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自己

hands-269273_1280

作者:Sandy Zhuang, 中国

在中国有句老话说:“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对于这句话,我在婚姻中深感体会。我跟我丈夫的个性都是属于偏固执的那种,我们的“老我”更是有如千年顽石般“又臭又硬”。有时想想,难怪圣经里说圣灵要像“火”一样给我们施洗,因为似乎唯有这样才能改变我们。而我们俩的婚姻就像是两块顽石碰撞在一起,需经过敲打、磨砺,才能彼此融合,但这过程实在是太令人难受了。

在彼此“磨砺”的过程中,我一直努力学习要放下自己,凭爱心去优先照顾他人的需要,因为圣经教导我们要“爱人如己”(马可福音12章31节)。然而在这努力“爱人”的过程中,我却发现,当两个人的关系越是亲密时,就会越发觉得不再需要努力经营这段关系。这可能是因为我们认为既然关系已经很“牢固”了,那么就无需再费心“加固”了。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放下自己的感受、权利等等原本就不容易,在最亲密的人面前就更难做到这一点。可能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会对陌生人心存怜悯,却把最伤人的话、最令人心寒的行为留给了自己最亲近的人。

但试想,耶稣基督本是上帝的儿子,却道成肉身,降世为人来服侍我们这些罪人。祂已经为我们彰显了完全“放下自己”的最佳样式。祂把自己浇奠在上帝的祭坛上,以宝血洗净我们的罪,对我们全然接纳,在我们还做罪人的时候就为我们舍命了。我们每一次跌倒,祂都没有嫌弃我们、撇下我们,反而是用无止境的恩典搀扶我们起来。那么,作为祂的门徒,我还有什么不可以放下的呢?放不下自己的感受?被拒绝、被轻视甚至被背叛,有哪一种滋味耶稣基督没有体会过?放不下权利?还有哪一种权利比自身性命更加要紧呢?

所以,当我们常常思考主耶稣基督是如何为我们舍命时,我们就会发现,放下自己或许不再那么难。放下自己并不代表自己一点也不重要,而是当我们面对各种挑战时,我们是否可以选择放下对自己的关注来爱对方,使事情得以圆满。这可能是被工作领导教训之后的反思;可能是被父母抱怨之后的谅解;可能是夫妻意见不合时的谦让;也可能是面对不知感恩的孩子时选择包容等等。只要我们愿意这么行,主耶稣基督就一定会加给我们所需的力量和智慧。而那原本并不可爱的“顽石”,也会因着圣灵奇妙的工作,散发出属耶稣基督的馨香之气。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约翰福音1章14节)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爱是什么)


submit_article

给未来的自己写封信

3-Lessons-Ive-Learned-From-Writing-A-Letter-To-Myself

作者:Jick Siriwan,泰国;翻译:钟林君,中国

2014年的最后一天,我正在和几个教会的朋友享用大餐,我亲爱的先生突然提议:“我们要不要给未来的自己写封信?”我顿时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决定一试。于是,我给自己写了一封信,在上面标注了应该在什么时候打开,再把信装进一个盒子里,最后跟信说了声:“明年这个时候见喽。”

几周之前,当我打开这封整一年前写好的信时,我发现自己居然已经完全忘记当初写过什么了。读着那些平实简单的句子,我的双眼开始湿润。

我想:“原来读以前的自己写的信是这种感觉。”但我从中收获最大的却不是这封信本身,而是写信这件事情让我明白的三点。

一、给未来的自己写信能让我们有机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给自己写信是一种很实际可行的方法,能帮助我们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当我读自己写的信时,我发现自己第一次那么清楚地听见了自己的真实想法。通常,我们并不会真的去倾听我们的内心,而更愿意去倾听他人友善的建议。而这些建议有时却会让我们困惑,让我们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去思考或去感受。给自己写信让我能够反思自己过去一年的生活,并且问自己一些深刻的问题。

二、我们自己是肯定自己或责怪自己的最佳人选。

我在给自己写信的时候,特意写得好像是在跟另外一个人谈话一样,也写得非常诚恳、真挚。其中这一段让我感触最深:

嘿,最近还好吗?之前的心愿都实现了吗?过去的这一年,对你来说是好还是坏?我希望在读这封信时,你会带着一份愉悦的心情去读,也希望你可以为自己迄今为止所做出的努力感到骄傲。以我对你的了解,我担心你可能还没有完成自己设定的目标。不过,如果你已经达成了,恭喜你,我真的很为你骄傲!要是还没有,也不要灰心,继续努力!别忘了,香菜的种子要发芽也需要一段时间。并且有的时候,虽然这些种子看起来好像没有动静,却不代表它们没有在生长。事情是有进展的,上帝在土壤里做着奇妙的事情呢。信靠天父吧!也要对自己有耐心。对了,别忘记写下明年的目标,并且再给我写封信,好吗?

Jick敬上

我是那种常常无意识中会给自己很大压力的人,然后常常又为自己没有实现的目标感到愧疚。读完我写给自己的信后,看着过去的自己对现在的自己所写的鼓励,我被深深地打动了。如此一来,我开始觉得可以放松一些了。上帝使用那时的我来提醒现在的自己去享受在地上的生活,为祂所为我成全的所有美事赞美祂。

三、向自己提问可以给自己指明方向。

我们一生中可以随身携带的最贵重的物品并非任何珍宝,而是人生中不断积累的那些宝贵功课。而其中一个学习人生功课的方法就是向自己提问。这些问题促使我们去寻找答案,就像开始导航前我们不得不确定目的地一样。在给自己的信中写下我们的目标也可以提醒我们,一开始的时候,自己为何决定开启某段路程。正如泰国作家Sorakon Adunyanon所说:“问题比答案重要许多。问题就像指南针,可以为我们指引方向。而答案只不过是问题的结果罢了。”

以下是一些我们可以用来问自己的问题,供大家参考:

  • 耶稣呼召你去完成的目标是什么呢?
  • 你有没有按照自己的初心去生活?
  • 过去的一年里,你建立了几份关系,有哪几份是仍然保持联系的?你是如何珍惜这些关系的?
  • 未来五年,你有什么计划吗?
  • 有什么是让你特别感恩的?你将来会为什么感恩?
  • 对于未来的自己,你想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 有哪些你过去学到的功课是可以用来提醒未来的自己的呢?

你是不是已经准备好给自己写一封信了?试试这个网址:https://www.futureme.org/。你可以在这个网站上直接给自己写信,还可以给这封信定时,看自己想什么时候收到这封信。非常简单!

让我们一起跟未来的自己问个好,让这个新年,也让以后的每一个新年都变得特别吧!

此文章原文用泰语写作,中文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我是谁)


投稿

五个征兆看出你 “以自我为中心”

5-Signs-that-We-are-Preoccupied-with-Ourselves

作者:Alwin Thomas,新加坡;翻译:张咏惠,台湾

老实讲,如果我们够诚实的话,人人都多少有些自恋倾向,无一例外。话虽如此,我以下的言论却并非有意冒犯任何人。我希望提出这些指向标,能帮助我们辨识“自恋”倾向,并及早处理,防患于未然。

征兆一:你点开了这篇文章

没错。既然你点开了这篇文章,就说明你多少有点沉浸在自我之中。你想知道自己是否太过于专注自己。虽然如此,这并不完全是件坏事。真正的问题出现在当我们只考虑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他人利益的时候。

心理学家认为,相对于专注自我来说,自我认知对我们更有益处。自我认知让我们洞悉指导我们行为的内在动机与渴望。自我专注会让人不满足,而自我认知却能够激发人进行内省。自我认知激发我们思索如何改变负面心态,活出更丰富、更满足的人生,不仅有益自己,更同时造福他人。

征兆二:你发现自己经常批评他人

鼓励和激励他人,特别是亲朋密友向前走是合乎圣经教导的。帖撒罗尼迦前书5章11节告诉我们:“所以,你们该彼此劝慰,互相建立,正如你们素常所行的。”

可是,你有没有感到过自己有强烈的需要去更正别人?这种需要如此强烈,以至于如果碰到以下两种情况,你就会沮丧抓狂:1)感到自己无法与对方沟通;2)对方不接受你的建议或不明白你的意思。如果你曾因其中任何一种情况而沮丧,那很可能是你对自己以及别人提出了不切实际的要求。如果你常常对人感到灰心失望,或发现朋友们越来越不想和你一起,这就是警讯了。

有一段时期,我对身边所有认识的人都失望透顶。无论朋友们花多少时间跟我在一起,有多关心、在意我,我总能换着法儿对他们挑三拣四,让他们觉得自己好自私,没把我当回事。

这样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要记住,我们都仍然处在一个“成圣”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逐渐变得更好。耶稣曾亲自向那些被社会唾弃的人展现无比的耐心与慈爱,包括税吏与妓女。耶稣虽未包庇他们的罪行,却以温柔更正他们,并给他们时间与空间做出改变。

同样的,我们也可以效法耶稣的忍耐,不仅原谅朋友有时做得不好,也要在我们自己由内向外被更新的时候原谅自己的不足。圣经说:“所以我们不丧胆,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哥林多后书4章16节)。

征兆三:你总在担心怎样才能提升自己

你身上有哪些特质,是让你着实受不了的吗?即便你卯足全力改变自己,还是不可避免地回到原地?例如,你是否一直在努力改正自己缺乏自律的问题,却还是免不了拖拖拉拉、浪费时间?

我们可能会立志改变自己,并在短时间里看到起色。但是不到几个礼拜或几个月,我们发现那些陋习又回来了,叫我们对自己又失望又愤怒、心烦意乱。

我能不能说,这是因为我们太专注于自己,想靠自己解决所有问题呢。我们常常坐立不安,是因为我们不肯放手。因为其实我们没有真正相信,上帝大到能解决我们的一切问题,也不真的确信祂会帮我们解决。

我们一直在用自己的能力来改变自己——难怪会不停失败!让我们信靠上帝吧,让上帝接手。

征兆四:你感觉讲话的总是你

你有没有曾经话讲到一半,突然发现讲话的怎么净是你自己?也难怪呀,因为你一直讲个不停嘛!人际关系却要求双向沟通。

如果我们刻意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转移,努力去倾听别人,我们就会学会如何关心别人。我们会从别人的经历中学习,避免自己也犯同样的错误。土耳其有句谚语大有智慧:“说话是银,聆听是金。” 有没有可能,即使和周遭朋友相识多年,你其实一点都不了解他们的个性,甚至连他们的喜好也搞不清楚呢?

有时,我们与上帝的关系也是如此。我们把时间都用来祷告,告诉上帝我们需要什么、挂虑什么。可是我们有没有暂停片刻,想想祂要对我们说什么呢?

征兆五:你不敢建立真实的人际关系

多年来,我都很难做到真心诚意地关怀他人。当我与身边的人互动,即便是与我所爱的人互动时,我都总是在盘算怎样才能确保他们也以同样的关心与爱回报我。我要怎样对他好才能让他对我死心塌地呢?我要送她什么礼物,才能让她更爱我呢?甚至还有:我能为上帝做什么,好让祂永远不离弃我、抛弃我呢?

最后,当别人没有按照我希望的方式回应我时,当他们没能满足我不切实际、自私自利的期待时,我就大失所望。长期以来,我一直找不到出路——直到我认识到,我必须先了解与人建立关系究竟意味着什么。而我对这一人生功课的学习正来自于我人生中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关系:我与上帝的关系。

我学到的第一点是祂对我们的爱是无条件的。早在创世以前,上帝就爱我们。即使我们背叛祂、远离祂,反抗祂,上帝从未停止按着我们的本相爱我们。一旦我了解到这一点,我就开始学会如何爱别人——按着他们的本相爱他们。不在于他们能为我做什么,甚至不在于他们如果离开我会对我造成怎样的伤害,我爱他们,单单因为上帝想让我去爱他们,这些祂无条件、无私地爱着的人。关系,从来都不是等价交换。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我是谁)


投稿

当性格测试做不到的时候……

When-Personality-Tests-are-Damaging

作者:Gabrielle Lee,新加坡;译者:詹启圣,台湾

性格内向的人比较安静、害羞、不喜欢与人交往。

性格外向的人则说话相对大声、喜欢引人注意、热爱与人交往。

关于这些对不同性格类别的描述,你可能已经听过,也可能用类似的话语去描述过他人或自己的性格。

不难看出,性格测试在当下非常流行,越来越多的企业、组织愿意花钱让员工去做性格评估。近年来,市面上出现的性格测试题也越来越多。

事实上,各级学校也开始一早就采用这些性格分析工具来帮助学生更了解自己。这或许是因为我们已经认知到,性格会对我们的行为、我们与他人的互动以及我们应对人、事、物的方式有很大影响吧。

几年前,当我第一次使用这样的性格分析工具时,出来的结果让我倍感困惑。我一直以为大家对我的期待是性格外向,因此也一直努力呈现外向的形象。当发现自己其实更倾向于内向时,我真是五味杂陈。

我长这么大,一直都按外向的性格行事,怎么可能是个内向的人呢?

这其实也解释了为什么我在成长过程中,对于自己的性格类别,有那么多的自我挣扎。多年累积的社会压力及同辈朋友的行为,让我确信外向活泼是比较好的性格特征。因此,我一直努力做个外向的人,但还是会有人说我“反社会”、“冷漠”、“高傲”。

除此以外,这个性格分析工具还分析了我的决策模式。结果显示我偏爱理性思考(比较有逻辑、爱分析、讲道理)胜过感性判断(强调关系、能体谅人、有同情心)。难怪大家总是说我“冷淡”,或批评我在该表达同理心的时候老说话客观、强调理性分析。大家经常说很惊讶我怎么那么缺乏“适当的情绪表达”。

因此,我努力想得到他人的认同而不被拒绝。尽管实际上,我觉得自己里边真实存在的是一种愤世嫉俗的性格,表面上我却会假装得很友善、很热诚。这让我既有罪恶感,又觉得气愤——有罪恶感是因为自己“虚伪”,愤怒则是因为我怨恨大家不给我的“真我”任何机会。经受多年的负面评价之后,我甚至开始完全相信,自己是无法给出真正的爱与关怀的。这让我觉得自己是个有缺陷的人,并且没人会爱我。

更讽刺的是,我一直从事的还是组织发展顾问的工作。对于各种性格指数所显示的结果,其理论、设计、行政运作与解析我都相当清楚。然而,我却无法用脑中的知识去解释内心对自己性格的感知。

然后有一天,上帝透过一篇主日讲道向我说话了。牧师引用了耶利米书1章5节的经文:“我未将你造在腹中,我已晓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别你为圣。”讲道信息的重点是鼓励大家拥抱上帝想要与我们建立的这份亲密关系,因为祂创造了我们,也最了解我们——祂自己的杰作。我们所有的特性、缺失、长处、短处祂通通都知道。并且祂刻意将我们放置在我们各自的家庭、国家和所处的社区环境,一切都有祂特殊的用意。那一刻,我听到上帝对我说:

我的孩子,我早已安排好,让你成为现在的你,这其中包含了你的性格。在我眼里,你是如此的宝贝与可爱,其他人也很快会意识到这一点的。你不需要隐藏或害怕什么,因为我一直在塑造你成为你应该有的样子。

我顿时坐正。这个信息让我无处可逃。我发觉自己暗暗问说:“天父,是祢吗?”我从未如此直接、清楚地听到上帝对我说话。我觉得自己被发现了,无法遮掩,而在上帝面前,我也无处可躲。

当我向上帝祷告,将我多年来的罪恶感及自我否定交托给祂,并向祂哭诉、恳求祂医治我情感上的创伤时,我被一种强烈的释放感包围。等我意识过来,我已经陶醉在耶稣无条件爱我这个永不改变的事实里。我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得到这份爱。生平第一次,我尝到生活在上帝话语真理中的自由,我再也不为自己感到羞愧了。

心理学家Carl Jung说对了一件事,那就是性格是天生的。人的性格是天生的,是因为这是上帝所赐的。我们的创造主充满慈爱地亲手塑造了我们每一个独特的个体。虽然我们所有人都被呼召效仿耶稣基督,但我相信我们受造各不相同,好让我们可以借由各人独特的互动方式,去有创意地与这个世界接触。

当我对于上帝的爱的经历被更新后,我觉得好像突然有了能力,可以去改变自身性格中与我在这个世界的目的产生错位的那些部分。举例来说,与其用我的“理性”偏好来对待人、事、物,现在我会试着先从他人的角度来思考。有些品质是可以后天学习的,并且越操练越得心应手。

不论我们是外向还是内向,是偏理性还是偏感性,我们都能主动去接触别人并与他人建立有意义的关系。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记住,没有任何性格分析工具可以捕捉全上帝在我们每一个人里面的独特设计。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我是谁)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