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上帝同行的”Me Time”

 

作者:米米

有声播读:佳音

 

 

现代人经常会提到说自己很需要Me Time来充电,所谓的Me Time指的就是用个人独处的时间做一些喜欢的事情。但是基督徒的Me Time是不是一定要让上帝参与呢?这个问题困扰了我一段时间了,直到有一天上帝带我回到了那段日子…

“什么?住院?那我的工作怎么办?运动被暂停?猫咪谁照顾?”那段日子的我就像坐在过山车上,尽管每一次的颠簸都让我呕吐不止,我还是不敢喊停。

精神科要求我上缴所有的电子产品且只能留一本书陪我。我把圣经留下来了,但是看书都是在严格规定的时间下进行的。“唉…”我坐在病床上发出了绝望的叹息。一入院我就染了Covid,被关进了单人房间,我心里暗喜,因为我害怕与人相处会发生矛盾。但是我的房间太偏僻了,连时钟都看不到,每天只能靠看窗外的日出日落和吃饭吃药来猜测大概的时间。由于看书被限制,我只能靠睡觉打发时间,可是我睡觉都是要靠药物助眠的,哪有这么多睡意。高速旋转的生活突然停止转动,我陷入了另一种崩溃。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做过一项研究,每人每天平均会产生12,000到60,000个想法,其中80%都是负面的,并且高达95%是重复昨天想法。这个数据让我感到震惊,回想在医院无所事事的那些时光,我发现自己确实经常沉浸于负面的思维,或者在脑海中创造一些虽未曾发生但极为灾难性的情景。

“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透过病房透明的玻璃我看见一个女孩在读主祷文给她隔壁床的婆婆听。“祷告?上帝啊,你是在提醒我什么吗?”我不情愿又无奈地开始和上帝有一搭没一搭的讲话,我知道上帝一定在听,但我是一个急性子,我渴望的沟通是我说一句祂回一句。“唉,祢怎么还不回我?我不想和祢讲话了”我又开始无理取闹地发脾气了。有一句歌词是这样写的「祷告的力量时间可以证明,改变的大能在耶稣基督里」。有一天早上被护士醒起来吃药,那种乱糟糟的情绪居然没有了,谈不上喜乐,但心里有一种平静。姑娘看到我不吵不闹就把圣经交给我保管了,就这样我开始了睁眼就读经的生活。很神奇的是,我的情绪不再是用我的毅力去控制了,而是真的平静。

路加福音5章15-16节记载当耶稣的名声越发传扬,有越来越多的人来找耶稣医病听道的时候,「耶稣却退到旷野去祷告。」我们可以发现耶稣并没有继续忙碌地满足人们的需要,而是空出“Me Time”来祷告亲近上帝。对人而言,休息不单单是给身体的充电,更多的时候我们心灵更需要充电。正如马太福音11章28节所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要使你们得安息。」这里的劳苦重担不单只是身体的累也是指内心承受的压力。身体上的累可能睡一觉就能够补回来,可是心灵上的累我们需要去到耶稣那里得安息,而真正的安息是在主里的,将自己交给上帝并顺服祂的旨意。其实将劳苦重担交托给上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以交托是上帝给我们的一份恩典,而人的本性是容易拒绝恩典,因为在我们里面有很多的骄傲、对上帝的不信任、自我中心,觉得自己能够掌控等思想。

正如我住院的那段日子,其实是上帝给了我一个“Me Time”——一个我无法忙碌,只能独处的时间。如果我当时不把这段时间用来祷告,不让上帝来“参与”这段Me Time,那么我每天就只能被那些负面的思想给捆绑。很多时候外界的环境我们是没办法改变的,就好像我不得不待在病房,加上我感染的是会传染的新冠病毒,所以我甚至不能踏出半步。但是通过把自己交托给上帝可以帮助我们改变内里看待外界环境的眼光。当我们将重担交给上帝的时候;当我们的“Me Time”是亲近上帝的时候,我们就得享真正的安息了。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孕期的焦虑中,5个方法帮我学会活在当下

 

作者:Rachae Chong

翻译:奇奇

有声播读:穆如清风

 

 

在我和丈夫刚庆祝了结婚一周年后迎来了一个好消息——我们有宝宝了!当医生确认我怀孕时,我们拥抱,欢呼,无比开心。

但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最初的兴奋被早孕的不适所掩盖——早晨的孕吐、食欲丧失和整体能量水平下降。这种情况在我怀孕前三个月中持续着,并在第二孕期中也未能消散。我感到非常痛苦,忍不住开始质疑怀孕怎么会是个礼物。随后,我们不得不开始为宝宝的到来做准备——采购用品、不停地研究和搜索,以及制定产后护理安排。

预见到这些需求让我感到焦虑和深深的无能为力。我无法不担忧自己无法达到“好母亲”的期望。

将重担交给祂 

我意识到,在为成为父母而忙碌的过程中,我变得自以为是,执着于把一切都做到完美,忘记了掌管一切的是我们信实而全知的上帝。在我的挣扎中,感谢《马太福音》11章28-30节的提醒,其中耶稣呼唤那些劳苦担重担的人将我们的重担交给祂,在祂里面得享安息。我被提醒要放弃自我依赖,把我的计划交托给祂,深知最终引导我脚步的是祂。(箴言书16章9节)

当我思考将我的计划交给上帝的意义时,我想到了五种方式,帮助我在这个阶段为祂而活:

1·每时每刻依靠祂的恩典

自从我开始进行常规检查和超声检查以来,每次就医都带来了宝宝成长的新发现和潜在风险,这又引发了我新的焦虑。首先,我发现我有低置胎盘,这意味着我们无法购买产妇保险。接着我被发现患有妊娠糖尿病,这进一步限制了我本就不丰富的饮食。

当我为这些担忧而苦恼时,腓立比书 4章6 节提醒我不要焦虑,而是借着祈求将我所需要的告诉上帝,记住祂关照我一切大大小小的事(马太福音 6章26-30节)。

尽管我们无法获得保险,但我提醒自己,我们的平安在乎上帝,我们可以信靠祂恩典的供应。我可以依靠从祂而来的力量去适应每一个变化,而不是对我无法控制的事情感到烦恼和忧虑。

2·守护我们的婚姻

即使为人父母的责任令我感到有压力,我仍提醒自己不要忽视我们的婚姻,而是要继续去滋养它,因为我们彼此相爱是我孩子看到基督之爱的一个体现。即使是表达感激这样的细微之事也能让彼此感到被爱和被关心。

我们还专门留出时间共同研读上帝的话语,以使我们不仅获得育儿所需的智慧和指导,也为我们的婚姻提供支持。我学会了与丈夫分享我的恐惧,以使我们可以一起为这些担忧祷告。一起探讨我们所收集的各样育儿建议也对理清我们对符合圣经育儿观念的期望有帮助。

我祈祷未来当我们因如何教育孩子或与孩子建立良好关系而争辩时,上帝能帮助我们记住出于对基督的敬畏要互相顺服(以弗所书 5章21节)。

3.在喜忧参半中心怀感恩

回首过去的 8 个月,我非常感激父母和公婆的支持,公婆帮助我准备健康的晚餐以适应我的饮食。我也惊奇于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检查和随之而来的恐惧中上帝对我一直的扶持和陪伴,祂竟然还让我在怀孕的大部分时间里能够继续工作。我也感恩我的同事们对我的支持,他们知道我的身体限制,乐于替我分担工作。

4·服侍同为母亲的姐妹们

有时候,我对事事做到完美的执着让我回避妈妈这个群体。我害怕与其他妈妈比较,从而意识到自己没有为孩子提供“最佳”的条件。

但作为一名准妈妈,我有幸加入了教会的妈妈小组。我是在寻找婴儿用品时了解到她们的,令我惊讶的是,这些妈妈在分享她们的物资和建议上是多么慷慨。

她们乐于彼此代祷和为彼此提供实际支持,展现出了彼此分担重担的美好图景!我不需要因为担心自己不好而退缩,因为在我软弱的时刻,我可以信任基督里的妈妈们,她们会以温柔待我。

当我想到多么感激她们的爱与支持时,这也让我思考如何回报她们的爱和服侍,比如发短信询问她们的情况,为她们代祷,甚至去拜访她们,带一些食物或帮忙照看孩子。

5·将所有的工作视为在服侍主
人们问我是否计划回去工作。虽然我很欣赏全职妈妈的工作和奉献(像我妈妈那样),但在面对难以应对的育儿责任时,确实会有将工作视为“备用计划”的诱惑。

但正如上帝呼召我们为祂尽心尽力工作(歌罗西书 3章23节),我提醒自己不要将选择视为二元的——要么工作,要么做全职妈妈,也不要认为某一种工作比另一种更优越或更神圣。

相反,我受到鼓励去思考如何能尽可能地养育我的孩子去敬畏上帝。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我可以参与一些有意义的工作,比如做一些时间自由的工作或更加积极地参与教会事工。

当我感受到肚子里偶尔的踢动时,想到创造主在我的子宫中如何创造着我孩子的肺腑,我不由惊叹。祂的眼早已看到我孩子未成形的身体,祂为他所定的日子早已写在祂的册上(诗篇139篇13节,16节)!

愿我不要忘记,我的孩子属于上帝——他的生命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不是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对待的,而是我们在上帝的恩典和给我们够用的力量去呵护和管理的礼物,应该顺服于祂的掌权。

正如我的孩子是上帝独特珍贵的创造,我也是祂手所造的,在耶稣基督里造成,为要叫我去行善,这都是上帝早已早已预备好的。(以弗所书2章10节)。愿祂使我能够有信心,无论顺境逆境,使我都能遵行祂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在一个内卷的时代,在主里休息安息!

 

作者:怀子蕙

 

最近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短视频,标题是“叫醒舍友最快的方法”。视频中一位男生在自己的床上睡觉,好像睡得很香,下面的舍友打游戏,打电话的声音都不能叫醒他,直到有个人拿出了一本书在他耳朵边开始翻页。书页翻动的唰唰声使他一下子从梦中惊醒,急于抬起头来确认一下有没有人背着他在偷偷学习,偷偷卷。

下面的评论区也让人感觉无比真实,很多人说自己最怕在休息的时候看到别人还在努力,这样自己总是不踏实,好像不进则退,要被别人超越了一样。

在大学这几年中,身边的大家都常常维持着这种微妙的默契,要么一起用功,要么一起休息。在这个对青年人来说就是以“卷”为主题的时代,很多有志青年把日子过成了一场赛跑。小学生中学生为着升学考试要不停地补课写作业,大学生们积极地卷竞赛卷保研,上班的人们热衷于加班,即使牺牲周末也和假期也在所不惜,中年人们也忙着在自己的领域继续苦干,为着给自己的亲人挣得一份更宽裕的家产。有一句话叫“你不行有得是人行,你不干有得是人干”,这句话不是调侃而是赤裸裸的现实,现在最不缺的就是人,无论是体力工作还是脑力工作,大部分人都不是天才,只能用更多的时光去填补效率的短板,如果你老是喊着要休息要假期,那么很快就会有一个愿意牺牲自己休息时间的人赶上你,超过你,取代你。几乎所有内卷的场景都是这样来的。

因此休息成了最大的奢侈,时间成了年轻人仅有的资本,我们的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被来自社会的期待安排得明明白白。小学要打好基础,中学的一切都为了升学考试。大学进去什么时候考四六级,考证书?什么时候考研考公?论文什么时候交?要不要准备去实习?人人都被分配成一个个阶段,如同一场一场的赛跑,并且每个阶段结束后也并没有多长时间喘息。每一个阶段的目标达成之后后面紧随而来下一个目标,西方社会有所谓的gap year(编者按:中文翻译“间隔年”,西方国家的青年在升学或者毕业之后工作之前,做一次长期的旅行,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但是东方文化圈里是没有这样的概念的,背后总有一股无形的推力在驱动我们不停地前进,无法休息。然而失去了休息,我们便失去了许多,失去了从前宁静读书的下午,失去了与家人长辈共处的假期,失去了欣赏路边风景的心情,失去了阅读神的话语的时间。

问题出在哪里?

自我中心的罪。

罪导致的原因1:害怕别人超过自己

在内卷的环境里,当人看到别人在自己休息的时候用功就会不自觉感到焦虑。其实这是自我中心的罪在我们心中动工的结果。因为害怕别人超过自己,从而萌生出来的嫉妒和羞耻感,使人往往觉得自己才应该站在顶端,自己取得的成绩不能被别人比下去,要么大家都一样,不患寡而患不均嘛。所以无论在床上躺得多舒服,听到下面有翻书的声音无论多困都会猛地抬起头来看一眼。

这种状态发展下去,人就开始变得不愿意为身边的朋友取得成功而感到由衷地喝彩了,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里有一句台词。“当你的朋友考试没及格,你会感到难过,当你的朋友考了第一名,你就更难过了。”当身边的人向我分享他的成功时,我有时候羡慕,甚至还会嫉妒。然后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不够努力用功,尚有何不足之处,在此驱动下,自然而然生就会挤占自己的休息时间,觉得自己所做的还是远远不够。

罪导致的原因2:努力要达到别人的期待

同时,罪带来的自我中心常常会让我们对自己生出超出客观的预期,也会让我们努力想达到别人对我们的期待,即使那需要付出很多额外的努力,所以我们常常活在自己和他人的期待当中,拼命地学习,拼命地工作。拿我自己举例,我自从本科毕业之后一直感觉自己的能力不足,我认为一个合格的科研工作者应当具有更加全面的知识和能力,所以我想让自己去学更多的专业技能。这样的念头在我一次又一次地碰壁之后不断地被巩固,以至于我每次进入休息时间之后,仿佛心里有个声音在说:“嘿,你还有那么多课存着没看,那么多书没读,那么多代码没调,你咋就歇着了呢?”这样的念头常常冒出来,以至于我总是在休息或者在娱乐的时候有亏欠的感觉。

我们都知道人不是机器不可能一直地工作下去,即使是机器也有关机或者待机的时候。我深感近些年机器越来越像人,人倒是越来越像机器了。因着罪的影响,心中产生的各样的情绪使我们不断地逼迫自己不要停下来,一直做点什么,哪怕我们效率很低,忙活半天没做成什么事,但似乎只要没有完全停下来就好。甚至在休息时间里,所谓的休息也是一种机械的、廉价的休息,把自己交付于一种娱乐方式而已。

不健康的休息

我甚至感觉很多时候这种休息不是真正的休息,是这个时代给予的即时满足式的快感,麻醉般的成瘾。有时候经过一段时间的忙碌后,人们就会往沙发上一躺,身子一斜,刷起手机。讽刺的是,有时候大家一边吐槽着事情多忙不过来,一边却挥霍休息的时间,沉迷网络游戏。我并不认为网络游戏都是洪水猛兽应该一棍子打死,相反,我很认可它的艺术性。但我的体会是它们就像一瓶可乐一样,最好喝的永远是第一口,后面它就慢慢没汽了,但是我们还是会强迫自己把这没汽的可乐喝完。一边唾弃,一边又无法自拔,他们真的乐在其中吗?他们真的享受了休息的时光了吗?他们的大脑肉体和心灵得着休息的滋润和平安了吗?也许这一切只不过是体贴肉体的安逸不愿意做出改变罢了。这样的休息,无论经过再多的节假日,周末或是夜晚,得到的只有酸涩的眼睛和肩周炎劲椎病。

上帝眼中的休息和工作

那么,上帝眼中的休息和工作到底是怎样的?

诗篇46篇第10节: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上帝!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在遍地上也被尊崇。

在一场战争到来之前,以色列民中充满了惶恐和焦虑,怎样练兵,怎样对敌,怎样准备武器?然而上帝却借着诗人跟他们说:你们要休息。这是不是说以色列人就可以歇了一切的活,在床上躺着等着上帝得胜归来?当然不是的。

此处休息原文是安静,放松,停止努力。不要再倚靠自己的方法挣扎,比如当时以色列国很喜欢通过与拜偶像的外邦结盟来解决战争的问题。但上帝在这里要他们停止这一切人本的努力,全心依靠祂,不去插手自己不该插手的事情,静静地等候而不是自己焦急地去寻找出路。

“知道”指通过上帝的作为来认识祂。相信祂必使祂自己的名被尊崇,必定成就祂自己的旨意,所以我们当耐性等候上帝,安静、信靠,松手让与我们同在的上帝去做工。

因此这样的休息意味着什么呢?就是愿意放弃自己的谋算!威尔斯比指出:“有时,我们为了顺服上帝而必须有所行动,但时候未到以前,我们最好放手,让祂按照自己的时间和方式行事。我们若以信心用双手抓住上帝的应许,就不可能插手了。”

耶稣基督使我们进入真正的安息

只有愿意放弃自己的想法和谋算,完全信靠上帝,才能脱离自我中心式的罪的捆绑和缠累。在内卷的环境中,基督徒其实不必忧虑。上帝叫我们安静,基督道成肉身,为我们把所有的仗都打了,他折弓断枪,把战车焚烧在烈火之中。他邀请天下负劳苦重担的到祂那里去,和祂同负一轭,学祂的样式。你会发现这轭是容易的,是担子是轻省的,当我们愿意把重担卸给上帝的时候,祂会擦去我们劳苦的眼泪和汗水,祂会让我们重新支取从他而来的力量和平安。从此我们基督徒在地上的工作便不再是汗流满面的劳苦,而是为着荣耀基督,为他做那美好的见证。我们也不再因着自己自我中心式的罪而在上帝面前站立不住,因为耶稣基督一次献上自己就成了永远的恩典,使我们可以在上帝面前坦然无惧。这就是在上帝眼中的休息,真正的安息,把重担卸给这一位上帝,劳苦的重担,罪的重担,这一位上帝来替我们承担。有这样一位全能者作为依靠,我们才可以进入到真正的休息和安息中,我们才能够充满荣耀地去工作,充满感恩地来生活。

在具体的生活中,我们要真正地来学会卸下担子进入休息。根据上面提到的罪带来的影响,我们要靠着上帝的话语来尽可能地得胜。箴言 11章2节上说,“骄傲来,羞耻也来;谦逊人却有智慧。 ” 当我们害怕别人超过自己的时候,其实就是骄傲在我们心里作祟的时候,我们期盼着自己享尊容得称赞,但往往紧随而来的就是落败于他人的羞耻。我们要在上帝面前承认自己的有限,卸下在工作和学习上与他人争竞的担子,唯独向着上帝的标杆努力。同时我们也要知道,自己不能做所有的事情。我们的主耶稣在地上的时候他也没有做目之所及所有的事,也没有要去穷尽学习全天下的知识,他只专注于天父的道和他国度的使命,他在地上的时光中所被记载下来做的事情只在薄薄的福音书当中,还没有现在那些名人的传记来得厚。我们要效法基督,定睛于上帝给我们的恩赐和使命,只把我们擅长和职分内的事情做好,便可蒙上帝的纪念了。

健康的休息方式

我们很多时候不愿意放下手机电脑这些即时满足的工具,而一味地压缩了我们真正休息的时间。在此我想建议大家在特别疲累的时候可以额外预留一个晚上的时间来好好休息。记得要把所有的电子产品放在拿不到的地方,好好地祷告后睡觉(不要滑手机!)。或者可以出门散步,抛掉纷杂的思绪,在上帝的创造中安稳地行走。在行走时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带着祷告的心和上帝对话。最重要的是,要在安息日也就是主日当天,满怀感恩地来到教会,沐浴在上帝的道中。也愿意在这一整天中都分别出来安息和休息。和教会中的弟兄姊妹们一起听道、分享、代祷或是探访、聚餐等。切身感受因着耶稣基督的工作而使我们这一群人来到他面前得享的安息日。

以赛亚书40章31节说:

“但那等候耶和华的必从新得力。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他们奔跑却不困倦,行走却不疲乏。”

让我们一起祷告:

“永在的上帝耶和华,创造地极的主,祢并不疲乏,也不困倦,祢的智慧无法测度。疲乏的,祢赐能力;软弱的,祢加力量。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强壮的也必全然跌倒;但那等候耶和华的,必从新得力。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他们奔跑却不困倦,行走却不疲乏。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在上帝,凡事都能,我们有何担忧愁烦呢?愿弟兄姊妹们在主里面得着美好的休息。阿们!

**以上祷告文从网络上截取,非原创,侵权请告知。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比起性格测试的定义和分析,接纳更宝贵!

 

作者:圣夏

有声播读:佳音

 

 

这几年一种新型的交友问候方式盛行于年轻一代当中,对于初次认识的新朋友,已经不再是单纯地询问对方的爱好是什么来了解对方,而是通过询问对方的MBTI来了解对方的性格类型、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来建立关系,以为这样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对方。维基百科是这样介绍MBTI的,它是人格类型学中一种内省的自我报告问卷,它表明人们天生在感知和决策的方式上存在不同心理偏好。MBTI的理论框架包括四组相反的先天偏好:内向与外向(Introversion-Extraversion);实感与直觉(Sensing-iNtuition);思考与情感(Thinking-Feeling);判断与感知(Judging-Perceiving),四项偏好可交叉组成 16人格类型(INTJ, INFJ, ISTJ, ISFJ, ENTJ, ENFJ, ESTJ, ESFJ, INTP, INFP, ISTP, ISFP, ENTP, ENFP, ESTP, ESFP)。

    去年的圣诞节,教会也为我们预备了MBTI和九型人格测试,只不过不同于网络上博人眼球的解析,而是结合牧者多年对我们的认识和了解,去验证我们所测试的结果和分析是不是真的符合我们的性格和实际情况。对我们个人的优点缺点,焦虑来源,还有我们面对焦虑我们所做出的可能的回应方式,以及改进的方向和建议都进行了详细的讨论。这两个测试帮助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自己,也让我陷入了沉思。因为我发现我并不喜欢我的性格,也不喜欢我的恩赐。

    我是一个说话快、反应快、行动也快的急性子的人,很多的时候我习惯边做事情边思考,总是给人很鲁莽、冲动、脾气也很坏的印象。我也喜欢用享乐来回避问题,喜欢与喜乐的人同喜乐,但是不喜欢与哀哭的人同哀哭。所以当我看见自己原来是这样的人的时候,说实话我对自己很失望,我也开始参考这个测试结果去定义我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要做什么,这个过程给我很大的压力,也让我感觉很迷茫,因为我觉得自己是没有能力的,没有什么是我能够胜任的。

   我来到上帝的面前向祂祷告说:上帝,这和我想得不一样,我心里原是希望能够通过这个方式来更认识了解自己的,但是为什么我现在如此焦虑,好像我心里认定自己是不会改变的了,就如测试结果写得那般了。当我安静下来的时候,上帝让我看到,我其实在用测试的结果定义我自己,想用自己的方法去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但事实是,当我和我的姊妹在看到自己的测试结果所对应的分析和建议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些不过是牧者牧养我们多年的一个总结,其实我们对自己早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也在不断地被上帝改变。经上说,“因我的肺腑是祢所造的。我在母腹中,祢已覆庇我”(诗139篇13节)。其实上帝在我们还不认识祂,不认识自己的时候,祂就知道我并且爱了我们。

 

当我意识到这点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不光用这个测试结果定义自己,我还定义别人。我会通过询问教会年轻新朋友的MBTI类型帮助我们打开了沟通的渠道,建立初步的关系。但是当我想进一步了解这个人的时候,我发现我的第一反应不是向上帝祷告,祈求祂给我耐心和爱心去接纳对方,认识对方,或者可以的话,邀请对方见面聊天来建立关系,增加了解;而是上网找到他们对应的MBTI类型的解析来分析他们,定义他们原来是这样或那样的人。这样的我并没有凭爱心去认识他们(哥林多前书16章14节)。 当我越来越依靠这个测试结果来认识对方的时候,我发现我不太能用上帝的眼光来认识眼前的这个人,而是按照自己的标准,喜好来定义接纳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我忘记了我起初要关心他们的初衷,也将上帝所赐的爱心丢弃了(启示录2章4节)。

其实MBTI也好,九型人格测试,或者其他别的什么,也许能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但是真正能帮助我们,只有上帝,因为主耶稣基督爱我们,为我们舍己(加拉太书2章20节) 保罗也说过,“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哥林多前书13章1-3节)。 所以如果我们所做的不是出于爱心,不是出于上帝,那我们所做的就都是无用功。

我感谢上帝赐予一位帮助我,接纳我的牧者,她没有像世界上的人一样定义我,她也没有选择自己的眼光看待我。她是用从上帝而来的爱心接纳我。尤其是当我看到我里面真实的我是那样的糟糕,就连我自己都不喜欢自己的时候,想到我的牧者即使知道我是如此的糟糕,她也没有丢弃我,一直陪伴我走在信靠主耶稣的道路上,生命也被改变,我真的很感动也很感恩。这鼓励我学习用从上帝而来的眼光看待自己,看待别人,不是因为我够好,我配得,而是因为上帝先爱了我(约翰一书4章19节)。因此我也能够用从上帝而来的爱,去接纳人、爱人,而不是遵循其他别的什么标准。因着上帝的应许,我们也不再因着自己的身份,自己所做的事情就轻看自己,轻看他人。不再拿我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所作的事情,而是相信祂看重我们每一个人,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祂的心意。这无关我们的能力和我们所做的事,因为“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哥林多后书5章17节)。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