jackson说的一句话:平安是启示的开始。我发现我恐惧的时候,往往是我跟上帝之间沟通最少的时候。但我也很清楚在我最软弱的时候,接下来应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敬拜。若我们能在恐惧时腾出空间让上帝对我们说话,便能将焦虑拒于门外。信心往往在这些我们与上帝亲密接触之时帮我们击败恐惧。

我想再澄清一下,我并没有说我已经完全战胜了焦虑。有时我会感到要完全摆脱焦虑几乎是不可能的。很多时候,这就像让从未上过游泳课的你在游泳池最深处踩水一样。并且在你开始往下沉的时候,身边还没有人能丢给你一件救生衣。

上帝为我们预备了丰富的恩典,人生不只是每天与恐惧做斗争而已。我祈求上帝,随着我们让敬拜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都可以渐渐从焦虑的捆绑当中挣脱出来,好让我们可以自由地去做上帝呼召我们去做的事情。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真实的世界

我在抑郁、轻生、饮食混乱的黑暗中找不到出口,祂叫我抬起头(有声中文)

mmexport1492563667384

作者:Cindy,中国

语音播读:小盒,中国

录音后期制作:庞宏宇,中国

“前我失丧,今被寻回,瞎眼今得看见……”这是我六年前受洗归主时,说出的“临终遗言”。我曾经为自己设想过N种死法,上帝却给我最为特别的一种——在罪上死、在义上活。

 现在很多人评价我是喜乐、才华横溢、逗比、有活力的人。但你能相信吗?六年前的我,是一名中度抑郁症患者,有比较严重的轻生倾向、饮食紊乱、对爱无望。若非主耶稣,我可能已经是一具冷冰冰的尸体,或者是一个苟活于世的行尸走肉。
(一)黑暗与微光
“那坐在黑暗里的百姓看见了大光,坐在死荫之地的人有光发现照着他们”(马太福音4章16节)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拉开了我人生灰暗的序幕。我发现自己对所学专业没有什么天赋,从小到大的优等生突然沦为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我在校园活动的选拔也频频落选;室友关系亦出现问题。于是,我开始认定自己是个“不合格产品”,始终会一事无成,并且开始在“我活着有什么意义呢?”这个问题上痛苦。通过一位朋友,我认识了一群基督徒朋友,对信仰的好奇心让我开始走近他们。他们与上帝的关系是如此的亲密、热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上帝为我即将经历的更大黑暗,所埋下的第一盏亮光。当时的我,虽然学业受挫,但仍然想靠着自己去解决问题。内心充满着骄傲、怀疑、戒备,这让我没办法与人、与上帝走得更深。我渐渐疏远了他们。(二)寻找必寻见

“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路加福音 11章10节)

为了变得更好,我逼过自己:为了变瘦,我逼自己不吃或少吃;为了多看书,我逼自己少睡觉;为了学习赶超其他同学,我屏蔽一切社会活动……但这样严苛的自我要求,并没有给我带来任何持久的益处:节食让我患上了慢性胃炎、内分泌失调;缺乏睡眠使我的记忆力和反应力严重衰退;集体活动常常爽约,令我和室友关系闹僵。我崩溃了,开始放纵自己:暴饮暴食、整夜整夜地看小说、看电视剧……我觉得自己像极了阴沟里的老鼠、发了霉的蛆虫、《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的女主角,只想快点过完这样的一生。

上帝放置的第一盏亮光突然在我脑中闪过,我像深渊中的人想抓住这束微光。但我不好意思面对那群基督徒朋友,于是开始寻找附近的基督教堂。寻找到天黑,我迷了路,正当迷茫时,有人指着我的身后说:“喏,那不就是么。” 我转身抬头的刹那就看到教堂尖顶上硕大的标志闯入眼帘。那一刻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我感受到上帝的爱一直在那里,等着我回转向祂,祂就会来拥抱我。于是,我开始坚持每个周日去教堂参加主日敬拜。这是上帝放置在我黑暗道路上的第二盏亮光。

然而,我当时偏重追求心灵被洗涤的感觉,并没有专心全面地查考圣经,也没有与基督徒建立稳定深入的团契关系,所以,每当我走出教堂,就又陷入生活的混乱无力、绝望阴郁之中。我开始酝酿自杀的方案,跳楼、割腕对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身体自我保护的本能一定程度上遏制我去付诸行动。

(三)起来

“耶稣对他说:‘起来,拿你的褥子走吧!’”(约翰福音 5章8节)

三年时光飞逝。在我大学四年级,上帝赐下了第三盏亮光——我的新室友Grace。我惊喜地发现她是一名基督徒,我们很快成为了朋友。Grace把我介绍给教会的弟兄姐妹。多位热心的姐妹帮助我细致地查考圣经,从认识上帝、圣经,到认识罪、耶稣、十字架,扫除了我多年来的许多疑问和盲区。

当我在祷告中,第一次向主呼求:“对不起,我是个罪人,请帮帮我”时,我坚硬的外壳终于轰然倒塌。我当下泪流不止,感受到轻松与释放。我已吃尽骄傲、怀疑、倚靠自己所带来的苦头,所以我选择信赖其他基督徒的帮助。我把自己赤露敞开,将那些黑暗、污秽、混乱的经历都倒出来。与姐妹们的交流中,她们帮我看到我原有的认知与上帝的真理相差得是多么远!上帝的话语将我背后隐藏的罪、软弱、伤痛都一一照明,让我的生命开始一点一滴地发生美好的改变。

在决定是否受洗的那段时间,我梦见自己是一个破败孤单的丑女人,蜷缩着在哭泣。天父走向我,柔声说:“首先,你要做的是把头抬起来。”是啊,四年的时间够久了,一路走来无论我多么的糟糕,上帝都没有放弃领我归家。祂渴望与我有联结,祂一直在耐心等候我抬起头来,去主动寻求祂、回应祂。我不再犹豫,我渴望回应这位慈爱的天父,渴望为上帝而活的新生命。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 奇异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