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hers

有多少爱需要你我彼此敞开(有声中文)

作者: Jonathan Hayashi,日本

翻译:Abby,中国

语音播读:Lomo,中国

播读后期制作:庞宏宇,中国

背景音乐:Discovery House

作为美国密苏里州一所当地教会的牧师,我仍然记得我在刚开始全职服侍时得到的第一条建议。另外一间教会的牧师找到我,并告诉我说:“你要记住:千万不要和你所服侍的人做朋友。教会的全职同工都只是雇员,你只要和他们保持工作上的关系就好了。”

这使我进退两难。

虽然他的建议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这和圣经“你们要彼此相爱”的呼召并不一致(约翰福音13章34节)。英国著名作家鲁益师(C.S.Lewis)说过:“爱,就得敞开自己。”他接着解释说,这里所说的意思就是冒着伤心和心碎的风险,向他人袒露我们的真心。

不幸的是,正如我的牧师朋友所说的那样,敞开自己并没有成为教会的主流。这,让我十分担忧。

在我全职服侍的经历中,我意识到教会尤其需要这种彼此的敞开,下面我来说说原因。

耶稣向我们敞开自己

造物主想起犯罪、缺乏和走向灭亡的罪人,就起了怜悯。出于爱(约翰福音3章16节),祂把自己的独生子耶稣基督差遣到世上来(约翰福音1章14节)。

耶稣当然可以选择以高高在上、全能君王的身份来到我们身边,但祂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变得像我们每一个人那样容易受伤。我们所受过的试探他都经历了,而他也够体恤我们的软弱(希伯来书4章14-15节)。祂看待自己为无有,自甘卑微,在最低微的地方服侍。(马可福音10章45节;约翰福音6章38节;腓立比书2章8节)。约翰一书4章9节清楚地告诉我们耶稣为什么这样做:因为祂爱我们。但经文并不止于此,接着又说:上帝既然这样爱我们,我们也当彼此相爱(约翰一书4章11节)。

作为耶稣的信徒和跟随者,我们看似接受了耶稣的爱,却忽略了他对我们“要彼此相爱”的呼召。我们没办法经历到耶稣对教会的那般热忱和感情会不会是因为我们没有按照祂爱世人的方式而为呢(因为我们害怕爱所带来的问题和麻烦)?

如果我们把1世纪的原则应用到21世纪,过着如同耶稣那样真挚的生活,会怎么样呢?

我们要怎样敞开自己

如果看一下如今千禧年一代教会的状态,就知道前途并不乐观。千禧年一代代表美国历史上人数最多的一代,有近8000万人,但根据巴拿集团(Barna Group)近期做的一个名为“《牧师现状》(The State of Pastors)”的研究,这其中只有15%是基督徒。

为什么会这样?我听到过各种原因,从“年轻人觉得教会有距离感”到“年轻人从网上就可以获取他们所需的一切信息”。但是如果你问我,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没能展示出基督的爱——而这需要我们彼此敞开。对此,我深信不疑。

我曾经牧养过年轻人,我注意到他们其实很会察言观色。他们可以看到表面的程序和仪式背后,教会里的每一个人是否真正关心他们。令人伤心的是,我经常听见年轻人说:“教会里的人又论断,又虚伪。我不想跟他们有什么关系。”亦或“我觉得和教会里的人没法连接。”

一个月前,我们教会的一位核心领袖告诉我不要在会众面前敞开自己,也不要分享我过去的经历,因为那可能会让会众认为他们牧师的人生也过得很糟糕。

但难道事实不就是如此吗?有谁的人生是井然有序的呢?实际上,我就是一个被慈爱的天父拯救了的破碎而可怜的罪人。这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属上帝的完全人,有的只是被这位伟大全能的上帝所拯救的软弱、可怜和悖逆的罪人。

事实上,只有当我们在软弱中呼求:“我自己办不到,我需要耶稣”时,上帝的能力才在我们身上显为完全。(哥林多后书12章9-11节)。最终,真正重要的,只有基督和祂的恩典。正如一位作家所说:为着福音的缘故,我们需要敞开自己。我们需要明白基督的福音就是接纳那些迷失的罪人,并跟他们一同成长。

我们愿意因着福音的缘故敞开自己吗?这可能意味着在主日聚会以外的时间我们需要和教会的朋友小聚,问他们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最近过得好吗?除了听他们倾诉以外,也还要花时间分享一些你自己曾经面对的困难和挣扎。真诚而坦率地分享我们的软弱,并分享上帝曾经和正在我们生命中做的奇妙作为吧。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在主里成长

道歉,你是否愿意先开口?(有声中文)

作者:Gracella Sofia Mingkid,印度尼西亚

翻译:两小鹿,中国

 语音播读:Julia,中国

播读后期制作:庞宏宇,中国

背景音乐:Discovery House

我们都曾被他人有意或无意地伤害过。而我们如何反应则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结果——这是我在一次回家的旅途中学到的功课。

那天我和我的朋友们正在讨论一部刚上映的电影。不知怎的,我走了神而没有跟上对话的节奏,开始有点答非所问。这时,我的好友说她不高兴跟我说话了,因为我的脑袋“太迟钝”,理解不了对话的内容。

她的话让我觉得又羞辱又受伤,我马上不再说话。其他朋友们并没有注意到我态度的转变,好友却意识到出了问题。当她试着再跟我谈话时,我只是简单地敷衍一下。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旅途结束。

之后的几天她试着给我发信息,但是我一条也没有回复。我就当她不存在。那次事情之后过了好多天我们都没有碰面,我也渐渐地忘掉了不好的感觉。

不久后的一次教会聚会结束后,一位教会的朋友跟我分享了他最近与朋友之间发生的冲突。教会的这个朋友很随意地问了他朋友一句为什么他朋友卖的产品比其他零售商贵。当时他认为那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提问了。然而,他的朋友非但没有礼貌地回答,反而觉得自己被冒犯了,于是很生气地回复了他,甚至还说出了骂人的话。

当时,我的朋友很想进行反击,但是,因着上帝的恩典,他控制住了口舌,没有说出任何恶意的话语。

与此同时,他决定为他的这个朋友祷告并在第二天去探访朋友,看看朋友是否还好,他甚至为着他前一天的冒失主动向他的朋友道了歉。

我非常惊讶,因为我们的经历何其相似:我们都被不友好的言语所伤,但关键的区别在于我们选择了不同的回应方式。我教会的这个朋友能够保持冷静并主动寻求关系的和解,而我却选择了消极对抗,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折磨”我的好友,让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让她后悔与羞愧。 虽然表面上看来我的反应似乎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所做的——对她的不回应和视而不见——实际上就是在报复她。这在本质上是一种暗中报复的残忍行为。

而我教会的朋友则并没有把愤恨藏在心中,他主动采取行动来挽救友谊,并在过程中收获了喜乐与平安。听了他的故事,我感到上帝在催促我去做同样的事。我明白我需要采取行动来挽救我的友谊。我不能让怨恨的种子继续在我心里发芽——我必须将它连根拔起,彻底除去。

于是,我决定告诉我教会的朋友我自己的事情并向他寻求帮助。他建议我立即去道歉——越快越好。

我一边组织着道歉的语言一边祷告,向上帝寻求力量与智慧。我在短信中为我的冷漠道歉,同时也诚实地告诉好友我被她的话语所伤。我详细解释了事情的经过并请求她的原谅。在回复的信息中,她也向我道了歉,并说她很后悔说出那些伤我的话,并请求我在以后若是再遇到这种情况就直接指出她的错误。

在互相发完信息之后,我感到肩头的重担完全卸下了。我的双手颤抖着,大声地喊出了对上帝的无限感激——是祂通过教会朋友的经历教会了我如何寻求饶恕。

虽然从根本上说,我们最终需要的是向上帝认罪,但圣经确实给出了一些向其他人坦白并请求宽恕的例子,比如约瑟的兄弟们(创世记50章17-18节)。在歌罗西书3章13节中使徒保罗也鼓励我们彼此饶恕。 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寻求宽恕不仅有助于恢复我们的人际关系,它也能释放我们自己,于我们是有益的。

知道上帝喜悦我们去饶恕,我们是否愿意谦卑自己去寻求上帝和他人的饶恕呢?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爱中同行

“上帝是良善的”,你相信吗?(有声中文)

作者:Gabrielle Triyono, 美国

翻译:熊永兰,中国

 语音播读:Jojo,中国

播读后期制作:庞宏宇,中国

背景音乐:Discovery House

生活中,我们或许会常常说“感谢主”或“主真好”。但我们所做的选择和生活方式真的体现了我们所说的这些话吗?对我而言,并非总是如此。

从小就是基督徒的我,一直接受的教导是上帝是良善的。当然我也在生命中经历过上帝的良善。然而即便我见证过上帝在我生命中所行的奇事,对于上帝让我去做的事,我有时候仍会怀疑甚至感到害怕。

有一阵子,上帝要我放下一段感情。在过去的经历中我看到过当上帝要我放弃一些东西时祂的美意,但这次我对这段感情的私欲使我无视上帝的美善。我强行坚持己见并告诉自己上帝的道路并不是最好的。

然而很快我就发现了我错得有多离谱。

我坚持的这段感情最终让我远离了上帝。对方使我分心而且让我看不见上帝对我的呼召。祂要我写的书我迟迟没有写,教会的服侍我也没办法全身心投入,因为我们并没有把耶稣放在我们关系的中心位置,所以我们俩在灵性上都没有成长。

最后我意识到如果我要继续维持这段关系,我将永远无法走进上帝对我的计划。最终我鼓起勇气相信上帝的道路是最好的,所以我选择顺服并结束了这段感情。

自那以后,我看见上帝在我生命中的动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祂为我打开教会事工的门,让我成为单身团契的带领人(尽管我参与到这个团契只有几个月的时间)。我也被邀请去分享,讲道,以及在单身团契的圣诞活动中带领敬拜赞美。当那些处在不同境况中的人听到我的分享并产生共鸣时,我也很受安慰;很多人告诉我说这正是他们需要听到的信息。

上帝也使用我在自己的网站——“Living Revelations”——上写的文章帮助他人,这也深深地鼓舞了我。有些人看完后还写了见证分享说他们觉得文章非常实用并很感谢我真诚的分享。

我在生活中真实地经历到以弗所书3章20节所说的:“上帝能照着运行在我们心里的大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上帝给我的真的远超出我的想象。祂为我开拓了更多事工的机会。也更多地在我的生命中动工。

这段经历帮助我认识到一个重要的真理:只有认识上帝的良善,我们才能顺服地走进祂给我们的计划。诗篇18篇30节提醒我们,“至于上帝,祂的道是完全的……”

我禁不住地想,我们曾多少次因为不相信祂的道路是完美的而拒绝顺服祂,因而错失了祂给我们的祝福呢?经历了之前的痛苦我才明白虽然有时候上帝的道路看起来并不是那么好,但却最终总是最好的。

相信主对我们的呼召是非常重要的,西门彼得第一次遇见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路加福音5章中,我们看见主耶稣吩咐彼得到水深处再次下网捕鱼。而彼得刚刚花了一整晚捕鱼却徒劳无获。

彼得对耶稣的回复是:“夫子,我们整夜劳力,并没有打着什么。但依从你的话,我就下网”。(路加福音5章5节)彼得那时已经很疲惫了,他对主耶稣的回答也表明他并不觉得主的建议很好,但是尽管他有怀疑,有犹豫,他仍按着主说的去做了。

结果如何呢?他得到了满满的祝福。

他们下了网,就圈住许多鱼,网险些裂开(路加福音5章6节)。路加福音5章8-9节说:“当西门彼得看见这情景,他俯伏在主耶稣脚前……因他惊讶这一网所打的鱼…….”

彼得这才明白上帝的良善。如果他只跟着自己的感觉走,不听从耶稣,他绝对没有可能俯伏在耶稣脚前,完全折服在主的大能里。

也许我们跟西门彼得一样。然而正如彼得所经历的,我们的感觉并不可靠。上帝希望我们经历祂完全的良善和祝福,但这一切都始于我们的顺服。

我们是否也会像西门彼得那样回复耶稣说:“但依从你的话,我就如此做”?

如果你还未曾经历上帝在你生命中的动工,现在就是你经历祂良善的时候。如果你看见过上帝在你生命中的作为,请相信上帝还会在你生命中动工的。

我们会不顾自己的感觉和怀疑,用信心顺服主耶稣吩咐我们所做的事吗?我们会认识到“上帝总是为我们好”这个简单的真理吗?

我们不必害怕将要发生的事。只要我们与主同行,主的良善将一直与我们同在。诗篇23篇6节说:“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

没有什么比活在主的旨意中更好的了。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爱中同行

越热闹,越孤单,我要怎么爱?(有声中文)

作者:Ross Boone,美国

翻译:Cindy Wang ,澳大利亚

 语音播读:吕杰,中国

播读后期制作:庞宏宇,中国

背景音乐:Discovery House

最近在一次派对上,我和一个女孩聊得很投机。她是我多年的好友了,我们一直相处得很融洽,以至于我希望我们能走得更近一点,但我知道她并没有这种想法。

不能牵着另一个人的手而要独自一人从派对离开是相当难受的。被拒绝的滋味也不好受。特别是在这样的假期里,我多期待身边能有人陪伴。往往在这种时候,那些让人心烦意乱的疑问就会浮现在脑海:我到底怎么了?难道我那么不可爱吗?为什么我还是孤身一人?

去年圣诞节,我没有回家。 因为我去年整个秋季都一直在旅行。想到要独自过圣诞的时候,我不断回忆起和弟弟前一个月的关系紧张和那时发生的争执。我知道我们是爱彼此的,而且这个小摩擦让我们成长,学会更加为对方考虑。但是当时的情境不断重复在我脑海里,让我开始怀疑:我是不是没有尽到我在家里应尽的责任?发生的这一切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我孤单的原因呢?

有时,特别是在我感到孤独时,我就会想起过去与朋友们相处时的一些小失误。我记得有次跟一位刚认识不久的朋友约好一起吃晚饭,但我不小心爽约了,从此对方就不再怎么与我联系了;还有一次我的一个朋友很友善地想要跟我交谈,我却表现出不耐烦。又一次我开始质疑自己:是因为过去我犯下的错误所以现在我才会孤单一人吗?我是否错过了很多拥有爱的机会?

我需要提醒自己,我有好朋友,我的家人也彼此相爱,我也并没有错过爱情。我知道有时候我能感受到自己非常被爱,而那些爱我的人们大多也始终如一。我知道有人爱我——但为什么孤独感会让我产生怀疑?它让我觉得自己完全不被爱。我好像是一个空水瓶,太久没有水倒进来了,独自在日光下慢慢干涸。

但最近,我意识到我错了。

 

一切从知道我是被爱的开始

上帝给了我们另一种看待爱的眼光。约翰一书4章19节说:“我们爱, 因为上帝先爱我们”。 我们不需要等待其它水瓶来倒水给我们,而是要被源源不断的活水充满。

我必须先把自己放置在这活水中,被祂的爱充满,才能摆脱我认为自己缺乏的思维模式,活出丰盛的生命。

看法的改变是关键,因为它影响我整个人的行为。我们的信念决定了我们的行动。

或许这样的爱对你来说很难想象。特别是那些对上帝失望的人,他们很难想像上帝是良善的。你也许经历过应许的落空,也许你或者你爱的人在苦难中挣扎时,上帝并没有出手相助。但请你记得,苦难是上帝容许自由意志在这个世界行使的后果。但是上帝的爱和祂的国度却是相反的。即使在这个自由意志主导的世界里,我们无法看清事实,上帝依然渴望让我们知道祂有多么地爱我们。

设想你看着自己的宝宝、或是你的侄子侄女、又或者是一只刚出生的小狗那可爱天真的样子时的砰然心动,爱意绵绵。你恨不得把全世界都给他们。而这些只是上帝想要倾注在你身上的爱的万分之一。祂是你的天父,祂对你充满了期望,想带你看奇妙的事情。祂如你口中的气息般近在你身旁,祂渴慕你住在祂里面,让爱从你生命中涌流出来。

上帝的爱让我们能够无条件去爱

下一步就是靠着祂那无限的爱去爱他人。 当你纳闷家人为何没有打电话询问你的状况,朋友为何许久没有联络你时,记得你可以做那个主动去爱的人。并且在你付出爱时,不要期待对方回报你。若是他们的处境让他们无法回报太多,那就不要要求他们回报, 因为使徒行传20章35节说,“施比受更为有福”。

时常我们会发现友情疏离了,爱情变淡了,家人之间起了摩擦。当付出没有回报时,我们必须明白这背后的原因有很多 ——有些是我们无法掌控的。当然我要检视一下在这些情况发生时,我有没有做好我该做的来挽回和弥补我们的关系,并从中吸取教训。这之后,我就要交托我的忧虑并转向上帝,再次被祂的爱充满。

虽然爱和被爱都是极大的祝福,我们也需要花精力去爱和珍视身边的人,但我们爱的水瓶不是要由他人的爱填满的。我们首先要被上帝的爱充满,才能身处丰富之地,让爱涌流给更多的人。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爱中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