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你是被无条件、永远爱着的

 

作者:Jessie

 

Colbie Cailat(寇比·凯蕾)的一首歌《Try》(中文翻译:做自己)最近在短视频界非常火,许多博主以这首歌作为背景音乐,在镜头前面展示自己素颜、最真实、有瑕疵的一面,借此表明自己作为女人,本身就拥有价值和美丽。许多女人努力尝试要符合这个世界的审美和价值标准,努力要取悦别人,希望得到别人的接纳、认同和称赞,这首歌却劝女人不需要如此努力去“try”(尝试)去赢取这个世界的认同,因为女人作为真实的自己,就有美好的价值。节选歌词如下:

Try

做自己

Colbie Cailat

寇比·凯蕾

Put your make up on

化好妆

Get your nails done

做美甲

Curl your hair

卷头发

Run the extra mile

再跑一英里

Keep it slim

保持苗条

So they like you, do they like you?

这样他们就会喜欢你——他们真的喜欢你吗?

Get your sexy on

性感一点

Don’t be shy, girl

女孩,别害羞

Take it off

褪去衣服

This is what you want, to belong

这就是你要的归属感

So they like you, do you like you?

这样他们就会喜欢你——但你喜欢你自己吗?

You don’t have to try so hard

你不需要那么努力尝试取悦

You don’t have to give it all away

你不需要抛弃你自己原有的

You just have to get up, get up, get up, get up

你只需要振作起来,活好自己,过好自己

 

这首歌的歌词非常激励人心,许多网友都在留言处表示自己听完之后泪目。我想这首歌之所以能让那么多人共情,正是因为它说出了现在许多女人的心酸和内心的渴望。女人,你要更漂亮、更性感、更苗条,可以的话经济独立,活泼大方……关键是你要让大家喜欢、认同你、接纳你。从小到大也许没人教过我们要渴望取悦别人,得到认同和赞许,但是作为女孩,我们似乎天生就特别渴望获得接纳和认可。

 

 

作为女人,我们似乎就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失落和自卑,好像我们的灵魂深知自己不配得到接纳。而这样一份不配感和自卑在灵魂深处,透过我不够漂亮、不够聪明、不够苗条、不够吸引人……等来表现,使我们误以为我们只要“做得更好”,就能得到接纳和认同。只有拥有了美貌、财富、招人喜欢的性格,我们才能得到接纳,那份不配感才会消失。

 

于是女人汲汲营营地追求“如何讨人喜欢”的法则,社交媒体上充斥着“5招让别人喜欢你”,“如何成为有魅力的女人”,“做这几件事,让别人爱上你”等等。在女人的商业帝国里,也使用这点去营造出一种焦虑感:只要再有这件护肤品、化妆品、包包、鞋子、衣服……你就会成为那个你心目中的美好的自己,所以买它!让它来帮助你成为更美好的自己。

 

 

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女人拼命抓取许多能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东西来装饰自己,却永远不得满足。那份不配感,自卑却犹如深渊不见底,不管多少物质精神都无法填满。我们以为“接纳”是有条件的,所以不断给自己创造被接纳的条件,美貌、年轻、学识、物质条件……这不恰恰说明了我们渴望一种无条件的、永远的接纳吗?

 

创世记告诉我们问题的起因是源于罪,因为女人犯了罪,得罪了无条件爱着自己的上帝,那份从上帝而来笃定的价值感和安全感就失落了。反之,一种陌生的感觉——羞耻感,从此就刻在我们的灵魂之中。我们的灵魂知道自己已经不再值得被无条件被爱和被接纳,这唤起女人终其一生不断提问:有谁能无条件爱我、接纳我吗?

 

身为女人,这也是我内心深处的渴望,我甚至已经假定这问题的答案是没有。然而当我读到约翰福音8章3-11节,主耶稣如何对待那个行淫被抓的妇人时,我的心几乎是颤抖着对我的灵魂说:有!那个人是他。

 

 

“文士和法利赛人带着一个行淫时被拿的妇人来,叫她站在当中,就对耶稣说:“夫子,这妇人是正行淫之时被拿的。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们把这样的妇人用石头打死,祢说该把她怎么样呢?” 他们说这话乃试探耶稣,要得着告祂的把柄。耶稣却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画字。 他们还是不住地问祂,耶稣就直起腰来,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 于是又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画字。他们听见这话,就从老到少,一个一个地都出去了,只剩下耶稣一人,还有那妇人仍然站在当中。耶稣就直起腰来,对她说:“妇人,那些人在哪里呢?没有人定你的罪吗?” 她说:“主啊,没有。”耶稣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约翰福音8章3-11节)

 

原来我就是那个行淫时被抓的女人,被这个世界、律法和道德控告。我被扔在圣洁、公义的主耶稣的面前,在祂面前我满身罪污,连开口恳求饶恕的勇气也没有。是的,我就是个肮脏下贱的人,我只值得被唾弃、被恶待、被惩罚。

 

然而基督竟然饶恕并且接纳了我,祂不定我的罪,并且称呼我为“妇人”。这尊贵的称呼也是我不配的,一个行淫的妇人只能是别人口中的贱货、贱人,活该被羞辱。然而真正的被唾弃、被羞辱、承担公义刑罚的却是这位接纳罪人的基督。基督饶恕和接纳人看似只是一句话,然而这句话的背后却是十字架的羞辱和死亡。

 

原来女人终其一生在追求的“无条件、永远的爱”只有在基督里才能找到。Try这首歌鼓励女人从别人的眼光和世界的标准下走出来,去接纳自己,然而作为女人的价值只有创造女人的上帝才能给予。“爱自己”或者“做自己”其实也要建立在已经被接纳的事实基础上,而且是被那永恒存在的上帝接纳。否则只能是一种虚无缥缈的自我说服,或者自我意志的决定,终究是一场虚空。

 

女人,不需要遮掩自己真实的样子,因为上帝按着本相接纳你;不需要努力取悦别人,因为创造祢的上帝无条件爱你。你已经被爱、被接纳了,尽管在祂里面,享受那份平安和喜乐,因为基督的救赎已经完成了,属于你的爱和接纳是永远夺不走的。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你也在打击自己吗?试试下面的方法吧!

 

作者:Kelly Purcell

翻译:Nancy

有声播读:Melody

 

 

“你还不够好。”

“你为什么不能做得更好?”

“你从来都做不对。”

 

这些都是我多年来对自己说过的话。有一半的时间,我甚至都没有注意到自己在这样做!

 

尽管我有一个很棒的童年(并非完美,但谁的童年是完美的呢?),从小就被肯定和爱着,但我的完美主义性格和想要取得高成就的心态使我很容易对自己过分挑剔。

 

接受了耶稣为我的救主,让我不再被定罪并得到了赦免,这让我注意到自己消极的自我对话。随着我与上帝的关系越来越亲密,我越来越确信这些话语和想法不是来自于祂。

 

下面五点帮助我克服了打击自己的习惯:

 

1.接纳你的人性

 

当我刚信主时,我非常高兴,因为我得到了白白的赦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却发现自己在用自己的努力试图达到“完美”。每当我感到伤心或沮丧时,我就会责备自己没有穿上赞美衣(以赛亚书61章3节)。如果我感到太累了而无法在睡觉前祷告时,我就会告诉自己我一点都不自律。

 

这让我感到沮丧和不安。我为自己普通的人性经历而自责不已。

 

 

我们需要记得自己只是人。在诗篇103篇14节中,大卫写道:“祂知道我们的本体,思念我们不过是尘土。”大卫明白上帝体谅并包容我们的人性。

 

耶稣自己放弃了祂在天上的荣耀,以人的身份住在我们中间。在这样做的时候,祂经历了我们所经历的一切。祂会累,会烦,会饿,甚至会感到沮丧。耶稣也告诉我们,一直处在“属灵的高处”或一直都拥有“山顶的体验”是不现实的,连他自己也没能做到。

 

与其自责,不如深吸一口气,记得上帝理解我们,祂包容我们的人性。请记得我们并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来完全我们的信心,而是要靠那带领我们入门的圣灵来完成。(加拉太书3章3节)。

 

当我们能记住这一点,我们就能学会:

 

2.区分罪疚感和圣灵的提醒

 

你可能会问:“但是当我们犯罪或做错事的时候呢?难道我们不应该为此感到难过吗?”

 

但“我真笨”和“我做了件蠢事”是有区别的。罪疚感是一种笼统的“糟糕”的感觉,而被圣灵提醒则是圣灵非常清楚和直接地启示一个具体的错误或罪行。

 

 

在哥林多后书7章9-10节中,保罗写道,他很欢喜哥林多人为他们的罪忧愁,因为这是一种“属上帝的忧愁”,会生出懊悔来。然后他又描述了另一种会导致死亡的忧愁,即“世俗的忧愁”。

 

如果我对自己所做的事感到厌烦,导致我困惑、恐惧、怀疑和忧虑,那么这就不是圣灵的提醒,而是“世俗的”罪疚感。

 

例如,我曾经每天都为自己在课堂上多次“责备”学生或发脾气而感到内疚。我说不出哪件事让我感觉很糟糕,但就是感觉不对劲。我没有寻求上帝的恩典,而是不断地责备自己有多“糟糕”。这种消极情绪根本没有让我产生任何改变。

 

然而,如果我的错误行为带给我的忧伤和破碎将我引向了耶稣的饶恕并使我决定做出不同选择的话,那我就是在经历一个来自圣灵的提醒了。

 

与上面例子相反的是,圣灵从来不会让我“感觉糟糕”。

 

我知道,当我为自己白天说话或对待某个学生的方式感到忧愁时,这是来自圣灵的提醒。这种清晰和强烈的要把事情改正的愿望是鼓舞人的。我可以去找那个学生,向他道歉,并进行一番改善关系的对话。

 

知道罪疚感和圣灵提醒之间的差异帮助我明白哪种忧愁和伤心是健康的,哪种是不健康的。这给了我对来自仇敌定罪声音的清楚识别并能够有力量去平息它,而非向它屈服。

 

3.让你的混乱引导你走向十字架

 

圣经说,上帝的恩慈使人悔改,恩典的言语使人得医治(罗马书2章4节,箴言书16章24节)。相反,仇敌是说谎之人的父(约翰福音8章44节)。

 

我们有一个真正的敌人,牠想让我们不断地感觉糟糕,这样我们就不会带着我们的混乱去找上帝,而是会躲起来。事实上,这是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在他们悖逆上帝后的第一个回应(创世记3章10节),从那以后我们就一直在做同样的事情!

 

但是耶稣来填补了这一鸿沟,使我们能够全然来到天父身边。祂知道我们无法修复自己,所以祂开辟了一条路。

 

一位有爱的牧师鼓励我让我的“不够好”引我走向耶稣,而不是远离祂。

 

我的软弱是让上帝的能力覆庇我的机会(哥林多后书12章9节)。

 

最近,我会再各种混乱的状态下来到上帝面前——生气、疲惫、烦躁、兴奋、心烦意乱或疑惑——我把这些都带到上帝面前向祂坦白:“这就是今天的我。我不够好,但你足够好,这就是为什么我需要你。”

上帝在寻找那些以“诚实”敬拜祂的人(约翰福音4章24节)。无需伪装,就以你真实的状态来到祂面前吧。

 

4.学习真谦卑

 

有时候,当我们使劲责备自己、不断地道歉、承认自己是堕落的罪人时,我们会觉得自己很谦卑。我们认为只要我们感觉不好,我们就是悔改了的和“圣洁的”。

 

然而这与谦卑的真理相去甚远,谦卑其实是认同上帝所讲的有关我们的真理。

 

为了克服惩罚自己的恶性循环,我回到圣经中寻找那些告诉我在基督里我是谁的经文(罗马书8章17节,哥林多后书5章17节),并向自己重复这些经文。

 

起初,我很难相信自己是被上帝选中的,是祂的孩子,是圣徒并且已经得胜有余。但我越重复这些真理,我就越发现其他那些假谦卑的声音变得安静了。

 

我的祷告生活也发生了变化,从不断向上帝道歉变成了简单的忏悔和接受上帝的宽恕,然后继续前行。在阅读了圣经中关于信心的更多内容后,我意识到我可以做选择。我可以继续带着罪疚感把同样的错误带到上帝面前,或者我可以带着信心相信祂的话语。

 

最近,我的祷告词变得很简单:“感谢你的宽恕”,“感谢你的宝血洗净了我。”

 

这样的转变令人惊讶。我发现自己在真实敞开的情况下遇见了耶稣。我感到祂的圣灵在我的心、我的情感和我的灵里动工,没过多久我就能轻松地与祂谈心和敬拜祂了。

 

 

5.做自己最好的朋友——友好地对自己说话

 

我们常常会告诉别人上帝的宽恕和仁慈,但我们自己却没有活在祂的仁慈和良善中。我们很容易对别人说“没关系”,但要原谅自己却需要更长的时间。

 

每当我开始想要否定自己时,我就会问自己:“我会对我的朋友这样说吗?”

 

当我们想要打击自己的时候,可以通过学习做自己最好的朋友来对抗这种情况——对自己说一些鼓励的话并友好地说话。这也是上帝对我们说话的方式。(以赛亚书41章9-10节,约翰福音14章27节)。

 

我一个朋友曾经挑战我,让我写下我喜欢自己的10个方面和自己擅长的10件事。一开始,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每项里的两个,并开始责备自己写不出这个清单。然后我问我的朋友她在我身上看到了哪些优点,之后我去向上帝祷告求祂帮助我完成这个清单。

 

今天,我可以自信地说,我是一个很棒的老师,长得很漂亮,又友好好客,也是一个不错的作者,并且是一个关心朋友的人。

 

上帝想要我们活在自由中而不是罪疚中(加拉太书5章1节) 。任何阻止我们自由地奔向天父的都不是出于祂。祂要我们无论何时都可以坦然无惧地来到祂面前,接受祂的爱和怜悯。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女人,要多少证据,才敢相信自己的确被爱?

 

作者:Jessie   

有声播读:穆如清风

 

“我要你现在就告诉我,你想不想?”眼前的他表情变得复杂和沮丧,“你为什么会怀疑呢?”最终他对我说出我满意的答案。我终于罢休,不再逼问他那些问题。

你想不想这么做?其实,我内心深处真正要问的是:你还爱不爱我?身为女人,我和大多数女人一样,渴望被爱,渴望一直被爱,渴望被无条件地爱。所以在被爱这件事上,我总免不了要拼命“收集证据”,我会一遍又一遍地提问一些在对方看来是理所应当的问题,从而得到肯定的答复;或者观察和揣摩对方的言行举止,来给我的“被爱”补充说明。

再或者,我会努力讨好对方,希望对方因为我的好行为而爱我。我很矛盾,我似乎是在寻找对方爱我的证据,但我同时也在寻找对方不爱我的证据。我似乎有了一个预设:他不会爱我的,他不会接纳我的。事实上,不管是哪一个证据,都永远不足!

 

 

自卑和自大在我体内形成一座名叫“自我”的偶像,我的灵魂知道自己不配被爱,但我同时又想要证明我值得被爱。于是开始抓住我以为我拥有的:我的性格、外貌、财富、年龄……我以为我是因为拥有这些所以才值得被爱,所以我不能失去这些东西。这座雕像开始形成一个黑洞,把所有的证据都否定了、吞噬了,又释放出苦毒来消损自己和别人的爱。

这和信仰竟然非常相似!人总想要透过自己行为来赚取上帝的饶恕,罪使我们无法相信上帝竟然会无条件爱我们,这怎么可能?我们以为上帝接纳我们是因为我们相信祂,星期天去教会敬拜祂、愿意成为基督徒,洗礼归入主名下,向祂祷告……是因为我们做了这些,所以上帝接纳我们。然而事实是,上帝是因为救主耶稣基督的缘故接纳我们,祂并不因为我们的任何行为,而单单是因为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牺牲。

 

 

所以我们对上帝的回应,就是不凭着眼见,而凭着信心(哥林多后书5章7节)。圣经上说:“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希伯来书11章1节)这份相信本身,就是我们被上帝接纳的证据,因为这份信心正是上帝所赐,并不是我们自己有的。人总想要用行为来赚取上帝的接纳,就像我总是想要讨好,并且以行为来赚取别人对我的爱。我拼命寻找别人因为我的好行为而爱我的证据,其实本质上是不相信。证据已经足够,只是在于相信或者不相信。

相信实在是一件艰难的事,因为它要求我们把自己交出去,跳那信心的一跃。但是我们不是看见了才相信,而是相信了就会看见。否则就算我们看见了证据,我们还是不信,就像法利赛人,“祂虽然在他们面前行了许多神迹,他们还是不信祂。”(约翰福音12章37节)当我们仔细思考这节经文:“耶稣因为他们不信,就在那里不多行异能了。”(马太福音13章58节)我们也会明白,上帝总让我们在相信之后才更加看见祂的作为和大能。

 

 

在信仰上,我们会寻找“得救确据”,在一段关系中,我们也免不了会收集各种“被爱的证据”,这并没有错,因为爱我们的对象也会愿意给我们提供证据。但对我们自己,关键的还是不凭着眼见,凭着信心,并且这份信心的对象是基督。否则我们见到了再多的证据,听了再多肯定的话语,我们总无法满足。我们是不配被爱的,但是感谢耶稣基督!祂成为我们能够去相信的根基。因为只有祂能无条件地爱我们,也只有祂能全然满足我们被爱的渴望。

你相信吗?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我不需要再拼尽全力去追求“完美”

作者:寄居的奔跑小羊      有声播读:洋澜

 

我从小都是个不怎么自信的女孩。外貌一般般、性格一般般、家境一般般、成绩也一般般。许是因为普通、许是因为一般,对于“不普通”、“不一般”甚至“完美”的渴望便在我心里发芽,渐渐滋生出骄傲,慢慢生长成对他人关注和爱的极度渴求。

如同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看得见的正面是“自卑”,看不见的背面则是“骄傲”。

受拘于自己的“普通”无法跳脱,处在高中时期的我便开始在属世道路上谋求自己所认为的“完美”。

成绩普通的我,花钱进入了当地一所重点高中。我一面努力刻苦学习,执着抱希望于通过自身的奋起直追、挑灯夜战,有朝一日可以黑马突围,获得万众掌声;

一面致力于在男孩子的情书和表白中周旋,孜孜不倦认真评析,从追求者中挑选出成绩最优秀、长相最帅气、老师最喜欢的重点班男生,期盼站在他身边时,他“完美”和“优秀”的光彩可以映射到我身上,从而弥补我自身的不完美和普通。

时间一晃,大学毕业的我顺利进入职场。我坚定持守着二十多年来早已融入血液的“完美主义”立场:本科毕业,令人羡慕的稳定工作。对于感情也一如既往,我不断追求“完美”,以至于早已深陷情欲的网罗——不断比较、更换男友。

我在一次又一次的感情中挣扎、受伤,自认为看透了人心的易变、承诺的脆弱;学会了各种识人、相亲的套路和知识,然而内心却依然脆弱、仍旧空虚。二十多年来,我拼尽全力已然成为了老师眼中的好学生、长辈口中的听话孩子、领导心中的敬业员工。

然而,当夜深人静扒开这一切的外表,只有我自己知道,我还是那个我,那个“普通”而又不甘“普通”,拼了命追求“完美”,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爱的我。

我的心仍旧无法满足,我隐隐觉察到我心的中间有一个很大很深的“洞”,任凭我拼尽全力,拿任何东西却也无法填满。

某一年的冬天,我再次结束了一段维持2个月不到的感情。

消极和落寞的情绪在一个夜晚一股脑涌上心头,一时间无从派遣,豆大的泪水划过脸颊。

我俯伏在地,哭得无力起身。我哭得悲痛无力,感觉到自己是如此的弱小、卑微和无助。

我渴望被关注,我需要被保护、呵护,我努力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得到关注,感觉到被爱。

二十多年来,我一直在想,如果我再多努力一点点,变得更“完美”一点点,会不会就有更多的人来爱我?

我是不是就不再感觉到害怕和孤单?我心底深处的“洞”是不是就会被填满?

伸手去床头拿纸巾时,我顺手打开床头的《圣经》。雅歌5章10节映入眼帘:“我的良人白而且红,超乎万人之上。”我一时间不由止住了哭泣,开始从雅歌的第一章翻起……

时至今日,再次回首,想起那天晚上。想起不久后的某一个清晨,祂伸手一把将我从情欲的深潭里救拔上来。从那天起,今后的我再不可能在祂之外去寻求好处、在祂之外去谋求爱。

“我的良人在男子中,如同苹果树在树林中。我欢欢喜喜坐在他的荫下,尝他果子的滋味,觉得甘甜”(雅歌2章3节)。

那一个清晨,我无比清晰听见祂的声音,祂说祂爱我。

那一个清晨,当柔和的阳光伴着一丝轻风进入我的窗,什么都没变,但我的整个世界都不再如同往常。

我还是那个我,外貌一般般、性格一般般、家境一般般、成绩也一般般。我仍旧普通、依旧不完美。但我已经不再是那个我,我不需要再拼尽全力去追求“完美”,期盼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关注和爱。

祂的光照进了我的心,我心中间的“洞”完全被祂的爱所包裹填满。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