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hers

求职失败,上帝却另有安排(有声中文)

Gods-Unexpected-Plan-in-My-Failed-Job-Hunt
作者:Aryanto Wijaya,印度尼西亚
翻译:Tutu , 中国
语音播读:刘弟兄,中国
背景音乐:Discovery House 

上大学以来我一直梦想成为一名记者。对写作和旅行的热爱是我选择新闻专业的主要原因。

但毕业在即,我徘徊在两个选择之间,难以抉择:是选择喜欢的工作还是钱多的工作?这真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因为在日惹这座城市,记者工资水平很一般。经过一番思考,我决定选择后者。 如果想要找高薪的工作,就必须去一家大公司。

于是在论文答辩后的第一个星期,我就去了附近苏腊卡尔市的一个招聘会。我高兴地骑着我的摩托车,带着30份简历出发了。但到了那里之后我很失望,因为我没有看到任何一个令我感兴趣的工作。招聘会上大部分的公司都只提供营销职位。

但我不会这么快放弃的,于是我加入了一个由数百名求职者组成的LINE聊天小组; 我们每天都会在线收到新的工作机会和招聘会信息。不过,我依旧没有看到让我感兴趣的工作信息。在第一次招聘会过去一周后,我又去了另一个招聘会。这次有两个国际大公司让我很感兴趣。于是我把简历投给了这两家公司,希望能通过初试。

第一家是烟草公司。尽管这是一家大公司,但我还是很犹豫到底要不要去,因为我并不吸烟。最后我还是决定试一试,虽然我通过了最初的行政考核阶段,但我在接下来的性格测试环节中失败了。300个候选人中,只有75人通过了性格测试。

然而,我并没有气馁。我开始为第二家公司的性格测试做准备。但我再次失败了。好在跟我一起去面试的朋友也失败了,所以我也没有很失望。

发现招聘会没有起色后,我也开始了网申之路。我网申了五家不同的公司,但没有一家公司给我回复。

重新思考我的意义和目标

说实话,这几次的失败并没有让我失望。相反,它们让我更加认真去思考我工作的原因和意义。我仅仅是为了钱而工作吗?是不是因为虚荣和骄傲,我才去追求大公司的呢?难道我不想施展所长把大学所学的新闻技能和知识付诸实践吗?

几个星期后,我在网上看到一个位于雅加达的非营利组织网站在招编辑。我很感兴趣,因为虽然提供的职位不是我梦寐以求的,但它仍然与新闻密切相关。不过我依然有点犹豫,因为我还是希望自己能在一家给我高薪的大公司工作。所以,我还是申请了另一家有名的公司——即使我申请的那个职位与新闻无关。并且在我内心深处,我真的很希望我能被录用并留在那家大公司工作。

但是,申请非营利组织编辑的想法却仍然在我脑海中萦绕。所以我决定花一点时间理清我的思路,并去拜访一位住在近郊的朋友。我祷告求上帝告诉我该怎么做。每次祷告完,我都有感动要去申请那个非营利组织的编辑职位。我也询问了我的朋友,他也支持我这样做,因为我没有什么可损失的。

最后,我向那个非营利组织提出了工作申请。一个星期之后的同一天我收到了两封电子邮件。出乎意料的是,那个著名大公司和这个非营利组织都希望我第二天去雅加达参加后续的面试。

就在几个月前,我还在担心我找不到工作。突然间我就有了两次面试机会。我感到很困惑,因为我必须做出选择。我害怕做错决定,所以我一次又一次地向上帝祷告,也向我的朋友们咨询意见。最终,我决定选择那个先录用我的工作——只要薪水可以支付我的必要开支就可以了。

第二天早上我去了雅加达。面试结束后,非营利组织向我提供了网页编辑的职位,于是我接受了这个工作——正如我前一天所决定的那样。然后我发送了邮件给另一家公司取消面试,并道歉。

 享受我作为编辑的工作经历

在我接受了编辑工作后,我停止了寻找其他工作。而且我也离开了LINE聊天小组。但要真正开始工作时,我开始感到害怕。我能适应新的环境吗?我能做好我的工作吗?之后我想起了这节经文,“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马太福音6章34节)。我日复一日地祷告,希望我能越来越顺服上帝。

开始编辑工作的第一个月是极具挑战性的。除了要适应新环境以外,我还需要从头开始学习所有关于编辑的知识。我在大学学到的那些还是不足以应付我工作的方方面面的,因为我不光要编辑,还要写作并且需要与投稿者们联络。

作为一个编辑,我每天都会收到来自印尼各地的投稿者寄来的文章。每篇文章都是独一无二的。有些是表达作者的观点想法的,另一些则是写他们的生活经历。在这些作者中,有一些令我印象深刻。有一个作者在生活中遇到了许多事故,但他从来没有放弃,并仍然赞美上帝的良善。还有另一个作者分享了她毫无缘由被分手的心痛经历。还有一名71岁的女作者分享了她的身体状况以及视力减退的见证。

这些文章给我带来了很多喜乐和鼓励,并让我相信,是上帝为我预备了这份工作。现在,我已经在这里工作七个月了,我真的很享受这段经历。

我以前认为一个理想的工作应该是一份薪资很好的工作。我以为高薪可以带给我幸福,因为那样我就可以买到任何我想要的东西,还可以去我从没去过的新地方旅行。但我目前的编辑工作改变了我以前的观点。

以我目前的薪水,我能够满足我的日常需要,接济我的父母,也可以在爪哇岛四处旅行。我还可以存一些钱。但是,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重要的是我可以荣耀上帝,正如保罗所说:“无论你做什么,都要全心而作,像是给主做的,不是给人做的”(歌罗西书3章23节)。

作为应届毕业生,我仍然希望有一天能继续深造学习,但我相信我现在的任务就是在工作中全心全意地侍奉上帝。当我将上帝放在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位置时,我相信祂会供应我的一切所需。 “不要为别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生命不胜于饮食吗?身体不胜于衣裳吗?”(马太福音6章25节)

你还在苦苦挣扎努力找工作吗?不要放弃,继续祷告吧。将你所有的忧虑交托给上帝,让祂来指引你的生活,终有一天,当你回顾你的经历时,你会看到祂为你生活安排的美好计划。

“我知道你万事都能作,你的旨意不能阻拦。“(约伯记42章2节)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再见,假象!

代祷,真的有用吗?(有声中文)


Untitled

作者:希の梦,马来西亚

语音播读:Zel, 新加坡

背景音乐:Discovery House

“我会为你祷告!”,相信我们都对这句话很熟悉。这是我们常向他人诉说烦恼或心事后,弟兄姐妹们常会给予的回应。可曾经的我不时就会对代祷的力量产生质疑。如果代祷真的有帮助,为什么我为未信主的亲戚祷告那么久,他们还是不想进一步认识上帝?如果代祷真的有效,为什么我们常为病痛者祷告,他们仍然没有康复?如果代祷真的有力量,我们在为世界各地被逼迫的基督徒祷告时,为什么上帝仍看似不伸出援手呢?而且,上帝不是什么都知道的神吗?就算我们不为他人代求,祂应该也晓得他们的需要才对呀,不是吗?

因此不久前,为了坚固我对代祷的信心,我特意翻开了圣经,渴望从中找到代祷的重要性,而以下五点是我透过圣经和自己的亲身经历找到的答案。这五点大大地激励了我,也让我重新反省了自己对代祷的小信。所以我将我的所得分享出来,但愿这能帮助到同样有所疑惑的你继续做个代祷勇士!1.代祷是上帝所喜悦的那时,耶和华看见没有公平,甚不喜悦。祂见无人拯救,无人代求,甚为诧异,就用自己的膀臂施行拯救,以公义扶持自己(以赛亚书59章16节)。这节经文让我看见了那时候的以色列让上帝十分地难过与失望,因为祂找不到一个愿意帮助别人或为别人代求的人。这里就教导了我,如想讨上帝的喜悦,把冷漠变成爱,其中一件我们可以做的事就是互相代求,表示关心。譬如我们可以以基督的心为心,去参加每周的祷告会,为着教会所列的事项祷告等等。其实,我对自己的国家政治、治安等感到很失望,对某些政策也感到很不满。我不想再为自己的国家祷告。可是上帝借着以上的经文提醒了我,“不要放弃。你不是要讨我(上帝)喜悦吗?那就继续祷告!”2.代祷是耶稣基督所立的榜样之一

在这点上最显著的一个例子就是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受苦时仍不忘为百姓祷告,祈求天父赦免他们(路加福音23章34节)。早在被钉十字架以前,耶稣基督就已经教导会众“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 (马太福音5章44节)。祂不只说,还行出来,只为了我们能效法祂。

耶稣基督本可以以神的姿态战胜所经历的痛苦,但祂却愿意选择成为人来到世间,被“人”的有限所限制住,向我们展示出如果我们能够向上帝交托,人是可以做出超乎常能的事的,如为仇敌祷告,饶恕他们。

除此之外,耶稣在祂短短三年的布道中,应允了许多人的代求,比如百夫长为他生病的仆人祷告(马太福音8章5-13节)、管会堂的为他的病重的女儿祷告(马太福音9章18-26节)、父亲为患癫痫的孩子祷告(马可福音9章14-29节)等。由此可见,耶稣很在乎每一个会为身边的人所做的祈求。所以,身为耶稣门徒的我们,可以为谁祷告呢?我自己就列了一个清单,把我能想到的名字写上去,然后常常为他们祷告。这些名字包括了我未信主的家人、信心冷淡的朋友和我透过世界宣明会所领养的小孩等等。当我这么做之后,让我感到备受鼓舞的是,我一位原本很抑郁到不愿和任何人打交道的朋友终于愿意再次接触人群,并且展露了久违的笑容。我相信,我的祷告被应允了!

3.代祷能让我们更贴近上帝的心意

创世记18章是首次出现代祷场景的章节。当时亚伯拉罕替所多玛向上帝求情,希望上帝不要毁灭这罪恶之城。从“如果有五十个义人就不灭城”到最后“十个人”,上帝并没有因为亚伯拉罕讨价还价式地求情感到不悦,反而是很有耐心地回应他。

上帝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有祂的旨意在。当时的所多玛罪恶深重,连刚出生的婴孩都可以杀来献祭,所以上帝不得不灭城以除后患之忧。然而亚伯拉罕的请求显示出他对生命之关爱,而这是上帝所喜悦的。我相信亚伯拉罕后来肯定是明白了上帝比他还爱人,只要那个城市有义人在,祂是不会做出这决策的,所以他的请求就停在“十个义人”了。最后,上帝在灭城以前差派使者去救罗得一家也显示出上帝的慈爱。因此,当我们持续地为一件事祷告时,我们会逐渐明白上帝的心意是什么。

4.代祷能连接代祷者和被代祷者之间的心

当我们真心地想帮助别人度过难关,却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限而感到无奈时,不要忘记我们身为基督徒拥有一个很有力量的权柄,那就是代祷。我们可能无法完全理解他们所经历的,可透过代祷,我们能够更多地感同身受,以致能更迫切地为他们祷告。当我在为着宣教士祷告时,我似乎能想象到他们离乡背井的难处;当我在为受逼迫的弟兄姐妹祷告时,我似乎能也能感受到他们的哀伤。不止如此,我曾经在某个网页上阅读到有些基督徒真的因为知道有人在为他们祷告感到无比欣慰与喜乐。这真的就如雅各书5章16节说:“所以你们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使你们可以得医治。义人祈祷所发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

5.透过代祷,我们能分担彼此的重担

我相信,当我们为着他人祷告时,即或问题不会立即消失,但因着圣灵,他们会得着力量与安慰。我曾经因为所参与的硕士课程太过紧凑,以及繁琐的功课而感到无比压力。我不想和家人说,怕他们会为此担心当时身在国外的我。人生地不熟,我也没有好朋友可以倾诉。心里头一直想就此放弃,回国算了。直到我走进教会的祷告会,请求姐妹们为我代祷。我犹然记得她们为我祷告的那瞬间,心头莫名地热了起来,我不禁泪流满面,感到扛在肩上的重担仿佛被拿走了一样。虽然那时候的我功课还是一样多,可“我真的不行了,我想回家,不要读了!”的念头却就此打住。如今的我还继续在攻读博士呢!

我们的祷告不是一般的祈福、求荣华富贵等,更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只单顾自己的事。相反的,我们是基于爱上帝、爱人的心而祷告。我们是否已经将“我会为你代祷”当成习惯性的回答,以致有时候甚至是在敷衍他人呢?是时候该认真地去看待代祷这件事了。因此,当我们要为某人代祷时,比起说“我会为你代祷”,不如说“我现在就为你祷告”,并且当下就为对方祷告吧!

或许你为某件事祷告已久却仍未看见改变,但请不要灰心,代祷真的有用。而当我们愿意花时间祷告时,这也绝不是徒然的。最后,愿我们的祷告都像耶稣基督在路加福音22章42节的祷告一样,只愿天父的旨意成就,而非自己的意愿。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再见,假象!

自怜也会让人远离上帝?怎么办?(有声中文)

3-Ways-to-Stop-Self-Pity

作者:Tracy P.,新加坡

翻译:Penny Lau,新加坡

语音播读:佳佩,中国

播读后期制作:庞宏宇,中国

背景音乐:Discovery House

有一年,就在圣诞节的前几天,我的父亲突然中风进了医院。正值欢乐时节,大家的心情肯定都是愉快的。为了不要让亲戚们扫兴,我的家人决定等到圣诞节过后再把父亲的事告诉他们。

没过多久,我就开始自怜了。我想都没想就把问题愤怒地抛给上帝:为什么我的父亲会中风?这样的事为什么非要发生在我的家人身上?为什么在我已经把年假都安排妥当的时候发生这样的事?看着我的朋友们在Instagram和脸书上发的状态,我感到更加难过。大家都在幸福地庆祝圣诞节,只有我一个人要经历这样的事。然而,当我在病房里看着爸爸以及其他患者和他们的家人时,上帝突然提醒了我我这样的想法多么自私和不成熟。我羞愧地向上帝祷告,恳求祂引导我远离那些吞食我的自怜情绪。

上帝就给了我下面这三个提醒。

1.重新定睛上帝

很多人都说:“当我们定睛在生活中的困难身上时,往往会跌倒和失败。但是,当我们把眼目定睛在上帝身上时,那些难题就会被打倒。”当我专注地仰望上帝时,我心里得到了安慰和平安,天父也给我智慧,引导我渡过这个难关。这也提醒我上帝的主权高过一切,我相信一切都会按照祂的时间安排发生。因此,我能够借着祷告把父亲的病情仰望交托在上帝的手中,也祈求上帝的旨意成就在父亲身上。

2.关心其他人的需要

在自怜中,我忽略了父亲和家人的感受。然而上帝让我看到,父亲在这个时候特别需要鼓励和支持。在父亲的家人朋友知道他的病情后,很多人都马上到医院来探望他——即便当天是圣诞节。 我看得出父亲真的被他们的关心感动了,他也很感恩今年的圣诞节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凄凉。进医院的是父亲,我却只盯着我要面对的困难,这实在是太不成熟了。我忽然意识到我的那些自怜想法实在是又蠢又没有意义。

3.向他人寻求帮助

在爸爸刚住院的那几天,我一直闷闷不乐。当我再也无法忍受那些消极的念头时,我终于放下了我的自怜,开始敞开自己,向身边的人分享我的感受。事实证明,这样做使我宣泄了内心情绪的同时也让我学习谦卑。我很感恩一直有家人和朋友在我身旁并随时愿意聆听和帮助我。

到现在爸爸中风已经三周了。回想起来,这期间我每天都在学习顺服和怜悯的功课。我和家人也一起学习了如何信靠上帝的时间安排以及继续等候祂。

爸爸恢复得很好。通过每天的理疗,他慢慢地能够再次行走,双臂也渐渐地恢复了力量。现在爸爸在小事上都可以很喜乐。例如,当他可以自己用手机打一条短信和可以自己吃东西时,他都会非常开心。

这次经历让我学了一门宝贵的功课,那就是自怜和嫉妒以及淫欲一样都是毁灭性的——它们都使我们远离上帝。

所以,别再自怨自艾了!让我们转向上帝,感谢上帝无尽的恩典,丰富的供应以及慈爱的信实!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拨云见日)

对抗FOMO,我们可以怎么做?(有声中文)

Untitled

作者:Cindy Wang,澳大利亚

语音播读:刘弟兄,中国

背景音乐:Discovery House

时代杂志(TIME)曾提过这么一个词——FOMO(Fear of Missing Out),即错失恐惧症,并称之为这个时代的流行病。FOMO一词在2013年被录入牛津词典,它也被称为“资讯癖”或“社交控”,意指每时每刻都在检查邮件、信息,成为起床后,睡觉前必做的事情,且生活在一种被关注、被听到、被陪伴的假象中。FOMO 也让我们无形中将自己的生活和朋友圈里他人展现的看似积极完美、光鲜亮丽的生活进行比较,以至于我们的欲望不断膨胀,好似更多的财富、更美的容貌会带来内心更大的满足和幸福感。

其实FOMO 症候群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只是社交媒体的盛行让其变得更普遍、更严重,以致我们常常处于跟他人“比较”的状态中。为了我们也能拥有名房名车、美丽的外表、浪漫的假日、美食美酒,让别人看见自己的生活也很多姿多彩,我们只能更努力、更拼搏,做更多运动,去更多地方,拍更美的大片,来获得更多的点赞。不料,结果却成了“车奴”、“房奴,透支了自己的身体和精力,患上了FOMO,带来了焦虑与失落。这些不但无法填补那份内心的空虚,反而让我们成为欲望的奴隶和不断寻求自我满足的人。其实FOMO现象反映的是一种“缺乏”的心态,里面隐藏着的是深深的焦虑与失落,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不如别人有钱、有才、有时间、有机会、有情趣、有背景等……这群人的背后其实是渴慕能得到肯定、赞赏,以及对生命意义的寻觅。然而在圣经中,我们可以看见上帝早就对我们的生命赐下多么棒的应许,例如诗篇23篇5节的 “福杯满溢”、约翰福音10章10节的“丰盛的生命”等。只是我们该怎么样得到这些应许呢?我们该怎么摆脱FOMO症候群呢?

我发现,原来当FOMO让这个时代更焦躁、更迷失的时候,“关爱他人”是对抗FOMO的最好利器之一。我非常享受独处,所以基本上社交媒体对我没有什么吸引力。但我何尝不是在FOMO中挣扎,害怕错失成为最好的自己,以致不断为事业、家庭、生意计划着、忙碌着。我的奉献和关爱常常也是以物质的形式付出,因为我给不出时间,分不出精力。眼看着前方爬不完的山头,内心常常感到心烦意乱,就像牧师Francis Chan说过,“我们最大的恐惧不是失败,而是在错误的地方成功”。我爬的山正确吗?于是我开始学习抽身出来,去倾听、陪伴、鼓励和帮助他人,却发现关爱他人的同时,我可以得到心灵的安静,烦恼的化解。这个过程不像解数学题那样直接获得人生的答案,而是我渐渐融入到了上帝的爱里,和祂宽阔、丰盛、永不干涸的丰盛里。

或许,你可能还不是很明白。那么,期待透过以下我所分享的三点来帮助你了解为什么“关爱他人”会是对抗FOMO的利器之一。

走出焦虑,找到喜乐

有一句古老的谚语说,“如果你想快乐一小时,打个盹吧;如果你想快乐一天,可以去钓鱼;如果你想快乐一年,那就继承一笔遗产;如果你想快乐一辈子,请帮助别人。”记得我曾经看过联合健康保险(United Healthcare)和志工人力銀行(Volunteer Match)发出的报告,2010年对4500名美国成人的调查中发现,那些每年花一百个小时做义工的人当中,68%的人感到健康状况改善,73%人说义工活动缓解了他们的焦虑感,89%的人认为当义工让他们身心更健康。原来,一种被称为快乐荷尔蒙的物质——催产素(Oxytocin)会在我们心怀感恩、爱护、帮助他人时在体内释放,进而对身心灵的健康有益。原来上帝在创造我们的时候,就已将关爱他人的使命编织在我们的基因当中。这正像以弗所书2章10节所说“我们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上帝所预备叫我们行的。”

摆脱迷失,获得意义

社交媒体上有一句话流行语叫“刷个存在感”。人生如果只是单单“生存”会不会太乏味无聊、太漫无目标?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曾说过“生存依赖于我们得到什么,生活依赖于我们付出什么”。我生活的这个国家——澳大利亚,福利高、环境优美,几座城市屡屡登上世界最宜居城市榜单。在这里,人们生活安逸,但令人诧异的是,它却也是年轻人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原来优越的生活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幸福感以及人生的意义。但相反的,若我们愿意去关爱他人,这会让我们的人生活得更有意义;而有意义的人生能激励、带动我们每天的生活。

突破缺乏、进入丰盛

当我们跟他人比较时,我们往往会感到自身的缺乏。因为总有人会比我们更聪明、更漂亮、条件更好、机会更多。可当我们关爱他人的时候,我们就会冲破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壳子。这是因为我们挑战了自己的天性、挣脱了来自肉体的捆绑。也就是说我们选择将眼光从自己身上挪开,投向上帝,遵行祂的话语——选择服从,遵守“爱人如己”的诫命(加拉太书5章14节);选择信靠,建立“发仁爱的信心”(加拉太书5章6节);选择履行“用行动实现真爱” (约翰一书3章18节)。哥林多后书9章8节是这么说的,“上帝能将各样的恩惠多多地加给你们,使你们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样善事”。这里的“善事”也包含了“关爱他人”。相信当我们走出了有限的自我,将自己的生命和丰丰富富供应我们的上帝连在了一起时,祂会将各样的恩惠多多地加给我们,使我们凡事常常充足。

无论是否为了摆脱FOMO,我们每一个人一生都走在学习和实践关爱他人的路上。因为这是上帝赐下给我们的大使命。再平凡的举动,有爱就有上帝的荣耀!所以,与其从社交媒体或网路平台上寻找满足感和生命的意义,不如让关爱的清流涌动,去滋润他人的同时也丰富自己的生命吧!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拨云见日