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非要减肥呢?!

作者:可悦

坚持健身快一年后,我的体重竟然仍然没有大幅度下降,反而微弱增加。之前我跟自己说是肌肉增加了,但时间一长,难免沮丧,特别是体检后医生的指导也是需要减肥。

于是,很奇怪地,我开始一会儿看自己觉得其实也没有太胖,不需要每个人都一样,健康就好。一会看自己,觉得自己胖得好可怕,怎么可以有那么多肥肉。

所以不知不觉,我每天早上起床后,或睡前洗漱时,就开始思考我的减肥问题。我为什么非得减肥呢?减肥减不下来,我的焦虑源在哪里?我为什么那么焦虑?那么着急?那么沮丧?

我为什么非得减肥呢?

最合理的解释当然是医生要我减肥。但说实话,我并不是因为想要健康才减肥。这虽然是我一直挂在嘴上的理由,听起来好像我很无忧,我很放松,也很能接纳我自己,我只是要好好照顾一下自己的身体。

但事实是,我是因为想要好看才减肥的。

我想要有好的身材,走在路上回头率100%,如果不能这样,起码拍照好看,起码我想穿什么漂亮的衣服就可以穿什么漂亮的衣服!可是,为什么要让衣服束缚自己呢?

为什么不让人设计适合我身材的衣服,而是为别人设计的衣服而改变自己的身材呢?时尚博主们凹造型的时候都会找特别的角度,才拍出我看到的效果,真人可能和照片非常不一样,我为什么要相信这样的谎言,逼自己去做那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难道我不知道吗?为什么要上这个当,要用不同的人塑造出来的不同完美标准来要求自己?腹部要有马甲线,腰间要有人鱼线?要瘦,要健康,还要凹凸有致?这科学吗?世界上有几个人是这样的呢?现在的我,哪里不好呢?减肥成功后,我就会开心无比了吗?

我的焦虑源在哪里?

当我仔细去查问自己,我发现我内心的坑,好像比减肥这个事情更深。减肥成功后,我还想要学会至少一门乐器,或其他才艺。除此之外,我还想再去读一个更高的学位,找一份更光鲜亮丽薪水丰厚的工作。当然,性格也要继续开朗,温暖,美好,像韩星金世正一样,什么都会,还要受人欢迎。原来,我的焦虑源并不是我腰间的肉肉。这么多年的共存,我已经很适应它们了,它们不会给我造成太多的威胁。就像有的时候,当我喝奶茶喝得开心的时候,我根本不会觉得有减肥的必要。

我所焦虑、担心的是,如果我太胖,我就跟这个世界所推崇的模样不一致了,或者说,我就要被这个世界抛弃、嫌弃、遗忘了。

我害怕走在街上,会被人议论;我害怕没有好看的照片可以发到朋友圈;我害怕如果身材太走样,没人会喜欢我,得不到爱情。因此,我的内心有一个很大的渴望,想要在各方面超过这个世界的标准,从而被大家喜欢、被大家崇拜!是的,像韩剧《我的出走日记》里的女主角一样,我也害怕平庸,渴望被崇拜。

怎么办呢?

但聪慧如我,我当然知道就算是金世正,很可能也不一定完全满意自己的模样,也会有得不到的爱情。那我要怎么去跨越这个从被忽视到被重视的鸿沟?尝试一年之后,我也已经意识到,减肥不是像社交媒体上那样,说速成就速成,我要如何对抗内心的这些压力和焦虑?

没想到,一个落魄的单身老男人给了我答案。

《腓立比书》里,因为到处跟人讲福音,昔日来自名门望族,有地位,有学识,拿着罗马帝国绿卡的保罗被囚禁了。外面有人对他风言风语,抢他风头(腓立比书1章17节),而且,他也早已辞掉了以前的好职位,还落魄到要受人接济的程度(腓立比书4章15节)。

让我惊讶的是,这个人竟然完全没有关心自己的处境,就算有丧命的危险,他还说:“因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腓立比书1章21节)。精神亢奋的他更是在这封写给后辈的信里不断地说自己多欢喜,“靠主大大地喜乐” (腓立比书4章10节),好像只要福音被传开,全世界其他的都不是事:“……或是假意,或是真心,无论怎样,基督究竟被传开了。为此我就欢喜,并且还要欢喜”(腓立比书1章18节);“我为祂已经丢弃万事,看做粪土,为要得着基督” (腓立比书3章8节);

“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要得上帝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 (腓立比书3章13-14节)。在处过丰盛,也处过卑贱(腓立比书4章12节)的保罗心里,眼里,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尊崇主耶稣。

突然间,我好像清醒过来。我的这些担忧,焦虑,都不是重要的事情。被人崇拜我就满足了吗?不会,我的生命需要被更重要的东西填满。

我为什么非要减肥呢?!集中精力向着标杆直跑呀!

保罗最后鼓励因各样事情烦心的后辈说:“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当叫众人知道你们谦让的心。主已经近了。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借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上帝。上帝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腓立比书4章4-7节)

拜拜,焦虑,我要去投靠耶稣啦。减肥的事情就交给祂吧:)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学习安静等候的三项功课

作者:Jessie    有声播读:以晨

 

在我信仰的旅程中,要说最难的功课,就是安静等候了。我的性格比较急躁,也很容易失去安全感,所以为了安抚自己对未知的焦虑,我总会想要尽快“掌控”局面,提前预想所有可能性,尽可能让事情按照我的设想发展。即使做不到,我也想尽快知道下一步是什么,我该做什么,我能做什么。因此在信仰上也是如此,我总在问上帝:我现在该做什么?然而不是所有事都需要我去“做”,有时候上帝要的,正是我安静,等候和仰望,去见证上帝亲自为自己的荣耀所作的事。

在学习安静等候上帝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三项功课对我来说格外重要:

  1. 认识自己的有限,认识上帝的无限

我们在这一生中会遇到大大小小不同的难题和困境,有时候自己身处其中,有时候只是一个旁观者。然而不是所有的难题和困境都能够因为我“做”了什么而有所改善。有一次,我和一位朋友的友谊陷入到胶着的状态中,我感到很焦虑也很难过,就拼命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向她解释、给她写信、也和朋友商量对策,想着要采取什么行动才能化解我们之间的矛盾。然而,无论我怎么做,对方都无动于衷,拒绝回应。后来我从另一位朋友那里得知,我向她做的这些事令她感到压力,好像我在逼迫她面对她目前不想面对的状况。对此时的她而言,最好的就是“不作为”,等待时间抚平所有皱褶,等到她愿意敞开心来面对。

自此,我认识到自己是有限的,我能做一切“正确的事”,但是我无法改变人心。改变人心的只有圣灵。当我因为自己无能为力而沮丧时,圣经告诉我永活的上帝是全能且无限的,祂有能力改变人心,扭转局面。因为祂是那位在沙漠开江河,在旷野开道路的(以赛亚书43章19节)。因此我要安静,要把我无法改变和掌控的事交托给上帝,并凭着信心等候祂的作为。

  1. 积极祷告寻求,把做决定的时间拉长

急性子的我,总是想要立即把难题解除,如果我正处于痛苦和纠结中,我也想立刻让这样的痛苦和纠结消失。为了立时从困境和痛苦中解脱,人常常会妥协,进而贸然地做出一些冲动的决定。有时候,当我又因为失去安全感而感到患得患失时,我就会变得浮躁,一些“措施”和“决定”开始在我脑海中浮现。我会想:我要这样做,那样做,那么我就会舒服一些了。当这样的意念变得越来越强烈,我很可能就会因为一时冲动,而做出令我后悔的事来。

因此我学习到,当脑中浮现一个意念和决定时,要尽可能地拉长决定到付诸于行动的时间。如果我是夜晚时分有了这个念头,我一定要留到第二天早上晨祷之后再琢磨和思考。夜晚时分是人的理智最弱,情感最泛滥的时候,把意念留到第二天早晨较为“清醒”的时候思索,说不定会有别样的想法。越是重大的决定,做出决定的时间就应该更长,并且还需要多多聆听长辈的建议,耐心等候上帝逐渐显明心意。

  1. 愿意温柔等候,寻求上帝作为

尽管有时做了万全的准备,做出了最好的决定,事情还是有可能按照我们意料不到的方向发展,甚至更糟。这时候,我们就更需要安静等候上帝的作为。

在诗篇中,大卫常常面对到内忧外患的境地,有时候敌人特别嚣张,张牙舞爪地要吞吃他,或是他被欺压、被陷害、被不公义地对待。然而他不断向上帝祈求,并且说:“我的心哪,你当默默无声,专等候上帝,因为我的盼望是从祂而来。”(诗篇62篇5节),并且也说:“凡等候祢的必不羞愧,惟有那无故行奸诈的必要羞愧。”(诗篇25篇3节)大卫面对恶人奸诈恶毒,想要筹划恶谋害他时,他向上帝祈求,并且坚信上帝必定会为他伸冤。大卫虽是战士、是王,但却是温和的(撒母耳记下3章39节)。他压制自己的力量,专心等候上帝,不倚靠自己的能力为自己夺得国土和王位,乃是不断地温柔后退,最终承受了上帝赐他的地土。

在我学习安静等候上帝的过程中,有时候也会不知道此时是该筹谋呢,还是该不作为。因为有的时候,不作为其实又是一种逃避和不想面对。这其中少不了我们心的诡诈,总是能够想各种借口来为我们的行为开脱。然而有一点是错不了的,那就是要祷告寻求上帝。安静和凭着信心相信,上帝一定会作为,即使事情仍旧没有改变,结果看似还是令人失望,我们也已经在祷告寻求的过程中学习了倚靠。

更别说,上帝是活的上帝,祂应许我们祂必会眷顾自己的百姓,就是丢失了一只羊,祂也会放下那九十九只,去寻找那丢失的一只。这样慈爱的上帝,又岂不会为了祂荣耀的缘故,为了祂百姓的安乐而作为呢?因此我们只要放心大胆地来到施恩座前祈求,必要时候放下我们为不安而有的各种筹谋,安静等候见证祂出乎意料的作为。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我为什么要原谅那些毫无歉意的人?

作者:Chris MacLeod

翻译:Nancy

有声播读:木木

 

“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这样就可以做你们天父的儿子,因为祂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马太福音5章44-45节)

你曾经原谅过某个伤害了你,但对此毫无歉意的人吗?

在我13岁生日之后,由于经济外加婚姻压力,我有一方父母开始酗酒。那是一段可怕而动荡的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危机似乎没有尽头。我的心变得绝望而充满怨恨,因为我很担心家人的安全,并对他们不公的行为感到愤怒。在我15岁的时候,我发现我心中对这位家长充满了仇恨,我对得医治的盼望转而成为了报复。

因为家长酗酒的问题,我开始去看心理辅导。一天下午,我不顾辅导师的建议,去拜访了那位家长,想解决我们的家庭问题。当时,我的内心充满了论断——我希望这个人也像我一样痛苦。当他们在我们的交谈中表现出悔改的迹象时,我的内在动机终于浮出水面了。我勃然大怒,扔东西,尽我所能破坏一切和好的可能,很快我就被带出了房间。

“他们不值得被原谅!”他们应该像我一样痛苦!他们太差劲了”我愤怒难平。

幸运的是,此时耶稣介入了。

过了一会儿,我发现自己躺在地上,望向天空,心在狂跳,满脑子都是痛苦的念头。我躺在那里,一连串毁灭性的想法忽然被一个声音打断了:“如果你的愤怒让你变得和他们一样怎么办?”

“你的怨恨和恐惧会让你像那个你憎恨和恐惧的人。”

突然,一种陌生的感觉温暖了我的心,我对父母的真实感情开始浮出水面——我开始感受到对他们的关心、怜悯,最重要的是,我希望看到他们从羞耻感、恐惧和愤怒中解脱出来。

现在我知道,那种感觉可以被称为同理心、怜悯或宽恕。但当时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情感上的突破!

一天后,当我醒来时,对那个人的仇恨和愤怒完全不见了。相反,我感到自己在愤怒中也伤害了这个人。我已经不再希望看到他们受到审判和惩罚,如此,我就走向了原谅。

说我再也没有对这位家长感到愤怒是不真实的。但是,意识到“怨恨、不宽恕和愤怒会让我变得更糟”从根本上改变了我的想法,让我重新回到耶稣非暴力(马太福音5章38-40节)和使人和睦的道路上(马太福音5章9节)。

多年以后,当我试图与这位家长建立新的关系时,上帝教会了我另一个关于原谅的真理。原谅不仅仅是放弃“谴责和审判”的权利、也是放弃“希望对方成为你所希望的样子”的权利。

原谅不是一份合同。不是“我原谅你了,所以你要做得更好”。其中没有交换或交易。简单地说,原谅是一份我们给予的礼物,即使对方不接受。

但如果是这样,为什么我们还要原谅呢?如果不是基于奖励或结果会变好,是什么激励我们去原谅呢?

因为这帮助我们更像耶稣

《圣经》中有一个故事,说耶稣治愈了十个麻疯病人(路加福音17章11-19节),但只有一个人回来感谢祂。

关于耶稣、上帝的爱和原谅,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它告诉我们,耶稣对那十个麻疯病人的爱不是以他们是否信祂为前提的,而是以耶稣的怜悯和白白给予的爱为条件。

耶稣是世上最大的恩赐赐予者。祂的性格如此坚毅,决心如此强大,以致十字架上的痛苦都不能阻止祂再给人类一件礼物:“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加福音23章34节)。

什么样的父亲会原谅杀害祂儿子的凶手?什么样的人会用爱来看待把祂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士兵?就是这独一的 “爱世人”的上帝(约翰福音3章16节) 。

我们很难原谅那些伤害我们的人。也许他们不理解或者不想理解。这个人认为你牺牲的爱是多余的——他们认为自己的行为并没有错。你的原谅甚至侮辱到了他们,因为他们不愿承认自己需要被原谅。可悲的是,尽管你给了他们恩典,但你们之间没有任何改变,伤害一如既往。

但是当我们仰望耶稣的时候,我们就会明白原谅是如何起作用的。

我们可以原谅,因为我们也被上帝原谅了。但与此同时,我们并不是耶稣,原谅对我们来说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重要的是要记住,我们不是因为自己已经像基督而原谅,而是因为原谅会帮助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看到“基督成形在我们心里”(加拉太书4章19节)。我们都是正在成长(像基督)的人,所以如果你还没有“到达”(有谁已经到达了吗?),不要气馁。在我们凌乱复杂的生活中,圣灵依然引导和帮助我们。感谢上帝!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智慧地原谅他人呢?以下是我自己关于给予和接受原谅的一些经验:

原谅此时就可生效

不幸的是,生活中许多关系上面的伤害在没有道歉的情况下就结束了(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伤害会如此之深)。但我们不必坐在那里等着对方道歉,然后才能原谅他们——原谅现在就可以生效。原谅别人,不管对方是否道歉,能让我们摆脱痛苦和怨恨。它使我们免于被别人的不悔改所捆绑。

原谅是一个过程

我们很难在一瞬间完全原谅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更多的时候,原谅是一段多站点的旅程,其间充满了伤害和难过的回忆,还有不断地学会放手。如果你发现自己需要不断地原谅别人,不要气馁。耶稣知道我们会是这样,所以祂教导祂的门徒们,需要学习不断地饶恕(马太福音18章21-22节)。

原谅并不总会让关系和解,这没关系

有时候我们认为原谅就是和解,但这在关系层面上并不总是有益的。原谅是我们给彼此的礼物,就像上帝给我们的一样(以弗所书4章32节),和解是双方认识到有问题,并走到一起交流,忏悔,改变关系的过程。

遗憾的是,原谅并不总是会以和解告终。虽然我们可以自由地原谅对方,但和解只发生在道歉和行为改变的时候。

有时候,我们必须与生活中不悔改的人划清界限。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可以原谅,但也要记住,在我们和这些人之间保持安全的距离,同时继续为对方的悔改和关系的和解祷告。

在这一点上,这就是我和我父母现在的关系状态了——虽然我们已经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和睦(罗马书12章18节),但和解似乎永远不会发生——尽管我希望可以和解。我们拥有的一切平安都来自我内心因着对上帝的虔诚而产生的单方面的饶恕。

有时候,生活就是这样:混乱、不可预测又常常困难重重。但没关系,有时候是这样的。不要让这些阻止我们继续前进,成长,成为祂要我们成为的那个人。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我是谁?

作者:提子

有声播读:佳音

 

我很不喜欢自己的名字,当我意识到我配不上它的时候。

我的名字中有个“卓”字。卓,指杰出、不平凡,常见组词:卓越、卓著、卓绝。

小时候凭借孜孜不倦的学习一直保持拔尖的成绩,很受老师喜欢、同学羡慕,以及亲戚朋友的赞赏,那时候觉得,我不卓越,谁卓越呢。

进入高手如云的高中后,光环消失,我的成绩显得平平无奇,高考也发挥失常,上了个很一般的大学。但内心中的骄傲仍在继续,但我并不自知,我觉得自己只是一次考试没考好罢了,我仍然个优等生,比别人都强。那时候,我用成绩定义自己——我是个优秀的学生。

后来进入团契和教会,我的理性被上帝光照,开始认真地去认识母亲口中的那位上帝和祂的独生爱子,也于大二时决志受洗。

如果把大学比喻作一个温室,那么大学时的团契就像温室中的温室一样。告别高中繁重的课业压力,远离社会的残酷竞争。与此同时,不仅有家里的经济来源,也有弟兄姐妹的接纳与关爱、团契出游的欢声笑语,日子过得轻省且舒适。由于每周小组与主日的牧养,我听到了很多新鲜的属灵知识、理念,并且假装谦卑。然而知识叫人自高自大,我自以为听了就是会了,自以为自己的生命很好,实则活在骄傲中。那时候,我用幻想出来的“好的”生命来定义自己——我是个好基督徒。

直到大四时,我遇到人生第二次大的挫败(第一次是高考)——感情受挫,我喜欢的男生不喜欢我。

我一直为此祷告,原以为上帝会成就这段感情,原以为他会喜欢我,因为我那么追求主那么火热。但没想到,最终以我的一厢情愿收场。我陷入大约半年的低迷期,觉得人生黑暗。圣灵光照出我内心的骄傲,我看到过往一幕幕假装谦卑敬虔的外表下,那颗骄傲诡诈的心,甚觉羞耻。那时我天天觉得自己是一个被上帝唾弃的人,每天活着就是虚度光阴白占地土,后来一位姐姐和我一起读以弗所书第二章,我才重新相信上帝的怜悯。从那时起,我开始在实际经历而非理论头脑中去认识上帝。

大学毕业后,我误打误撞进了一家财务公司,干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觉得工作内容过于机械和虚浮,于是离职,休息一段时间,梳理过去,规划未来。

离职到现在已经快四个月。中途在两家公司待了一段时间,第一家设计公司,我顺利通过面试,却只干了两周,因为忍受不了同一个办公室老会计对我工作能力的冷嘲热讽。我又辞职了,接着陷入好几天消极情绪中:我为什么这么忍不住气、耐不住性子?我真的像她说的那样脑子不好使吗?又因为自己情绪居然如此消极而更加沮丧。

缓过来,我又入职了一家试用期不签劳动合同的公司(试用期不签劳动合同是不合法的),带着骑驴找马的心态上了一周的班后,我被辞了,因为公司觉得我工作态度懒散、工作速度慢。强忍难过办好离职手续,我去教会一位阿姨家崩溃大哭。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觉得自己没有任何工作能力。而且,与生俱来的性格,原生家庭的影响,使我很难融入群体。这几次的工作经历,也让我看到自己在公司时的心态像个怯生生的孩子,恐惧着、防备着,我害怕再进入工作环境,因为我害怕和别人说话。

“上帝一定会为你预备合适的工作。”舍友如此说。坦白说,我相信上帝爱我,祂掌管一切,看顾一切,我有这样的理论确信,但不相信上帝会在我很具体的事上看顾引导我。祂让我遇到很多令我痛苦和难过的事,我觉得祂只是在熬炼我、训练我、试炼我,让我成长。面对祂我其实很痛苦,但我又必须相信祂,因为相信祂的动机是为我好,是一件“政治正确”的信仰。

“祂是你的天父爸爸啊,怎么可能不为你预备最合适的呢,祂一定会引导的,你要去寻求。”自从看了《寻求引导》,舍友的生命似乎在慢慢变得坚固有力。

看着她坚定的表情,我受到莫大的鼓舞。我开始带着迫切寻求天父的心去祷告,把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和想法告诉祂,也带着认真的心去读圣经上的话语。我开始把上帝当作我天上的一位慈祥有怜悯的爸爸去对待,而不是一位严苛的喜欢道德绑架的训练师。

又因爱我们,就按着自己意旨所喜悦的,预定我们借着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分。(以弗所书1章5节)

灵修中,我读到这里,若有所思,突然属灵的眼睛被打开:原来父上帝祂所拣选的人,父上帝喜悦人藉着基督成为祂的儿子,人本性的邪恶,并不会影响上帝待人的态度,因为爱是从上帝发出的。在基督里的人,藉着基督的血,得到了儿子的身份和地位。我突然明白了,我所有感受、所有失败、所有情绪、所有性格、所有缺点、所有羞耻、所有不堪、所有黑暗、所有见不得人的、所有不被他人喜欢的、所有不被自己接纳的、所有的私欲…..这些都不会使父上帝不爱我,都不会使我失落因基督宝血所带来的儿女的名分。

也许我是被圣灵光照了,我的内心涌流出一阵宁静的狂喜……

此后,我感到自己有一些不一样了:念自己的名字时羞愧感少了,写过的文章敢自己再看了,和别人说话更有底气了,敢一个人听之前的面试录音了,开始自我鼓励了,能正视自己的一些缺点而不感到自卑了,遇事情绪低落时也不会想要结束生命了……曾经无论我拥有什么都不觉得心安,无论做什么似乎都会否定自己论断自己,但现在我心里却常常有平安和胆量,这一切都是因为我深深相信背后有一位支撑我的上帝,祂超越时间和空间,祂全知全能。最重要的是,虽然我配不上,我依然那么糟糕,但祂爱我,这爱是从祂发出的,并不取决于我,祂在基督里给我儿女的身份地位,什么都撼动不了。原来,“做什么”、“有什么”,都比不上“我是谁”重要。

正如瑜姐妹一眼参透那般,“你的名字里有十字架,是基督在支撑你呢。”破碎不堪的自我,再一次被上帝建立起来了,不是建立在别人对我的期望和评价上,不是建立在自己的努力或颓废上,而是建立在基督里。希望未来,不论何时何地,能够相信天父爸爸,常常仰望基督,常常确认自己上帝儿女的身份,并用这个身份来面对遇到的所有事情。

原来只有当一个人认识上帝并相信祂时,这人的自我才能够被稳固地建立,因为他得到了抢不走的爱和生命。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